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盘管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9601发布日期:2020-10-13 07:58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盘管烘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盘管烘干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动物无害化处理领域逐渐摒弃传统的处理方法及处理工艺,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干化处理工艺进行动物无害化的处理工作,极大的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与经济利润。

病害动物经过高温高压化制灭菌处理后的物料为糊状骨肉泥,含水率较高。要实现物料油脂榨取或作为有机肥原料的资源化利用,就需要对物料进行烘干处理。

本申请的申请人在使用现有的烘干设备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在烘干设备刚开机工作时,烘干设备进料口处作为烘干设备内物料传送的起点,本身就容易出现积聚物料的现象,而绞龙与烘干设备外壳底部之间又有一定间距,外壳底部的物料不容易被绞龙带动前进,进一步增加了进料口处对应的外壳底部出现物料积聚的问题;(2)绞龙在传送物料的过程中,位于烘干设备外壳底部下方的物料相对于上方的物料较难被带动传送,而且当物料烘干完毕排出物料时,有一部分位于外壳底部或边缘的物料由于无法被绞龙触及,容易板结在烘干设备外壳上,一方面容易腐蚀烘干设备外壳,另一方面当重新添加物料进行新一轮物料烘干时,板结的物料可能出现烤糊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物料在烘干设备外壳内积聚或板结的烘干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物料在烘干设备外壳内积聚或板结的烘干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盘管烘干机,包括外壳和绞龙,所述外壳围成烘干腔,所述绞龙包括转轴和转盘,所述转盘环绕所述转轴的设置,所述绞龙位于所述烘干腔内;

所述烘干腔的底部设有防止物料积聚或板结的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设有可充放气的充气腔;

所述橡胶垫的充气腔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

优选地,所述充气腔被设置为持续充入压力不变或压力连续变化的气体。

优选地,所述充气腔为管状结构,所述橡胶垫设有多条所述充气腔。

优选地,所述外壳为圆筒状结构,所述橡胶垫垂直于圆筒状外壳长度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圆弧状。

优选地,所述外壳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橡胶垫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橡胶部和第二橡胶部,所述第一橡胶部设于所述外壳底部、所述第二橡胶部设于所述外壳底部与外壳侧面交汇处。

优选地,所述所述第一橡胶部和所述第二橡胶部内均设有所述充气腔。

优选地,所述橡胶垫由氟橡胶或者硅橡胶制成。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气口和所述第一出气口伸出至所述外壳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设有进料口、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内部为中空管状结构,所述转盘具有中空结构,所述转盘沿所述转轴长度延伸方向分布,所述转轴与所述转盘的内部空间连通;

所述转轴的两端可转动的固定于所述外壳上,转轴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蒸汽入口和冷凝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中的盘管烘干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盘管烘干机,通过设置具有充气腔的橡胶垫,在盘管机工作时,通过向充气腔内冲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使充气腔不断扩张或缩小,一方面促进绞龙更好的带动物料前进,防止物料聚集,另一方面防止物料板结在烘干机底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盘管烘干机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一端为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盘管烘干机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一端为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橡胶垫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壳,2.绞龙,3.烘干腔,5.转轴,6.转盘,7.橡胶垫,8.充气腔,9.第一进气口,10.第一出气口,11.进料口,12.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一种盘管烘干机,包括外壳1和绞龙2,外壳1围成烘干腔3,绞龙2包括转轴5和转盘6,转盘6环绕转轴5的设置,所述绞龙2位于烘干腔3内;

烘干腔3的底部设有防止物料积聚或板结的橡胶垫7,即外壳1的底部内侧设有上述橡胶垫7。橡胶垫7设有可充放气的充气腔8;橡胶垫7的充气腔8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9和第一出气口10。

橡胶垫7可以覆盖外壳底部的一部分,也可以覆盖整个外壳底部。当橡胶垫7覆盖整个外壳底部时,橡胶垫上设有避让物料通过外壳底部排出的避让孔。

与现有技术中的盘管烘干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盘管烘干机,通过设置具有充气腔的橡胶垫,在盘管机工作时,通过向充气腔内冲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使充气腔不断扩张或缩小,一方面促进绞龙更好的带动物料前进,防止物料聚集,另一方面防止物料板结在烘干机底部。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盘管烘干机包括外壳1和绞龙2,外壳1围成烘干腔3,绞龙2包括转轴5和转盘6,转盘6环绕转轴5的设置,所述绞龙2位于烘干腔3内;

烘干腔3的底部设有防止物料积聚或板结的橡胶垫7,即外壳1的底部内侧设有上述橡胶垫7。橡胶垫7设有可充放气的充气腔8;橡胶垫7的充气腔8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气口9和第一出气口10;

充气腔8被设置为持续充入压力不变或压力连续变化的气体,该气体可是用于烘干物料的水蒸气,也可以是独立于水蒸气的气体。

使用用于烘干物料的水蒸气时,可以使水蒸气先经过充气腔,从充气腔流出后再进入盘管烘干机的气体烘干部件,例如绞龙中空的转轴以及转轴上中空的转盘,或者通过外壳的第二进气口进入到烘干腔,形成的水分和尾气则通过第二出气口排走。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水蒸气的热能,避免热能的浪费。

也可以是独立于水蒸气的其他气体,可以是惰性气体,也可以是空气,使气体通过第一进气口进入充气腔,通过第一出气口排出。

外壳1的底部可以设置橡胶垫固定槽或者固定耳通过物理固定方式将橡胶垫固定牢固,当然也可以采用耐高温胶水,将橡胶垫固定在外壳的底部。

本实施例中外壳1为圆筒状结构,橡胶垫7垂直于圆筒状外壳1长度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圆弧状。

本实施例中,橡胶垫7由氟橡胶或者硅橡胶制成。充气腔8为管状结构。当然,也可以在橡胶垫7设置多条充气腔8,每条充气腔的两端分别于第一进气口9和第一出气口10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口9和第一出气口10伸出至所述外壳1的外侧。方便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分别于充气设备和排气设备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外壳1上设有进料口11、出料口12、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其中,进料口11位于外壳的顶部,出料口12位于外壳的底部。第二进气口设于外壳1的侧面,第二出气口设于外壳的顶部,用于烘干的蒸气通过第二进气口进入烘干腔,通过第二出气口排出。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转轴5的内部为中空管状结构,转盘6具有中空结构,转盘6沿转轴5长度延伸方向分布,转轴5与转盘6的内部空间连通;

转轴5的两端可转动的固定于外壳1上,转轴5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蒸汽入口和冷凝水出口。

与现有技术中的盘管烘干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盘管烘干机,通过设置具有充气腔的橡胶垫,在盘管机工作时,通过向充气腔内冲入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使充气腔不断扩张或缩小,产生蠕动效果,一方面促进绞龙更好的带动物料前进,防止物料聚集,另一方面防止物料板结在烘干机外壳底部。

实施例二

如图3至图5共同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外壳1为长方体结构,橡胶垫7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橡胶部71和第二橡胶部72,第一橡胶部71设于外壳底部、第二橡胶部72设于外壳底部与外壳侧面交汇处。第一橡胶部71和第二橡胶部72内均设有充气腔8。

第一橡胶部71和第二橡胶部72的充气腔两端分别于第一进气口9和第一出气口10连通。

本实施例针对长方体结构的盘管烘干机,在烘干腔边角位置设置橡胶垫,有效防止边角位置的物料聚集或者板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