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调温窗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22768发布日期:2021-03-26 22:24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调温窗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风调温窗框。


背景技术:

2.门窗是建筑不可或缺的,窗户也是建筑的点晴之作,是建筑的眼睛,也是人类观察室外和获取阳光和交换空气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窗户仅仅具有通风、获取阳光和观察等功能,制作也相对简单。但是窗户在交换空气的同时往往将户外的污浊空气置换到室内,危害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风调温窗框,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室温的功能。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调温窗框,包括框架和净化调温装置,所述框架设有贯穿的安装孔,所述净化调温装置安装在所述安装孔中;所述净化调温装置包括两端开放的壳体、滤网组件、调温组件和风机,所述滤网组件、调温组件和风机依次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温组件包括板体,所述板体设有至少一个过风孔,所述过风孔成漏斗形,或者过风孔的截面成梯形。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风孔内设有滤网。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网的两面均涂覆有光触媒层,所述壳体内设有紫外线灯。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网为活性炭纤维棉。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化调温装置的数量为偶数,所述净化调温装置与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净化调温装置的壳体与安装孔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条。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网组件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位于第一过滤网与调温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过滤网为纳米矿晶过滤网。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的上部面向室外的一侧设有排气孔,所述框架的下部面向室内的一侧设有通孔;还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上部布设在所述框架内,出风管的出口与所述排气孔相对,所述出风管的下部经所述通孔伸出框架。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框架的上部面向室外的一侧设有排气孔,所述框架的底部设有通孔;还包括出风管,所述出风管的上部布设在所述框架内,出风管的出口与所述排气孔相对,出风管的下部经所述通孔伸出框架。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孔的面向室内的一面设有格栅网;所述格栅网与所述风机的叶片上均涂覆有光触媒层。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调温窗框,具有净化空气的功能,还具有调节室温的功能。本实施例中,安装在框架上的净化调温装置通过风机吸取室外空气,经净化单元净化后送入室内,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同时通过调温单元对送入室内的空气进行温度调控,减少室内外温差,保持合适的室温。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风调温窗框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净化调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净化调温装置的剖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新风调温窗框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新风调温窗框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有:框架1,安装孔11,排气孔12,通孔13,净化调温装置2,壳体21,滤网组件22,第一过滤网221,第二过滤网222,调温组件23,过风孔231,滤网232,紫外线灯233,风机24,密封条25,出风管3。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2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调温窗框,如图1所示,包括框架1和净化调温装置2。框架1设有贯穿的安装孔11,净化调温装置2安装在所述安装孔11中。所述安装孔11的面向室内的一面设有格栅网;安装孔11的面向室外的一面设有格栅片,格栅片的叶片向下设置,有效防止雨雪堆积进入净化调温装置2。如图2和图3所示,净化调温装置2包括壳体21、滤网组件22、调温组件23和风机24。壳体21的两端开放,分别为进风口和出风口,壳体21的进风口与安装孔11的面向室外的一面相对,壳体21的出风口与安装孔11的面向室内的一面相对。滤网组件22、调温组件23和风机24依次设置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安装时,出风口面向室内。
24.本实施例的新风调温窗框,安装在框架1上的净化调温装置2的风机24启动,室外空气经壳体21的进风口进入壳体21内,首先经过滤网组件22,经滤网组件22过滤净化后再经过调温组件23,调温组件23对空气进行调温,经净化调温的空气最后从壳体21的出风口排到室内,从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又调整室温,减少室内外温差,保持合适的室温。
25.优选的,调温组件23包括板体,板体23具有一定厚度。板体23设有至少一个过风孔231,过风孔231的风道长度为板体23的厚度。所述过风孔231的一端的直径大于另一端的直径。过风孔231可以成漏斗形,也可以过风孔231的截面成等腰梯形。根据伯努利原理,等高流动时,流速大,压力就小,相反流速小,压力就大。结合理想气体公式pv=nrt(式中,p为理想气体的压强,v为理想气体的体积,n为理想气体物质的量,t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r为理想气体常数),对于同一体积的风来说,空气穿过过风孔231,当由大风口流经小风口时,流速变大,压力减小,空气的温度就会变低。相反当由小风口流经大风口时,流速变小,压力增大,空气的温度就会升高。当过风孔231的大风口朝向风机安装时,可以起到升高室温的作用;当过风孔23的小风口朝向风机24安装时,可以起到降低室温的作用。可以通过调
整板体23的方向,来实现调节温度的升高或降低。本实施例的调温组件3无需利用电能进行调温,节约电能。
26.优选的,所述过风孔231内设有滤网232。过风孔231不仅具有温度调节功能,还能进一步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
27.优选的,所述滤网232的两面均涂覆有光触媒层,所述壳体21内设有紫外线灯233。光触媒涂覆在滤网34上,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产生强烈催化降解功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气中有毒有害气体,可有效杀灭多种细菌,抗菌率高达99.99%,并能将细菌或真菌释放出的毒素分解及无害化处理,提高空气净化效果。
28.优选的,格栅网与风机24的叶片上均涂覆有光触媒层。防止油污、灰尘等聚集在格栅网和风机24的叶片上,防止生霉、生锈和涂染面褪色等现象,增加风机24的效率,减少耗能。
29.优选的,所述滤网232为活性炭纤维棉。活性炭纤维棉可以阻挡灰尘颗粒,甚至精度在1

10μm的微尘粒子都会被活性炭纤维棉阻挡,过滤效果好。使用后,仅需在烈日下暴晒滤网232,即可分解吸附在上面的有害物质,可循环使用,节约成本。
30.优选的,所述净化调温装置2的数量为n,n为偶数,所述净化调温装置2与所述安装孔11一一对应。当室温合适不需要调温时,n/2个净化调温装置2的调温组件23的大风口朝向风机24安装,n/2个净化调温装置2的调温组件23的小风口朝向风机24安装,净化调温装置2的调温作用相抵,使得整个窗框不起到调温作用,只具有空气净化功能。
31.优选的,所述净化调温装置的壳体21与安装孔11的内壁之间设有密封条25。使用密封条25将板体23与壳体21之间密封,使得空气均从过风孔231通过得到过滤并温度调节,提高过滤效果和温度调节效果。
32.优选的,所述滤网组件22包括第一过滤网221和第二过滤网222,所述第二过滤网222位于第一过滤网221与调温组件23之间。其中,第一过滤网221用于过滤大颗粒物,如花粉、灰尘灯。第二过滤网22为纳米矿晶过滤网,其内部孔隙的孔径在0.27~0.98纳米之间,可选择性地吸附纳米级分子直径的苯、二甲苯、甲醛、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等有毒有害物。且纳米矿晶过滤网在温度45度以上可以脱附再生,循环使用,节约成本。本实施例的滤网组件仅使用两层过滤网,即可获得好的过滤净化效果,相比于使用多层过滤网,风阻减小从而加快过滤时间,同时也减少耗电。
33.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框架1的上部面向室外的一侧设有排气孔12,所述框架1的下部面向室内的一侧设有通孔13。本实施例的新风调温窗框,还包括出风管3,所述出风管3布设在所述框架1内,所述出风管3的进口与所述进气孔13相对,所述出风管3弯折穿过所述通孔13,出风管3的下部位于框架1外。安装时,出风管3紧贴墙壁设置。净化调温装置2将室外空气经净化调温后送入室内,导致室内压力增大,出风管3将室内的污浊空气抽出从上部的排气孔12排到室外。由于粉尘细菌等悬浮在空气中受重力影响,室内底部的空气相对污浊,净化调温装置2在中部输入净化后的空气,出风管3在下部输出污浊空气,从而在室内形成定向、稳定的内循环。即时在寒冷的冬日、炎炎的夏日或是雾霾严重的天气也可以不用开窗就能享受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保持室温适宜,不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避免“空调病”,避免室内家具、衣物发霉,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优选的,所述排气孔12处设有格栅片,格栅片的叶片向下设置,有效防止雨雪堆积进入出风管3。
34.另一种优选,如图5所示,所述框架1的上部面向室外的一侧设有排气孔12,所述框架1的底部设有通孔13。本实施例的新风调温窗框,还包括出风管3,所述出风管3的上部布设在所述框架1内,出风管3的出口与所述排气孔12相对,出风管3穿过所述通孔13,出风管3的下部位于框架1外。安装时,出风管埋设在窗框下部的墙体中。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中的描述只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