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换热设备及换热设备的清洗装置。
背景技术:
冷却塔的翅片换热器容易发生结垢的情况,轻则影响该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重则影响换热器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换热器的翅片进行清洗,现有技术中,清洗装置包括驱动部、清洗部、导向部以及设于冷却塔并相互平行的滑轨和导轨,其中,驱动部能够驱动清洗装置沿滑轨滑动,并且导向部设于该清洗装置并可沿导轨滑动,以保证清洗装置的运行稳定。
但现有技术中,滑轨和导轨之间的距离一般为5m~8m,滑轨的长度为30m~100m,甚至几百米。因距离高、跨度大,致使滑轨和导轨的平行度误差较大,在运行过程中上部导向轮很容易脱轨,导致清洗装置倾倒,甚至从塔侧平台掉落塔底,产生重大危险。
因此,如何提高清洗装置在对换热器进行清洗过程中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发生脱轨甚至清洗装置掉落的情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设备及换热设备的清洗装置,能够提高清洗装置在对换热器进行清洗过程中运行的稳定性,避免发生脱轨甚至清洗装置掉落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换热设备的清洗装置,其包括滑道、行走架以及设于所述行走架的清洗部、驱动部和导向部,所述滑道与换热设备的换热器相对固定;所述滑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滑轨和导轨,所述行走架能够在所述驱动部的作用下带动所述清洗部沿所述滑轨移动并对所述换热器进行清洗,所述导轨包括导向板;所述导向部包括两个设于所述行走架的导向轮,两个所述导向轮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板的两侧并可沿所述导向板的长度方向滚动,所述导向板的至少一侧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导向轮的导向槽。
在使用过程中,驱动部驱动行走架带动清洗部沿滑轨滑动,以对换热器进行清洗,以板式换热器为例,清洗装置能够对该板式换热器的翅片进行清洗,当清洗部从一端沿滑轨滑动至另一端时,即可完成对换热器的一次清洗,当需要再次对换热器进行清洗时,可通过驱动部再次驱动行走架带动清洗部沿滑轨反向滑动至原始位置即可,也就是说,行走架带动清洗部在驱动部的作用下沿滑轨往复滑动,以对换热器进行反复清洗。导轨和滑轨平行,能够保证该清洗装置移动稳定。
导向部的两个导向轮中,至少一个位于导轨的导向槽内,并沿导向板的长度方向滚动,而另一个导向轮从另一侧沿导向板的长度方向滚动,两个导向轮能够夹紧导向板,并且导向槽的侧壁能够对位于其内部的导向轮进行限位,保证该导向轮始终位于导向槽内,同时,由于两个导向轮的夹紧作用,使得导向板能够始终位于两个导向轮之间,从而实现导向部和导轨之间的相互限制,避免发生脱轨的情况。
具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滑轨和导轨之间的间距约为5m~8m,导轨的长度为30m~100m甚至几百米,由于跨度较大,使得导轨在制造或安装过程中与滑轨之间的平行度可能存在误差,或者在长期使用后可能存在变形等情况导致局部位置与滑轨不平行,在对换热器的翅片进行清洗的过程中,由于至少有一个导向轮能够始终位于该导轨的导向槽内,从而使得即便是导轨局部与滑轨不平行,也可以保证导向部与导轨不会脱离,清洗部能够稳定地沿滑道滑动并对换热器的翅片进行清洗。
可选地,所述导向部还包括与所述行走架固定的安装架,两个所述导向轮均设于所述安装架,位于所述导向槽内的所述导向轮通过一组连接件与所述安装架可旋转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固定于所述安装架的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连接的转轴,所述导向轮可旋转地套接于所述转轴。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呈c型结构,且两个所述导向轮分别通过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安装架的c型结构的两侧边。
可选地,所述安装架的一个所述侧边与其底边可拆卸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轨的横截面呈c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件和驱动轮,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驱动轮沿所述滑轨滚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轮设于所述行走架的底部并位于所述滑轨的上方,所述导向部设于所述行走架的上部。
可选地,所述驱动轮的两侧端面沿其径向向外设有环形挡边并形成限位槽,所述滑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其包括换热器以及如上所述的清洗装置,所述清洗装置设于所述换热器的进风口侧。
具有如上所述的清洗装置的换热设备,其技术效果与上述清洗装置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设备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的放大图。
附图1-3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滑轨;
2-导轨,21-导向板,22-导向槽;
3-行走架;
4-清洗部;
5-驱动部,51-驱动件,52-驱动轮,521-挡边,522-限位槽;
6-导向部,61-导向轮,62-安装架;
7-连接件,71-支架,72-转轴;
8-换热器;
9-冷却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换热设备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的放大图;图3是图1中b的放大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设备以及换热设备的清洗装置,其中,如图1所示,冷却塔9的换热设备包括换热器8以及上述清洗装置,该清洗装置能够从换热器8的进风口侧对该换热器8进行清洗,保证换热器8的清洁,避免长期使用后导致翅片表面结垢影响换热效果,进而保证换热器8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换热设备的清洗装置包括滑道、行走架3以及设于该行走架3的清洗部4、驱动部5和导向部6,其中,滑道与换热器8相对固定,具体可将该滑道与换热器8固定,也可以将该滑道与冷却塔9的框架以及其预留铁件上均可,该滑道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滑轨1和导轨2,行走架3能够在驱动部5的作用下带动清洗部4沿滑轨1移动并对换热器8进行清洗,导轨2包括导向板21,导向部6包括两个设于行走架3的导向轮61,两个导向轮61分别位于导向板21的两侧并可沿导向板21的长度方向滚动,导向板21的至少一侧设有用于容纳导向轮61的导向槽22,也就是说,导向板21两侧的两个导向轮61中,至少有一个是位于导向槽22内的。
在使用过程中,驱动部5驱动行走架3带动清洗部4沿滑轨1滑动,以对换热器8进行清洗,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8以板式换热器8为例,清洗装置能够对该板式换热器8的翅片进行清洗,当清洗部4从一端沿滑轨1滑动至另一端时,即可完成对换热器8的一次清洗,当需要再次对换热器8进行清洗时,可通过驱动部5再次驱动行走架3带动清洗部4沿滑轨1反向滑动至原始位置即可,也就是说,行走架3带动清洗部4在驱动部5的作用下沿滑轨1往复滑动,以对换热器8进行反复清洗。导轨2和滑轨1平行,能够保证该清洗装置移动稳定。
导向部6的两个导向轮61中,至少一个位于导轨2的导向槽22内,并沿导向板21的长度方向滚动,而另一个导向轮61从另一侧沿导向板21的长度方向滚动,两个导向轮61能够夹紧导向板21,并且导向槽22的侧壁能够对位于其内部的导向轮61进行限位,保证该导向轮61始终位于导向槽22内,同时,由于两个导向轮61的夹紧作用,使得导向板21能够始终位于两个导向轮61之间,从而实现导向部6和导轨2之间的相互限制,避免发生脱轨的情况。
具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滑轨1和导轨2之间的间距约为5m~8m,导轨2的长度为30m~100m甚至几百米,由于跨度较大,使得导轨2在制造或安装过程中与滑轨1之间的平行度可能存在误差,或者在长期使用后可能存在变形等情况导致局部位置与滑轨1不平行,在对换热器8的翅片进行清洗的过程中,由于至少有一个导向轮61能够始终位于该导轨2的导向槽22内,从而使得即便是导轨2局部与滑轨1不平行,也可以保证导向部6与导轨2不会脱离,清洗部4能够稳定地沿滑道滑动并对换热器8的翅片进行清洗。
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清洗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多个喷嘴,通过各喷嘴喷洒除盐水以对换热器8的翅片进行清洗,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清洁装置,如吹气式等结构,具体根据换热器8的具体情况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向部6包括与行走架3固定的安装架62,两个导向轮61均设于安装架62,位于导向槽22内的导向轮61通过一组连接件7与安装架62可旋转连接,具体的,该连接件7包括固定于安装架62的支架71以及连接于该支架71的转轴72,导向轮61可旋转地套接于转轴72。如此设置,便于将导向轮61设置于导向槽22内,以进一步限制导向轮61和导向槽22之间的位置,并且二者之间的位置稳定。
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位于导向槽22内的导向轮61仅通过一根连接轴实现与安装架62之间的可旋转连接,具体的,连接轴的一端与安装架62固定,导向轮61套接于连接轴并可相对于连接轴转动,并且该导向轮61的部分位于导向槽22内即可。而通过连接件7安装导向轮61时,能够增大其与导向槽22的侧壁之间的作用面积,从而进一步保证稳定性。并且,清洗装置在移动过程中,导轨2与导向轮61之间的作用力作用于连接件7的支架71相较于作用于上述连接轴来说,稳定性更好。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件7设有两个支架71,转轴72连接于两个支架71之间,或者,还可以将支架71的数量设置为一个,转轴72的端部与支架71连接并形成l型结构,而设置两个支架71并在两个支架71之间设置转轴72时,可进一步保证该连接件7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安装架62呈c型结构,两个导向轮61分别通过上述连接件7与安装架62的c型结构的两侧边固定,也就是说,无论导向轮61是否位于导向槽22内均通过连接件7与侧边连接,进一步确保连接稳定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架62的c型结构的一个侧边与其底边可拆卸连接,如图2所示,c型结构的安装架62包括第一l型结构和第二l型结构两个l型结构,其中,第一l型结构的短边用于通过连接件7与一个导向轮61连接,长边与第二l型结构的短边通过螺栓固定,第二l型结构的长边用于通过连接件7与另一个导向轮61连接,如此设置,便于拆装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导轨2的横截面呈c型结构,也就是说,导向板21只有一侧设有导向槽22,仅有一个导向轮61位于导向槽22内,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导向板21的两侧分别形成导向槽22,此时,该导轨2的截面为工字型结构,两个导向轮61分别位于两个导向槽22内,并分别贴紧两个c形槽的槽底(导向板21的两侧)滚动,同样可以保证导轨2和导向部6之间的稳定性。而将导向槽22设置为c形槽时,能够保证清洗装置不脱轨的情况下简化整体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部5包括驱动件51和驱动轮52,驱动件51能够驱动该驱动轮52转动并沿滑轨1滚动,其中,驱动件51可以包括电机、减速器或者其他驱动机构如手动轮等,驱动轮52沿滑轨1滚动进而可以带动行走架3沿滑轨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导向轮61沿导轨2滚动。
进一步的,驱动轮52设于行走架3的底部并位于滑轨1的上方,导向部6设于行走架3的上部,以从底部和上部分别对该行走架3的位置进行限制,保证行走架3沿滑道移动稳定。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驱动部5和滑轨1设于行走架3的上部,导向部5和导轨2设于行走架3的下部,而将驱动部5设于行走架3的底部时,由于行走架3自身的重力作用即可使得驱动部5的驱动轮52能够在转动时实现沿滑轨1的长度方向的滚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轮52的两侧端面沿其径向向外设有环形挡边521,两个环形挡边521能够在驱动轮52的侧壁围合形成限位槽522,滑轨1位于该限位槽522内,进而保证行走架3在沿滑道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驱动轮51和滑轨1之间的作用稳定,避免发生脱轨的情况。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