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器开式冷却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10730发布日期:2021-02-27 12:12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湿器开式冷却水箱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湿器开式冷却水箱。


背景技术:

[0002]
空调领域对空气湿度有要求,特别是医疗净化相关的空调专业。夏天要除湿,冬天要加湿。冬天加湿需要采用加湿器进行加湿,而绝大多数加湿方式(如电极加湿、电热加湿、一次蒸汽加湿、二次蒸汽加湿)的排水温度非常高(近100℃左右),又因为大楼的排水管通常为塑料管,加湿器高温排水时间一长会引起塑料管烫软、烫穿,直接破坏大楼排水系统,甚至可能破坏房间吊顶、设备等。而整栋楼为加湿器排水去将塑料管改为金属管的可能性、可行性都太低,基本不可能,造价代价也太大,故而需要解决在不改变排水系统管路的情况下,避免加湿器高温排水损坏大楼塑料排水管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湿器开式冷却水箱,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湿器开式冷却水箱,包括冷却水箱本体和冷却组件;
[0005]
冷却水箱本体,所述冷却水箱本体包括箱体侧板和箱体底板;四块所述箱体侧板拼接于所述箱体底板,其中两块相对布置的所述箱体侧板分别开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0006]
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导冷板、导冷片和隔冷板;所述导冷板悬架于所述冷却水箱本体内腔、且平行于所述箱体底板布置;所述隔冷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底板,所述隔冷板远离所述箱体底板的一端与若干所述导冷片的一端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导冷片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导冷板。
[0007]
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加湿器开式冷却水箱,其中,风冷组件包括冷风箱、冷气泵和冷气输送管道;所述冷风箱设置于所述冷却水箱本体一侧,所述冷风箱内固定设置有所述冷气泵,所述冷气泵的进气端连接进风管道,且所述进风管道延伸外冷风箱外,所述冷气泵的输气端连接所述冷气输送管道的进气端,所述冷气输送管道的出气端延伸进所述冷却水箱本体内、且与所述导冷片的散热端相连;冷气泵吸入外部的空气,将空气冷却,冷却后的空气通过冷气输送管道输送至冷却水箱本体内,并对导冷片的散热端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导冷片将冷气传送至导冷板,导冷板对冷却水箱本体内的高温水进行冷却,避免了对塑料排水管造成破坏。
[0008]
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加湿器开式冷却水箱,其中,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框架、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防撞板、回位弹簧和缓冲板;四块所述缓冲板设置于四块所述箱体侧板,每块所述缓冲板远离每块所述箱体侧板的一端与所述回位弹簧的一端相连,所述回位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防撞板;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角钢、伸缩气缸和缓冲块;四个所述角钢滑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底板四周,每个所述角钢
的外侧与所述伸缩气缸的一端相连,所述伸缩气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块相连,所述缓冲块设置于所述箱体底板;四个所述角钢承托有所述冷却水箱本体;冷却水箱本体与角钢的配合稳定性高,提高了冷却水箱本体的位置的稳定性,且设置的第一缓冲机构,当防撞板受到撞击时,回位弹簧和缓冲板为防撞板提供减震力,提高了冷却水箱本体的防撞能力。
[0009]
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加湿器开式冷却水箱,其中,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冷却水箱本体内、且位于所述进水口下方;使排水在第一时间获得过滤,减少了环境污染。
[0010]
进一步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加湿器开式冷却水箱,其中,所述冷却水箱本体与四个所述角钢可拆卸连接。
[001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加湿器开式冷却水箱与现有技术相比还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导冷板与导冷片紧密接触,提高了制冷效果,且设置的隔冷板将导冷片与箱体底板分隔,避免了冷却水箱本体因导冷片被冻坏;冷却水箱本体与角钢的配合稳定性高,提高了冷却水箱本体的位置的稳定性,且设置的第一缓冲机构,当防撞板受到撞击时,回位弹簧和缓冲板为防撞板提供减震力,提高了冷却水箱本体的防撞能力。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示意图;
[0013]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冷却水箱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0014]
图中:1、箱体侧板;2、箱体底板;3、进水口;4、出水口;5、冷却水箱本体;6、导冷板;7、导冷片;8、隔冷板;9、冷风箱;10、冷气泵;11、冷气输送管道;12、安装框架;13、防撞板;14、回位弹簧;15、缓冲板;16、角钢;17、伸缩气缸;18、缓冲块;19、过滤网;20、进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两侧”、“一端”、“另一端”“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7]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加湿器开式冷却水箱,包括冷却水箱本体5和冷却组件;
[0018]
所述冷却水箱本体5包括箱体侧板1和箱体底板2;四块所述箱体侧板1拼接于所述箱体底板2,其中两块相对布置的所述箱体侧板1分别开设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
[0019]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导冷板6、导冷片7和隔冷板8;所述导冷板6悬架于所述冷却水箱本体5内腔、且平行于所述箱体底板2布置;所述隔冷板8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底板2,所述隔冷板8远离所述箱体底板2的一端与若干所述导冷片7的一端固定连接,若干所述导冷片7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导冷板6;采用的导冷板与导冷片紧密接触,提高了制冷效果,且设置
的隔冷板将导冷片与箱体底板分隔,避免了冷却水箱本体5因导冷片被冻坏。
[0020]
风冷组件包括冷风箱9、冷气泵10和冷气输送管道11;所述冷风箱9设置于所述冷却水箱本体5一侧,所述冷风箱9内固定设置有所述冷气泵10,所述冷气泵10的进气端连接进风管道20,且所述进风管道20延伸外冷风箱9外,所述冷气泵10的输气端连接所述冷气输送管道11的进气端,所述冷气输送管道11的出气端延伸进所述冷却水箱本体5内、且与所述导冷片7的散热端相连;冷气泵吸入外部的空气,将空气冷却,冷却后的空气通过冷气输送管道输送至冷却水箱本体内,并对导冷片的散热端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导冷片将冷气传送至导冷板,导冷板对冷却水箱本体内的高温水进行冷却,避免了对塑料排水管造成破坏。
[0021]
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安装框架12、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包括防撞板13、回位弹簧14和缓冲板15;所述缓冲板15设置于所述安装框架12,四块所述缓冲板15设置于四块所述箱体侧板1,每块所述缓冲板15远离每块所述箱体侧板1的一端与所述回位弹簧14的一端相连,所述回位弹簧14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防撞板13;所述第二缓冲机构包括角钢16、伸缩气缸17和缓冲块18;四个所述角钢16滑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底板2四周,每个所述角钢16的外侧与所述伸缩气缸17的一端相连,所述伸缩气缸17的另一端与所述缓冲块18相连,所述缓冲块18设置于所述箱体底板2;四个所述角钢16承托有所述冷却水箱本体5,所述冷却水箱本体5与四个所述角钢16可拆卸连接;冷却水箱本体与角钢的配合稳定性高,提高了冷却水箱本体的位置的稳定性,且设置的第一缓冲机构,当防撞板受到撞击时,回位弹簧和缓冲板为防撞板提供减震力,提高了冷却水箱本体的防撞能力。
[0022]
过滤网19,所述过滤网19设置于所述冷却水箱本体5内、且位于所述进水口3下方;使排水在第一时间获得过滤,减少了环境污染。
[0023]
安装方法及原理:四个箱体侧板1和箱体底板2拼接组成冷却水箱本体5,冷却水箱本体5为开式、顶面无盖板,方便散热,在相邻的两个箱体侧板1开设进水口3和出水口4,保证出水口高度低于进水口高度,方便凝结水流出,冷却水箱本体5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导冷板6、导冷片7和隔冷板8,导冷板6与导冷片7紧密接触,导冷片7利用半导体材料的peltier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导冷板6为导热性能比较好的板体,通过板内流动的液体迅速吸收水内的热量,使水温达到快速降温的效果,提高了制冷效果,隔冷板8将导冷片7与箱体底板2分隔,避免了冷却水箱本体5因导冷片7被冻坏;同时,冷气泵10通过进风管道20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并将空气冷却,冷却后的空气通过冷却输送管道11输送至冷却水箱本体5内,并对导冷片7的散热端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导冷片7将冷气传送至导冷板6,导冷板6对冷却水箱本体5内的高温水进行冷却,避免了对塑料排水管造成破坏,冷却水箱本体5的进水口3的下方设置的过滤网19,可使排水在第一时间获得过滤,冷却水箱本体5通过角钢16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框架12,提高了冷却水箱本体5的位置的稳定性,安装框架12设置的第一缓冲机构防撞板13受到撞击时,回位弹簧14和缓冲板15为防撞板13提供减震力,提高了冷却水箱本体5的防撞能力。
[0024]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0025]
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
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