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齿形管束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800934发布日期:2021-02-02 13:20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齿形管束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形管束支撑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用于换热器的换热管支撑,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在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中,由于纵流换热方式与折流换热相比,表现出了压降较低和换热死区较小等优势,应用更加广泛。管壳式换热器的传统管束支撑结构,采用在整块钢板上钻圆孔加工成形的支撑板形式,由于换热管外轴向流动空间限制,无法实现理想的纵流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使得管壳式换热器的管束支撑结构实现理想的纵流换热效果。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齿形管束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条,钢条上设有多个折板,所有折板之间相互平行且均与钢条垂直,任意相邻两个折板之间的排列间距与换热管的布管节距相适应。
[0005]
优选地,所述的钢条上设有至少两排交错排列的折板;所有排折板的排列密度间距相同。
[0006]
优选地,不同排所述的折板上任意相邻两个折板的排列间距与换热管的布管节距相适应。
[0007]
优选地,所述的折板的高度大于换热管的半径。
[0008]
优选地,所述的折板的高度介于换热管的半径与直径之间。
[0009]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板与钢条为一体结构。
[0010]
优选地,所述的折板为在钢条上冲压而成。
[0011]
优选地,所述的换热管外轴向留有可实现纵流换热的流动空间。
[0012]
使用一种齿形管束支撑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随换热管逐排安装,包括以下步骤:先将一排换热管铺设并定位后,将一条支撑结构放置在该排换热管上并压紧,然后继续铺设下一排换热管;当所有换热管装配完成后,任意相邻两排换热管之间分别安装有一条支撑结构,即完成管束装配。
[0013]
使用一种齿形管束支撑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安装全部所述的支撑结构,再安装换热管,包括以下步骤:预先调整换热管与支撑结构的相对位置,然后再将每个换热管穿入支撑结构的相邻两个折板之间,完成管束装配。
[0014]
本发明的齿形管束支撑结构主要应用于管壳式换热器。与传统管束支撑结构的支撑板形式相比,本发明的齿形管束支撑结构既方便设备(即换热器)管束制造安装,通过使用本发明的齿形管束支撑结构进行换热管的装配,也可以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起到支撑换热管、防止换热管振动的作用,同时能够实现理想的纵流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一种齿形管束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0016]
图2为一种齿形管束支撑结构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为使本发明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齿形管束支撑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钢条1,钢条1上设有两排交错排列的折板2,两排折板2的排列密度间距相同,不同排折板2上任意相邻两个折板2的水平距离排列间距与换热管的布管节距相适应。所有折板2之间相互平行且均与钢条1垂直,折板2的高度略大于换热管的半径,介于换热管的半径与直径之间,可起到支撑换热管作用。折板2为根据需要的尺寸在钢条1上冲压而成。
[0019]
本实施例中,折板2为矩形折板;钢条1为长条状且平直的钢板。
[0020]
使用本发明的支撑结构与换热管之间的装配过程如下:
[0021]
当采用本发明随换热管逐排安装时,可先将一排换热管铺设并定位后,将一条支撑结构放置在该排换热管上并压紧,然后继续铺设下一排换热管。当所有换热管装配完成后,任意相邻两排换热管之间都安装有一条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完成管束装配。这些钢条1上的折板2,可以起到固定和支撑换热管的作用。
[0022]
当采用先安装全部支撑结构时,需预先调整换热管与支撑结构的相对位置,然后再将每个换热管穿入支撑结构的相邻两个折板2之间,完成管束装配,如图2所示。
[0023]
换热管与本发明的支撑结构装配完成后,换热管外轴向留有一定的流动空间,可实现纵流换热。
[0024]
通过本发明的齿形管束支撑结构能够同时实现换热管支撑和理想纵流换热效果的管束支撑结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