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壁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53331发布日期:2021-06-01 23:33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壁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的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间壁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制冷或工业中常见的设备。间壁式换热器是用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的冷源通道和热源通道相互交错,其接触面积大,使得交换效果好。

现有技术的间壁式换热器一般包括热源通道和冷源通道;热源通道和冷源通道贴合,使得热源通道内的热源和冷源通道内的冷源通过热源通道和冷源通道间的通道壁进行热交换。这就使得热量需要通过两层通道壁才能进行交换,换热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间壁式换热器,其能够更好的进行换热。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内部设置有若干层依次排布的通道隔板;若干层所述通道隔板将所述换热器内部分隔成若干层换热通道;

所述换热通道包括依次彼此相互间隔排布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m层的所述第一通道的一端与第(m-1)层的所述第一通道的相邻端部连通,另一端与第(m+1)层的所述第一通道的相邻端部连通;第n层的所述第二通道的一端与第(n-1)层的所述第二通道的相邻端部连通,另一端与第(n+1)层的所述第二通道的相邻端部连通。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道通过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道通过连接头连接;所述连接头位于所述第二通道的宽度方向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通道的数量比所述第二通道的数量多一个,以使每个所述第二通道两侧均被所述第一通道覆盖。

进一步地,最外层的两个第一通道和最外层的两个第二通道均设置有通气口。

进一步地,相邻两层通道隔板之间均设置有若干定位柱;每个所述定位柱的两端各连接于一个所述通道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由导热率高的材质制成。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通道隔板竖直放置;每个所述换热通道的下部均设置有清灰口;所述清灰口位于所述换热通道的长度方向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清灰口可拆卸的设置有门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使用时,若干第一通道内通入冷源,第二通道内通入热源。热源和冷源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热源沿“s”形的第二通道流动,冷源沿“s”形的第一通道流动。由于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仅有一层通道隔板,这就使得热源和冷源能够很好的通过通道隔板进行换热。同时,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间隔设置也使得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之间的换热面更大,换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间壁式换热器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间壁式换热器的顶视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的1-1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的2-2剖视图。

图标:

1-通道隔板,2-换热通道,21-第一通道,22-第二通道,23-通气口,24-清灰口,241-门板,3-连接头,4-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术语“平行”、“垂直”等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平行或垂直,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平行”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垂直”而言更加平行,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平行,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间壁式换热器。换热器整体呈长方体状。换热器内部设置有若干层通道隔板1。通道隔板1沿换热器长度方向竖向设置且相互平行。若干层通道隔板1将换热器内部分隔成若干层换热通道2。相邻两个通道隔板1之间的间隙相同,若干换热通道2的大小也就相同。

第m层的第一通道21的一端与第(m-1)层的第一通道21的相邻端部连通,另一端与第(m+1)层的第一通道21的相邻端部连通;第n层的第二通道22的一端与第(n-1)层的第二通道22的相邻端部连通,另一端与第(n+1)层的第二通道22的相邻端部连通。

即,若干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均包括左端和右端。左端和右端分别位于换热器的左端和右端。换热器前方的第一个第一通道21的左端连接第二个第一通道21的左端,则第二个第一通道21的右端连接第三个第一通道21的右端。第三个第一通道21的左端连接第四个第一通道21的左端。若干第一通道21的连接方式以此类推。同样,换热器前方的第一个第一通道21的右端也可连接第二个第一通道21的右端,只要使得若干第一通道21依次连通成“s”形即可。

同理,换热器前方的第一个第而通道的左端连接第二个第二通道22的左端,则第二个第二通道22的右端连接第三个第二通道22的右端。第三个第二通道22的左端连接第四个第二通道22的左端。若干第二通道22的连接方式以此类推。同样,换热器前方的第一个第二通道22的右端也可连接第二个第二通道22的右端,只要使得若干第二通道22依次连通成“s”形即可。

使用时,若干第一通道21内通入冷源,第二通道22内通入热源。热源和冷源可以是液体也可以是气体。热源沿“s”形的第二通道22流动,冷源沿“s”形的第一通道21流动。由于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间隔设置且两者之间仅有一层通道隔板1,这就使得热源和冷源能够很好的通过通道隔板1进行换热。同时,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间隔设置使得第一通道21的两侧均为第二通道22;同样第二通道22的两侧均为第一通道21,使得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之间的换热面更大,换热效果更好。同时,第一通道21和第二通道22均连通呈“s”形,使得热源或冷源在换热器内部的流通时间更长,换热时间更长,换热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通道21通过连接头3连接。连接头3位于第一通道2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相邻两个第二通道22通过连接头3连接。连接头3位于第二通道22的宽度方向的两端。实际上,连接头3位于换热器的两端的上方或下方。这就使得第一通道21的连接和第二通道22的连接不会相互干扰。同时,连接头3也使得热源或冷源在流动过程中多次转向,使得热源能够在流动中因转向而搅动混合,冷源也能够在流动中因转向而搅动混合。使得冷源和热源能够更充分的接触通道隔板1,进而更好的进行换热。

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道21的数量比第二通道22的数量多一个,以使每个第二通道22两侧均被第一通道21覆盖。这就使得每个第二通道22的两侧均覆盖有第一通道21,使得热源的热量能够更好的传递至冷源,使得换热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最外层的两个第一通道21和最外层的两个第二通道22均设置有通气口23。通气口23的位置能够根据需要设置。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层通道隔板1之间均设置有若干定位柱4。每个定位柱4的两端各连接于一个通道隔板1。定位柱4使得相邻两个通道隔板1通过定位柱4连接在一起,使得若干通道隔板1稳定性更强。进一步地,定位柱4由导热率高的材质制成。这就使得热源流动并接触定位柱4时,热源的热量被定位柱4很好的传递至通道隔板1,进而通过第一通道21内的定位柱4很好的传递至流动并接触第一通道21内的定位柱4的冷源,使得换热面积进一步的增大,换热效果增强。

本实施例中,每个通道隔板1竖直放置。每个换热通道2的下部均设置有清灰口24。清灰口24位于换热通道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清灰口24可拆卸的设置有门板241。门板24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于清灰口24即可。若换热器用于焚烧炉燃烧废气和焚烧炉进气换热,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燃烧废气中的烟尘杂质残留在换热器内。此时取下换热通道2的清灰口24的门板241即可将换热通道2底部沉积的烟尘清除。极大的方便了换热器的清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