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8300发布日期:2020-06-23 22:32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空气清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气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清洁装置,用于去除空气中的细颗粒物,保护人民大众身体健康。



背景技术:

空气净化装置是一种能够过滤、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去除空气中的细颗粒物,有效提高空气净度的产品,其在居家、办公、医疗及工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一般而言,空气净化装置通常包括机壳、电机、风轮、空气过滤网组件(滤网)及电控系统,其中,电机、风轮、空气过滤网组件(滤网)及电控系统均安装于所述机壳内。在电机的驱动下,风轮进行转动而将外部空气从进风口吸入机壳内,经过空气过滤网组件(滤网)净化后从出风口送出。

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净化装置通常在机壳底部或顶部设置有进风口,外部空气由该进风口输送至机壳内部,经过空气过滤组件净化后,从设于机壳顶部或底部的单个出风口送出,该空气净化装置出风口固定,无法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出风的方向和过滤空气输出效率,一般只能够对空气进行一次过滤处理,容易出现空气净化处理效果差,且单个过滤组件过滤,过滤组件上过滤后的粉尘、灰尘等较多,容易堵塞滤网,同时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中的过滤组件被堵塞或出现故障后,拆卸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增加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清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气清洁装置,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包括柱形壳体,所述柱形壳体的内部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相连的上过滤室、中过滤部和下过滤室,所述上过滤室所对应的柱形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出风部,所述下过滤室所对应的柱形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中过滤部包括横贯设置在所述柱形壳体内部的圆形过滤板,所述圆形过滤板连通所述上过滤室和下过滤室,所述柱形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圆形过滤板拆卸使用的拆卸部,所述上过滤室和下过滤室内分别设置有上过滤件和下过滤件,所述上过滤件和下过滤件分别包括第一筒状过滤体和第二筒状过滤体;

所述上过滤室和下过滤室内分别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筒状过滤体和所述第二筒状过滤体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上过滤室底部的上环形凹槽,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下过滤室顶部的下环形凹槽;

还包括固定底座和固定上盖,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柱形壳体底部相连接的下连接部,所述固定底座上设置有对所述第二筒状过滤体进行固定的环形固定板,所述固定底座的内部设置有抽吸机构,所述固定上盖上设置有与所述柱形壳体顶部相连接的上连接部,所述固定上盖上设置有第二出风部,第二出风部上设置有打开机构,所述固定上盖的内部设置有送风机构,所述固定上盖的底部可转动的设置有筒状调节板,所述筒状调节板可贴合覆盖在所述第一筒状过滤体的内侧,所述固定上盖上设置有转动调节件,所述转动调节件可控制所述筒状调节板具有打开所述第一筒状过滤体上的过滤部的打开状态和覆盖在所述第一筒状过滤体上的过滤部的关闭状态。

上述的空气清洁装置,所述第一筒状过滤体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条形过滤部,所述条形过滤部与所述条形过滤部之间为连接部。

上述的空气清洁装置,所述筒状调节板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条形密封部,所述条形密封部之间为通气部,所述条形密封部与所述条形过滤部一一对应设置。

上述的空气清洁装置,所述拆卸部包括设置在所述柱形壳体侧壁上的半圆形开口,所述半圆形开口上转动设置有弧形密封板,所述弧形密封板的自由端设置有锁定件,所述半圆形开口上设置有锁定部。

上述的空气清洁装置,所述第二筒状过滤体包括外框和设置在所述外框内的过滤体,所述外框包括上环形板和下环形板,所述上环形板和下环形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杆,所述上环形板上设置有多个滑动柱;所述下环形凹槽的顶壁上设置有多个柱形孔,所述柱形孔内固定有弹簧件,各所述滑动柱上端可嵌入至所述柱形孔内且可沿所述柱形孔运动以抵压所述弹簧件。

上述的空气清洁装置,所述下环形板的内部设置有集尘仓,所述集尘仓位于所述过滤体的正下方。

上述的空气清洁装置,所述下环形板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振动板,所述固定底座内对应设置有凸轮机构,所述凸轮机构与所述振动板弹性锁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清洁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柱形壳体和固定上盖,固定底座与柱形壳体以及柱形壳体和固定上盖之间可拆卸连接,柱形壳体的内部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相连的上过滤室、中过滤部和下过滤室,中过滤部包括横贯设置在所述柱形壳体内部的圆形过滤板,所述上过滤室和下过滤室内分别设置有上过滤件和下过滤件,通过下过滤件、圆形过滤板和上过滤件可实现依次对空气进行过滤,实现对空气进行多次过滤处理,提升空气净化效果,使得输出的空气满足要求,且在上过滤室和下过滤室内均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柱形壳体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圆形过滤板拆卸使用的拆卸部,使得下过滤件、圆形过滤板和上过滤件拆卸简单,便于对其进行更换,下过滤室所对应的柱形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过滤室所对应的柱形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出风部,固定上盖上设置有第二出风部,通过打开机构和筒状调节板可分别控制第二出风部和第一出风部的打开或关闭,如此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空气清洁装置的出风方向、出风效率以及过滤处理效率,增加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清洁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筒状过滤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环形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弧形密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筒状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柱形壳体;1.1、进风口;1.2、第一出风部;2、上过滤室;2.1、第一筒状过滤体;2.2、上环形凹槽;3、中过滤部;3.1、圆形过滤板;3.2、半圆形开口;3.3、弧形密封板;3.4、锁定件;4、下过滤室;4.1、下环形凹槽;4.2、柱形孔;4.3、弹簧件;5、第二筒状过滤体;5.1、外框;5.2、过滤体;5.3、上环形板;5.4、下环形板;5.5、滑动柱;5.6、集尘仓;5.7、振动板;6、固定底座;6.1、抽吸机构;6.2、凸轮机构;7、固定上盖;7.1、第二出风部;7.2、送风机构;7.3、筒状调节板;7.3.1、条形密封部;7.3.2、通气部;7.4、转动调节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清洁装置,用于去除空气中的细颗粒物,包括柱形壳体1,柱形壳体1的内部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相连的上过滤室2、中过滤部3和下过滤室4,上过滤室2所对应的柱形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出风部1.2,下过滤室4所对应的柱形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1.1,中过滤部3包括横贯设置在柱形壳体1内部的圆形过滤板3.1,圆形过滤板3.1连通上过滤室2和下过滤室4,柱形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圆形过滤板3.1拆卸使用的拆卸部,上过滤室2和下过滤室4内分别设置有上过滤件和下过滤件,上过滤件和下过滤件分别包括第一筒状过滤体2.1和第二筒状过滤体5;上过滤室2和下过滤室4内均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筒状过滤体2.1和第二筒状过滤体5分别可拆卸的安装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第一安装部包括设置在上过滤室2底部的上环形凹槽2.2,第二安装部包括设置在下过滤室4顶部的下环形凹槽4.1;还包括固定底座6和固定上盖7,固定底座6上设置有与柱形壳体1底部相连接的下连接部,固定底座6上设置有对第二筒状过滤体5进行固定的环形固定板,固定底座6的内部设置有抽吸机构6.1,固定上盖7上设置有与柱形壳体1顶部相连接的上连接部,固定上盖7上设置有第二出风部7.1,第二出风部7.1上设置有打开机构,固定上盖7的内部设置有送风机构7.2,固定上盖7的底部可转动的设置有筒状调节板7.3,筒状调节板7.3可贴合覆盖在第一筒状过滤体2.1的内侧,固定上盖7上设置有转动调节件7.4,转动调节件7.4可控制筒状调节板7.3具有打开第一筒状过滤体2.1上过滤部的打开状态和覆盖在第一筒状过滤体2.1上过滤部的关闭状态。

具体的,空气清洁装置包括固定底座6、柱形壳体1和固定上盖7,固定底座6为一个柱形的座体,柱形壳体1为一个形状为柱形且内部中空的结构,固定上盖7是可以是一个形状为圆柱形的一个板体,固定底座6、柱形壳体1和固定上盖7之间均可拆卸的进行连接,在固定底座6上设置有与柱形壳体1底部相连接的下连接部,下连接部可以是环形卡槽、内螺纹、卡扣或其他的结构,在固定上盖7上设置有与柱形壳体1顶部相连接的上连接部,上连接部可以是环形连接板、环形卡扣或其他的机构,在柱形壳体1上设置有与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相对应的连接件,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其他机构,此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如此实现柱形壳体1和固定底座6之间以及柱形壳体1和固定上盖7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柱形壳体1的内部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上过滤室2、中过滤部3和下过滤室4,上过滤室2、中过滤部3和下过滤室4之间相互连通,中过滤部3包括横贯设置在柱形壳体1内部的圆形过滤板3.1,圆形过滤板3.1与上过滤室2和下过滤室4均相连通,在上过滤室2内设置有上过滤件,上过滤件包括第一筒状过滤体2.1,第一筒状过滤体2.1贴合设置上过滤室2的内壁,第一筒状过滤体2.1的内壁围成上过滤腔,在下过滤室4内设置有下过滤件,下过滤件包括第二筒状过滤体5,第二筒状过滤体5贴合设置在下过滤室4的内壁,第二筒状过滤体5的内壁围成下过滤腔,如此下过滤腔、中过滤部3和下过滤部可分别形成对空气的依次过滤,下过滤室4所对应的柱形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1.1,上过滤室2所对应的柱形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出风部1.2,固定上盖7上设置有第二出风部7.1,进风口1.1、第一出风部1.2和第二出风部7.1可以是通孔或通口,第一出风部1.2和进风口1.1沿柱形外壳的周向设置,在固定底座6的内部设置有抽吸机构6.1,抽吸机构6.1包括抽吸马达和抽吸风叶,抽吸风叶可为涡轮离心风叶,通过抽吸机构6.1能够将柱形壳体1外侧的空气抽吸至柱形壳体1的内部,由于第二筒状过滤体5覆盖在进风口1.1上,如此空气从进风口1.1进入到柱形壳体1的内部过程中,会经过第二筒状过滤体5进行初次过滤处理,在固定上盖7的内部设置有送风机构7.2,送风机构7.2包括送风马达和送风风叶,送风风叶可以是轴流风叶,如此在抽吸机构6.1和送风机构7.2的作用下,使得空气从下过滤腔通过圆形过滤板3.1输送至上过滤腔,并可从第一出风部1.2和第二出风部7.1输出,如此空气依次经过第一筒状过滤体2.1、圆形过滤板3.1和第二筒状过滤体5进行过滤,实现三次过滤处理,从而使得空气能够依次进行多次过滤处理。第一筒状过滤体2.1、圆形过滤板3.1和第二筒状过滤体5可可以分别是粉尘过滤件、细菌过滤件以及气味过滤件,第一筒状过滤体2.1、圆形过滤板3.1和第二筒状过滤体5也可以均为粉尘过滤件,实现对空气中粉尘的分级过滤处理,第一筒状过滤体2.1过滤颗粒较大的粉尘,圆形过滤板3.1过滤颗粒较小的粉尘,第二筒状过滤体5过滤颗粒最小的粉尘。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出风部7.1上设置有打开机构,打开机构可以是一个圆形板,圆形板上设置有与出风口相对应的开口,开口之间设置有密封部,圆形板可旋转的设置在固定上盖7上,当开口与第二出风部7.1相对应时,此时第二出风部7.1打开,当密封部与第二出风部7.1相对应时,此时第二出风部7.1关闭,如此实现第二出风部7.1的打开或关闭;在固定上盖7的底部设置有筒状调节板7.3,筒状调节板7.3为一个筒状结构的板体,板体上设置有通气部7.3.2和密封部,对应的,在第一筒状过滤体2.1上设置有过滤部和连接部,当通气部7.3.2与过滤部相对应时,此时上过滤腔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一筒状过滤体2.1过滤后从第一出风部1.2输出,当密封部与过滤部相对应时,此时密封部和连接部形成一个密封状态,使得空气无法输送至第一筒状过滤体2.1和第一出风部1.2,转动调节件7.4可以是设置在筒状调节板7.3上的一个调节杆,也可以是一个弧形调节板,通过转动调节件7.4可控制筒状调节板7.3相对于固定上盖7进行转动,也可以是控制固定上盖7相对于柱形壳体1进行转动,如此通过打开机构和筒状调节板7.3使得可选择的的打开第一出风部1.2和第二出风部7.1,可根据情况选择性的控制空气是否通过第二筒状过滤体5进行过滤,且根据过滤要求,也可同时打开第一出风部1.2和第二出风部7.1,从而增加过滤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上过滤室2内设置有第一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包括设置在上过滤室2底部的上环形凹槽2.2,第一筒状过滤体2.1的底部设置有可嵌入至上环形凹槽2.2内的嵌入部,在对第一筒状过滤体2.1进行安装时,将第一筒状过滤体2.1的底部嵌入至上环形凹槽2.2内,然后将固定上盖7安装在柱形壳体1的顶部,固定上盖7的底部设置有可对第一筒状过滤体2.1进行固定的环形板,如此实现对第一筒状过滤体2.1的安装,在需要对第一筒状过滤体2.1进行拆卸的时,只需要将固定上盖7从柱形壳体1上拆卸下来就能够将第一筒状过滤体2.1拆卸下来,同理,在下过滤室4内设置有第二安装部,第二筒状过滤体5的顶部设置有可嵌入至下环形凹槽4.1内的嵌入部,在对第二筒状过滤体5进行安装时,将第二筒状过滤体5的顶部嵌入至下环形凹槽4.1内,然后将固定底座6安装在柱形壳体1的底部,固定底座6上设置有可对第二筒状过滤体5进行固定的环形板,如此实现对第二筒状过滤体5的安装,在需要对第二筒状过滤体5进行拆卸时,只需要将固定底座6从柱形壳体1上拆卸下来就能够将第二筒状过滤体5拆卸下来,如此使得第一筒状过滤体2.1和第二筒状过滤体5拆卸简单,便于对其进行更换。进一步的,柱形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圆形过滤板3.1拆卸使用的拆卸部,拆卸部可以是弧形开口和设置弧形开口上的弧形密封板3.3,打开弧形密封板3.3就可对圆形过滤板3.1进行安装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清洁装置,包括固定底座6、柱形壳体1和固定上盖7,固定底座6与柱形壳体1以及柱形壳体1和固定上盖7之间可拆卸连接,柱形壳体1的内部从上向下依次设置有相连的上过滤室2、中过滤部3和下过滤室4,中过滤部3包括横贯设置在柱形壳体1内部的圆形过滤板3.1,上过滤室2和下过滤室4内分别设置有上过滤件和下过滤件,通过下过滤件、圆形过滤板3.1和上过滤件可实现依次对空气进行三次过滤,实现对空气进行多次过滤处理,提升空气净化效果,使得输出的空气满足要求,且在上过滤室2和下过滤室4内均设置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柱形壳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供圆形过滤板3.1拆卸使用的拆卸部,使得下过滤件、圆形过滤板3.1和上过滤件拆卸简单,便于对其进行更换,下过滤室4所对应的柱形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1.1,过滤室所对应的柱形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出风部1.2,固定上盖7上设置有第二出风部7.1,通过打开机构和筒状调节板7.3可分别控制第二出风部7.1和第一出风部1.2的打开或关闭,如此可根据实际情况来调节空气清洁装置的出风方向、出风效率以及过滤处理效率,增加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筒状过滤体2.1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条形过滤部,条形过滤部与条形过滤部之间为连接部;条形过滤部和连接部一一间隔设置,筒状调节板7.3沿周向设置有多个条形密封部7.3.1,条形密封部7.3.1与条形过滤部对应设置,条形密封部7.3.1的宽度大于条形过滤部,如此使得条形密封部7.3.1能够对条形过滤部打开或关闭,条形密封部7.3.1之间为通气部7.3.2,当通气部7.3.2与条形过滤部相对应时,此时上过滤腔内的空气可通过第一筒状过滤体2.1过滤后从第一出风部1.2输出,当条形密封部7.3.1与条形过滤部相对应时,此时条形密封部7.3.1和连接部形成一个侧壁处于密封状态上过滤腔,使得空气无法输送至第一筒状过滤体2.1和第一出风部1.2。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拆卸部包括设置在柱形壳体1侧壁上的半圆形开口3.2,半圆形开口3.2沿柱形壳体1的侧壁周向设置,半圆形开口3.2上转动设置有弧形密封板3.3,弧形密封板3.3的自由端设置有锁定件3.4,弧形密封板3.3一端转动设置在半圆形开口3.2长度方向的一边,锁定件3.4可以是设置在弧形密封板3.3另一端上的锁扣、锁定条、锁定柱等,半圆形开口3.2长度方向的另一边上设置有锁定部,锁定部与锁定件3.4对应设置,锁定部可以是锁定槽、扣接件、锁环等。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筒状过滤体5包括外框5.1和设置在外框5.1内的过滤体5.2,外框5.1包括上环板5.3和下环板5.4,上环板5.3和下环板5.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至少有四个,上环板5.3、下环板5.4和连接杆形成一个截面为环形的框体,过滤体5.2设置在框体的内部,上环板5.3上设置有多个滑动柱5.5,多个滑动柱5.5沿上环板5.3的周向间隔设置,下环形凹槽4.1的顶壁上设置有多个柱形孔4.2,柱形孔4.2内固定有弹簧件4.3,各滑动柱5.5上端可嵌入至柱形孔4.2内且可沿柱形孔4.2运动以抵压弹簧件4.3,各滑动柱5.5的长度等于柱形孔4.2的深度,在将过滤体5.2安装在外框5.1内部后,再将各滑动柱5.5分别一一对应的插入柱形孔4.2的内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下环板5.4的内部设置有集尘仓5.6,集尘仓5.6位于过滤体5.2的正下方,且集尘仓5.6的上端敞开能够接受第二筒状过滤体5上落下的灰尘和粉尘;由于空气进入至柱形外壳的内部均需要通过第二筒状过滤体5,使得第二筒状过滤体5上过滤的灰尘和粉尘较多,避免粉尘较多影响过滤效果。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下环板5.4的底部设置有至少两个振动板5.7,固定底座6内对应设置有凸轮机构6.2,凸轮机构6.2与振动板5.7弹性锁合;凸轮机构6.2包括凸轮,当将柱形外壳和固定底座6之间安装后,凸轮与振动板5.7之间刚好相锁合,如此凸轮在运动过程中会驱动振动板5.7运动,振动板5.7会带动外框5.1上下运动,外框5.1运动时的滑动柱5.5在柱形孔4.2内运动,使得柱形孔4.2内的弹簧件4.3被抵压,在弹簧件4.3的作用下使得振动板5.7能够始终与凸轮相锁合,也使得外框5.1在运动的过程中,将第二筒状过滤体5上的灰尘振动落到集成仓的内部。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