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降膜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9254发布日期:2021-02-23 16:15阅读:77来源:国知局
碳化硅降膜吸收器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碳化硅降膜吸收器。


背景技术:

[0002]
碳化硅降膜吸收器用于工业上对气体的吸收,其防腐性能好、吸收效率高。现有碳化硅降膜吸收器中气体吸收的部位和吸收后冷却部位是单独分开的,待吸收气体和吸收液在进入碳化硅管冷却之前无法均匀混合,造成吸收效率低,需要反复吸收才能达到预期的吸收效果,能耗高,设备配置多,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碳化硅降膜吸收器,使得吸收液从碳化硅降膜吸收器的上封头顶部进入,待吸收气体从上封头侧面进入,上封头内部装有散堆填料,吸收液进口处装有雾化喷嘴,吸收液进入后先经雾化喷嘴进行雾化喷射,均匀的喷洒于填料表面,然后顺填料向下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与待吸收气体均匀混合,然后流动至四氟管板表面,经分布管的开口均匀进入碳化硅管,利用壳程的冷却介质通过间壁换热的方式移除吸收过程中的热量,保证吸收过程高效、稳定运行。
[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碳化硅降膜吸收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端连接有上封头,所述壳体的下方连接有下封头,所述壳体内均布有至少两块折流板,所述折流板和壳体中轴线垂直分布,所述壳体内部还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折流板上均布有换热管孔,所述换热管穿过管板上的换热管孔和管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封头内的气液混合物充分混合后进入壳体内的换热管中,壳体内的冷媒经折流板折流后充分和换热管进行热量交换,带走热量实现换热管内混合物的降温,混合物然后经过下封头流出。
[0006]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通过上管板和上封头连接,所述上管板和壳体之间通过双头螺柱连接固定,所述上管板上均布有换热管孔,所述换热管穿过上管板后管头固定焊接在管板上。很好地实现换热管外壁密封在壳体内部,有利于吸收器的密封。
[0007]
优选地,所述上封头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吸收气体的吸收液进口,所述吸收液进口的接管进入上封头内部后设为雾化喷嘴结构,所述上封头的侧部还设有用于待吸收气体进入的气相进口,所述上封头内部填充有填料。
[0008]
优选地,所述上封头内的填料为散堆填料或规整填料,根据需求择定。
[0009]
优选地,所述换热管为碳化硅材料制作,导热效果良好。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和上管板的接触面上安装有用于支撑填料的分布盘。分布盘很好地支撑和阻挡填料,避免填料进入换热管内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通过下管板和下封头连接,所述下管板上均布有换热管孔,所述换热管穿过下管板后管头固定焊接在下管板端面上。
[0012]
优选地,所述下封头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出的液相出口,所述下封头的侧部
设置有用于气体排出的气体出口。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靠近下管板的外壁上设有冷媒进口,所述冷媒进口的冷媒经过折流板折流后从壳体上方的冷媒出口流出。带走和换热管交换的热量,实现换热管内混合物的降温。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
1、吸收液经雾化喷嘴和填料分散后,分布均匀,与待吸收气体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可以有效提高初始的吸收效果。
[0016]
2、待吸收气体也经填料进行均匀分布,可实现与吸收液的整体均匀混合,有效避免吸收的不均匀性,避免均布温度过高的安全隐患。
[0017]
3、吸收液和待吸收气体经多次分散后,流速分布均匀,整体流速降低,可避免气体对液体的扰动,在四氟管板上的分布量均匀,从而保证进入每根碳化硅换热管吸收液的均匀性,提高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9]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壳体,2、折流板,3、换热管,4、上封头,5、下封头,6、填料,7、吸收液进口,8、雾化喷嘴,9、分布盘,10、上管板,11、下管板,12、冷媒出口,13、气相进口,14、双头螺柱,15、冷媒进口,16、气体出口,17、液相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另外,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0022]
实施例一
[0023]
如图1所示,碳化硅降膜吸收器,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端连接有上封头4,所述壳体1的下方连接有下封头5,所述壳体1内均布有至少两块折流板2,所述折流板2和壳体1中轴线垂直分布,所述壳体1内部还安装有换热管3,所述折流板2上均布有换热管孔,所述换热管3穿过管板上的换热管孔和管板固定连接。所述上封头4内的气液混合物充分混合后进入壳体内的换热管3中,壳体1内的冷媒经折流板折流后充分和换热管进行热量交换,带走热量实现换热管内混合物的降温,混合物然后经过下封头流出。
[0024]
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3为碳化硅材料制作,导热效果良好。
[0025]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通过上管板10和上封头4连接,所述上管板10和壳体1之间通过双头螺柱14连接固定,所述上管板10上均布有换热管孔,所述换热管3穿过上管板10后管头固定焊接在管板上。很好地实现换热管外壁密封在壳体内部,有利于吸收器的密封。
[0026]
优选地,所述上封头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吸收气体的吸收液进口7,所述吸收液进口7的接管进入上封头内部后设为雾化喷嘴8结构,所述上封头4的侧部还设有用于待吸收气体进入的气相进口13,所述上封头4内部填充有填料。
[0027]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封头4内的填料为散堆填料,成本低廉。
[0028]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6和上管板10的接触面上安装有用于支撑填料6的分布盘9。所述分布盘9为带有网孔的板状结构,所述分布盘9很好地支撑和阻挡填料6,避免填料进入换热管内部。
[0029]
所述壳体1通过下管板11和下封头5连接,所述下管板11上均布有换热管孔,所述换热管3穿过下管板后管头固定焊接在下管板端面上。
[0030]
优选地,所述下封头5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液体流出的液相出口17,所述下封头5的侧部设置有用于气体排出的气体出口16。
[0031]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靠近下管板11的外壁上设有冷媒进口15,所述冷媒进口15的冷媒经过折流板折流后从壳体上方的冷媒出口12流出。带走和换热管交换的热量,实现换热管内混合物的降温。
[0032]
以上实施例在实际工作时,吸收液从碳化硅降膜吸收器的上封头顶部进入,待吸收气体从上封头侧面进入,上封头内部装有散堆填料,吸收液进口处装有雾化喷嘴8,吸收液进入后先经雾化喷嘴8进行雾化喷射,均匀的喷洒于填料表面,然后顺填料向下流动,在流动过程中与待吸收气体均匀混合,然后流动至管板表面,经分布盘9的网孔均匀进入碳化硅换热管,利用壳程的冷却介质通过间壁换热的方式移除吸收过程中的热量,非常方便实用。
[003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