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烟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53719发布日期:2021-06-15 19:5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烟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尤其涉及一种油烟净化器。



背景技术:

现代一些场合,如:宾馆、饭馆、酒店、餐厅以及学校、机关、工厂、烹饪加工行业等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油烟,这些油烟不仅影响人体健康,还会造成环境污染降低空气质量,因此根据国家队环境保护的要求,这些产生大量油烟的场所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现有技术中净化油烟效果最好的静电式油烟净化设备,这种设备利用静电场的作用将油烟中的油脂吸附在两极板上,并通过高电压产生臭氧,但目前常用的静电式油烟净化设备清洗困难,内部静电装置拆卸麻烦,电路连接复杂,进行维护或清洗需要大量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方案:

一种油烟净化器,包括主体,主体一侧设置检修门,主体前侧与后侧开设油烟通孔;主体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净化单元,每个净化单元包括两块与前后侧壁平行设置的滤板,两滤板之间排列设置多组电极板,每组电极板包括一正极板与一负极板,电极板与滤板相互垂直,正极板通过正极连杆连通,负极板通过负极连杆连通;同一净化单元的两滤板通过导电柱连接,导电柱上设置有通电触点,正极连杆与负极连杆均与导电柱连接,通电触点位于正极连杆、负极连杆与导电柱连接点之间,所述检修门上设置有电控箱,电控箱内设置通电线路,检修门上开设有与通电触点相应的通电孔,通电触点通过通电孔与电控箱内通电线路连通;所述油烟通孔处覆盖有均流板;所述主体内部底面设置有接油盘,接油盘与主体底面开设有放油孔。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内的顶端及底端设置有导槽,滤板上下两端设置滑块,滑块插入导槽内,使净化单元能够沿导槽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通电孔内设置弹簧顶针,弹簧顶针前端与电控箱内电线连通,关闭检修门时弹簧顶针后端与通电触点相抵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底面四角处还设置有可拆卸地脚。

进一步的,所述接油盘为倾斜状,由远离放油孔所在位置一端至靠近放油孔所在位置一端高度逐渐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柱两端还套设有绝缘陶瓷。

进一步的,所述均流板底端设置导油槽,导油槽与主体内的接油盘连通。

厨房油烟由主体前侧的油烟通孔进入主体内,当油烟经过均流板时,油烟被打散均匀进入主体内部,同时油烟中较大的油雾粒、油雾颗粒在均流板上碰撞,被阻留在均流板上,实现第一层油烟过滤。油烟进入主体后,净化单元通电形成高压静电场,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油烟气体分离,油雾荷电,大部分得以降解碳化;少部分微小油粒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及气流作用下向正极板及负极板运动,聚集在正极板及负极板上,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至主体内的接油盘内,接油盘呈倾斜状,便于进入接油盘中的油液向放油孔流动,开启放油孔即可将主体内的油液放出;净化单元中余下的微米级油雾被电场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排出洁净空气;同时在高压静电的作用下,电场内的空气产生臭氧,去除烟气中大部分的异味。

主体内的净化单元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数量配置,不会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净化单元由导轨与滑块配合安装于主体内,在进行清洗和检修时,可轻松拉出与安装;净化单元通过弹簧顶针与配电箱内的电路连通,在进行检修时,检修门开启,净化单元的通电触点与顶针分离,避免检修或清洗时发生触电或漏点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使用净化单元对油烟进行净化处理,节能高效。

2.净化单元可根据需求进行数量上的改动,适应多种工作情况,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3.通过弹簧顶针连通通电触点与配电箱内电路,进行检修或清洗时能够完全保证净化单元断电,避免触点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净化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净化单元;3.检修门;4.油烟通孔;5.均流板;6.通电触点;7.通电孔;8.弹簧顶针;9.导油槽;10.滤板;11.正极板;12.负极板;13.导电柱;14.负极连杆;15.绝缘陶瓷;16.正极连杆;17.配电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透彻理解本实用新型,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实用新型创造仍可实现,即所述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述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可更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而为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于熟知的制造方法、部件尺寸、线路布局等的技术已经很容易理解,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油烟净化器,包括主体1,主体1一侧设置检修门3,主体1前侧与后侧开设油烟通孔4;主体1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净化单元2,每个净化单元2包括两块与前后侧壁平行设置的滤板10,两滤板10之间排列设置多组电极板,每组电极板包括一正极板11与一负极板12,电极板与滤板10相互垂直,正极板11通过正极连杆16连通,负极板12通过负极连杆14连通;同一净化单元2的两滤板10通过导电柱13连接,导电柱13上设置有通电触点6,正极连杆16与负极连杆14均与导电柱13连接,通电触点6位于正极连杆16、负极连杆14与导电柱13连接点之间,所述检修门3上设置有电控箱17,电控箱17内设置通电线路,检修门3上开设有与通电触点6相应的通电孔7,通电触点6通过通电孔7与电控箱17内通电线路连通;所述油烟通孔4处覆盖有均流板5;所述主体1内部底面设置有接油盘,接油盘与主体1底面开设有放油孔。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内的顶端及底端设置有导槽,滤板10上下两端设置滑块,滑块插入导槽内,使净化单元2能够沿导槽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通电孔7内设置弹簧顶针8,弹簧顶针8前端与电控箱17内电线连通,关闭检修门3时弹簧顶针8后端与通电触点6相抵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底面四角处还设置有可拆卸地脚。

进一步的,所述接油盘为倾斜状,由远离放油孔所在位置一端至靠近放油孔所在位置一端高度逐渐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柱13两端还套设有绝缘陶瓷15。

进一步的,所述均流板5底端设置导油槽9,导油槽9与主体1内的接油盘连通。

厨房油烟由主体1前侧的油烟通孔4进入主体1内,当油烟经过均流板5时,油烟被打散均匀进入主体1内部,同时油烟中较大的油雾粒、油雾颗粒在均流板5上碰撞,被阻留在均流板5上,实现第一层油烟过滤。油烟进入主体1后,净化单元2通电形成高压静电场,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下,油烟气体分离,油雾荷电,大部分得以降解碳化;少部分微小油粒在高压静电场的作用及气流作用下向正极板11及负极板12运动,聚集在正极板11及负极板12上,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流动至主体1内的接油盘内,接油盘呈倾斜状,便于进入接油盘中的油液向放油孔流动,开启放油孔即可将主体1内的油液放出;净化单元2中余下的微米级油雾被电场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最终排出洁净空气;同时在高压静电的作用下,电场内的空气产生臭氧,去除烟气中大部分的异味。

主体1内的净化单元2可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进行数量配置,不会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净化单元2由导轨与滑块配合安装于主体1内,在进行清洗和检修时,可轻松拉出与安装;净化单元2通过弹簧顶针8与配电箱17内的电路连通,在进行检修时,检修门3开启,净化单元2的通电触点6与弹簧顶针8分离,避免检修或清洗时发生触电或漏点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使用净化单元对油烟进行净化处理,节能高效。净化单元可根据需求进行数量上的改动,适应多种工作情况,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通过弹簧顶针连通通电触点与配电箱内电路,进行检修或清洗时能够完全保证净化单元断电,避免触点事故的发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再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