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空气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3498发布日期:2020-11-27 10:08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可折叠空气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加湿器的技术领域,特别一种可折叠的空气加湿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气加湿器通常体积较大,并且体积不可变。因此当不需要再使用空气加湿器时,收纳需要占据很大的空间,不方便进行放置。另外当需要携带所述空气加湿器时,同样会因为空气加湿器的体积较大而不方便携带及收纳。

因此提供一种形状可调,方便收纳及携带的的空气加湿器十分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空气净化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折叠空气加湿器,包括主体部、上盖板、折叠水箱和超声装置,所述主体部顶部与所述上盖板连接并且所述主体部和所述上盖板组配形成收容空间,所述折叠水箱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底部并且所述折叠水箱与所述收容空间连通,所述超声装置设置于所述收容空间内并且能够震动所述收容空间内的液体产生水雾。

优选的,所述主体部包括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位于所述主体部的底部;所述第二腔体位于所述主体部的顶部并且所述第二腔体顶部呈开口结构,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所述第三腔体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侧面并且与所述折叠水箱连通,此外所述第三腔体顶部同样呈开口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过滤部,所述过滤部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内用于进入到所述折叠水箱内的液体过滤。

优选的,所述上盖板中部具有水雾出口,所述水雾出口能够使所述水雾扩散到周围环境中。

优选的,还包括加水盖板和隔离板,所述隔离板设置于所述上盖板内表面,所述加水盖板用于分割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所述加水盖板对应设置于所述第三腔体顶部,并且所述加水盖板能够围绕所述隔离板打开或闭合。

优选的,还包括吹风机,所述吹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腔体包括导风通道,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通过所述导风通道连通,所述吹风机与所述导风通道底部开口连接,所述吹风机能够向所述导风通道内吹风从而使得空气进入到所述第二腔体内。

优选的,还包括上水系统,所述上水系统用于将液体传送至所述第二腔体内。

优选的,所述上水系统包括上水装置、导液装置和出水嘴,所述上水装置设置于所述这些水箱底部,所述导液装置的一端与所述上水装置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腔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出水嘴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内并且所述出水嘴与所述导液装置另一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液装置为伸缩结构或者柔性结构,其能够根据所述折叠水箱的状态进行相应伸缩或者变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空气加湿器具有折叠水箱。当不使用时可以将所述折叠水箱进行压缩,从而能够极大的减小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的体积,方便收纳或者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空气加湿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空气加湿器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空气加湿器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同时参阅图1-图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空气加湿器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空气加湿器处于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可折叠空气加湿器处于半折叠状态时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100包括主体部10、上盖板20、折叠水箱30、上水系统40、吹风机50和超声装置60。所述上盖板20与所述主体部10的顶部连接。所述折叠水箱30与所述主体部10的底部连接。所述吹风机50和所述超声装置60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上水系统40的一端与所述折叠水箱30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主体部10内。

所述主体部10包括第一腔体11、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13。

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相分离。所述第一腔体11位于所述主体部10的底部;所述第二腔体12位于所述主体部10的顶部,所述第二腔体12顶部呈开口结构。所述第三腔体13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0的侧面。所述第二腔体12内具有导风通道121,所述第一腔体11和所述第二腔体12之间具有导风通道121,所述第一腔体11和所述第二腔体12通过所述导风通道121互相连通。

所述第三腔体13设置于所述主体部10的侧面,并且所述第三腔体13同样呈顶部开口的结构。所述第三腔体13内具有过滤部131,所述过滤部131用于对加入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100内的液体进行过滤,防止杂质进入到所述第三腔体13内。

所述上盖板20盖设于所述主体部10的顶部。所述上盖板20与所述主体部10连接。具体地,所述上盖板20与所述主体部10的顶部配合设置。所述上盖板20包括加水盖板21和隔离板22。所述加水盖板21与所述隔离板22的顶端连接,其可以围绕所述隔离板22打开或者闭合。所述隔离板22设置于所述上盖板20的内表面,其用于将所述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13分隔开。此外,所述上盖板20的中部具有水雾出口23,所述水雾出口能够使水雾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因为所述第三腔体13与所述第一腔体11及所述第二腔体12互相隔离,因此可以在所述可折叠加湿器100处于工作状态的同时向所述第三腔体13内加水。

所述折叠水箱30与所述主体部10的底部连接,并且所述折叠水箱30与所述第三腔体13连通。可以理解,通过向所述第三腔体13内加入的液体会流入到所述折叠水箱30内。所述折叠水箱30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折叠及展开。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水箱30处于展开状态时具有一定的支撑力,其能够稳定支撑设置于其上的所述主体部10、所述上盖板20、吹风机50和超声装置60等。当需要所述折叠水箱30进行折叠收纳时,可以直接对所述折叠水箱30的顶部施加一个压力,从而能够使所述折叠水箱30折叠。当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100不使用需要收纳起来或者当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需要携带外出时,将所述折叠水箱30进行折叠能够极大的减小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100的体积,从而方便将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100收纳起来,同时也便于携带。当然,所述折叠水箱30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部分折叠,从而能够调整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100的加水量以及所述空气加湿器100的体积。

所述上水系统40包括上水装置41、导液装置42和出水嘴43。所述导液装置42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水装置41和所述出水嘴43连接。

所述上水装置41设置于所述折叠水箱30的底部,所述上水装置41可以为水泵,其能够将位于所述折叠水箱30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导液装置42传送至所述主体部10内。

所述导液装置42的底部与所述上水装置41连接,其顶部贯穿所述第一腔体11并延伸至所述第二腔体12内。所述导液装置42为可伸缩结构或者柔性结构的导管。当所述折叠水箱30折叠或者展开时,所述导液装置42能够根据需要进行伸缩或者变形。换句话说,所述导液装置42能够根据所述折叠水箱的状态进行相应的伸缩或者变形。

所述出水嘴43与所述导液装置42的顶部连接。可以理解,所述出水嘴43设置于所述第二腔体12内,并且所述出水嘴43的底部与所述第二腔体12的底部连接,并能够防止位于所述第二腔体12内的液体通过所述出水嘴43和所述第二腔体12的连接处流入所述第一腔体11内。所述出水嘴43到高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所述吹风机50收容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并且所述吹风机50与所述导风通道121的底部开口连通。所述吹风机50能够向所述导风通道121内吹风从而使得空气进入到所述第二腔体12内,此外进入到所述第二腔体12内的气体会将所述第一腔体11内产生的水雾通过所述水雾出口吹出。

所述超声装置60设于所述第一腔体11和所述第二腔体12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隔开。所述超声装置60用于将所述第一腔体12内的液体打散成水雾。

为了更清楚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100的工作过程,下面对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100的工作过程进行具体的描述。

当需要使用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时,首先将所述折叠水箱30展开,然后将所述加水盖板21打开,然后向所述第三腔体13内加入液体。加入到所述第三腔体13内的液体通过所述过滤部131过滤后会进入到所述折叠水箱30内。可以理解,也可以直接将液体加入到所述折叠水箱30内。

所述上水系统40将所述折叠水箱30内的液体加入传送到所述第二腔体12内。所述超声装置60能够将所述第二腔体12内的液体通过超声打散成水雾。所述吹风机50通过所述导风通道121向所述第二腔体12吹入空气,从而将所述第二腔体12内的水雾通过所述水雾出口23吹出到外部环境中。

当需要将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100收纳起来时,首先将其内的液体倒出,然后通过按压使得所述这得水箱30处于压缩状态。从而方便收纳或者携带。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折叠空气加湿器100具有折叠水箱30。当不使用时可以将所述折叠水箱30进行压缩,从而能够极大的减小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100的体积,方便收纳或者携带。另外,所述可折叠空气加湿器100能够在工作的同时进行加水,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