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空调外机的扣紧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19763发布日期:2021-05-19 02:2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空调外机的扣紧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安装配件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固定空调外机的扣紧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空调已是人们日常的家用电器,其中空调外机壁挂安装时,一般都是在外墙上固定空调支架;再将空调外机的底座和空调支架通过穿装螺栓,再将螺栓连接螺母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的,螺栓自上而下的穿过空调外机底座的固定孔和空调支架的连接孔,再于空调支架的底部连接螺母,并将螺母螺旋至紧固。此安装方式在穿套螺栓并连接螺母后,还需要双手分别握持两个扳手分别用于控制螺栓和螺母,较为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定空调外机的扣紧组件,以克服目前空调外机在固定于空调支架时,安装麻烦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固定空调外机的扣紧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组件固定包括有:
6.固定座,该固定座内具有容置空间,且该容置空间具有一敞口,所述固定座上与设置所述敞口的端面相靠近的其中一端面上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贯穿至所述容置空间;
7.倒钩,该倒钩呈c字型结构,且该倒钩的两端分别为连接部和扣紧部;
8.固定螺栓,该固定螺栓与所述第一螺纹孔适配;
9.其中,所述倒钩的连接部沿所述敞口嵌入至所述容置空间内,并且所述扣紧部位于所述固定座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的端面上,所述固定螺栓螺旋的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至顶在所述连接部上。
10.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倒钩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敞口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至所述固定座上。
11.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座在容置空间的一侧面设有限位槽,所述连接部上设有限位销,该限位销嵌入至所述限位槽内转动。
12.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所述限位槽的侧面还设有导向槽,所述限位槽相对所述导向槽更靠近所述敞口,所述限位槽和导向槽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轴线平行,且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第一螺纹孔的一端向所述敞口弯曲;所述连接部上设有两限位销,两限位销分别嵌入至所述限位槽和所述导向槽。
13.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固定座包括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侧边设有凸出的第一封边,所述第二连接块在相靠近的两侧边设有凸出的第二封边,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固定后,所述第一封边和两所述第二封边围成所述容置空间。
14.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若干第二螺纹孔,且各所述第二螺纹
孔均螺纹连接有螺丝,所述第一连接块在对应各所述第二螺纹孔的位置均设有沉头孔,各所述螺丝均穿过所述沉头孔后与所述第二螺纹孔螺纹连接。
15.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倒钩的所述扣紧部上表面相对所述固定座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的端面平行后,倒钩的所述扣紧部的端部未延伸至所述第一螺纹孔上方。
16.作为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有减震垫,该减震垫上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固定座上还设有螺纹柱,该螺纹柱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适配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纹孔。
17.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一螺纹孔设于所述螺纹柱内。
18.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定螺栓穿过空调外机的底座的固定孔后,仅需扳动一个所述固定螺栓,通过固定螺栓的下降可下压所述倒钩的连接部一端,以此带动倒钩的扣紧部将空调外机的底座压住扣紧即可。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式仅需单手扳动固定螺栓即可,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21.图3为固定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连接空调外机的空调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连接空调外机的空调支架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26.如附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述的一种固定空调外机的扣紧组件包括有固定座1、倒钩2和固定螺栓3,以及减震垫6。
27.参照附图1和4所示,所述固定座1包括有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所述第一连接块11一侧边设有凸出的第一封边111,所述第二连接块12在相靠近的两侧边设有凸出的第二封边121,所述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固定后,所述第一封边111和两所述第二封边121围成容置空间13,并且第一封边111和与其对应的第二封边121之间的空隙构成所述容置空间的敞口14。另外,所述第二连接块12上设有若干第二螺纹孔 122,且各所述第二螺纹孔122均螺纹连接有螺丝16,所述第一连接块11在对应各所述第二螺纹孔122的位置均设有沉头孔114。装配时,所述螺丝16均穿过所述沉头孔114 后与所述第二螺纹孔122螺纹连接,以此完成所述第一连接块11和第二连接块12的固定连接。
28.再参照附图1和4,所述固定座1上与设置所述敞口14的端面相靠近的其中一端面上设有第一螺纹孔15,所述第一螺纹孔15贯穿至所述容置空间13。所述容置空间13内的一侧面由所述敞口14向内依次设有限位槽112和导向槽113,所述限位槽112和导向槽113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5的轴线平行,且所述导向槽113靠近所述第一螺纹孔15的一端向所述敞口14弯曲,具体的,所述限位槽112和导向槽11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1上。
29.参照附图2至4所示,所述倒钩2呈c字型结构,且倒钩2的两端分别为连接部21 和
扣紧部22。其中,倒钩2在所述连接部21的侧面设有两限位销23,所述倒钩2设置所述限位销23的一端沿所述敞口14嵌入至所述容置空间13内,并且两所述限位销23分别嵌入至所述限位槽112和所述导向槽113内。在所述连接部21嵌入至所述容置空间13内之后,可使所述扣紧部22位于所述固定座1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15的端面上。上述结构中,通过限位销嵌入限位槽23内的结构使倒钩2在所述连接部21靠近所述敞口14的一端可相对固定座1转动,并且通过另一限位销23嵌入导向槽113内的结构可限制倒钩2,使倒钩2仅可在上拉至限位销23位于导向槽113的弯曲部分才可相对该弯曲部分转动。进一步的,所述倒钩2设置所述限位销23的一端的长度长于倒钩2另一端的长度,且当所述倒钩2固定后,所述倒钩2的所述扣紧部22的端部未延伸至所述第一螺纹孔15上方,此长度结构可避免倒钩2对所述固定螺栓3的连接构成干涉,而影响空调外机的固定。
30.参照附图5所示,配合本实用新型扣紧组件的空调支架5的连接孔52为条形孔,且连接孔52的宽度略大于所述倒钩2的宽度且小于固定座1的宽度。此连接孔52的结构可便于所述倒钩2的扣紧部22的安装,并且通过连接孔52的限位可防止倒钩2偏转,从而使所述扣紧部22可扣紧空调外机4的底座41中间位置。
31.再参照附图2和3所示,所述减震垫6上设有第三螺纹孔61。所述固定座1上还设有螺纹柱17,该螺纹柱17可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11的所述第一封边111上,且所述第一螺纹孔15设于所述螺纹柱17内。所述螺纹柱17外表面具有外螺纹,该外螺纹适配螺纹连接所述第三螺纹孔61。在将所述螺纹柱17穿过空调支架5的连接孔51后,再将所述减震垫6通过所述第三螺纹孔61连接于固定座1上,并螺旋至紧固,即可使所述减震垫3和固定座1均固定于空调支架5上,此将固定座1固定的方式可便于之后的空调外机 4的固定孔42穿套在螺纹柱17外。
32.结合附图5和6所示,在将空调支架5固定至外墙后,通过本实用新型扣紧组件固定空调外机4的过程如下:
33.s1:将空调外机4放置于空调支架5上,并且使空调外机4的底座41上的固定孔42 与空调支架5的连接孔52对应,优选的,可在空调外机4的41底座和空调支架5之间放置减震垫6;
34.s2:将本实用新扣紧组件的所述倒钩2向上拉起,至位于所述限位槽112内的限位销 23移动至限位槽112的顶端,之后转动倒钩2,使位于所述导向槽113内的限位销23沿导向槽113上端的弯曲部分移动,使倒钩2向固定座1外摆动,即摆动至如附图2所示的状态,此方式为下述s3中倒钩2放置至空调外机4的底座41上方作出让位;
35.s3:将本实用新型扣紧组件自空调支架4下而上的放置,使所述固定螺栓3穿过空调外机4的底座41的固定孔42,之后可转动所述倒钩2,使倒钩2的上端(即扣紧部22) 搭在空调外机4的底座41上方;
36.s4:扳动所述固定螺栓3,使固定螺栓3向所述固定座1的容置空间13内旋转的下降,从而下压所述倒钩2设置所述限位销23的一端,以此带动倒钩2搭在空调外机4底座41上的所述扣紧部22向下摆动,直至将空调外机4的底座41扣紧即可。
37.由上述固定方式可知,在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固定螺栓3穿过空调外机4的底座41 的固定孔42后,仅需扳动一个所述固定螺栓3,通过固定螺栓3的下降可下压所述倒钩2 设置所述限位销23的一端,以此带动倒钩2的扣紧部22将空调外机4的底座41压住扣紧即可。
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方式仅需单手扳动固定螺栓3即可,十分方便,并且对于高空作业的安装工人而言,更为安全。
38.依上述方式依次将空调外机4的两侧底座41均与空调支架5固定,即可完成空调外机4的固定。采用此固定方式后,通过所述倒钩2的向下扣紧压住空调外机4的底座41,可使空调外机4得到固定,并且由于倒钩2的两所述限位销23分别受到所述导向槽113 和所述限位槽112的限制,因此即使在所述固定螺栓3出现松动后,倒钩2也不会向外翻转,可始终保持搭在空调外机4的底座41上,以限制空调外机4,从而防止空调外机4 坠落。
39.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