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58374发布日期:2021-08-06 12:52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量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管壳式(又称列管式)换热器是管壳式换热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和封头等部分组成,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平行管束或者螺旋管,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在管壳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

但是,目前市面上传统的罐壳式换热器,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且散热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包括罐壳,所述罐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流室和聚集室,所述分流室外壁贯穿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聚集室底部出料口处螺纹连接有阀门,所述罐壳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罐壳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与罐壳内相通,所述罐壳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腿,所述罐壳内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两端分别贯穿罐壳侧壁,且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分流室和聚集室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热管形状为波浪形,且换热管的材质为铜。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腿包括弧形支撑座、支架和底板,所述弧形支撑座底部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支撑座顶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层橡胶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罐壳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内置在卡槽中,且连接板通过螺栓与弧形支撑座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分流室底部贯穿设置有堵头,所述堵头与分流室外壁螺纹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壳两端与分流室和聚集室固定连接,罐壳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罐壳内设置的换热管与分流室和聚集室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底。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换热管设计成波浪形,增大换热管在罐壳中换热的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中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罐壳1、分流室2、聚集室3、进料管4、出液管5、进液管6、阀门7、支腿8、堵头9、连接板10、弧形支撑座11、卡槽12、橡胶垫13、支架14、底板15、换热管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包括罐壳1,罐壳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流室2和聚集室3,分流室2外壁贯穿设置有进料管4,聚集室3底部出料口处螺纹连接有阀门7,罐壳1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5,罐壳1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6,出液管5和进液管6与罐壳1内相通,罐壳1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腿8,罐壳1内固定连接有换热管16,换热管16两端分别贯穿罐壳1侧壁,且换热管16的两端分别与分流室2和聚集室3相通。

换热管16形状为波浪形,增加了换热的面积,提高散热效率,且换热管16的材质为铜。

支腿8包括弧形支撑座11、支架14和底板15,弧形支撑座11底部与支架14固定连接,支架14底部与底板15固定连接,弧形支撑座11顶部开设有卡槽12,卡槽12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层橡胶垫13。

罐壳1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内置在卡槽12中,且连接板10通过螺栓与弧形支撑座11固定连接。

分流室2底部贯穿设置有堵头9,堵头9与分流室2外壁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进液管6与冷却塔的送水口通过管道固定连接,出液管5与冷却塔的进水口通过连接管固定连接,进料管4和阀门7通过管道与制冷装置相接,气态冷媒从制冷装置经进料管4进入分流室2中,气态冷媒经分流室2分给多个换热管16中,换热管16经冷却液换热,气态冷媒体转变成液态冷媒体,并在聚集室3中汇集,打开阀门冷却塔中冷的冷却液通过进液管6进入罐壳1中,打开阀门7,液态冷媒进入制冷装置中形成循环,同时冷却液从进液管6进入罐壳1中,罐壳1中的冷却液带着换热管16中的热量由出液管5流出,热的冷却液回流到冷却塔中,同样形成循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包括罐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壳(1)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流室(2)和聚集室(3),所述分流室(2)外壁贯穿设置有进料管(4),所述聚集室(3)底部出料口处螺纹连接有阀门(7),所述罐壳(1)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5),所述罐壳(1)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6),所述出液管(5)和进液管(6)与罐壳(1)内相通,所述罐壳(1)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腿(8),所述罐壳(1)内固定连接有换热管(16),所述换热管(16)两端分别贯穿罐壳(1)侧壁,且换热管(16)的两端分别与分流室(2)和聚集室(3)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16)形状为波浪形,且换热管(16)的材质为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8)包括弧形支撑座(11)、支架(14)和底板(15),所述弧形支撑座(11)底部与支架(14)固定连接,所述支架(14)底部与底板(15)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支撑座(11)顶部开设有卡槽(12),所述卡槽(12)内壁固定连接有一层橡胶垫(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壳(1)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所述连接板(10)内置在卡槽(12)中,且连接板(10)通过螺栓与弧形支撑座(1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室(2)底部贯穿设置有堵头(9),所述堵头(9)与分流室(2)外壁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罐壳式换热器,包括罐壳,所述罐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分流室和聚集室,所述分流室外壁贯穿设置有进料管,所述聚集室底部出料口处螺纹连接有阀门,所述罐壳外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出液管,所述罐壳外壁底部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出液管和进液管与罐壳内相通,所述罐壳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支腿,所述罐壳内固定连接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两端分别贯穿罐壳侧壁,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罐壳两端与分流室和聚集室固定连接,罐壳底部固定连接有支腿,罐壳内设置的换热管与分流室和聚集室相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通过将换热管设计成波浪形,增大换热管在罐壳中换热的面积,提高换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何康;袁超平;王赛峰;王斌桦;李前辉;李任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康利德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4
技术公布日:2021.08.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