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3309发布日期:2020-12-11 15:12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古医著《本草纲目》称枸杞芽为天精草,性味苦甘凉,入心肺脾肾四经。《食疗本草》认为它"坚筋耐老、除风、补益筋骨、益人去虚劳"。《日华子本草》认为它"除烦益智、补五劳七伤、壮心气、去皮肤骨结间风、消热毒、散疮肿"。《生草药性备要》认为它"明目、益肾亏,安胎宽中,退热、治妇人崩漏下血"。《药性论》评价它能"补益精诸不足,易颜色变白、明目、安神,和羊肉做羹,益人、甚除风、明目,若渴可煮做饮,代茶饮之。发热清毒烦焖,可单煮汁解之,能消热面毒,主患眼风障,赤膜昏痛,取叶捣汁注眼中"。枸杞叶有一定的保健功效,而枸杞芽茶是发挥枸杞叶功效的最简单、最方便、最快捷与最有效的方法。枸杞叶中主要含甜菜碱、胡萝卜素、抗坏血酸、亚油酸、有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蛋氨酸、牛磺酸等十几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富含钙、铁、锌、硒、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枸杞芽茶的制造分杀青、揉捻、烘焙三道工序。

目前所使用的方法是,杀青:用直径50厘米左右的桶锅,锅温要先高后低,即150-130℃左右。鲜叶下锅后,闻有炒芝麻声响即为温度适中。单手翻炒,手势要轻,翻炒要快(,扬得要高,撒得要开,捞得要净。杀青程度要求适当偏老,即芽叶质地柔软,表面失去光泽,青气消失,茶香显露即可。揉捻:特级和一级原料,在杀青达到适度时,继续在锅内抓带几下,起到轻揉和理条的作用。二、三级原料杀青起锅后,及时散失热气,轻揉1-2分钟,使之稍卷曲成条即可。揉捻时速度宜慢,压力宜轻,边揉边抖,以保持芽叶完整,白豪显露,色泽绿润。烘焙:分初烘和足烘。初烘时每只杀青锅配四只烘笼,火温先高后低,第一只烘笼烧明炭火,烘顶温度90℃以上,以后三只温度依次下降到80℃、70℃、60℃左右。边烘边翻,顺序移动烘顶。初烘结束时,茶叶含水率约为15%左右。初烘过程翻叶要勤,摊叶要匀,操作要轻,火温要稳。初烘结束后,茶叶放在簸箕中摊凉30分钟,以促进叶内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初烘叶有8-10烘时,并为一烘,进行足烘。足烘温度60℃左右,文火慢烘,至足干。拣剔去杂后,再复火一次,促进茶香透发,趁热装入铁桶,封口贮存。

上述对茶叶的处理过程完全由炒茶师傅来掌握火候与时间,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一旦掌握不好温度所炒制的茶叶的质量与有效成分将会降低,所以需要研制一种用于炒茶的自动化设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其应用时通过旋转烘干筒实现连续炒茶,将旋转烘干筒分为温度不同的三段,从而保证在炒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需的温度,通过控制电机的旋转速度从而控制茶叶在每一个不同温度段的停留时间,从而实现自动化炒茶。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与支架,所述烘干箱设置在支架上,所述烘干箱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旋转烘干筒,所述旋转烘干筒的尾端设置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固定在烘干箱上,所述固定轴上连接有电机,旋转烘干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扬料板,所述旋转烘干筒的尾部下端设置有排料口,所述旋转烘干筒的前端套装有固定套筒,所述固定套筒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烘干箱内部设置有两层挡板,所述挡板划分的三个区域中下部设置有第一烘干喷头、第二烘干喷头、第三烘干喷头,所述第一烘干喷头对应的位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收气口,所述第二烘干喷头对应的位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收气口,所述第一收气与第二烘干喷头之间由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收气口与第三烘干喷头之间由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烘干喷头上连接有热风管,所述第一烘干喷头、第二烘干喷头、第三烘干喷头的上设置有栅格分布器,所述烘干箱位于旋转烘干筒尾部的上方设置有废气排出口,所述烘干箱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排料口的正下方设置有晾晒皮带。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所述旋转烘干筒为尾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旋转烘干筒的倾斜角设置为5°-20°之间,所设置的角度可以控制当旋转烘干筒转动时,茶叶向排料口运动的速度。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所述电机可以带动旋转烘干筒进行转动。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所述挡板分成的三个区域中均设置有温度测量器,所述温度测量器所测试的数据与烘干装置上设置的控制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所述进料口上当完成加料工作后可以作为热气排出口使用,可以将炒制过程中茶叶内的水分排出旋转烘干筒。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所述第一烘干喷头、第二烘干喷头、第三烘干喷头设置于旋转烘干筒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收气口、第二收气口设置于旋转烘干筒的正上方,烘干喷头通过管道内的热风为旋转烘干筒加热,收气口将烘干喷头喷出的热气收集后再传至烘干喷头喷出。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所述保温层设置为保温棉材料,所述保温层的厚度设置为:5-10cm之间。

进一步的,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所述第一收气口与第二烘干喷头之间的连接管道以及第二收气口与第三烘干喷头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套装有夹套,所述夹套内通有冷却介质,通过调节夹套内冷却介质的两来控制烘干喷头喷出的气体的温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以下有益效果:

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在实际应用时通过旋转烘干筒实现连续炒茶,将旋转烘干筒分为温度不同的三段,从而保证在炒茶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所需的温度,通过控制电机的旋转速度从而控制茶叶在每一个不同温度段的停留时间,从而实现自动化炒茶,通过调节各个烘干喷头的温度来控制旋转烘干筒上每一段的温度,从而满足茶叶炒制所需的温度,全过程实现全自动化,减轻工人劳动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烘干箱,2-支架,3-旋转烘干筒,4-进料口,5-排料口,6-废气排出口,7-挡板,8-第一烘干喷头,9-第一收气口,10-第二烘干喷头,11-第二收气口,12-第三烘干喷头,13-栅格分布器,14-环形扬料板,15-电机,16-保温层,17-晾晒皮带,18-热风管,19-固定轴,20-固定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枸杞芽茶的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1与支架2,所述烘干箱1设置在支架2上,所述烘干箱1内部中心处设置有旋转烘干筒3,所述旋转烘干筒3的尾端设置有固定轴19,所述固定轴19固定在烘干箱1上,所述固定轴19上连接有电机15,所述旋转烘干筒3的内壁上设置有环形扬料板14,所述旋转烘干筒3的尾部下端设置有排料口5,所述旋转烘干筒3的前端套装有固定套筒20,所述固定套筒20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4,所述烘干箱1内部设置有两层挡板7,所述挡板7划分的三个区域中下部设置有第一烘干喷头8、第二烘干喷头10、第三烘干喷头12,所述第一烘干喷头8对应的位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收气口9,所述第二烘干喷头10对应的位置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收气口11,所述第一收气口9与第二烘干喷头10之间由管道连接,所述第二收气口11与第三烘干喷头12之间由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烘干喷头8上连接有热风管18,所述第一烘干喷头8、第二烘干喷头10、第三烘干喷头12气体喷出口出上设置有栅格分布器13,所述烘干箱1位于旋转烘干筒3尾部的上方设置有废气排出口6,所述烘干箱1的外部设置有保温层16,所述排料口5的正下方设置有晾晒皮带17。

具体的,所述旋转烘干筒3为尾端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旋转烘干筒3的倾斜角设置为5°-20°之间。

具体的,所述电机15可以带动旋转烘干筒3进行转动,

具体的,所述挡板7分成的三个区域中均设置有温度测量器,所述温度测量器所测试的数据与烘干装置上设置的控制系统相连接。

具体的,所述进料口4上当完成加料工作后可以作为热气排出口使用。

具体的,所述第一烘干喷头8、第二烘干喷头10、第三烘干喷头12设置于旋转烘干筒3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收气口9、第二收气口11设置于旋转烘干筒1的正上方。

具体的,所述保温层16设置为保温棉材料,所述保温层16的厚度设置为:5-10cm之间。

具体的,所述第一收气口9与第二烘干喷头10之间的连接管道以及第二收气口11与第三烘干喷头12之间的连接管道上套装有夹套,所述夹套内通有冷却介质。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