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纳米光催化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26402发布日期:2021-06-25 16:3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基于纳米光催化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催化净化设备结构领域,具体地,涉及基于纳米光催化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工业的不断发展,所居住的环境受到的污染也越来越大,因此,净化装置作为一种改善局部环境的有效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家庭环境中。

然而,一般的净化装置主要是采用过滤和静电吸附等方式,这就使得部分微生物污染和有机物污染难以得到有效的去除。现有技术中虽然具有一些以光催化的方式进行净化的装置,一般是负载有纳米二氧化钛等光催化剂的平板,而由于微生物等污染的活跃性较高,在穿过平板的过程中往往还会残留较多的未分解微生物和有机物,而现有的平板结构的设置在各个面上的距离均一致,这就使得沿气流方向上单位面积的处理密度相对固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纳米光催化方式的空气净化设备往往处理效率一致,单位体积处理浓度相对一致,难以适应性调整对浓度具有一定差异下的环境的空气的净化效率,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形成一定的扰流空间,在不额外增加板体厚度,保证使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能够根据空气中的污染物的浓度针对性形成扰流带,从而改善处理效率的基于纳米光催化的空气净化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光催化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形成有净化腔的壳体,以及设置与所述壳体的一组相对的侧面上且连通至所述净化腔中的进气通道和出气通道;其中,

所述净化腔中沿所述进气通道至所述出气通道的延伸方向顺次形成为初滤部、吸附部和纳米光催化部,且所述纳米光催化部至少包括沿所述延伸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纳米光催化板和第二纳米光催化板,且所述第一纳米光催化板与所述第二纳米光催化板之间设置有紫外灯,所述第一纳米光催化板的至少部分表面形成为波浪面,所述第二纳米光催化板的表面形成为平面;

所述第二纳米光催化板与所述出气通道之间设置有吸风组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纳米光催化板沿与所述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顺次形成有多个表面形成为波浪面的波浪部,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波浪部之间形成为厚度大于所述波浪部的板体厚度的交界部,且所述交界部的表面形成为平面。

优选地,所述交界部包括沿所述延伸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和第三板件,且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和所述第三板件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波浪部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板件的侧面相连,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和所述第三板件的侧面通过围板围合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件、所述第二板件和所述第三板件中朝向所述间隙的侧面还延伸形成有多个气体回旋板,且所述气体回旋板呈盘旋状凸起设置。

优选地,所述紫外灯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壳体的一侧至相对的一侧等间距延伸排布。

优选地,所述初滤部为形成有筛孔的筛板;

所述吸附部为静电除尘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纳米光催化部设置为顺次设置的第一纳米光催化板和第二纳米光催化板,并使得第一纳米光催化板的至少部分表面形成为波浪面,从而在板体厚度一致的情况下,提高沿气流方向上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基于波浪面的形成,使得气流在其上形成为扰流区域,污染物浓度越高,则形成的扰流区域的停留时间则相对越久,因此,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再进一步通过形成为平面的第二纳米光催化板将气流引流并进行进一步的光催化,有效提高通过吸风组件吸出的净化后的空气的质量。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交界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板件中朝向间隙一侧的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净化腔;2-壳体;3-进气通道;4-出气通道;5-初滤部;6-吸附部;7-纳米光催化部;8-吸风组件;

71-第一纳米光催化板;72-第二纳米光催化板;73-紫外灯;74-波浪部;75-交界部;76-第一板件;77-第二板件;78-第三板件;79-间隙;80-围板;81-气体回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纳米光催化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形成有净化腔1的壳体2,以及设置与所述壳体2的一组相对的侧面上且连通至所述净化腔1中的进气通道3和出气通道4;其中,

所述净化腔1中沿所述进气通道3至所述出气通道4的延伸方向顺次形成为初滤部5、吸附部6和纳米光催化部7,且所述纳米光催化部7至少包括沿所述延伸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纳米光催化板71和第二纳米光催化板72,且所述第一纳米光催化板71与所述第二纳米光催化板72之间设置有紫外灯73,所述第一纳米光催化板71的至少部分表面形成为波浪面,所述第二纳米光催化板72的表面形成为平面;

所述第二纳米光催化板72与所述出气通道4之间设置有吸风组件8。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纳米光催化部7设置为顺次设置的第一纳米光催化板71和第二纳米光催化板72,并使得第一纳米光催化板71的至少部分表面形成为波浪面,从而在板体厚度一致的情况下,提高沿气流方向上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地,基于波浪面的形成,使得气流在其上形成为扰流区域,污染物浓度越高,则形成的扰流区域的停留时间则相对越久,因此,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再进一步通过形成为平面的第二纳米光催化板72将气流引流并进行进一步的光催化,有效提高通过吸风组件吸出的净化后的空气的质量。

这里的吸风组件8可以具体选择为吸风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纳米光催化板71沿与所述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顺次形成有多个表面形成为波浪面的波浪部74,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波浪部74之间形成为厚度大于所述波浪部74的板体厚度的交界部75,且所述交界部75的表面形成为平面。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在通过波浪部74形成扰流区的同时,其侧边部的气流能够进一步进入交界部75中通过局部增厚的方式进行有效处理。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交界部75包括沿所述延伸方向顺次设置的第一板件76、第二板件77和第三板件78,且所述第一板件76、所述第二板件77和所述第三板件78之间形成有间隙79,所述波浪部74的侧面与所述第二板件77的侧面相连,所述第一板件76、所述第二板件77和所述第三板件78的侧面通过围板80围合设置。上述设计在保证整体厚度增加的前提下,使得单纯的第一板件76、第二板件77和第三板件78的厚度各自在适宜的范围内,并基于其中的间隙79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气体的整体停留时间,进一步实现对气体的有效处理。

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气体在间隙79中的停留时间,所述第一板件76、所述第二板件77和所述第三板件78中朝向所述间隙79的侧面还延伸形成有多个气体回旋板81,且所述气体回旋板81呈盘旋状凸起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紫外灯73的数量为多个,且沿所述壳体2的一侧至相对的一侧等间距延伸排布。

这里的初滤部5和吸附部6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和使用的过滤和吸附材料,例如,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初滤部5为形成有筛孔的筛板;

所述吸附部6为静电除尘板。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