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水系统及具有该除水系统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68609发布日期:2020-12-11 18:5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除水系统及具有该除水系统的空调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排除冷凝水的除水系统及具有该除水系统的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电梯已成为越来越多都市人的选择。人们对电梯,尤其是乘客电梯的舒适性要求也与日俱增,电梯空调也逐步成为电梯的标配,电梯空调随电梯上下移动及电气设备较多,对排水要求更高,传统家用空调的冷凝水处理方案不适合用在电梯空调中。

现有技术中已出现了利用冷凝器加热去除冷凝水的技术方案,具体是将冷凝水打击成水滴或者水雾,吹送到冷凝器上加热后汽化蒸发。常见的打水方式是通过风叶的叶片将冷凝水打散成水滴,这种打水方式的噪音大,而且被打散的水滴不够细小,不能快速在冷凝器上蒸发掉,除水效率低。其他打水方式比如设置打水轮、雾化喷头等,均是通过在接水盘上设置额外的零部件,不仅占用较大的安装空间,增加空调的重量及能耗,还存在水泵、过滤器、雾化喷头、电机等辅助配件维护更换的问题,生产及售后成本都比较高。

因此,如何设计结构简单且除水效率高的除水系统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除水方案噪音大、效率低的缺陷,本发明提出除水系统及具有该除水系统的空调,通过在风叶上设置打水圈,并在打水圈布置凸出部,用来将冷凝水均匀的打散成水雾,可以有效减少噪音,提高除水效率。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除水系统包括:集水槽、设于集水槽上的冷凝器和吹动气流经过冷凝器的冷凝风叶、安装在冷凝风叶上的打水圈,打水圈的外周面间隔排列有凸出部。冷凝风叶转动时,打水圈上的凸出部依次与集水槽内的冷凝水接触,将冷凝水打散成水雾。

优选的,打水圈与冷凝风叶同轴设置,且打水圈位于冷凝风叶的出风侧,冷凝风叶的外缘与打水圈固定连接。

优选的,凸出部包括:间隔设于打水圈外周面上的第一凸棱和第二凸棱、与第二凸棱连接的第三凸棱,第一凸棱、第二凸棱和第三凸棱均朝不同的方向倾斜设置。

优选的,第二凸棱和第三凸棱在打水圈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均大于第一凸棱,第三凸棱伸出于打水圈的端面。

优选的,冷凝器的底部设于集水槽中。

优选的,集水槽的底面设有向下凹陷的深水区,打水圈位于深水区的正上方。

优选的,除水系统还包括:用于收集冷凝水的接水盘以及连通接水盘和集水槽的引水槽,集水槽的高度低于接水盘。

优选的,冷凝器分为第一冷凝部、与第一冷凝部呈夹角的第二冷凝部、以及连接第一冷凝部和第二冷凝部的过渡冷凝部,第一冷凝部、第二冷凝部和过渡冷凝部围成的区域为加热区,冷凝风叶和打水圈位于加热区中。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冷凝部与第一冷凝部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上述除水系统的空调,其通过除水系统排除冷凝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冷凝风叶上设计打水圈,打水圈上均匀排布有凸起部,冷凝风叶带动打水圈同步旋转,打水圈上的凸起部与集水槽内的冷凝水接触,将冷凝水打散成水雾,凸出部与冷凝水的接触面积小,可以有效减少噪音,冷凝水打散成水雾后蒸发速度高;

2、将冷凝器底部设置于集水槽中,提高集水槽中的冷凝水的温度,预热后的冷凝水被高速旋转的打水圈打散成水雾后均匀分布在冷凝器上,更容易被汽化蒸发,避免集水槽外产生水滴;

3、在接水盘和集水槽之间设置专用的引水槽,及时将冷凝水导流到冷凝器侧蒸发掉,大大降低接水盘内湿度,可以有效避免细菌的滋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中除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打水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引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出的除水系统适合用在空调上,尤其适合用在安装空间狭小、排水要求严格的电梯空调上。空调制冷运行时,空气中水汽接触蒸发器遇冷后会液化成水滴聚集在接水盘中,目前家用及大型商用空调将冷凝水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到机外。而电梯空调由于需要上下移动,而且电梯井中电气设备多,对排水要求非常严格,本发明的除水系统通过在冷凝风叶上设置上专用的打水结构,将用冷凝器底部预热的冷凝水通过高速旋转的打水结构均匀散在冷凝器上,可以高效的将水雾快速汽化排到空调外部,具有低噪音、低能耗、高效率的优点。

以下对本发明的除水系统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除水系统包括底座1、冷凝器2、冷凝风叶3和打水圈4,冷凝器2和冷凝风叶3安装在底座1上,底座1上设有集水槽11,冷凝风叶3旋转时吹动气流经过冷凝器2,将冷凝器2中的制冷剂热量传递到空气中,气态制冷剂在冷凝器2中冷凝成液态制冷剂。打水圈4安装在冷凝风叶3上,打水圈4的外周面间隔排列有凸出部41,该打水圈4和凸出部41即为冷凝风叶3上设计的打水结构。冷凝风叶3高速转动时,打水圈4上的凸出部41依次与集水槽11内的冷凝水接触,将冷凝水打散成水滴细小的水雾,在离心力及冷凝风叶3产生的气流的双重作用下,水雾被均匀的分散在冷凝器2上汽化后随气流排到机外,大大提高水汽化效率,由于是利用冷凝器2的热量将冷凝水汽化,水雾的汽化起到辅助散热作用,使得冷凝器2中的制冷剂冷凝速度更快,提升冷凝器2换热能力、降低空调能耗。

如图2所示,为使除水系统的结构紧凑,打水圈4与冷凝风叶3同轴设置,冷凝风叶3的外缘与打水圈4固定连接。更详细的说,冷凝风叶3由中心座31和环绕中心座设置的多个叶片32构成,冷凝风叶3的出风侧朝向冷凝器2,打水圈4的外形为圆环形,冷凝风叶3转动时气流流入的一侧为进风侧、气流流出的一侧为出风侧,打水圈4套在冷凝风叶3的出风侧外圈,打水圈4的直径与冷凝风叶3的直径大致相同,每个叶片32的边缘均固定在打水圈4上,冷凝风叶转动时带动打水圈4同步转动。

如图2、3所示,多个凸出部41均匀分布在打水圈4上,每个凸出部41均设有第一凸棱411、第二凸棱412和第三凸棱413,第一凸棱411和第二凸棱412间隔设于打水圈4的外周面上,第三凸棱413连接在第二凸棱412上,第一凸棱411、第二凸棱412和第三凸棱413均朝不同的方向倾斜设置,即三个凸棱与冷凝水接触时的打水方向均不同,打水圈4高速转动过程中不同打水方向的凸棱依次与冷凝水接触,将水滴打散细化成水雾。为了进一步提高凸出部41的打水效果,第二凸棱412和第三凸棱413的厚度大于第一凸棱411,此厚度为凸棱的外表面到打水圈4外周面的径向距离,第三凸棱413伸出于打水圈4的出风侧端面,三个凸棱在打水圈4的径向和轴向上错开,打水圈4转动过程中凸棱与冷凝水的接触更充分,水滴的细化效果更好。

在一优化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中的底座1采用钣金件制作,底座1设有位于冷凝器2和打水圈4正下方的集水槽11,打水圈4将集水槽11中的冷凝水打成水雾,冷凝器2的底部处于集水槽11中,冷凝风叶3的底部边缘高于冷凝器2的底面,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差,由于打水圈4的直径与冷凝风叶3大致相同,集水槽11中位于冷凝风叶3底部边缘以下的冷凝水不容易被打水圈4打散,集水槽11中存在积水,使得冷凝器2的底部能够一直浸没在集水槽11中的冷凝水中,通过冷凝器2底部将集水槽11的冷凝水预热,集水槽11中长期有温度较高的冷凝水存在,流入集水槽11中的冷水与热水混合,预热效果更好,预热后的冷凝水被打散后更容易在冷凝器2上蒸发汽化,避免传统风叶打水过程中由于冷凝水温度过低在冷凝器上无法蒸发掉的缺陷。

进一步的,由于冷凝风叶3的底部边缘高于冷凝器2的底面,可以减小冷凝风叶3转动时的入水深度,降低叶片与冷凝水接触时的噪音。在集水槽11的底面设有向下凹陷的深水区111,打水圈4位于深水区111的正上方,冷凝风叶3转动时,打水圈4上的凸出部41最低位置可能出现波动,设置深水区111的作用是防止打水圈4上的凸出部撞击集水槽11。

再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冷凝器2分为第一冷凝部21、与第一冷凝部21呈夹角的第二冷凝部22、以及连接第一冷凝部21和第二冷凝部22的过渡冷凝部23,第二冷凝部22与第一冷凝部21之间的夹角可以选择为90度,第一冷凝部21、第二冷凝部22和过渡冷凝部23围成的区域为加热区,冷凝风叶3和打水圈4位于加热区中,既保证水雾能与冷凝器2接触,水雾又可以在向冷凝器2运动的过程中吸收热量进一步预热。

在一优化实施例中,如图1、4、5所示,底座1还设有接水盘12和引水槽13,蒸发器5的底部悬空设置在接水盘12的正上方,接水盘12中设有用以支撑蒸发器5的支架,接水盘12收集蒸发器5上滴落的冷凝水,集水槽11的高度低于接水盘12,引水槽13连通接水盘12和集水槽11,及时将接水盘12中的冷凝水引流至集水槽11中,通过打水圈4和冷凝器2将冷凝水蒸发掉,大大降低接水盘12的湿度,有效避免细菌的滋生,引水槽13可以设计为倾斜状,以加快引流速度。

如图1、4所示,底座1上位于集水槽11、接水盘12和引水槽13之间的区域为安装台14,安装台14的高度高于接水盘12,电机6固定在安装台14上,以避免接触冷凝水,延长使用寿命。在最佳实施例中,除水系统应用在电梯空调中,电机14采用双轴电机,蒸发器5与冷凝器2相对设置,电机6位于蒸发器5和冷凝器2之间,电机6上朝向蒸发器5的输出轴安装有离心风叶7,电机6上朝向冷凝器2的输出轴安装有冷凝风叶3,结构紧凑且零部件极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