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8157发布日期:2021-04-06 12:08阅读:61来源:国知局
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加湿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湿器。



背景技术:

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空气环境越发的重视,保持环境中的湿度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合适的湿度环境可以避免干燥,使得人体呼吸顺畅。例如,汽车内的空间小、且较为封闭,车载空调在运行一段时间后,会变得非常干燥,更需要保证车内的湿度。

现有技术的加湿器,一般是采用雾化模块和吸水棒的配合来对水箱内的水进行雾化,当吸水棒无法吸水时就需要对水箱进行加水操作才能继续雾化,此时水箱内的水依然残留较多,此种加湿器一次加水雾化运行的时间较短,需要时常加水,从而造成使用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湿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加湿器包括:

壳体,其具有容纳空间;

喷雾组件,其设于壳体上端;喷雾组件与壳体内的容纳空间连通;

承液组件,其设于壳体的容纳空间;承液组件的下端具有漏液通口;以及

雾化组件,其设于壳体的容纳空间,并位于承液组件的下方;雾化组件的雾化端与漏液通口连通;雾化组件接收承液组件内的液体并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气体经过壳体的容纳空间后,由喷雾组件喷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控制组件;控制组件包括控制件以及功能操作件;控制件设于壳体的容纳空间,功能操作件设于壳体;控制件分别与功能操作件以及雾化组件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控制件做防水处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吹风组件;吹风组件设于壳体的容纳空间,并位于雾化组件的下方;沿着壳体的下端向着壳体的上端的方向,吹风组件对壳体的容纳空间进行吹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喷雾组件包括喷雾承载件以及喷雾件;喷雾承载件设于壳体,并与壳体的容纳空间连通;喷雾件转动连接于喷雾承载件;喷雾件具有喷雾嘴。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雾化组件包括雾化承载件以及雾化件;雾化承载件设于喷雾组件的下端,雾化件设于雾化承载件,并与漏液通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雾化承载件包括雾化承载架以及设于雾化承载架的雾化承载板;雾化承载板面向承液组件的一面开设有雾化承载槽,雾化承载板背向承液组件的一面开设雾化流通孔;雾化流通孔与雾化承载槽连通;雾化件设于雾化承载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雾化组件还包括密封件;密封件位于雾化承载件与承液组件的下端之间;密封件围绕漏液通口设置,其上下两面分别与雾化承载件以及承液组件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雾化组件还包括雾化遮挡件;雾化遮挡件位于雾化件远离喷雾组件的一侧,雾化遮挡件面向雾化流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壳体包括壳主体以及壳上盖;壳上盖可拆卸连接于壳主体的上端。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重力作用下,承液组件内液体自动流入到雾化组件进行雾化,使得承液组件内的液体被充分利用,从而使得一次加液体即可雾化运行较长的时间,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加湿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喷雾组件、承液组件、雾化组件、控制组件以及吹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喷雾组件、承液组件、雾化组件、控制组件以及吹风组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承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喷雾组件以及注液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雾化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至图4,图1为本实施例中加湿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加湿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中喷雾组件、承液组件、雾化组件、控制组件以及吹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喷雾组件、承液组件、雾化组件、控制组件以及吹风组件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加湿器包括壳体1、喷雾组件2、承液组件3以及雾化组件4。壳体1具有容纳空间。喷雾组件2设于壳体1上端,喷雾组件2与壳体1内的容纳空间连通。承液组件3设于壳体1的容纳空间,承液组件3的下端具有漏液通口30。雾化组件4设于壳体1的容纳空间,并位于承液组件3的下方。雾化组件4的雾化端与漏液通口30连通。雾化组件4接收承液组件3内的液体并进行雾化,雾化后的气体经过壳体1的容纳空间后,由喷雾组件2喷出。

在重力作用下,承液组件3内液体自动流入到雾化组件4进行雾化,使得承液组件3内的液体被充分利用,从而使得一次加液体即可雾化运行较长的时间,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可为水,也可为添加有食品级消毒液的溶液,如此雾化的气体在加湿之外,还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功能。

复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壳体1包括壳主体11以及壳上盖12。壳上盖12可拆卸连接于壳主体11的上端。如此可便于壳上盖12的拆卸,以便于露出承液组件3进行加水或加液操作。

具体的,壳主体11为圆柱形的筒状,壳主体11的内部空间即为壳体1的容纳空间。承液组件3位于壳主体11内,并靠近于壳主体11的上端。壳上盖12卡设于壳主体11的上端,从而与壳主体11的上端形成可拆卸的卡接关系,例如,卡扣和卡槽的配合。打开壳上盖12后,即可露出承液组件3进行加水或加液。

优选的,壳主体11沿着自身的高度方向开设有观察位111。观察位111近似为条状,其高度与承液组件3的高度相适配,观察位111为透明状态,以便于操作者透过观察位111观察到承液组件3的液位状态。在具体应用时,壳主体11采用非透明塑料材料制成,观察位111采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优选的,壳上盖12的外缘设置有拨开板121,以便于壳上盖12的打开。优选的,上壳盖12的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喷雾避让位122以及功能避让位123。喷雾避让位122以及功能避让位123均为通口状。

优选的,壳体1还包括壳下盖13。壳下盖13设于壳主体11的下端。优选的,壳下盖13的中间部位开设有散热孔131。

优选的,壳体1还包括垫脚14。垫脚14设于壳下盖13背向壳主体11的一面。本实施例中的垫脚14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垫脚14沿着壳下盖13的周缘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垫脚14的之间的间隔相同。

继续参照图3至图5,图5为本实施例中承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承液组件3包括承液支撑架31以及承液件32。承液支撑架31设于壳下盖13的上表面,承液件32设于承液支撑架31的上端,使得承液件32悬空设置在壳主体11的内部,并靠近于壳上盖12。

优选的,承液支撑架31的数量三个,三个承液支撑架31沿着壳下盖13的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承液支撑架31的间隔相同,且承液支撑架31靠近于壳下盖13的外缘,从而减少承液支撑架31对于壳主体11内部的占用空间,利于加湿器的小型化,从而使得加湿器可灵活的应用到汽车等空间小且封闭的地方。优选的,每一承液支撑架31包括承载柱311以及承载筒312,承载柱311的一端可适配的插接于承载筒312的一端,承载柱311的另一端垂直连接于承液件32,承载筒312的另一端垂直连接于壳下盖13。通过承载柱311与承载筒312的插接设置,使得承液件32可被取出,以便于进行维修等操作。

优选的,承液件32包括承液桶321以及注液盖322。承液桶321与承载柱311连接,注液盖322盖设于承液桶321的开口处,注液盖322上开设有注液口3221。优选的,注液盖322上还设置有注液槽3222,注液槽3222围绕着注液口3221设置。如此,水和液体从注液口3221注入时,避免了外溢。优选的,注液盖322上还设有喷雾安装位3223以及功能安装位3224。喷雾安装位3223以及功能安装位3224分别位于注液槽3222相对的两侧,并分别与喷雾避让位122以及功能避让位123正对。优选的,承液桶321沿着自身的高度方向开设有过线槽3211,过线槽3211与功能安装位3224正对。本实施例中的喷雾安装位3223以及功能安装位3224均为筒状。优选的,注液盖322与承液桶321之间具有过雾口3212,过雾口3212与喷雾安装位3223连通。

漏液通口30开设于承液桶321的底部,优选的,漏液通口30的中心与承液桶321底部的中心重叠。优选的,承液桶321底部还设置有漏液槽300,漏液槽300位于承液桶321底部背向注液盖322的一面,且漏液槽300围绕漏液口30设置。外界的水或液体,由注液口3221注入后,被承液桶321承载,而后从漏液槽300流向雾化组件4。通过漏液槽300的设置,以避免从漏液通口30的流向雾化组件4时的外溢。优选的,承液桶321由透明塑料制成,以便于液位观察。

继续参照图1、图3、图4和图6,图6为本实施例中喷雾组件以及注液盖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喷雾组件2包括喷雾承载件21以及喷雾件22。喷雾承载件21设于壳体1,并与壳体1的容纳空间连通。喷雾件22转动连接于喷雾承载件21。喷雾件22具有喷雾嘴222。通过喷雾件22转动连接于喷雾承载件21,使得喷雾件22喷出雾气的方向可以改变。

具体的,喷雾承载件21设于喷雾安装位3223。喷雾承载件21为环形板状,其具有中通孔211,喷雾承载件21开设有多个过雾孔212,多个过雾孔212沿着喷雾承载件21的圆周方向依次间隔排。喷雾件22包括喷雾盖221、喷雾嘴222以及转动限位板223。喷雾盖221转动安装在喷雾安装位3223,喷雾嘴222设置在喷雾盖221上,并与喷雾盖221内部连通,转动限位板223的数量为三个,三个转动限位板223沿着圆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在喷雾盖221,每一转动限位板223的一端设置在喷雾盖221,转动限位板223的另一端穿过喷雾承载件21的中通孔211后,并向着喷雾承载件21的外缘弯折,从而形成限位。通过转动喷雾盖221,即可使得喷雾嘴222分别面向不同的方向。

复参照图4和图5,更进一步,雾化组件4包括雾化承载件41以及雾化件42。雾化承载件41设于喷雾组件2的下端,雾化件42设于雾化承载件41,并与漏液通口30连通。承液桶321内的水或液体从漏液通口30进入下方的到雾化件42,由雾化件42对水或液体进行雾化。在重力的作用下,一次加注到承液桶321内的水和液体均可进入到雾化件42进行雾化,水或液体的利用充分,一次加水或加液即可实现长时间的雾化,使用方便。

再一并参照图7,图7为本实施例中雾化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雾化承载件41包括雾化承载架411以及设于雾化承载架411的雾化承载板412。雾化承载板412面向承液组件3的一面开设有雾化承载槽4121,雾化承载板412背向承液组件3的一面开设雾化流通孔4122。雾化流通孔4122与雾化承载槽4121连通。雾化件42设于雾化承载槽4121内。

具体的,雾化承载架411为三个安装柱,三个安装柱分别垂直设置在承液桶321的底部,三个安装柱的顺次连线为三角形,漏液槽300位于该三角形内。雾化承载板412具有三个安装角,雾化承载板412的三个安装角分别与雾化承载架411的三个安装柱连接。雾化承载板412与承液桶321的底部的平行。雾化承载板412面向承液桶321底部的一面具有雾化承载槽4121,雾化承载槽4121与漏液槽300正对。本实施例中的漏液槽300与雾化承载槽4121相适配。雾化承载槽4121与漏液槽300相接,雾化件42设于雾化承载槽4121内,水或液体从漏液槽300进入到雾化承载槽4121内,雾化件42对水和液体进行雾化,产生的雾化气体从雾化流通孔4122流出,流入到壳主体11的内部空间。本实施例中的雾化件42可采用超声波雾化片。

优选的,雾化组件4还包括密封件(图中未显示)。密封件位于雾化承载件41与承液组件3的下端之间。密封件围绕漏液通口30设置,其上下两面分别与雾化承载件41以及承液组件3贴合。具体的,密封件为密封圈,其位于雾化承载槽4121与漏液槽300之间,密封件分别与雾化承载槽4121与漏液槽300贴合,从而对雾化承载槽4121与漏液槽300之间进行密封,避免水或液体外漏。

优选的,雾化组件4还包括雾化遮挡件43。雾化遮挡件43位于雾化件42远离喷雾组件2的一侧,雾化遮挡件43面向雾化流通孔4122。通过雾化遮挡件43的设置,对雾化流通孔4122流出的雾化气体进行一定的遮挡,雾化气体撞击到雾化遮挡件43上,使得雾化气体分散,以便于流通,此外,雾化遮挡件43也一定程度避免雾气继续向着壳主体11的下端扩散。

具体的,雾化遮挡件43包括雾化遮挡架431以及雾化遮挡板432。雾化遮挡板432位于雾化承载板412远离承液桶321的一侧,雾化遮挡板432与雾化承载板412平行。雾化遮挡板432通过雾化遮挡架431安装在承液桶321的底部。本实施例中的雾化遮挡架431也为三个安装柱,此处不再赘述。

复参照图1至图4,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加湿器还包括控制组件5。控制组件5包括控制件51以及功能操作件52。控制件51设于壳体1的容纳空间,功能操作件52设于壳体1。控制件51分别与功能操作件52以及雾化组件4电连接。

具体的,控制件51为控制板,其位于壳主体11内部,并设置在壳下盖13上。功能操作件52为功能按钮,其设置在功能安装位3224。控制件51与功能操作件52电连接,两者之间的连接线通过过线槽3211进行走线。控制件51与雾化组件4的雾化件42连接,对雾化件42进行启动和关闭控制。

操作者在功能操作件52上进行操作,控制件51根据操作者的操作进行雾化启动关闭,或者进行功能级别调节。本实施例中功能具有连续大喷量模式,连续小喷量模式以及间隔模式。本实施例中的承液桶321的容量为200ml,在连续大喷量模式下每小时消耗10ml的水或液体,整个雾化过程可以持续工作20个小时,连续小喷量模式以及间隔模式的持续工作在20小时以上。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雾化气体在壳主体11内部扩散,控制件51以及相应的连接线需要做防水处理,以保证加湿器正常运行。

复参照图2至图4,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加湿器还包括吹风组件6。吹风组件6设于壳体1的容纳空间,并位于雾化组件4的下方。沿着壳体1的下端向着壳体1的上端的方向,吹风组件6对壳体1的容纳空间进行吹气。

具体的,吹风组件6为风扇,其设置在壳下盖13上,吹风组件6的一面面向雾化遮挡板432,吹风组件61的另一面面向散热孔131。吹风组件6与控制件51电连接,由控制件51对吹风组件61进行控制。吹风组件6的吹风,使得壳主体11内部形成向着上方设置的喷雾组件2气流使得壳主体11内部的雾化气体从喷雾组件2喷出。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喷雾组件2、承液组件3、雾化组件4、控制组件5以及吹风组件6的布局设置,充分利用到了壳体1的容纳空间,使得整个加湿器的结构紧凑,体积小,增加了应用便捷性。此外,上述组件均可进行拆装,维修方便。

本实施例中的雾化过程如下:操作者在功能操作件52进行操作动作,控制件51进行相应的控制,使得雾化件42和吹风组件6启动,重力作用下,承液桶321底部漏液通口30流出的水进入到雾化件42,雾化件42进行超声波振动,产生的雾化气体进入到壳主体11的内部空间,吹风组件6吹动雾化气体依次经过壳主体11内部空间过雾口3212,中通孔211和多个过雾孔212,最后由喷雾嘴222喷出,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求转动喷雾盖221,使得喷雾嘴222喷向不同的方向。当操作从观察位111观察到无水时,打开壳上盖12,即可对注液口3221进行注水或注液。

综上:本实施例中揭示的加湿器,一次加液体即可雾化运行较长的时间,增加了使用的方便性,且喷雾方向可调,增加了使用适配性,且布局结构紧凑、体积小,应用范围广,可在车载内使用。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