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1863发布日期:2021-01-23 21:2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的加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器通常具有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通过冷媒在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压缩机形成的回路中的循环流动,伴随着冷媒的相变,可以向室内空间提供温度适合的空气。在空调器处于制冷模式的情形下,室内换热器的功能是发放热量的冷凝器,在向室内空间发放热量的同时,会在冷凝器的表面产生冷凝水。为了保证制冷的可持续性,需要将这部分冷凝水及时地处理。
[0003]
目前通常的处理方式是:在空调室内机的壳体上配置有排水管,在产生冷凝水的情形下,通过排水管将冷凝水直接排出至室外侧。不过,由于冷凝水实际上并没有明显被污染的机理,因此将冷凝水直接排出室外侧的方式必然会增加与排出冷凝水相关的设置并且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此外,将冷凝水直接排出室外侧的方式必然会伴随室外侧存在冷凝水滴落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体验。同时,空调室内机同时配置有加湿模块,在室内空间的空气较为干燥时,单独针对空气湿度的问题进行改善。
[0004]
作为一种改进,如中国专利申请(cn111561748a)公开了一种循环式多功能空调加湿器,并具体公开了如下内容:空调室内机外壳一端安装有循环加湿组件,空调室内机外壳一端安装有水箱,加湿管底端均匀贯穿安装有出雾管,水箱内部底端安装有超声波雾化片,引导管底端和加湿管之间处安装有回流组件,回流盒一端安装有连接管,微型水泵出水端连接有回流管,空调室内机外壳和水箱之间设置有安装组件,水箱侧面靠近磁板处粘接有铁板,水箱内部位于滤网侧面处安装有防溢流组件。
[0005]
可以看出,该文献公开了将冷凝水回收、雾化之后用于对空气进行加湿的应用方案。不过,基于冷凝水的回收再利用这一出发点,如何使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湿度能够被更好地改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0006]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技术问题
[0008]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室内空间的空气的湿度能够被更好地改善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
[0009]
解决方案
[00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具有送风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室内换热器以及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下方的接水盘,所述壳体在对应于接水盘的位置设置有冷凝水出口,所述壳体在对应于送风口的位置设置有冷凝水入口,所述空调器还包括附加部,所述附加部包括存储子部分和雾化子部分,所述存储子部分包括:腔室组,其至少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
述第一腔室与冷凝水出口连通,所述第二腔室设置有加注口;以及雾化子部分,其用于对所示腔室组内的冷凝水进行雾化打散处理之后经冷凝水入口送至送风口沿送风方向的上游侧。
[0011]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空调器实现可靠的加湿功能。具体地:
[0012]
一方面,通过引入第一腔室的方式实现了冷凝水的回收再利用,具体地,将冷凝水收集至第一腔室之后,通过雾化打散的方式对空调器送入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
[0013]
另一方面,由于冷凝水的量相对有限,通过第二腔室的设置,保证了空调器的加湿功能得以可靠地实现,具体而言,用户可以通过加注口向第二腔室内主动加水,从而保证加湿功能所需要的水能够得到充分地供应。
[0014]
对于上述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路以便使二者持续连通。
[0015]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空调器的加湿功能被可持续地实现。
[0016]
对于上述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阀,以便通过切换第一阀的开关状态改变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连通状态。
[0017]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空调器,在实现加湿功能的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水源。
[0018]
对于上述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冷凝水的水位高于设定高值的情形下将第一阀打开;以及在所述第一腔室内的冷凝水的水位低于设定低值的情形下将第一阀打开。
[0019]
通过这样的设置,提供了一种以优先回收冷凝水的方式实现空调器的加湿功能的方案。
[0020]
对于上述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或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冷凝水入口连通。
[0021]
通过这样的设置,提供了冷凝水入口的可能的连通方式。
[0022]
对于上述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腔室组包括第三腔室,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冷凝水入口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不直接连通,具体地: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二阀,以便通过切换第二阀的开关状态改变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连通状态;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三阀,以便通过切换第三阀的开关状态改变所述第二腔室和所述第三腔室的连通状态。
[0023]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空调器的加湿功能得以可靠地实现。
[0024]
对于上述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器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打开第二阀直至所述第一腔室内的冷凝水的水位低于设定值;在“打开第二阀直至所述第一腔室内的冷凝水的水位低于设定值”的同时或者之后,打开第三阀。
[0025]
通过这样的设置,在保证空调器加湿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下,使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产生的冷凝水被及时地回收再利用。
[0026]
对于上述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附加部还包括
加氧子部分,所述加氧子部分用于对雾化打散的冷凝水进行加氧处理。
[0027]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空调器在对送入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的同时提高空气的含氧量。
[0028]
对于上述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附加部还包括净化子部分,所述净化子部分用于对冷凝水进行洁净处理。
[0029]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空调器在对送入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的同时提高空气中水分的洁净程度。
[0030]
对于上述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附加部还包括香薰子部分,所述香薰子部分用于对雾化打散的冷凝水进行香薰处理。
[0031]
通过这样的设置,能够谋求空调器在对送入室内空间的空气进行加湿处理的同时改善空气的气味。
附图说明
[0032]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空调室内机为挂机来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0033]
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具有加湿功能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0034]
图2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具有加湿功能空调器的附加部的结构示意图。
[0035]
附图标记列表:
[0036]
100、空调室内机;1、壳体;2、导风板;3、接水盘;4、贯流风扇;51、冷凝水出口;52、冷凝水入口;6、附加部;61、存储子部分;62、雾化子部分;63、加氧子部分;64、净化子部分;65、香薰子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9]
空调器通常包括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内主要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压缩机、室外风机和室外换热器(通常称作冷凝器),空调室内机主要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室内换热器(通常称作蒸发器),当冷媒沿压缩机

室外换热器

室内换热器

压缩机的回路循环流动时,空调器处于制冷循环。当冷媒沿压缩机

室内换热器

室外换热器

压缩机的回路循环流动时,空调器处于制热循环。
[0040]
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具有送风口和回风口(如底部送风、侧部回风),壳体内设置有室内换热器、室内风机、接水盘和电控箱等,在空调器进行制冷/制热时,在室内风扇的作用下,室内空间的一部分空气经回风口被抽入壳体的内部,与室内换热器的表面进行热交换之后,这部分空气的温度得以降低/升高,之后这部分温度降低的空气经送风口被再次送入室内空间,如此反复,即可逐渐将由于冷媒的相变以及循环流动产生的冷量/热量逐渐发放
至室内空间。接水盘设置于室内换热器的下方,主要用于收集室内换热器表面产生的冷凝水。
[0041]
参照图1,图1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具有加湿功能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并按照图1中的方位,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为挂机、室内风扇为贯流风扇,空调室内机100的送风口位于壳体1的下方靠前的位置,送风口配置有导风板2,接水盘3位于送风口的上方,贯流风扇4位于接水盘3的上方。接水盘的右侧设置有冷凝水出口51,冷凝水出口的下方在对应于送风口的位置设置有冷凝水入口52,可以理解的是,冷凝水出口51是将液态的冷凝水导出附加部的存储部分,冷凝水入口52是将雾化打散的冷凝水导出至送风口上游侧的空气中。
[0042]
参照图2,图2示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附加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空调室内机还配置有外接的附加部6,附加部主要包括收集冷凝水并将冷凝水进行存储的存储子部分61,存储子部分配置有对冷凝水进行雾化打散处理的雾化子部分62、对雾化打散的冷凝水进行加氧处理的加氧子部分63、对冷凝水进行必要的洁净处理的净化子部分64以及能够对雾化打散的冷凝水进行香薰处理的香薰子部分65。来自接水盘的液态的冷凝水经冷凝水出口51到达附加部的存储子部分61,经雾化子部分62、加氧子部分63、净化子部分64以及香薰子部分65处理之后,经冷凝水入口52送至空调室内机的送风口上游侧。
[0043]
由于冷凝水的量相对有限,因此假设仅以回收的冷凝水来满足室内空间的加湿需求,可能并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在本发明的空调器中,对存储子部分进行这样的设置:既可以存储冷凝水从而对冷凝水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也可以向其内主动加入水从而作为一个具有主动加湿功能的部件。
[0044]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存储子部分61具有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冷凝水出口51经连接管道与第一腔室连通,第二腔室具有注水口从而允许用户主动加入用于加湿空气的水。
[0045]
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直接连通,第二腔室与冷凝水入口52连通,前述的雾化子部分62、加氧子部分63、净化子部分64以及香薰子部分65均设置于第二腔室。在这种情形下,冷凝水的回收再利用仅作为主动加水的一个补充,这种情形适用于冷凝水产生的量较少的情形。即:绝大部分情形下是需要通过用户加水的方式来实现加湿功能的。如空调器较少处于制冷模式或者空调器属于较小的机型等。
[0046]
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之间设置有阀(如电磁阀)从而能够将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选择性地连通,第二腔室与冷凝水入口52连通,前述的雾化子部分62、加氧子部分63、净化子部分64以及香薰子部分65均设置于第一腔室。在这种情形下,主动加水作为冷凝水的回收再利用仅的一个补充,这种情形适用于冷凝水产生的量较大的情形。即:在收集的冷凝水的量不足以实现加湿功能的情形下,通过用户加水的方式来保证加湿功能的实现。
[0047]
针对这样的情形,本发明为第一腔室配置有用于检测冷凝水的水位传感器以及在水位低于一定值的情形下进行提示的缺水报警灯等元件。
[0048]
基于这样的结构,可以进行如下的控制:在冷凝水的水位高于设定高值的情形下将电磁阀打开,从而在保证加湿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下有效地避免了发生第一腔室中冷凝水溢出的现象,该改开状态持续到直至水位降至目标水平的时刻。在冷凝水的水位低于设
定低值的情形下也将电磁阀打开从而保证加湿功能得以实现,该改开状态也持续到直至水位降至目标水平的时刻。如目标水平应当为设定高值和设定低值之间的某一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0049]
在第三种实施方式中,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不直接连通,存储子部分还包括第三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三腔室连通。如与第二种实施方式类似,可以在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以及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之间设分别置有阀(如电磁阀)。第三腔室与冷凝水入口52连通,前述的雾化子部分62、加氧子部分63、净化子部分64以及香薰子部分65均设置于第三腔室。在这种情形下,第一腔室中回收的冷凝水与第二腔室中主动加入的水作为平等的、用于实现加湿功能的候选水源,这种情形可以更灵活地实现加湿功能。
[0050]
针对这样的情形,本发明为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分别配置有用于检测冷凝水的水位传感器以及在水位低于一定值的情形下进行提示的缺水报警灯等元件。
[0051]
基于这样的结构,可以进行如下的控制:在第一腔室内冷凝水的水位高于设定高值的情形下将能够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的电磁阀打开,在第三腔室内的水位高度允许的前提下,该改开状态持续到直至冷凝水的水位降至目标水平的时刻,从而保证冷凝水被及时地回收再利用,目标水平为某一设定低值。在第三腔室内的水位高度不允许的前提下(如已经达到最高水位的限制),则关闭该电磁阀。在此前提下,假设第三腔室内的水位尚有余地,则在关闭该电磁阀的同时或者之后再打开能够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电磁阀,直至第三腔室的水位不影响加湿功能的实现为止。
[0052]
可以理解的是,水的雾化、净化以及加氧的原理及其相应的子部分均为成熟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此外,对应于雾化、加氧、香薰功能的子部分的启停控制可以是相对独立的也可以是关联的,如示例性地,三者可以同步进行。
[0053]
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增设附加部的方式,在实现空调器的加湿功能的过程中有效地回收了冷凝水。此外,在回收了冷凝水的基础上,可以通过辅之以加氧、香薰等功能的方式进一步改善了送向室内空间的空气的品质。
[0054]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如上具体方式所构成的设定的空调器作为示例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应不限于此。事实上,用户完全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等灵活地设定阀的具体形式、阀的开启方式等,以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选择雾化子部分、加氧子部分、香薰子部分的具体形式等。
[0055]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