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制冷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98448发布日期:2021-04-09 12:44阅读: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制冷空调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制冷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空调即空气调节器。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一般包括冷源/热源设备,冷热介质输配系统,末端装置等几大部分和其他辅助设备。主要包括水泵、风机和管路系统。末端装置则负责利用输配来的冷热量,具体处理空气、温度,使目标环境的空气参数达到要求。压缩机吸入从蒸发器出来的较低压力的工质蒸汽,使之压力升高后送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压力较高的液体,经节流阀节流后,成为压力较低的液体后,送入蒸发器,在蒸发器中吸热蒸发而成为压力较低的蒸汽,从而完成制冷循环。对某些应用来说,气体必须通过一根长长的管子,以便让热量散失到四周的空气中,铜之类的导热金属常用于输送蒸汽。为提高冷凝器的效率经常在管道上附加散热片以加速散热。散热片是用良导热金属制成的平板。

根据专利号为cn208442983u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空调制冷设备,提高了冷却效率,使空调冷源的温度更低,提高制冷效果,但是在使用时需要对制冷剂进行添加,但是现有的设备在对制冷剂进行添加时,添加步骤比较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才能进行添加,使用比较麻烦,不能自己手动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制冷空调设备,解决了在对制冷剂进行添加时,添加步骤比较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才能进行添加,使用比较麻烦,不能自己手动操作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制冷空调设备,包括移动底座以及制冷设备本体,所述制冷设备本体的底部与移动底座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制冷设备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制冷剂添加组件。

所述制冷剂添加组件包括输送箱以及固定在输送箱右侧的储存箱,所述输送箱的左侧与制冷设备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输送箱的右侧连通有第一连通管道,所述第一连通管道贯穿并延伸至储存箱的内腔,所述输送箱的左侧通过第二连通管道与制冷设备本体内腔的制冷剂存储箱连通,所述输送箱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活塞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输送箱的内腔弹性接触的密封垫,所述活塞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筒,所述输送箱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输送箱和螺纹筒并延伸至螺纹筒的内腔,所述螺纹杆的表面与螺纹筒的内腔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二连通管道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储存箱的顶部连通有导料管道,所述导料管道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筒。

优选的,所述密封筒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垫圈,所述弹性密封垫圈的表面与导料管道的表面相互抵触。

优选的,所述弹性密封垫圈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块。

优选的,所述密封块的一侧贯穿并延伸至导料管道的内腔,所述密封块的表面与导料管道的内腔弹性接触。

优选的,所述移动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架,所述移动底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挤压垫。

优选的,所述挤压垫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架的表面滑动连接的滑动槽。

优选的,所述挤压垫的表面与制冷设备本体的表面弹性接触,所述挤压垫的两侧均开设有斜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制冷空调设备。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制冷空调设备,通过在制冷设备本体的底部与移动底座的顶部活动连接,制冷设备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制冷剂添加组件,制冷剂添加组件包括输送箱以及固定在输送箱右侧的储存箱,输送箱的左侧与制冷设备本体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箱的右侧连通有第一连通管道,第一连通管道贯穿并延伸至储存箱的内腔,输送箱的左侧通过第二连通管道与制冷设备本体内腔的制冷剂存储箱连通,输送箱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活塞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输送箱的内腔弹性接触的密封垫,活塞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筒,输送箱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输送箱和螺纹筒并延伸至螺纹筒的内腔,螺纹杆的表面与螺纹筒的内腔螺纹连接,第一连通管道和第二连通管道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打开密封筒顺着导料通道向储存箱内加入制冷剂,通过弹性膨胀密封垫圈膨胀密封,需要加入制冷剂时只需转动螺纹杆即可将制冷剂顺着第二连通管道挤压到制冷设备本体内进行制冷剂的供给,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自己动手便可进行制冷剂的添加,无需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2)、该新型制冷空调设备,通过在移动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架,移动底座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挤压垫,挤压垫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架的表面滑动连接的滑动槽,挤压垫的表面与制冷设备本体的表面弹性接触,挤压垫的两侧均开设有斜面,将制冷设备本体放置在移动底座中心处,将挤压垫插接进移动底座和制冷设备本体之间,此时限位架插接进滑动槽内,通过两侧挤压垫的弹性接触向中间挤压制冷设备本体,将制冷设备本体固定在移动底座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快速的对制冷设备本体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箱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制冷剂添加组件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挤压垫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移动底座、2-制冷设备本体、3-制冷剂添加组件、4-限位架、5-挤压垫、6-滑动槽、31-输送箱、32-储存箱、33-第一连通管道、34-第二连通管道、35-活塞板、36-密封垫、37-螺纹筒、38-螺纹杆、39-单向阀、310-导料管道、311-密封筒、312-弹性密封垫圈、313-密封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制冷空调设备,包括移动底座1以及制冷设备本体2,制冷设备本体2的底部与移动底座1的顶部活动连接,制冷设备本体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制冷剂添加组件3,制冷剂添加组件3包括输送箱31以及固定在输送箱31右侧的储存箱32,输送箱31的左侧与制冷设备本体2的右侧固定连接,输送箱31的右侧连通有第一连通管道33,第一连通管道33贯穿并延伸至储存箱32的内腔,输送箱31的左侧通过第二连通管道34与制冷设备本体2内腔的制冷剂存储箱连通,打开密封筒311顺着导料通道310向储存箱32内加入制冷剂,通过弹性膨胀密封垫圈312膨胀密封,需要加入制冷剂时只需转动螺纹杆38即可将制冷剂顺着第二连通管道34挤压到制冷设备本体2内进行制冷剂的供给,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自己动手便可进行制冷剂的添加,无需专业人员进行操作,输送箱31的内腔滑动连接有活塞板35,活塞板3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与输送箱31的内腔弹性接触的密封垫36,活塞板35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筒37,输送箱31的顶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8,螺纹杆38的底端从上到下依次贯穿输送箱31和螺纹筒37并延伸至螺纹筒37的内腔,螺纹杆38的表面与螺纹筒37的内腔螺纹连接,第一连通管道33和第二连通管道34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单向阀39,储存箱32的顶部连通有导料管道310,导料管道310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密封筒311,密封筒311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弹性密封垫圈312,弹性密封垫圈312的表面与导料管道310的表面相互抵触,弹性密封垫圈3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密封块313,密封块313的一侧贯穿并延伸至导料管道310的内腔,密封块313的表面与导料管道310的内腔弹性接触,移动底座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架4,移动底座1的内腔活动连接有挤压垫5,挤压垫5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架4的表面滑动连接的滑动槽6,挤压垫5的表面与制冷设备本体2的表面弹性接触,挤压垫5的两侧均开设有斜面,将制冷设备本体2放置在移动底座1中心处,将挤压垫5插接进移动底座1和制冷设备本体2之间,此时限位架4插接进滑动槽6内,通过两侧挤压垫5的弹性接触向中间挤压制冷设备本体2,将制冷设备本体2固定在移动底座1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快速的对制冷设备本体2进行固定。

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工作时,先将电器与电源连通,将制冷设备本体2放置在移动底座1中心处,将挤压垫5插接进移动底座1和制冷设备本体2之间,此时限位架4插接进滑动槽6内,通过两侧挤压垫5的弹性接触向中间挤压制冷设备本体2,将制冷设备本体2固定在移动底座1内,在使用时,打开密封筒311顺着导料通道310向储存箱32内加入制冷剂,然后将密封筒311旋紧,此时密封块313伸进导料通道310内进行第一道密封,此时弹性密封垫圈312受到挤压在密封筒311和导料管道310之间膨胀,进行膨胀密封,此时通过转动螺纹杆37带动螺纹筒37向上运动,螺纹筒37带动活塞板35向上运动,在输送箱31内形成负压,顺着第一连通管道33将制冷剂抽入,然后反向转动螺纹杆38带动螺纹筒37向下运动,形成正压,将制冷剂顺着第二连通管道34挤压到制冷设备本体2内进行制冷剂的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