一种高效机柜散热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63861发布日期:2020-11-19 21:27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机柜散热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机柜散热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又称为空气调节器,空调是对空气的温度,湿度,纯净度,气流速度,进行处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设备,简称为“空调”,用于给空间区域(一般为密闭)提供处理空气温度变化的机组,它的功能是对该房间(或封闭空间、区域)内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和空气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以满足人体舒适或工艺过程的要求,机柜空调的定义是能够对电气控制柜内空气的温度、相对湿度、流动速度进行调节的装置,机柜空调和普通空调的区别在于结构、所服务的对象和使用环境的不同;

现有技术领域内,机柜散热空调多安装在机柜内壁上,制冷面积有限降温时间较差,无法保证机柜内部整体受冷均匀实现快速降温,导致降温制冷效果较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一种高效机柜散热空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机柜散热空调,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的机柜散热空调多安装在机柜内壁上,制冷面积有限降温时间较差,无法保证机柜内部整体受冷均匀实现快速降温,导致降温制冷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机柜散热空调,包括:

机柜;

控制器,设置在所述机柜的前侧顶端中心位置;

机柜空调,设置在所述机柜的顶端中心位置,所述机柜空调的底端延伸进机柜的内腔,所述机柜空调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设备架,沿上下方向安装在所述机柜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

温度感应器,设置在所述机柜的内腔底端前侧,所述温度感应器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移动机构,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机柜的内腔顶端且位于设备架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转动组件;升降组件设置在所述机柜的内腔顶端且位于设备架的上方;转动组件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的底端且位于设备架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升降组件壳体、转动板、转轴、槽轮、径向槽和凹锁止弧;升降组件壳体安装在所述机柜的内腔顶端且位于设备架的上方;转动板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所述升降组件壳体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所述轴承的内环与转动板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升降组件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板的底端延伸出升降组件壳体的下表面;转轴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顶端中心位置;槽轮过盈配合在所述转轴的外壁中心位置;所述径向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径向槽沿周向间隔90度开设在槽轮的侧壁;所述凹锁止弧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凹锁止弧沿周向间隔90度开设在槽轮的侧壁且位于相邻两个径向槽的间隙处。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凸锁止弧块、转动盘和圆柱销;第一电机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升降组件壳体的内腔顶端外侧,所述第一电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凸锁止弧块螺钉连接在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所述凸锁止弧块的侧壁可与对应位置处凹锁止弧的内壁相接触;转动盘设置在所述凸锁止弧块的底端;圆柱销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所述转动盘的顶端外侧,所述圆柱销可与对应位置处径向槽的内腔相插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顶板、第一限位槽、第一滑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顶板设置在所述转动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分别沿前后方向开设在顶板的内腔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腔内外两侧分别与顶板的内腔和外壁相贯通;所述第一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插接在左右两个第一限位槽的内腔;所述第一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从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且左右两个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第一滑块的内侧;所述第二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从后至前向下倾斜设置,且左右两个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顶板的内侧左右两端后侧,左右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与左右两个第一支撑杆交叉设置且交叉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丝杠螺杆、丝杠螺母和连杆;第二电机沿前后方向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端后侧中心位置,所述第二电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丝杠螺杆沿前后方向螺钉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丝杠螺母螺接在所述丝杠螺杆的外壁;所述连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杆分别沿左右方向设置在丝杠螺母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个所述连杆的外侧分别与左右两个第一滑块的内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三支撑杆、底杆、第二限位槽、第二滑块和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支撑杆从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且左右两个第三支撑杆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底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底杆分别沿前后方向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外侧;所述第二限位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槽分别开设在左右两个底杆的内侧前端,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腔内外两侧分别与底杆的左右两侧相贯通;所述第二滑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插接在左右两个第二限位槽的内腔;所述第四支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杆从后至前向下倾斜设置,且第四支撑杆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左右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左右两个第二滑块的内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左右两个所述第四支撑杆分别与左右两个第三支撑杆交叉设置且交叉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扁管所述扁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扁管分别从前至后设置在左右两个所述底杆的底端,所述扁管的内侧从前至后间隙螺接有若干个雾化喷头,左右两个所述扁管的前侧分别螺接有导管的一端,且导管的另一端与机柜空调的出气口相螺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高效机柜散热空调,通过第二电机驱动丝杠螺杆间歇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促使丝杠螺杆在丝杠螺杆旋转力的作用下驱动第一滑块带动第一支撑杆顶端向前侧或向后侧移动,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交叉处夹角增大或缩小同时向上或下移动,并带动第四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顶端向前侧或向后侧移动,进而使第四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交叉处夹角增大或缩小同时向上或向下移动并在底杆的配合下带动扁管上下移动,以使设备架内部电器件受冷均匀,通过第一电机驱动凸锁止弧块和转动盘间歇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精确转动,转动盘驱动圆柱销转动并间歇性由外至内插入或内至外移动出对对应位置上径向槽内腔,使圆柱销与径向槽内壁相接触同时驱动槽轮间歇性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的循环运动,并在转轴的配合下驱动转动板带动下方转动组件自身升降过程中间歇性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以对设备架内部电器件水平四周进行制冷,提高制冷效果,从而可增大机柜空调的制冷面积,使机柜内部整体受冷均匀,进而缩短机柜内部降温时间,提高机柜内部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2的移动机构放大图;

图4为图3的升降组件爆炸图;

图5为图3的转动组件爆炸图。

图中:1、机柜,2、控制器,3、机柜空调,4、设备架,5、温度感应器,6、移动机构,7、升降组件,71、升降组件壳体,72、转动板,73、转轴,74、槽轮,75、径向槽,76、凹锁止弧,77、第一电机,78、凸锁止弧块,79、转动盘,710、圆柱销,8、转动组件,81、顶板,82、第一限位槽,83、第一滑块,84、第一支撑杆,85、第二支撑杆,86、第二电机,87、丝杠螺杆,88、丝杠螺母,89、连杆,810、第三支撑杆,811、底杆,812、第二限位槽,813、第二滑块,814、第四支撑杆,815、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机柜散热空调,包括:机柜1、控制器2、机柜空调3、设备架4、温度感应器5和移动机构6;控制器2设置在机柜1的前侧顶端中心位置,控制器2具体使用型号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安装并使用;机柜空调3设置在机柜1的顶端中心位置,机柜空调3的底端延伸进机柜1的内腔,机柜空调3和控制器2电性连接,机柜空调3具体使用型号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安装并使用,机柜空调3可由控制器2进行控制;设备架4沿上下方向安装在机柜1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设备架4内部可固定安装电器件;温度感应器5设置在机柜1的内腔底端前侧,温度感应器5和控制器2电性连接,温度感应器5具体使用型号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安装并使用,温度感应器5对机柜1内部温度进行监测,当机柜1内部电器件工作导致温度过高时,温度感应器5向控制器2内部发送报警信号;移动机构6沿上下方向设置在机柜1的内腔顶端且位于设备架4的外侧。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移动机构6包括:升降组件7和转动组件8;升降组件7设置在机柜1的内腔顶端且位于设备架4的上方;转动组件8沿上下方向设置在升降组件7的底端且位于设备架4的外侧。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升降组件7包括:升降组件壳体71、转动板72、转轴73、槽轮74、径向槽75和凹锁止弧76;升降组件壳体71安装在机柜1的内腔顶端且位于设备架4的上方;转动板72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升降组件壳体71的内腔底端中心位置,轴承的内环与转动板72的外壁过盈配合,且轴承的外环与升降组件壳体71的内壁固定连接,转动板72的底端延伸出升降组件壳体71的下表面;转轴73沿上下方向设置在转动板72的顶端中心位置;槽轮74过盈配合在转轴73的外壁中心位置,槽轮74可形成间歇性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的循环运动,促使槽轮74在转轴73的配合下驱动转动板72带动下方转动组件8自身升降过程中间歇性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径向槽7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径向槽75沿周向间隔90度开设在槽轮74的侧壁;凹锁止弧76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凹锁止弧76沿周向间隔90度开设在槽轮74的侧壁且位于相邻两个径向槽75的间隙处,凸锁止弧块78凭借与凹锁止弧76内壁间摩擦力可使槽轮74锁止,防止槽轮74凭借惯性继续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升降组件7还包括:第一电机77、凸锁止弧块78、转动盘79和圆柱销710;第一电机77沿上下方向设置在升降组件壳体71的内腔顶端外侧,第一电机77和控制器2电性连接,第一电机7为步进电机具体使用型号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安装并使用,第一电机7可由控制器2进行控制驱动凸锁止弧块78和转动盘79均间歇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精确转动;凸锁止弧块78螺钉连接在第一电机77的输出端,凸锁止弧块78的侧壁可与对应位置处凹锁止弧76的内壁相接触;转动盘79设置在凸锁止弧块78的底端;圆柱销710沿上下方向设置在转动盘79的顶端外侧,圆柱销710可与对应位置处径向槽75的内腔相插接,转动盘79可驱动圆柱销710以转动盘79自身中心为圆心周向间歇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并使圆柱销710间歇性由外至内插入或由内至外移动出对应位置上径向槽75的内腔。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转动组件8包括:顶板81、第一限位槽82、第一滑块83、第一支撑杆84和第二支撑杆85;顶板81设置在转动板72的下表面;第一限位槽8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限位槽82分别沿前后方向开设在顶板81的内腔左右两侧,第一限位槽82的内腔内外两侧分别与顶板81的内腔和外壁相贯通,第一滑块83可在第一限位槽82的内腔前后滑动以对第一滑块83进行限位;第一滑块8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滑块83分别插接在左右两个第一限位槽82的内腔;第一支撑杆8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支撑杆84从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且左右两个第一支撑杆84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第一滑块83的内侧,第一支撑杆84与第二支撑杆85交叉处夹角增大或缩小同时交叉处向上或下移动;第二支撑杆8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杆85从后至前向下倾斜设置,且左右两个第二支撑杆85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顶板81的内侧左右两端后侧,左右两个第二支撑杆85分别与左右两个第一支撑杆84交叉设置且交叉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85可以与顶板81销轴转动连接处为顶点自身底端向上或向下转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转动组件8包括:第二电机86、丝杠螺杆87、丝杠螺母88和连杆89;第二电机86沿前后方向设置在顶板81的底端后侧中心位置,第二电机86和控制器2电性连接,第二电机86为步进电机具体使用型号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安装并使用,第二电机86可由控制器2进行控制驱动丝杠螺杆87间歇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丝杠螺杆87沿前后方向螺钉连接在第二电机86的输出端;丝杠螺母88螺接在丝杠螺杆87的外壁;连杆8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杆89分别沿左右方向设置在丝杠螺母88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个连杆89的外侧分别与左右两个第一滑块83的内侧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转动组件8包括:第三支撑杆810、底杆811、第二限位槽812、第二滑块813和第四支撑杆814;第三支撑杆8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支撑杆810从前至后向下倾斜设置,且左右两个第三支撑杆810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第二支撑杆85的另一端;底杆8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底杆811分别沿前后方向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左右两个第三支撑杆810的另一端外侧;第二限位槽8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限位槽812分别开设在左右两个底杆811的内侧前端,第二限位槽812的内腔内外两侧分别与底杆811的左右两侧相贯通;第二滑块81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滑块813分别插接在左右两个第二限位槽812的内腔,第二滑块813可在第二限位槽812的内腔前后滑动以对第二滑块813进行限位;第四支撑杆81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四支撑杆814从后至前向下倾斜设置,且第四支撑杆814的一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杆84的另一端,左右两个第四支撑杆814的另一端分别与左右两个第二滑块813的内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左右两个第四支撑杆814分别与左右两个第三支撑杆810交叉设置且交叉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四支撑杆814和第三支撑杆810顶端可向前侧或向后侧移动,进而使第四支撑杆814与第三支撑杆810交叉处夹角增大或缩小同时向上或向下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转动组件8还包括:扁管81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扁管815分别从前至后设置在左右两个底杆811的底端,扁管815的内侧从前至后间隙螺接有若干个雾化喷头,左右两个扁管815的前侧分别螺接有导管的一端,且导管的另一端与机柜空调3的出气口相螺接,以提高扁管815的冷气喷射面积进而提高制冷效果。

通过本领域人员,可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外部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具体实际使用情况,选择相适配的外部控制器进行连接,以满足对所有电器件的控制需求,其具体连接方式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不在进行说明,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步骤1:使用时,工作人员将电器件安装至设备架4内,并控制控制器2启动机柜空调3和温度感应器5,机柜空调3内部压缩机工作产生冷气并沿导管排入至扁管815内腔,并由扁管815内侧雾化喷头扩散下形成风幕以提高降温面积,进而对机柜1内部进行降温,温度感应器5对机柜1内部温度进行监测,当机柜1内部电器件工作导致温度过高时,温度感应器5向控制器2内部发送报警信号,进而使控制器2控制第二电机86和第一电机77依次启动;

步骤2:第二电机86驱动丝杠螺杆87间歇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由于第二电机86和丝杠螺杆87相螺接,促使丝杠螺杆86在丝杠螺杆87旋转力的作用下向前或向后移动,并使丝杠螺母88在连杆89的配合下驱动第一滑块83在对应位置上第一限位槽82的限位作用下向前或向后移动,由于第一支撑杆84的顶端和第一滑块83内侧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84和第二支撑杆85交叉位置处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且第二支撑杆85顶端和顶板81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促使第一滑块83驱动第一支撑杆84顶端向前侧或向后侧移动同时,第二支撑杆85以与顶板81销轴转动连接处为顶点自身底端向上或向下转动,进而使第一支撑杆84与第二支撑杆85交叉处夹角增大或缩小同时交叉处向上或下移动,并由于第四支撑杆814顶端和第一支撑杆84底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第三支撑杆810顶端和第二支撑杆85底端通过销轴转动连接,促使第一支撑杆84和第二支撑杆85之间夹角变小或变大同时带动第四支撑杆814和第三支撑杆810顶端向前侧或向后侧移动,进而使第四支撑杆814与第三支撑杆810交叉处夹角增大或缩小同时向上或向下移动,并驱动第二滑块813在第二限位槽812的内腔前后滑动同时在底杆811的配合下带动扁管815上下移动,进而使扁管815在设备架4的外侧上下往复运动,以使设备架4内部电器件受冷均匀;

步骤3:第一电机77驱动凸锁止弧块78和转动盘79均间歇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精确转动,转动盘79驱动圆柱销710以转动盘79自身中心为圆心周向间歇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当圆柱销710间歇性由外至内插入对应位置上径向槽75的内腔,并使圆柱销710与径向槽75内壁相接触同时驱动槽轮74间歇性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且圆柱销710继续转动过程中可由内至外移动出对应位置处径向槽75的内腔,进而使凸锁止弧块78转动至与凹锁止弧76内壁相接触状态,依靠凸锁止弧块78与凹锁止弧76内壁间摩擦力可使槽轮74锁止,防止槽轮74凭借惯性继续转动,当圆柱销710继续顺时针方向周向转动至插入下一对应位置处径向槽75内腔时,凸锁止弧块78转动至与对应位置上凹锁止弧76内壁脱离接触,以解除对槽轮74的固定可驱动槽轮74继续间歇性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并由于相邻两个径向槽75之间夹角为90度,进而可驱动槽轮74形成间歇性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的循环运动,促使槽轮74在转轴73的配合下驱动转动板72带动下方转动组件8自身升降过程中间歇性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促使扁管815可对设备架4内部电器件水平四周进行制冷,提高制冷效果;

从而可增大机柜空调的制冷面积,使机柜内部整体受冷均匀,进而缩短机柜内部降温时间,提高机柜内部散热效率和散热效果,实用性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