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8371发布日期:2021-08-06 12:52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



背景技术:

油雾分离装置,又名油雾回收机、油雾收集器。油雾分离装置是一种安装于cnc加工中心,清洗机、压铸机、cnc车床、油站等各领域设备中,吸出加工设备内的油雾,达到净化空气,保护人们身体健康的目的。传统的油雾分离装置非常简单,即外筒+滤芯+风机(单级过滤油雾装置),没有较好的油雾导流分离效果,使用初期效果较佳,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油雾分离的效果减弱较快,当分离效果减弱后,出风口就出来油液,达不到油雾分离效果,环保得不到保证。传统的油雾分离装置没有专门的冷却器,这样导致高温油雾还未冷却就直接进入过滤器中,高温油雾颗粒小,导致过滤器负担重,并且小颗粒不易过滤,过滤效果差,降低过滤器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有效降低油汽温度、对油气进行粗过滤的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第一端的进/出水单元、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一端的高温油汽进口、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第二端的回水单元以及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二端的低温油汽出口,所述冷却器本体包括具有中空的冷却腔的壳体、竖向设于所述冷却腔内的至少一冷却水进水管以及竖向设于所述冷却腔内的至少一冷却水回水管,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冷却水进水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冷却水出水孔,所述壳体的第二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回水孔,所述壳体的第一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第二回水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沿所述冷却器本体的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冷却腔内的换热铝翅片,在所述换热铝翅片上相应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的位置开设有供所述冷却水进水管穿设于其中的第一通孔,在所述换热铝翅片上相应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的位置开设有供所述冷却水回水管穿设于其中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高温油汽导向冷却器本体第二端方向导流的导流单元,所述导流单元包括沿所述冷却器本体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换热铝翅片的第一侧的第一折流板以及设于所述换热铝翅片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位于每相邻的两第一折流板之间的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外凸于所述换热铝翅片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折流板外凸于所述换热铝翅片的第二侧,所述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之间形成螺旋式导流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流板及第二折流板外凸的部分均为弧形板,具有向外弯弧的弧形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折流板外凸于所述换热铝翅片的第一侧的弧形板向上倾斜,所述第二折流板外凸于所述换热铝翅片的第二侧的弧形板向上倾斜,所述第二折流板的弧形板的倾斜度与所述第一折流板的弧形板的倾斜度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水单元包括与所述冷却器本体第一端连通的进/出水管道以及设于所述进/出水管道上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出水管道121同轴设置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一端,所述进/出水管道121形状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高温油汽进口高于所述进/出水管道121。

进一步的,所述回水单元包括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二端连接的回水管道,所述回水管道同轴设置在所述冷却器本体的第二端,所述回水管道形状与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形状相匹配,所述低温油汽出口低于所述回水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油汽绕所述冷却器本体的外周螺旋式的向上流通,从而降低高温油汽的温度后再进入后续单元。由于冷却水和油气相互隔离,不会影响油汽的流通,冷却效果佳。并且,冷却器还对油汽进行粗过滤(主要目的就是把高温中的油汽冷凝下来,并且捕捉大的油、水颗粒),大约可以捕捉油雾60%以上;巧妙的利用原来的油雾装置的进气支撑管。冷却器本体设置于油雾分离装置的导流安装座的下方,对所述导流安装座起到支撑作用。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同时具有三种作用,一件多用,节约制作成本,降低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局部b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去掉进水管和出水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去掉换热铝翅片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的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包括冷却器本体10、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10第一端(下端)的进/出水单元12、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第一端的高温油汽进口16、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第二端(上端)的回水单元14以及设于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第二端的低温油汽出口18,所述冷却器本体10包括具有中空的冷却腔100的壳体101、竖向设于所述冷却腔100内的至少一冷却水进水管102以及竖向设于所述冷却腔100内的至少一冷却水回水管103,所述壳体101的第一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102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冷却水进水孔104,所述壳体101的第二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102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冷却水出水孔105,所述壳体101的第二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103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第一回水孔106,所述壳体101的第一端相应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103的位置处开设有对应的第二回水孔107。

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壳体101呈空心圆筒状。所述进/出水单元12包括与所述冷却器本体10第一端连通的进/出水管道121、设于所述进/出水管道121上的进水口122以及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可以为通用的开口。所述进水口122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102连通,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103连通。具体的,所述进/出水管道121同轴设置于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第一端,所述进/出水管道121形状与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形状相匹配,所述高温油汽进口16高于所述进/出水管道121。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冷却水管道的上端具有一上端面,下端具有一下端面,所述冷却水进水孔104、第二回水孔107均可设置于所述进/出水管道121上端端面。作为一种优选的,在所述进/出水管道121中间设置有一中间隔板123,所述中间隔板123将所述进/出水管道121隔离为进水腔124和出水腔125,所述冷却水进水孔104设于所述上端端面上相应于所述进水腔124的位置,所述第二回水孔107设于所述上端端面相应于所述出水腔125的位置。所述进水口122设于所述进/出水管道121的管壁上相应于所述进水腔124的位置处,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进/出水管道121的管壁上相应于所述出水腔125的位置处。

作为又一种可选的方式,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壳体101的下端具有一下端面(第一端端面),上端具有一上端面(第二端端面)。该方式中,所述进/出水管道121可不设置上端端面。所述冷却水进水孔104设于所述壳体101的下端面上相应于所述进水腔124的位置处,所述第二冷回水孔107设于所述壳体101的下端面上相应于所述出水腔125的位置处。

所述回水单元14包括与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第二端连接的回水管道141,所述回水管道141同轴设置在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第二端,所述回水管道141形状与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形状相匹配,所述低温油汽出口18低于所述回水管道141。

本实施例中,所述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还包括沿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冷却腔100内的换热铝翅片108,在所述换热铝翅片108上相应于所述冷却水进水管102的位置开设有供所述冷却水进水管102穿设于其中的第一通孔,在所述换热铝翅片108上相应于所述冷却水回水管103的位置开设有供所述冷却水回水管103穿设于其中的第二通孔。若干层换热铝翅片108重叠在一起后,呈与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内腔相匹配的圆柱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高温油汽导向冷却器本体10第二端方向导流的导流单元,所述导流单元包括沿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换热铝翅片108的第一侧的第一折流板109以及设于所述换热铝翅片108上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上位于每相邻的两第一折流板109之间的第二折流板110,所述第一折流板109外凸于所述换热铝翅片108的第一侧,所述第二折流板110外凸于所述换热铝翅片108的第二侧,所述第一折流板109和第二折流板110之间形成螺旋式导流通道。

所述第一折流板109及第二折流板110外凸的部分均为弧形板,具有向外弯弧的弧形边。所述第一折流板109外凸于所述换热铝翅片108的第一侧的弧形板向上倾斜,所述第二折流板110外凸于所述换热铝翅片108的第二侧的弧形板向上倾斜,所述第二折流板110的弧形板的倾斜度与所述第一折流板109的弧形板的倾斜度相匹配。向上倾斜可以使得螺旋式导流通道结构与效果更优化。

本实用新型的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外界冷却水源通过所述进/出水管道121上的进水口122进入所述进水腔124,从所述冷却水进水孔104进入竖直穿设于所述换热铝翅片108中的冷却水进水管102,然后从上端的冷却水出水孔105流入所述冷却水回水单元14中,再由所述第一回水孔106进入所述冷却水回水管103,通过所述冷却水回水管103下端位置的第二回水孔107流入所述冷却水出水腔125,从而通过所述进/出水单元12的出水口排出。高温油汽从所述高温油汽进口16进入冷却腔100内,通过折流板组成的螺旋式导流通道绕所述冷却器本体10外周螺旋式向上流通,经过冷却后变成低温油汽从所述低温油汽出口18排出,以进入后续单元进行分离(比如过滤器)。这样,冷水是密封的在进/出水单元12、冷却水进水管102、冷却水回水单元14以及冷却水加水管中流动,与油汽相隔离。而油汽绕所述冷却器本体10的外周螺旋式的向上流通,从而降低高温油汽的温度后再进入后续单元。由于冷却水和油气相互隔离,不会影响油汽的流通,冷却效果佳。并且,冷却器还对油汽进行粗过滤(主要目的就是把高温中的油汽冷凝下来,并且捕捉大的油、水颗粒),大约可以捕捉油雾60%以上;巧妙的利用原来的油雾装置的进气支撑管。冷却器本体10设置于油雾分离装置的导流安装座的下方,对所述导流安装座起到支撑作用。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油雾分离装置的冷却器同时具有三种作用,一件多用,节约制作成本,降低占用空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