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09143发布日期:2021-07-16 21:3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冷风直吹会导致人不舒适,现有空调器实现避免冷风吹人通常采用调整导风板角度,以及导风板和百叶,面框,面板等开孔弱化气流的方式,虽然可以起到柔化出风改善舒适的效果,但是往往对空调器自身的风阻造成的影响较大,使得空调器在开启无风感模式下,制冷衰减为原始能力的50%,人体的舒适程度不佳。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导风板组件,旨在提高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导风板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条及连接结构;
6.所述导风条包括第一导风板及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开设有多个散风孔;
7.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臂及连杆,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铰接于所述连接臂,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铰接于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可相对所述连接臂活动,以在带动一个所述导风条的第二导风板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导风条的第一导风板相搭接的第一位置,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相搭接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8.在一实施例中,一个所述导风条的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0度,且不大于70度。
9.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多个导风条处于第一位置时,一个所述导风条的第二导风板的自由端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导风条的第一导风板的自由端相搭接。
1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风板具有自由端及与所述第一导风板连接的连接端,在所述多个导风条处于第二位置时,一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自由端和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连接端相搭接。
11.在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的自由端铰接于所述连接臂,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的自由端铰接于所述连杆。
12.在一实施例中,在一个所述导风条中,所述第二导风板位于所述第一导风板的上方。
1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及导风板组件,机壳上设有出风口,导风板组件安装于出风口处;导风板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条及连接结构;
14.所述导风条包括第一导风板及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开设有多个散风孔;
15.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臂及连杆,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铰接于所述连接臂,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铰接于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可相对所述连接臂活动,以在带动一个所述导风条的第二导风板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导风条的第一导风板相搭接的第一位置,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相搭接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1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组件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出风口处,以在打开所述出风口的位置和关闭所述出风口的位置之间切换。
1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风板组件的连接臂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机壳。
18.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导风板组件打开所述出风口时,所述导风板组件的多个导风条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机壳的驱动装置,在所述导风板组件关闭所述出风口时,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连杆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导风板组件的多个导风条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切换。
20.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内机,其中,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及导风板组件,机壳上设有出风口,导风板组件安装于出风口处;导风板组件包括多个导风条及连接结构;
21.所述导风条包括第一导风板及第二导风板,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呈夹角连接,所述第一导风板与所述第二导风板上开设有多个散风孔;
22.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臂及连杆,多个所述第一导风板铰接于所述连接臂,多个所述第二导风板铰接于所述连杆,所述连杆可相对所述连接臂活动,以在带动一个所述导风条的第二导风板和与其相邻的所述导风条的第一导风板相搭接的第一位置,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导风板相搭接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23.本实用新型导风板组件通过使得导风条包括第一导风板及第二导风板,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呈夹角连接,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上开设有多个散风孔。多个第一导风板铰接于连接臂,多个第二导风板铰接于连杆,连杆可相对连接臂活动,以在带动一个导风条的第二导风板和与其相邻的导风条的第一导风板相搭接的第一位置,及相邻的两个第二导风板相搭接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如此,使得导风板组件在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多个导风条整体呈锯齿状连接,多个散风孔对气流进行打散,且由相邻的导风条的第一导风板的散风孔吹出的气流与由第二导风板的散风孔吹出的气流相对撞,进一步打散和柔化出风,从而有效提升导风板组件整体的无风感效果,同时能够增大出风面积,提升整体风量,进而提高空调的使用舒适性。且使得导风板组件在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相邻两导风条的第二导风板搭接,能够起到常规无风感出风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关闭出风口的作用,以减少灰尘进入空调器的风道内。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风板组件的多个导风条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风板组件的连接臂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风板组件的连杆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多个导风条处于第二位置;
29.图5为图4中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30.图6为图5中空调室内机沿a

a的剖视图;
31.图7为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8为图5中空调室内机沿b

b的剖视图;
33.图9为图8中d处的局部放大图;
34.图10为图4中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多个导风条处于第一位置;
35.图11为图10中空调室内机的主视图;
36.图12为图11中空调室内机沿e

e的剖视图;
37.图13为图12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38.图1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5为图14中g处的局部放大图。
40.附图标号说明:
41.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导风板组件121连接臂110导风条122连杆111第一导风板200机壳112第二导风板210出风口113散风孔300驱动装置120连接结构
ꢀꢀ
4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3.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4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导风板组件,用于空调器,该空调器具体可以为分体式空调器,例如壁挂式空调器、落地式空调器等,该空调器也可以为一体式空调器,例如移动空调、窗机等。
4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图7、图9、图13、图15所示,该导风板组件100包括多个导风条110及连接结构120。导风条110包括第一导风板111及第二导风板112,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呈夹角连接,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上开设有多个散风孔113。连接结构120包括连接臂121及连杆122,多个第一导风板111铰接于连接臂121,多个第二导风板112铰接于连杆122,连杆122可相对连接臂121活动,以在带动一个导风条110
的第二导风板112和与其相邻的导风条110的第一导风板111相搭接的第一位置,及相邻的两个第二导风板112相搭接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46.在本实施例中,导风板组件100通常安装于空调器的出风口210处,以对出风气流进行调节。多个导风条110并排设置。则多个导风条110可以排列成平板状,也可以为曲形板状。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呈夹角设置,则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之间可以呈锐角设置,也可以呈钝角设置,还可以呈直角设置。可选地,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10度,且小于或等于165度。具体地,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之间的夹角可以为10度、30度、45度、60度、80度、100度、135度、160度等。则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之间形成v形开口,在导风板组件100安装至出风口210时,该v形开口可以朝向出风口210的内侧设置,也可以背向出风口210的内侧设置。以下以该v形开口朝向出风口210的内侧设置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可以一体成型设置,也可以分体成型设置,为了保证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一体成型设置。散风孔113可以为圆孔、椭圆孔、半圆孔、方孔、菱形孔、三角形孔、异形孔等。第一电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112上微孔的数量和大小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选择和设计,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47.具体地,第一导风板111上设有转轴,连接臂121上设有轴孔,多个第一导风板11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连接臂121的轴孔。如此,多个第一导风板111能够绕其转动轴线相对连接臂121转动。第二导风板112上设有转轴,连杆122上设有轴孔,多个第二导风板11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连杆122的轴孔。如此,多个第二导风板112能够绕其转动轴线相对连杆122转动。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第一导风板111上设置轴孔,在连接臂121上设置转轴,以实现第一导风板111与连接臂121的转动连接。还可以在第二导风板112上设置轴孔,在连杆122上设置转轴,以实现第二导风板112与连杆122的转动连接。
48.通过使得多个第一导风板111铰接于连接臂121,多个第二导风板112铰接于连杆122,连杆122可相对连接臂121活动,则连杆122可带动多个第二导风板112整体移动,进而联动多个第一导风板111绕其轴线转动。具体地,连杆122相对连接臂121错开并滑动。在连杆122带动多个导风条110处于第一位置时,对于相邻的两个导风条110而言,其中一个导风条110的第一导风板111与另一导风条110的第二导风板112相搭接,以形成v形缺口。如此,使得多个导风条110整体呈锯齿状搭接。则相比于常规的导风板组件100,多个锯齿状连接的导风条110能够有效增大出风面积,其出风面积通常可以增加为原来两倍,能够增强无风感模式的风量,甚至达到完全打开出风口210时的风量。且由于多个导风条110整体呈锯齿状连接,则使得由相邻的导风条110的第一导风板111的散风孔113吹出的气流与由第二导风板112的散风孔113吹出的气流相互对撞,则进一步实现风感的减弱,提升导风板组件100的无风感效果。在连杆122带动多个导风条110处于第二位置时,相邻两导风条110的第二导风板112搭接,则使得多个导风条110连接后整体呈平面或曲面状。则能够起到常规无风感出风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关闭出风口210的作用,以减少灰尘进入空调器的风道内。
49.本实用新型导风板组件100通过使得导风条110包括第一导风板111及第二导风板112,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呈夹角连接,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上开设有多个散风孔113。多个第一导风板111铰接于连接臂121,多个第二导风板112铰接于连杆122,连杆122可相对连接臂121活动,以在带动一个导风条110的第二导风板112和与其相邻
的导风条110的第一导风板111相搭接的第一位置,及相邻的两个第二导风板112相搭接的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如此,使得导风板组件100在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多个导风条110整体呈锯齿状搭接,多个散风孔113对气流进行打散,且由相邻的导风条110的第一导风板111的散风孔113吹出的气流与由第二导风板112的散风孔113吹出的气流相对撞,进一步打散和柔化出风,从而有效提升导风板组件100整体的无风感效果,同时能够增大出风面积,提升整体风量,进而提高空调的使用舒适性。且使得导风板组件100在导风板处于第二位置时,相邻两导风条110的第二导风板112搭接,能够起到常规无风感出风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关闭出风口210的作用,以减少灰尘进入空调器的风道内。
50.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图7、图12及图13,一个导风条110的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0度,且不大于70度。
51.具体而言,在一导风条110中,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之间的夹角为10度、20度、30度、35度、45度、60度、65度、70度等。当然,也可以使得多个导风条110在处于第一位置时,相邻的导风条110的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0度,且不大于70度。当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之间的夹角小于10度时,在多个导风板处于第一位置时,也即多个导风板呈锯齿状搭接时,使得相邻的导风条110的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之间形成的夹角过小,则由第一导风板111的散风孔113吹出的气流与第二导风板112的散风孔113吹出的气流对撞强度过高,则会增大风损,进而减小整体的风量。当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之间的夹角大于70度时,使得第一导风板111的散风孔113吹出的气流与第二导风板112的散风孔113吹出的气流对撞效果较差,且使得多个导风条1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时所需运行行程较长,运动空间较大。而通过使得第一导风板111与第二导风板112之间的夹角不小于10度,且不大于70度,在保证整个导风板组件100风量的同时,使得相邻的导风条110的第一导风板111的散风孔113吹出的气流与由第二导风板112的散风孔113吹出的气流的对撞效果佳,则能够进一步打散和柔化出风,提升导风板组件100整体的无风感效果。且使得多个导风条1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时所需运行行程短,运动空间小,进而提升整体的使用性能。
52.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多个导风条110处于第一位置时,一个导风条110的第二导风板112的自由端和与其相邻的导风条110的第一导风板111的自由端相搭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风板111具有自由端和与第二导风板112连接的连接端,第二导风板112具有自由端和与第一导风板111连接的连接端。通过使得相邻导风条110的第二导风板112的自由端与第一导风板111的自由端相搭接,则充分利用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的宽度,使得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形成的过风面积最大,进而能够极大地提升整个导风板组件100在第一位置时的过风量,以提高空调的吹风舒适度。
53.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6、图7、图14及图15所示,第二导风板112具有自由端及与第一导风板111连接的连接端,在多个导风条110处于第二位置时,一个第二导风板112的自由端和与其相邻的第二导风板112的连接端相搭接。
5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得第二导风板112的自由端和相邻的第二导风板112的连接端相搭接,也即使得多个第二导风板112在宽度方向上首尾相连,其拼接为完整的平面或曲面。如此,使得多个导风条110在第二位置时能够起到常规无风感出风的效果,同时还可以起到关闭出风口210的作用。
55.实际而言,如图6至图13所示,多个第一导风板111的自由端铰接于连接臂121,多个第二导风板112的自由端铰接于连杆12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风板111的自由端指的是远离与第二导风板112连接端的一端,第二导风板112的自由端指的是远离与第一导风板111连接端的一端。如此,能够最大化第一导风板111和第二导风板112的过风面积,且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紧凑。
56.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6、图7、图12至图15,在一个导风条110中,第二导风板112位于第一导风板111的上方。
57.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一个导风条110内,使得第二导风板112位于第一导风板111的上方,则在多个第一导风板111铰接于连接臂121,多个第二导风板112铰接于连杆122时,使得一个导风条110对应的连杆122的铰接点高于对应的连接臂121的铰接点。如此,在重力的作用下,连杆122会带动多个第二导风板112相对连接臂121转动,并整体向下移动,进而使得多个第二导风板112首尾相互搭接,以使得多个导风条110位于第二位置。也即,在无任何外力作用下,多个导风条110是处于第二位置,也即常规无风感模式下,而通过外力的作用,例如驱动装置300驱动,以使得多个导风条110切换至第一位置,进入无风感增强模式。则使得整个导风板装置的设计更为合理,便于模式之间的切换和控制。
58.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如图4至图15所示,包括机壳200及导风板组件100,机壳200上设有出风口210,导风板组件100安装于出风口210处;该导风板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该空调室内机具体可以为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或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以下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导风板组件100可以固定安装在出风口210,也可以可活动地安装在出风口210处。
59.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0至图15,导风板组件100可活动地安装于出风口210处,以在打开出风口210的位置和关闭出风口210的位置之间切换。
60.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板组件100处于打开出风口210的位置指的是从出风口210移开的位置,而关闭出风口210的位置指的是对应出风口210的位置。整个导风板组件100可以转动连接于机壳200,也可以滑动连接于机壳200,以实现在打开出风口210的位置和关闭出风口210的位置之间切换。通过使得导风板组件100可活动地安装于出风口210处,以能够实现打开出风口210和关闭出风口210。则在导风板组件100打开出风口210时,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处于常规送风模式,则从出风口210吹出的气流风量大,风感强,能够实现室内的快速制冷制热。而在导风板组件100关闭出风口210时,可以使得整个导风板组件100处于无风感模式或关机模式。且通过切换多个导风条110处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便能够切换无风感强弱模式,使得整个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送风模式切换,进一步提升空调的使用舒适性。
61.具体而言,如图8及图9、图14及图15所示,导风板组件100的连接臂121可转动地安装于机壳200。具体设置有驱动电机,通过驱动电机驱动连接臂121转动,以带动整个导风板组件100打开或关闭出风口210。驱动电机可设置为两个,并设置在导风板组件10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以同步驱动导风板组件100转动。通过使得连接臂121可转动地安装于机壳200,则在导风板组件100转动至对应出风口210时,通过控制连杆122相对连接臂121运动,便可
实现切换多个导风条11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进而实现调节无风感的风量和强度。
62.在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4及图15,在导风板组件100打开出风口210时,导风板组件100的多个导风条110处于第二位置。如此,在导风板组件100打开出风口210时,多个导风条110的第二导风板112相互搭接,则使得整个导风板组件100的内侧面能够起到整体导风的作用。进而当气流由出风口210吹出时,由于导风板组件100的导风作用,使得大部分气流水平或向上吹出,部分气流由导风板组件100上的微孔吹出,则在空调室内处于制冷模式下时,更易实现天幕制冷,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63.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至图9、图12及图13所示,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机壳200的驱动装置300,在导风板组件100关闭出风口210时,驱动装置300与连杆122传动连接,以带动导风板组件100的多个导风条11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切换。
6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00具体可以包括驱动电机和齿轮,连杆122上设置有与齿轮适配的齿条结构,在导风板组件100关闭出风口210时,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带动连杆122转动,以切换多个导风条11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可以理解的是,在导风板组件100打开出风口210时,连杆122与驱动装置300相互脱离,则相比于将整个驱动装置300安装至导风板组件100上,可减轻导风板组件100的重量,以提高空调能效。结合上述在导风板组件100打开出风口210时,导风板组件100的导风条110处于第二位置的实施例,可使得多个导风条110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第二位置,则使得整个导风板组件100的导风效果更佳。
6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通过冷媒管相连通的空调室外机和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空调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6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