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池式电磁保温炉的物联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7166发布日期:2021-02-20 18:5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池式电磁保温炉的物联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保温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池式电磁保温炉的物联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电磁感应保温炉是利用物料的感应电热效应而使物料加热保温的加热棒浸泡式保温炉。感应保温炉采用的交流电源有工频(50或60赫)、中频(150~ 10000赫)和高频(高于10000赫)3种。在感应保温炉中的交变电磁场作用下,物料内部围绕感应加热棒产生涡流从而达到加热或者保温的效果。在这种交变磁场的搅拌作用下,炉中材质的成分和温度均较均匀,温差可控制在
±
[0003]
1.5℃,保温温度可达850℃。感应保温炉除能在大气中加热保温外,还能在真空和氩、氖等保护气氛中加热或保温,以满足特殊质量的要求。感应加热棒在透热或保温软磁合金、高阻合金、铂族合金、耐热、耐蚀、耐磨合金以及纯金属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电磁感应保温炉就是其中一种保温炉,但是现有的感应保温炉偶尔会需要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遭遇坑洼的地面,普通的保温炉走在上面就会颠簸的很厉害,影响保温炉的工作效率,而且现有的保温炉能耗大,不方便控制温度。因此,发明一种池式电磁保温炉的物联控制系统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池式电磁保温炉的物联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池式电磁保温炉的物联控制系统,包括炉体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固定安装在炉体的下表面中部,所述炉体的下表面中部镶嵌有感应线圈,所述感应线圈设置于控制器的顶部,所述炉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底部插入保温层的内部并与保温层固定连接,所述炉体的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的下表面边缘镶嵌有密封层,所述炉体的下端四角处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连接板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凸板,所述凸板的上表面通过缓冲弹簧与炉体的下表面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蓝牙、无线局域网的无线连接模块与手机连接。
[0007]
优选的,两个所述发热体之间通过多个呈等间距竖直分布的环形导热杆连接,所述环形导热杆与两个发热体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
[0008]
优选的,两个所述发热体之间通过多个呈等间距竖直分布的连接导热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导热杆与环形导热杆错位分布。
[0009]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凸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燕尾滑块,所述炉体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燕尾滑块相适配的燕尾滑槽,所述燕尾滑块位于燕
尾滑槽内。
[0010]
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层,所述燕尾滑槽的两侧均设置有与阻尼层相适配的阻尼凸起,所述阻尼凸起粘接在炉体的外侧壁上。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炉体的内部设置有发热体,在发热体上设置有多个环形导热杆和连接导热杆,环形导热杆和连接导热杆配合提高了发热体的导热效果,降低了能耗;
[0013]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炉体的外侧设置有连接板,连接板上的缓冲弹簧起到了缓冲的作用,连接板上的阻尼层配合阻尼凸起起到了阻尼减震的作用,提高了本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结构俯剖示意图。
[0017]
图中:1、炉体;2、控制器;3、感应线圈;4、保温层;5、发热体;6、盖板;7、隔热层;8、密封层;9、连接板;10、万向轮;11、凸板;12、缓冲弹簧;13、环形导热杆;14、连接导热杆;15、凸块;16、燕尾滑块;17、燕尾滑槽;18、阻尼层;19、阻尼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池式电磁保温炉的物联控制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炉体1和控制器2,控制器2固定安装在炉体1的下表面中部,炉体1的下表面中部镶嵌有感应线圈3,感应线圈3设置于控制器 2的顶部,控制器2的内部设置有蓝牙、无线局域网的无线连接模块与手机连接,使得工作人员能够通过手机控制炉体1的温度,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炉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保温层4,保温层4有陶瓷板构成,陶瓷板的内侧喷涂有太空反射绝热涂料,该涂料选用了具有优异耐热、耐候性、耐腐蚀和防水性能的硅丙乳液和水性氟碳乳液为成膜物质,采用被誉为空间时代材料的极细中空陶瓷颗粒为填料,由中空陶粒多组合排列制得的涂膜构成的,炉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发热体5,发热体5的底部插入保温层4 的内部并与保温层4固定连接,炉体1的顶部设置有盖板6,盖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隔热层7,隔热层7由玻璃棉板制成,保温层4配合隔热层7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隔热层7的下表面边缘镶嵌有密封层8,密封层8由橡塑海绵制成,炉体1的下端四角处均设置有连接板9,连接板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10,万向轮10使得本装置能够移动,连接板9的下端内侧固定连接有凸板11,凸板11的上表面通过缓冲弹簧12与炉体1的下表面连接,缓冲弹簧12起到了缓冲的作用;
[0020]
具体的,两个发热体5之间通过多个呈等间距竖直分布的环形导热杆13 连接,环形导热杆13与两个发热体5相互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两个发热体 5之间通过多个呈等间
距竖直分布的连接导热杆14固定连接,连接导热杆14 与环形导热杆13错位分布,连接导热杆14与环形导热杆13配合提高了发热体5的导热效果,降低了能耗。
[0021]
如图3所示,连接板9的内侧中部固定连接有凸块15,凸块1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燕尾滑块16,炉体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燕尾滑块16相适配的燕尾滑槽17,燕尾滑块16位于燕尾滑槽17内,燕尾滑块16和燕尾滑槽17对连接板9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使得连接板9保持竖直上下移动,连接板9的内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阻尼层18,燕尾滑槽17的两侧均设置有与阻尼层18相适配的阻尼凸起19,阻尼凸起19粘接在炉体1的外侧壁上,阻尼凸起19配合阻尼层18起到了阻尼减震的作用,提高了本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0022]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0023]
本装置在工作时,首先将待保温液体倒入炉体1内,然后关闭盖板6,接着通过控制器2启动感应线圈3,感应线圈3带动发热体5发热,发热体5通过环形导热杆13和连接导热杆14对炉体1内的液体进行加热,保证液体的温度不会下降,炉体1内的保温层4配合盖板6上的隔热层7起到了保温隔热的作用,当炉体1在移动的过程中遇到坑洼路面时,此时连接板9上的缓冲弹簧12起到缓冲的作用,连接板9上的阻尼层18配合炉体1上的阻尼凸起19起到了阻尼减震的作用,提高了本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0024]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