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燃气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93725发布日期:2021-03-30 21:2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燃气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生活锅炉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气取暖炉。



背景技术:

燃气取暖炉是指利用燃气燃烧产生热量而满足人们采暖的锅炉,属于生活锅炉的范畴。燃气取暖炉可以分为明火取暖器和暗火取暖器,明火取暖器在工作时会产生远红外辐射光,具有保健理疗效果,且升温速度快、体积小、重量清、可长时间使用和维修成本低的优点,但耗氧大,因此一般用于酒店或别墅等通风条件好、空间大的环境,而暗火取暖炉在工作时不发光、无明火、无氧耗、热效率高等优点,但无法长时间工作,因此一般用于日常家居。

相关技术如申请公布号为cn104913373b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自适应式双气源燃气取暖器,包括燃烧器、点火控制组件;适用于天然气的第一ods缺氧保护器;适用于液化气的第二ods缺氧保护器;主气管,主气管经过一主控制阀后分成长明火供气管路与燃烧器供气管路,长明火供气管路又分为长明火第一支路、长明火第二支路,燃烧器供气管路又分为燃烧器第一支路、燃烧器第二支路;第一控制阀,设置在长明火第一支路上,用于控制长明火第一支路的通断;第二控制阀,设置在燃烧器第一支路上,用于控制燃烧器第一支路的通断。

又如申请公布号为cn203744377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燃气取暖器,它包括外壳、燃烧炉头、点火气管、点火针和阀门,燃烧炉头设于外壳的上部开口处,燃烧炉头为明火炉头,点火气管设于外壳内且位于燃烧炉头的下方,点火气管的头部对准燃烧炉头上的导火槽,点火针靠近点火气管的头部,阀门的进气口通过管路与燃气气源连接,阀门的两个出气口分别通过管路与燃烧炉头和点火气管连接,它还包括热电偶和电磁阀,热电偶设置于靠近点火气管的头部的位置,热电偶和电磁阀通过导线连接,电磁阀设置于阀门上用于控制阀门的进气口的启闭。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本发明人认为,燃气取暖炉在工作时,主要依靠燃烧器(燃烧炉头)和点火控制组件配合产生明火,并利用外壳对各部件起保护作用,在工作时,明火会对外壳靠近燃烧炉头的部位进行加热,导致该部分温度过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壳体靠近燃烧器的部位温度过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燃气取暖炉。

本申请提供一种安全燃气取暖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燃气取暖炉,包括壳体、燃烧器和点火控制组件,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明火盆,所述明火盆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燃烧器和点火控制组件均设置于明火盆内,所述明火盆上端开口处的外壁上设置有流水室,所述流水室呈圆环状设置,所述明火盆上还设置有用于连通流水室和明火盆外壁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环绕着流水室设置,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水出口与流水室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壳体能够起到保护燃烧器和点火控制组件的效果,燃烧器用于提供燃气,点火控制组件用于点燃燃烧器供给的燃气,从而达到产生明火的效果,其中,明火盆能够起到限制明火位置的效果,明火产生时,明火会对明火盆进行加热,此时,利用水泵将蓄水槽内的水抽出并供给流水室,从而达到对明火盆进行冷却的效果,并且,当流水室内的水压过大时,水会从出水口出排出,形成倒扣碗状的水罩,利用水罩能够将明火盆的底部与外界隔开,从而避免游客或工作人员直接触碰到明火盆底部,同时,水罩还能够起到一定的景观效果,使得该燃气取暖炉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可选的,所述明火盆包括上盆体和下盆体,所述上盆体和下盆体之间留有用于供流水室安装的空腔,明火产生于上盆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盆体能够起到进一步隔离蓄水槽和上盆体的效果,使得蓄水槽内的水因为受到冲击和振动时产生水花,水花不会直接附着在上盆体上,避免水花快速蒸发,同时,也能够避免过热的明火盆突然受冷降温。

可选的,所述流水室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件支撑拖,各所述支撑拖远离流水室轴线的一端与流水室的外壁连接,各所述支撑拖靠近流水室轴线的一端与明火盆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支撑拖与明火盆和流水室之间的配合,使得流水室与明火盆可拆卸连接,便于工作人员检修或更换流水室。

可选的,所述流水室内设置有第一挡水板,所述第一挡水板悬设于进水口的正上方,所述进水口位于第一挡水板的竖直投影面内,所述第一挡水板的水平高度低于出水口的水平高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挡水板能够起到挡水的作用,从而使得水泵的输入进流水室内的水不会直接往上涌,避免初步输入进流水室内的水直接从出水口靠近进水口的部位排出,使得流进流水室内的水能够流至流水室的各个部位上,从而使得水帘能够全面罩住明火盆底部。

可选的,所述流水室内设置有第二挡水板,所述第二挡水板设置有若干片,各所述第二挡水板上端的水平高度低于出水口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二挡水板的两侧边与排水腔内壁密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挡水板能够起到缓冲水流的效果,同时使得流水室内的各个位置水压能够保持相对稳定,避免流动于呈环形状设置的流水室内的水直接从流水室的弯曲处直接涌出,进一步确保水罩的全面性和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流水室内设置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的外侧与进水口的下侧连接,所述上挡板的内侧向上翻边设置,且所述上挡板的内侧与流水室的内壁之间留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挡板能够起到隔离流水室底部和顶部的效果,使得流水室内的水要从出水口处排出时,需要先流动至上挡板上,此时,水会沿着上挡板的翻边方向流动,使得水从出水口处排出前即可收到一个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使得水罩的罩设范围更大。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回水盘,所述回水盘的底部设置有回水孔,所述回水孔与蓄水槽的上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回水盘能够起到承接水罩的效果,从而达到扩大水回收范围的效果,避免水从流水室内排出时,水直接溅落到地上,当水落到水罩内时,水会直接从回水孔处流进蓄水槽内以完成水回收工作。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挡水罩,所述挡水罩的上端与壳体的外壁与明火盆的外壁连接,所述挡水罩的下端罩住回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水落到回水盘上时会产生水花,利用挡水罩能够避免水花直接溅到明火盆底部,从而避免水大量蒸发,有效确保水的回收利用。

可选的,所述壳体内设置有隔离管,所述隔离管的下端与蓄水槽的底部连接,且所述隔离管的下端与蓄水槽下表面相连通,所述隔离管的上端与明火盆的底部连接,且所述隔离管的上端与明火盆内部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隔离管能够起到固定连接蓄水槽和明火盆的效果,使得明火盆能够悬设于蓄水槽的正上方,从而使得蓄水槽蒸发的水汽能够附着在明火盆外壁上以对明火盆进一步降温。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能够对明火盆进行水冷,达到对明火盆冷却的效果,从而使得燃气取暖炉的使用更加安全;

能够形成水罩,使得具有一定的景观效果,提高燃气取暖炉的使用功能,使得更适用于酒店等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燃气取暖炉的主视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安全燃气取暖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燃烧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明火盆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的b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流水室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1、壳体;11、底架;111、内环;112、连杆;113、外环;12、支撑筒;2、回水盘;3、明火盆;31、上盆体;311、上底板;312、第一侧环;313、第一外翻边;32、下盆体;321、下底板;322、第二侧环;4、燃烧器;41、燃气罐;42、供气管;43、冒火口;5、点火控制组件;6、流水室;61、外支撑环;611、下托环;612、第三侧环;613、第二外翻边;62、内支撑环;621、第四侧环;622、上限位环;623、第三外翻边;63、第一挡水板;64、第二挡水板;65、上挡板;66、环状腔室;67、支撑拖;7、蓄水槽;71、隔离管;8、水泵;9、挡水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安全燃气取暖炉。参照图1和图2,该安全燃气取暖炉包括壳体1、蓄水槽7、回水盘2、明火盆3、流水室6、水泵8、燃烧器4和点火控制组件5,壳体1呈圆环状设置,蓄水槽7设置于壳体1的上端以用于蓄水,回水盘2环蓄水槽7槽口设置以用于回收水,明火盆3悬设于蓄水槽7的正上方以用于隔离明火和蓄水槽7,流水室6设置于明火盆3上以用于对明火盆3进行冷却,水泵8设置于蓄水槽7内以用于将蓄水槽7内的水抽进流水室6内,燃烧器4的冒火口43设置于明火盆3内以用于供给燃气,点火控制组件5设置于明火盆3内以用于点燃燃气。

参照图3,壳体1包括底架11和支撑筒12,支撑筒12的上下两端开口设置,且支撑筒12的下端与底架11固定,底架11包括外环113、内环111和连杆112,内环111和外环113同轴线设置,连杆112设置有若干根,各根连杆112的两端均分别与内环111和外环113固定,且各根连杆112均环绕着底架11的轴线周向排布设置。

参照图2,燃烧器4包括燃气罐41、供气管42和冒火口43,燃气罐41设置于壳体1的底部内,冒火口43设置于明火盆3内,供气管42用于连通燃气罐41和冒火口43,且供气管42利用隔离管71穿设过蓄水槽7;其中,在燃气罐41的出气口上设置有电池阀,利用电池阀能够控制燃气罐41的出气量,从而达到关闭和控制明火大小的效果。

其中,在蓄水槽7上设置有隔离管71,隔离管71的上下两端利用法兰结构以分别与明火盆3和蓄水槽7密封连接,且隔离管71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蓄水槽7的下表面和明火盆3的内部相连通,供气管42通过隔离管71穿设过蓄水槽7。

参照图3,蓄水槽7设置于壳体1的上端内,且蓄水槽7的上端开口设置,回水盘2环绕着蓄水槽7的上端开口设置,回水盘2的外径大于壳体1的外径,回水盘2的下表面与壳体1的上端面相连接;其中,在回水盘2的中部开设有回水孔,回水孔与蓄水槽7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

参照图4和图5,明火盆3包括上盆体31和下盆体32,流水室6设置于上盆体31和下盆体32之间;其中,下盆体32的上端开口设置,下盆体32的底部开设有一贯穿孔,隔离管71的上端与下盆体32连接,输气管的上端从下盆体32穿设出,上盆体31设置于下盆体32的上端开口内,冒火口43设置于上盆体31内,上盆体31和下盆体32之间利用螺栓连接。

参照图5,上盆体31包括上底板311、第一侧环312和第一外翻边313,第一侧环312设置于上底板311的外周侧上,且第一侧环312的下端与上底板311相接,第一水平环设置于第一侧环312的外侧,且第一水平环的内侧与第一侧环312的上端相接,第一外翻边313由第一侧环312的上端向外翻边成型;其中,上盆体31由钣金件一体冲压成型。

参照图5,下盆体32包括下底板321和第二侧环322,第二侧环322设置于下下底板321的外周侧上,且第二侧环322的下端与下下底板321相接;其中,下本体由钣金件一体冲压成型。

其中,当上盆体31和下盆体32安装在一起时,第一侧环312和第二侧环322之间留有间隙,且第一外翻边313与第二侧环322的上端之间留有间隙,使得第一侧环312外壁、第二侧环322内壁、第一外翻边313与第一侧环312上端面之间能够围合形成一道用于供流水室6安装的空腔。

当明火盆3内产生明火时,明火会对上盆体31直接进行加热,此时,利用下盆体32能够起到初步隔离的效果,使得下盆体32不会受到明火直接加热,因此下盆体32的温度会相对于上盆体31的温度较低,使得手部触碰到明火盆3外壁时不会直接被烫伤,并且,当蓄水槽7内的水受到因为受到冲击而产生水花时,水花会附着在下盆体32外表面上,因为下盆体32的温度较低,因此不会直接将附着在下盆体32上的水珠蒸发,有效减少水浪费。

参照图4和图5,在明火盆3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挡水罩9,挡水罩9的横截面呈圆台状设置;其中,挡水罩9的上端与下盆体32的底部外壁连接,挡水罩9的竖直投影面完全覆盖过回水孔,挡水罩9与明火盆3配合能够形成一道下端开口的环形腔室,当蓄水槽7内的水蒸发成水汽时,水汽会附着在环形腔室内,当水汽成型凝固形成水珠时,水珠又会直接回流到蓄水槽7内,能够有效减少水资源浪费。

参照图6和图7,流水室6包括外支撑环61、内支撑环62、第一挡水板63、第二挡水板64、上挡板65和支撑拖67,外支撑环61和内支撑环62配合能够围合形成一道环状腔室66,且环状腔室66的外周侧上会形成一道呈环形状设置的出水口,该出水口用于连通流水室6内部和外壁,第一挡水板63、第二挡水板64和上挡板65均设置于环状腔室66以用于使确保流水室6内各部位水压稳定,支撑拖67用于连接流水室6和明火盆3。

参照图7,外支撑环61包括下托环611、第三侧环612和第二外翻边613,第三侧环612设置于下托环611的外周侧上,且第三侧环612的下端与下托环611相接,第二外翻边613由第三侧环612的上端向外翻边成型;内支撑环62包括上限位环622、第四侧环621和第三外翻边623,第四侧环621设置于上限位环622的内侧上,第四侧环621的上端与上限位环622相接,第三外翻边623有上限位环622的外侧相下翻边形成;其中,外支撑环61和内支撑环62均是利用冲压的方式一体成型,当外支撑环61和内支撑环62连接时,下拖环的内侧与第四侧环621下端外侧连接,从而使得外支撑环61和内支撑环62能够围合形成环状腔室66,且第四外翻边的下侧和第三外翻边623边的上侧互相配合以围合形成出水口。

参照图6和图7,在下拖环上设置有进水口(图中未显示),该进水口用于与水泵8的水出口连通,第一挡水板63水平的设置于进水口的正上方,第一挡水板63的竖直投影面完全覆盖过进水口,第二挡水板64设置有若干片,各件第二挡水板64上端的水平高度低于出水口的水平高度,各件第二挡水板64的两侧边分别与第三侧环612和第四侧环621密封连接,上挡板65呈环状设置,上挡板65的下表面与各件第二挡水板64的上侧边连接,上挡板65的外周侧与第三侧环612的上端连接,上挡板65的内侧朝上翻边设置,且上挡板65的内侧与第四侧环621以及上限位板之间均留有间隙。

其中,当水泵8供水从进水口处涌入流水室6内时,水会因为第一挡水板63的阻碍而朝向进水口的侧边流动,使得水会沿着环状腔室66的弧形轨迹流动,从而避免进水口处的水压过大,当水沿着环状腔室66的弧形轨迹流动时,利用各件第二挡水板64和上挡板65之间的配合,能够避免水流动速度过快时,水直接从出水口处溢出。其中,利用挡水板能够将环状腔室66分隔为互相连通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利用第一挡水板63和第二挡水板64之间的配合使得下腔室内的水压保持稳定,且随着水一直供入,下腔室内的水会溢到上腔室内,最终从出水口排出,从而形成罩住明火盆3下侧的水罩。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安全燃气取暖炉的实施原理为:

当明火盆3内产生明火时,利用水泵8对流水室6内部进行供水,当水从流水室6内排出时会形成罩住明火盆3下端的水罩,利用水罩能够起到降温和隔离的作用,起到双层保护的作用,同时,水罩还可以作为景观使用,增加趣味,并且,根据实际需求,可以在挡水罩9的外壁上设置led灯,使得趣味性更强。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