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出风结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10796发布日期:2020-12-15 11:42阅读:53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出风结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壁机的出风口处皆设有导风板,以对出风风道中的气流进行引导并能够通过改变其与空调器壳体的旋转角度实现大角度的扫风,具体的,导风板的内侧设有多个沿其长度(也即出风口的长度)环臂,所述环臂中的至少一个与旋转电机驱动连接,从而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实现所述导风板的旋转角度的调整,现有导风板的环臂的旋转中心相对于空调器壳体的设置位置的不合理将导致导风板在打开或者闭合时存在各种问题,例如,图1示出了环臂2’的旋转中心3’偏上时,当导风板1’向下翻转打开时,在低位将与空调器壳体发生干涉,导致扫风角度范围偏小;图2示出了环臂2’的旋转中心3’偏下时,当导风板1’向下翻转打开时,在低位最大扫风角度位置时,导风板远离出风风道的气流路径,导致在这一区域实际不能发挥导风效果,而针对于具有相邻的双出风口双导风板的出风结构,这一现象的出现将严重干涉双出风口的出风气流,为了能够克服前述不足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空调器,对环臂的旋转中心进行优化设置,使外导风板处于外翻转低位时,外导风板不与内导风板干涉,保证外导风板具有较大的扫风角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包括空调器壳体,所述空调器壳体上构造有外出风口、内出风口,所述外出风口中设有外导风板,所述内出风口中设有内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的内侧设有环臂,所述内导风板具有旋转轴,当所述外导风板处于外翻转低位、所述内导风板处于闭合位时,所述外导风板处于所述旋转轴的外侧,所述环臂的旋转中心处于所述旋转轴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内导风板处于闭合位时,所述内导风板的第一导风面型线与空调器具有的出风风道的蜗喉处扩压型线贴合。

优选地,所述外导风板处于外翻转低位、所述内导风板处于闭合位时,所述外导风板的第二导风面型线与所述第一导风面型线平行。

优选地,所述内导风板的外侧面为平面。

优选地,当所述外导风板处于闭合位、所述内导风板处于外翻转低位时,所述外导风板的第一外侧板厚面与所述内导风板的第一内侧板厚面平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外导风板的第二外侧板厚面具有沿其长度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二外侧板厚面与所述第一外侧板厚面相对设置,当所述外导风板处于闭合位时,所述凹槽与所述空调器壳体的对应位置的隆起条匹配贴合。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出风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空调器,在所述外导风板处于外翻转低位、所述内导风板处于闭合位时,所述外导风板以及所述环臂的旋转中心分别处于所述旋转轴的外内两侧,从而保证了所述外导风板在外翻转直至预设的低位过程中,所述外导风板不与所述内导风板发生部件干涉,从而保证了所述外导风板的有效扫风角度的最大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出风结构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环臂的旋转中心偏上时在导风板处于外翻转低位时易发生干涉现象;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出风结构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环臂的旋转中心偏下时在导风板处于外翻转低位时导风板距离出风风道出风路径较远丧失扫风作用;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外导风板与内导风板皆处于闭合状态;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外导风板处于外翻转低位状态,内导风板处于闭合状态;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内导风板处于外翻转低位状态,外导风板处于闭合状态。

附图标记表示为:

1、空调器壳体;11、隆起条;12、蜗喉处扩压型线;2、外出风口;21、外导风板;211、第二导风面;212、第一外侧板厚面;213、第二外侧板厚面;214、凹槽;22、环臂;221、旋转中心;3、内出风口;31、内导风板;311、第一导风面;312、外侧面;313、第一内侧板厚面;32、旋转轴;4、出风风道;1’、导风板;2’、环臂;3’、旋转中心。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出风结构,包括空调器壳体1,所述空调器壳体1上构造有外出风口2、内出风口3,所述外出风口2、内出风口3邻近设置,以保证空调器具有经由所述内出风口3朝向侧壁的第一出风方向以及经由所述外出风口2水平偏下的第二出风方向,所述外出风口2中设有外导风板21,所述内出风口3中设有内导风板31,所述外导风板21的内侧设有环臂22,所述内导风板31具有旋转轴32,当所述外导风板21处于外翻转低位、所述内导风板31处于闭合位时,所述外导风板21处于所述旋转轴32的外侧,所述环臂22的旋转中心221处于所述旋转轴32的内侧。该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外导风板21处于外翻转低位、所述内导风板31处于闭合位时,所述外导风板21以及所述环臂22的旋转中心221分别处于所述旋转轴32的外内两侧,从而保证了所述外导风板21在外翻转直至预设的低位过程中,所述外导风板21不与所述内导风板31发生部件干涉,从而保证了所述外导风板21的有效扫风角度的最大化。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旋转中心221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转轴同轴连接即可。所述内出风口3以及外出风口2则依据距离安装载体例如侧墙的远近定义,也即内出风口3为靠近侧墙的出风口,外出风口2则是距离侧墙相对较远的出风口,该技术方案中的外出风口2及内出风口3的设计,能够充分利用壁挂机的底部位置的隐蔽性,使空调器在外导风板21闭合、内导风板31打开时,一方面保证空调器外观的完整性,用户从空调器正面不能看到出风口,进而实现空调器外观一体化,另一方面则使空调器的出风气流不直吹用户,提升用户的使用舒适性,尤其是当空调器制热时,根据康恩达附壁效应,即气流会倾向于贴壁流动,从而直接导向地面,提升房间低层温度,且相比外出风口出风,贴壁热气流只有一侧接触空气,减小了因空气涡流而产生的耗散问题,提升了到达地面的风量,热风由地面升向房间上层时,可使整体房间温度更加均匀。

最好的,所述内导风板31处于闭合位时,所述内导风板31的第一导风面311型线与空调器具有的出风风道4的蜗喉处扩压型线贴合,也即两者处于同一流线上,这一方面能够在外导风板21打开时,出风风道4中的出风气流在蜗喉处的流动更为顺畅,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所述内导风板31在处于闭合位时的第一导风面311型线与蜗喉处扩压型线,使厚度有限的内导风板31的位置整体上移,更加接近所述出风风道4,这能够将所述内导风板31的下部空间予以腾空,而当所述外导风板21处于外翻转低位时,其外翻转的空间将得到进一步增大,进而能够进一步提升所述外导风板21的有效扫风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外导风板21处于外翻转低位、所述内导风板31处于闭合位时,所述外导风板21的第二导风面211型线与所述第一导风面311型线平行,该技术方案中,保证所述第二导风面211型线与所述第一导风面311型线平行能够保证所述外导风板21能够处于所述出风风道4的出风气流路径上,防止其偏转角度过大后进入气流流动死角范围。

所述内导风板31的外侧面312为平面,采用平面的结构能够使前述的避让空间更大。

进一步地,当所述外导风板21处于闭合位、所述内导风板31处于外翻转低位时,所述外导风板21的第一外侧板厚面212与所述内导风板31的第一内侧板厚面313平面抵接,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外侧板厚面212即为处于所述外导风板21的厚度上的一个侧面,同样道理,其他的相应的板厚面也做同理解释,对于该技术方案而言,所述第一外侧板厚面212与所述第一内侧板厚面313通过平面抵接,能够对所述内导风板31的打开角度形成物理限位。

所述外导风板21的第二外侧板厚面213具有沿其长度延伸的凹槽214,所述第二外侧板厚面213与所述第一外侧板厚面212相对设置,当所述外导风板21处于闭合位时,所述凹槽214与所述空调器壳体1的对应位置的隆起条11匹配贴合。由于所述外出风口2与所述出风风道4的出风气流流动方向一致,也即所述外出风口2正对所述出风风道4设置,而所述内出风口3则设于所述出风风道4的侧面,当所述外导风板21闭合、内导风板31打开时,出风气流冲击于所述外导风板21上后再被引导至所述内出风口3处流出,如此,若所述外导风板21与所述外出风口2的壁体也即所述空调器壳体1之间缝隙过大,将导致在此处的大量漏风,而本发明中通过在所述外导风板21上设置凹槽214,并在所述空调器壳体1的对应位置设置相应的隆起条11,在所述外导风板21闭合时,两者匹配贴合,能够显著增大接触部位的风阻,进而防止出风气流从空调器壳体1与外导风板21交接部位的漏风,保证出风气流从所述内出风口3处流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器出风结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