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风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04025发布日期:2020-11-04 04:06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出风装置及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出风装置及空调。



背景技术:

传统空调只有一个出风口,采用下出风模式时存在冷风吹人的问题,采用侧出风模式时存在热风难以下送的问题,舒适性较差。为了提高人体舒适性,特设计一种可双向出风的空调,使回风口具有出风口的功能,反之亦如此。即为,吹冷风时,采用下风口作为回风口,侧风口作为出风口,以减少冷风吹人,吹热风时,采用侧风口作为回风口,下风口作为出风口,便于热风下送。

但是,当其回风口实现出风功能时,回风口处设置的过滤网会使风量严重衰减,且过滤网上的灰尘吹出影响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当回风口实现出风功能过滤网使风量严重衰减且过滤网上灰尘易于被吹出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减少风量衰减及减少灰尘吹出的出风装置及空调。

一种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

设有风口的壳体,所述风口具有出风状态和回风状态;

设于所述壳体上的第一卷绕件和第二卷绕件;及

过滤件,所述过滤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卷绕件和所述第二卷绕件连接,以借助于所述第一卷绕件和所述第二卷绕件相对所述壳体往复移动;

其中,在所述风口处于出风状态时,所述过滤件显露所述风口;在所述风口处于所述回风状态时,所述过滤件遮蔽所述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卷绕件和所述第二卷绕件位于所述风口同一端;

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壳体连接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位于所述风口的另一端,所述过滤件远离所述第一卷绕件的一端绕过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二卷绕件连接,所述支撑件被配置为支撑所述过滤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且所述过滤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产生促使所述支撑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的作用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包括过滤部及镂空部;在所述风口处于出风状态时,所述过滤件的镂空部显露所述风口;在所述风口处于所述回风状态时,所述过滤件的过滤部遮蔽所述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风口处于出风状态时,所述过滤件的过滤部卷绕至所述第一卷绕件与所述第二卷绕件中一者上;在所述风口处于回风状态时,所述过滤件的过滤部伸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包括过滤网及牵引绳,所述过滤网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牵引绳与所述第一卷绕件及所述第二卷绕件连接,所述牵引绳形成所述过滤件的镂空部,所述过滤网形成所述过滤件的过滤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件相对于所述壳体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卷绕件与所述第二卷绕件中用于收卷所述过滤件的一者作为主动件,另一者借助所述过滤件的拉扯作用作为从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卷绕件和/或所述第二卷绕件连接,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卷绕件和/或所述第二卷绕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卷绕件与所述第二卷绕件中用于收卷所述过滤件的一者相对于所述壳体转动,另一者借助所述过滤件的拉扯作用从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及切换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轴、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分别设于所述传动轴的两端且均相对于所述传动轴周向可转,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一卷绕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与所述第二卷绕件传动连接,所述切换组件沿轴向可动地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

其中,所述切换组件沿轴向可相对于所述传动轴处于第一轴向位置与第二轴向位置,当所述切换组件处于所述第一轴向位置时,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周向固定,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切换组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件及所述第一卷绕件转动,当所述切换组件处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时,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周向固定,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切换组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件及所述第二卷绕件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配合件及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一卷绕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二卷绕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一卷绕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件通过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二卷绕件传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件、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一配合件及所述第二配合件均为齿轮;

其中,所述第一配合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啮合,所述第二配合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啮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传动轴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切换组件在所述第一轴向位置与所述第二轴向位置切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组件包括切换件及齿条,所述切换件设于所述第一传动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所述齿条沿所述传动轴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切换件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驱动部及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所述驱动部通过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齿条配合驱动所述切换件相对于所述传动轴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件包括相互套接的内圈及外圈,所述内圈套接于所述传动轴外,所述外圈可相对所述内圈转动,所述齿条与所述外圈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一者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配合凹槽,另一者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配合凸起,所述第一配合凸起嵌设于所述第一配合凹槽内以周向限位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或

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一者的端面上设有第二配合凹槽,另一者的端面上设有第二配合凸起,所述第二配合凸起嵌设于所述第二配合凹槽内以周向限位所述切换组件与所述第二传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侧面及底面分别开设有所述风口,每个所述过滤件设于每个所述风口处,每个所述过滤件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卷绕件及一个所述第二卷绕件;

其中,当位于所述壳体的侧面和底面中一者的所述风口处于出风状态时,另一者的所述风口处于回风状态。

一种空调,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

上述出风装置及空调,风口处于出风状态时,过滤件显露风口,此时出风不再经过过滤件的过滤,不会导致风量衰减,且过滤件上的灰尘不易从风口吹出。且通过第一卷绕件与第二卷绕件的配合,易于实现过滤件相对于壳体往复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风口处于出风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风口处于回风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a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切换件与第二传动件配合时的结构图;

图5为图1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切换件与第一传动件及第二传动件均分离时的结构图;

图6为图1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切换件与第一传动件配合时的结构图;

图7为图1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切换件的结构图;

图8为图1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第一传动件的结构图;

图9为图1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切换组件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出风装置的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11为图10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12为图10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13为图10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一棘轮轴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棘爪处于第一限位位置的结构图;

图14为图10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棘轮轴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棘爪处于第二限位位置的结构图;

图15为图10中所示的出风装置的另一棘轮轴沿第一方向转动时棘爪处于第二限位位置的结构图。

100、出风装置;10、壳体;11、风口;12、外壳;13、安装盒;131、盒体;132、盖体;20、过滤件;21、牵引绳;22、过滤网;30、第一卷绕件;40、第二卷绕件;50、支撑件;60、驱动机构;61、传动组件;611、传动轴;612、第一传动件;613、第二传动件;62、切换组件;621、切换件;6211、内圈;6212、外圈;6213、螺纹孔;622、齿条;6221、螺杆;63、第一配合凹槽;64、第一配合凸起;65、第一配合件;66、第二配合件;67、第一驱动件;68、第二驱动件;681、驱动部;682、传动齿轮;69、第一驱动组件;691、棘轮;692、棘爪轴;6921、缺口槽;6922、转动柱;693、棘爪;694、第三驱动件;695、棘轮盒;696、棘轮盖;610、第二驱动组件;70、轴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出风装置100,其应用于空调中,用于空调的出风。

出风装置100包括壳体10及过滤件20,壳体10上开设有风口11,风口11具有出风状态(参阅图1)及回风状态(参阅图2)。在风口11处于出风状态时,过滤件20显露风口11,此时出风不再经过过滤件20的过滤,不会导致风量衰减,且过滤件20上的灰尘不易从风口11吹出;在风口11处于回风状态时,过滤件20遮蔽风口11,此时外界风经过过滤件20的过滤后进入出风装置100内,便于对进入出风装置100的外界风进行过滤。

具体地,过滤件20包括过滤部及镂空部,在风口处于出风状态时,过滤件20的镂空部显露风口11,此时出风不再经过过滤件20的过滤部的过滤,不会导致风量衰减,且过滤件20上的灰尘不易从风口11吹出;在风口11处于回风状态时,过滤件20的过滤部遮蔽风口11,此时外界风经过过滤件20的过滤部的过滤后进入出风装置100内,便于对进进入出风装置的外界风进行过滤。

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的侧面及底面分别开设有上述风口11,每个过滤件20设于每个风口11处。当壳体10的侧面和底面中一者的风口11处于出风状态时,另一者的风口处于回风状态。如此,处于回风状态的风口11作为回风口,外界风经过过滤件20的过滤部的过滤后进入出风装置100,便于对进入出风装置100的外界风进行过滤;处于出风状态的风口11作为出风口,出风不再经过过滤件20的过滤部的过滤,不会导致风量衰减,且过滤件20上的灰尘不易从风口11吹出。

具体地,在空调制冷时,底面的风口11作为回风口,侧面的风口11作为出风口,如此,可以减少冷风吹人。在空调制热时,侧面的风口11作为回风口,底面的风口11作为出风口,如此,可以便于热风下送。

在此需要说明的,壳体10的底面和侧面可以均设有一个风口11,或者在底面和/或侧面上均设有多个风口11,在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出风装置100还包括均设于壳体10的第一卷绕件30及第二卷绕件40,过滤件2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卷绕件30及第二卷绕件40连接,过滤件20借助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相对于壳体10往复移动,从而使过滤件20的镂空部显露风口11或使过滤件20的过滤部遮蔽风口11。

具体地,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方向相同或相反。

一实施例中,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的转动方向相同,即为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同向转动带动过滤件20相对于壳体10往复移动,其可以同为顺时针转动也可以为逆时针转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的转动方向相反,即为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异向转动带动过滤件20相对于壳体10往复移动,如第一卷绕件30顺时针转动时,第二卷绕件40逆时针转动,第一卷绕件30逆时针转动时,第二卷绕件40顺时针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风口11处于出风状态时,过滤件20的过滤部卷绕至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中一者上;参阅图2,风口11处于回风状态时,过滤件20的过滤部伸展。应当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风口11处于出风状态时,过滤件20的过滤部也可以不卷绕至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中一者上,而是处于避让风口11的位置即可。此时,风口11处于回风状态时,过滤件20的过滤部也不需要从卷绕状态切换至伸展状态,而是处于遮蔽风口11的位置即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卷绕件30及第二卷绕件40均为转轴,两个转轴平行且间隔设置。更具体地,两个转轴的长度相等。

继续参阅图2,一实施例中,过滤件20包括过滤网22及牵引绳21,过滤网22的两端分别通过牵引绳21与第一卷绕件30及第二卷绕件40连接,牵引绳21形成过滤件20的镂空部,过滤网22形成过滤件20的过滤部。其中,参阅图2,在风口11处于回风状态时,过滤网22遮蔽风口11;在风口11处于出风状态时,参阅图1,过滤网22避让风口11。具体地,第一卷绕件30及第二卷绕件40上开设有通孔,牵引绳21穿过通孔,并通过打结或卡紧等方式固定;或者第一卷绕件30及第二卷绕件40上未开设通孔,牵引绳21与第一卷绕件30及第二卷绕件40注塑在一起。更具体地,牵引绳21部分卷绕至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上,当过滤网22卷绕至第一卷绕件30上时,卷绕至第二卷绕件40上的牵引绳21至少部分释放,当过滤网22伸展遮蔽风口11时,卷绕至第一卷绕件30上的牵引绳21至少部分释放。

继续参阅图2,在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位于风口11的同一端。具体地,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位于风口11沿长度方向的同一端。可以理解,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也可以位于风口11沿宽度方向的同一端,或者位于风口11沿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均相交的方向的同一端,在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出风装置100还包括支撑件50,支撑件50设于风口11的另一端,过滤件20远离第一卷绕件30连接的一端绕过支撑件50与第二卷绕件40连接,支撑件50被配置为支撑过滤件20。

具体地,支撑件50与壳体10转动连接,且过滤件20相对于壳体10往复移动的过程中产生促使支撑件50相对于壳体10转动的作用力,支撑件50在上述作用力的作用下转动,以减小过滤件20的磨损。

参阅图3,出风装置100还包括驱动机构60,驱动机构60与第一卷绕件30和/或第二卷绕件40连接,驱动机构60用于驱动第一卷绕件30和/或第二卷绕件40转动。

具体地,驱动机构60驱动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中用于收卷过滤件20的一者相对于壳体10转动,另一者借助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从动,即为一者作为主动件,另一者作为从动件。如此,可以保证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同步运动,避免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不同步紧绷拉长损坏或放松变形。应当理解,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60也可以驱动第一卷绕件30及第二卷绕件40两者转动,而当驱动机构60驱动第一卷绕件30及第二卷绕件40两者转动时,也可以达到使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同步运动的目的,在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阅图3,壳体10包括外壳12及安装盒13,风口11开设于外壳12上,安装盒13装配于壳体10上,驱动机构60的至少部分设于安装盒13内,安装盒13保护驱动机构60,以防止驱动机构60损坏。

具体地,风口11从回风状态切换至出风状态时,过滤件20的过滤网22收卷至第一卷绕件30上,第一卷绕件30作为主动件,第二卷绕件40作为从动件。也即为,当风口11从回风状态切换至出风状态时,驱动机构60驱动第一卷绕件30转动,第二卷绕件40在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下从动。风口11从出风状态切换至回风状态时,过滤件20的牵引绳21收卷至第二卷绕件40上,第二卷绕件40作为主动件,第一卷绕件30作为从动件。也即为,当风口11从出风状态切换至回风状态时,驱动机构60驱动第二卷绕件40转动,第一卷绕件30在过滤件20的作用下从动。

参阅图4及图5,一实施例中,驱动机构60包括传动组件61及切换组件62,传动组件61包括传动轴611、第一传动件612及第二传动件613,第一传动件612与第二传动件613分别设于传动轴611的两端且相对于传动轴611周向可转轴向固定,第一传动件612与第一卷绕件30传动连接,第二传动件613与第二卷绕件40传动连接,切换组件62沿轴向可动且周向固定地设于第一传动件612与第二传动件613之间。

其中,切换组件62可相对于传动轴611处于第一轴向位置与第二轴向位置,当切换组件62处于第一轴向位置(参阅图6)时,切换组件62与第一传动件612周向固定,传动轴611通过切换组件62带动第一传动件612及第一卷绕件30转动;当切换组件62处于第二轴向位置(参阅图4)时,切换组件62与第二传动件613周向固定,传动轴611通过切换组件62带动第二传动件613及第二卷绕件40转动。

通过上述设置,当风口11从回风状态切换至出风状态时,切换组件62处于第一轴向位置,传动轴611通过切换组件62带动第一传动件612及第一卷绕件30转动,第二卷绕件40在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下从动。当风口11从出风状态切换至回风状态时,切换组件62处于第二轴向位置,传动轴611通过切换组件62带动第二传动件613及第二卷绕件40转动,第一卷绕件30在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下转动。

切换组件62与第一传动件612一者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配合凹槽63(参阅图7),另一者的端面上设有第一配合凸起64(参阅图8),第一配合凸起64嵌设于第一配合凹槽63内以周向限位切换组件62与第一传动件612,从而当切换组件62处于第一轴向位置时,切换组件62可以带动第一传动件612与传动轴611同步转动。切换组件62与第二传动件613一者的端面上设有第二配合凹槽,另一者的端面上设有第二配合凸起,第二配合凸起嵌设于第二配合凹槽内以周向限位切换组件62与第二传动件613,从而当切换组件62处于第二轴向位置时,切换组件62可带动第二传动件613与传动轴611同步转动。

继续参阅图4,驱动机构60还包括第一配合件65及第二配合件66,第一配合件65与第一卷绕件30固定连接,第二配合件66与第二卷绕件40固定连接,第一传动件612通过第一配合件65与第一卷绕件30传动连接,第二传动件613通过第二配合件66与第二卷绕件40传动连接。具体地,上述第一传动件612、第二传动件613、第一配合件65及第二配合件66均为齿轮,第一传动件612与第一配合件65啮合传动,第二传动件613与第二配合件66啮合传动。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传动件612、第二传动件613、第一配合件65及第二配合件66也可以均为带轮,第一传动件612与第一配合件65带传动,第二传动件613与第二配合件66带传动,在此不作限定。

驱动机构6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67,第一驱动件67与传动轴611连接,用于驱动传动轴611传动。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驱动传动轴611转动,在此不作限定。

驱动机构6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68,第二驱动件68用于驱动切换组件62在第一轴向位置与第二轴向位置切换。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手动的方式驱动切换组件62在第一轴向位置与第二轴向位置切换,在此不作限定。

切换组件62切换件621及齿条622,切换件621设于第一传动件612与第二传动件613之间,齿条622沿传动轴611的轴向延伸且与切换件621连接。第二驱动件68包括驱动部681与传动齿轮682,传动齿轮682与齿条622啮合,驱动部681通过传动齿轮682与齿条622配合驱动切换件621相对于传动轴611运动。

继续参阅图7,切换件621包括相互套接的内圈6211与外圈6212,内圈6211套接于传动轴611外,外圈6212可相对内圈6211转动,齿条622与外圈6212固定连接,如此,当切换件621与传动轴611同步转动时,与外圈6212固定连接的齿条622不会干涉切换件621与传动轴611同步转动。

参阅图9,进一步,齿条622面向切换件621的一侧凸设有螺杆6221,切换件621的外圈6212的表面开设有螺纹孔6213,齿条622通过螺杆6221与螺纹孔6213配合,达到齿条622与切换件621的固定。

继续参阅图3,更进一步地,上述安装盒13包括盒体131及盖体132,盒体131装配于壳体10上,盖体132盖设于盒体131上且与盒体131之间形成收容空间,上述传动轴611、第一传动件612、第二传动件613、第一配合件65、第二配合件66、切换组件62及传动齿轮682均设于收容腔内,第一驱动件67穿设于盖体132以驱动传动轴611转动,第二驱动件68的驱动部681穿设于盒体131以驱动传动齿轮682转动。

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如下(参阅图4-图6):

风口11从回风状态切换至出风状态时:第二驱动件68的驱动部681逆向(逆时针)转动,传动齿轮682带动齿条622向下移动,由于齿条622与切换件621固定连接,齿条622下移的同时切换件621同步向下移动。当切换件621与第一传动件612通过第一配合凸起64与第一配合凹槽63完全配合后,即切换件621相对于传动轴611处于第一轴向位置时,第二驱动件68的驱动部681停止转动,随后第一驱动件67开始逆向转动,此时传动轴611通过切换件621带动第一传动件612转动,而第二传动件613无法同步转动。切换件621带动第一传动件612逆向转动,第一配合件65与第一传动件612啮合正向(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卷绕件30正向转动。第一卷绕件30正向转动时,在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下带动第二卷绕件40正向或逆向转动。最后使过滤件20的过滤网22卷绕至第一卷绕件30上,满足出风无过滤的要求。

风口11从出风状态切换至回风状态时:第二驱动件68的驱动部681正向转动,传动齿轮682带动齿条622向上移动,由于齿条622与切换件621固定连接,齿条622上移的同时切换件621同步向上移动。当切换件621与第二传统件通过第二配合凸起与第二配合凹槽完全配合后,即切换件621相对于传动轴611处于第二轴向位置时,第二驱动件68的驱动部681停止转动,随后第一驱动件67正向转动,此时传动轴611通过切换件621带动第二传动件613转动,而第一传动件612无法同步转动。切换件621带动第二传动件613正向转动,第二配合件66与第二传动件613啮合逆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卷绕件40逆向转动。第二卷绕件40逆向转动时,在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下带动第一卷绕件30正向或逆向转动。最后使过滤件20的过滤网22伸展,满足回风需过滤的要求。

参阅图10及图11,在第二种实施例中,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分别位于风口11的两端。具体地,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位于风口1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可以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也可以位于风口1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或者位于风口11沿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均相交的方向的两端,在此不作限定。

参阅图12,进一步,出风装置100还包括轴套70,第一卷绕件30及第二卷绕件40均为卷轴,且均通过轴套70与壳体10转动连接。

出风装置100还包括驱动机构60,驱动机构60用于驱动第一卷绕件30和/或第二卷绕件40转动。具体地,驱动机构60驱动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中用于收卷过滤件20的一者作为主动件,另一者借助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从动。如此,可以保证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同步运动,避免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不同步紧绷拉长损坏或放松变形。应当理解,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机构60也可以驱动第一卷绕件30及第二卷绕件40两者转动,而当驱动机构60驱动第一卷绕件30及第二卷绕件40两者转动时,也可以达到使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同步运动的目的,在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阅图10及图11,驱动机构60包括第一驱动组件69及第二驱动组件610,第一驱动组件69用于驱动第一卷绕件30转动,第二驱动组件610用于驱动第二卷绕件40转动。进一步,当第一卷绕件30作为主动件,第二卷绕件40在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下作为从动件时,第一驱动组件69驱动第一卷绕件30转动,第二驱动组件610的至少部分空转或者停机,此时第二驱动组件610不会向第二卷绕件40施加驱动力。当第二卷绕件40作为主动件,第一卷绕件30在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下作为从动件时,第二驱动组件610驱动第二卷绕件40转动,第一驱动组件69的至少部分空转或停机,此时第一驱动组件69不会向第一卷绕件30施加驱动力。

具体地,当风口11从回风状态切换至出风状态时,第一驱动组件69驱动第一卷绕件30转动,第二驱动组件610至少部分空转或者停机,此时第一卷绕件30作为主动件,第二卷绕件40作为从动件。当风口11从出风状态切换至回风状态时,第二驱动组件610驱动第二卷绕件40转动,第二驱动组件610的至少部分空转或停机,此时第二卷绕件40作为主动件,第一卷绕件30作为从动件。

参阅图12,第一驱动组件69和/或第二驱动组件610包括棘轮691、棘爪轴692及棘爪693,棘轮691与第一卷绕件30或第二卷绕件40固定连接,棘爪轴692可转动地设于棘轮691上,棘爪693与棘爪轴692转动连接。其中,其中,棘爪轴692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棘爪693相对于棘爪轴692转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棘爪693与棘轮691的齿配合带动棘轮691转动;棘爪轴692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棘爪693相对于棘爪轴692转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棘爪轴692带动棘爪693相对于棘轮691转动。即为,棘爪轴692朝第一方向转动时,棘爪693可带动棘轮69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卷绕件30或第二卷绕件40转动,棘爪轴692朝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时,棘爪693不可带动棘轮691转动,从而不可带动第一卷绕件30或第二卷绕件40转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组件69和第二驱动组件均包括棘轮691、棘爪轴692及棘爪693,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分别与相对应的棘轮691固定连接。其中,第一驱动组件69与第二驱动组件610中一者的棘爪693与棘轮691的齿配合带动棘轮691转动,另一者的棘爪轴692带动棘爪693相对于棘轮691转动。

通过上述设置,则当第一驱动组件69驱动第一卷绕件30转动时,第二驱动组件610不可驱动第二卷绕件40转动,而第二卷绕件40在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下从动,且当第二驱动件68驱动第二卷绕件40转动时,第一驱动件67不可驱动第一卷绕件30转动,而第一卷绕件30在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下从动。如此,保证了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转动的同步性,避免第一卷绕件30与第二卷绕件40不同步紧绷拉长损坏或放松变形。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方向在应用于第一驱动组件69与第二驱动组件610时,可以是相同的方向,也可以是相反的方向,在此不作限定。

继续参阅图13及图14,棘爪轴692的一侧设有缺口槽6921,缺口槽6921内设有转动柱6922,棘爪693的一端设于缺口槽6921内且通过转动柱6922与棘爪轴692转动连接,棘爪693相对于棘爪轴692在缺口槽6921内转动以在第一限位位置与第二限位位置之间切换。

参阅图13及图15,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69与第二驱动组件610的棘轮691、棘爪轴692及棘爪693的结构相反,即为第一驱动组件69与第二驱动组件610的棘轮691、棘爪轴692及棘爪693均互为镜面对称结构。在第一驱动组件69与第二驱动组件610的棘爪轴692同向转动时,第一驱动组件69与第二驱动组件610一者的棘爪693相对于棘爪轴692转动至第一限位位置,另一者的棘爪693相对于棘爪轴692转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此时,上述第一方向在应用于第一驱动组件69与第二驱动组件610时为相反的方向。

第一驱动组件69与第二驱动组件610还包括第三驱动件694,棘爪轴692与第三驱动件694连接,第三驱动件694驱动棘爪轴692相对于棘轮691转动。

参阅图1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69与第二驱动组件610还包括棘轮盒695及棘轮盖696,棘轮691、棘爪轴692及棘爪693均收容于棘轮盒695内,棘爪693盖盖设于棘轮盒695上,第三驱动件694的驱动端从棘轮盖696穿设于棘轮盒695内驱动棘爪轴692。通过设置棘轮盒695及棘轮盖696,起到了保护棘轮691、棘爪轴692及棘爪693的作用。

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出风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如下:

风口11回风状态切换至出风状态时:第一驱动组件69的第三驱动件694运动,驱动棘爪轴692转动,棘爪693相对于棘爪轴692转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棘爪693与棘轮691的齿配合带动棘轮691转动,棘轮691带动第一卷绕件30转动。第二驱动组件610的第三驱动件694运动,驱动棘爪轴692转动,棘爪693相对于棘爪轴692转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棘爪693及棘爪轴692相对于棘轮691转动。此时第一卷绕件30作为主动件,在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下带动第二卷绕件40转动,而第二驱动组件610的第三驱动件694虽然运动,但是其处于空转状态,不会带动相对应的棘轮691转动。应当理解,在一些情况下,在第一驱动组件69的第三驱动件694运动时,第二驱动组件610的第三驱动件694也可以停机。

风口11从出风状态切换至回风状态时:第二驱动组件610的第三驱动件694运动,驱动棘爪轴692转动,棘爪693相对于棘爪轴692转动至第一限位位置,棘爪693与棘轮691的齿配合带动棘轮691转动,棘轮691带动第二卷绕件40转动。第一驱动组件69的第三驱动件694运动,驱动棘爪轴692转动,棘爪693相对于棘爪轴692转动至第二限位位置,棘爪693及棘爪轴692相对于棘轮691转动。此时第二卷绕件40作为主动件,在过滤件20的拉扯作用下带动第一卷绕件30转动,而第一驱动组件69的第三驱动件694虽然运动,但是其处于空转状态,不会带动相对应的棘轮691转动。应当理解,在一些情况下,在第二驱动组件610的第三驱动件694运动时,第一驱动组件69的第三驱动件694也可以停机。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还提供包括上述出风装置100的空调。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