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7642发布日期:2021-09-29 01:20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风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风交换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交换器。


背景技术:

2.新风交换器是一种将室外新鲜气体经过过滤、净化,热交换处理后送进室内,同时又将室内受污染的有害气体经过过滤、净化。热交换处理后排出室外,而室内的温度基本不受新风影响的一种高效节能,环保型的高科技产品。新风交换器俗称新风换气机或新风交换机,新风交换机是一种含有全热交换芯体的新风、排风换气设备。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消毒、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在空气交换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热交换技术,从而达到能量回收的功能,减少室内的能量损耗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
3.现有技术中的新风交换器热交换效率较低,不能很好的实现新风和回风的热交换,换热效果不佳,并且工作工程中噪音较大,不利于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
4.因此,现有技术有待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5.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交换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交换器,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部设有第一挡风板、第二挡风板、第一风机、第二风机、热交换芯、过滤器和交换轨道,所述第一挡风板与机壳内部两侧固定,并将机壳内部分割成新风腔和回风腔,所述机壳一侧设有排风口和新风口,另一侧设有回风口和送风口,所述新风口和送风口位于新风腔,所述排风口和回风口位于回风腔,所述第一风机通过风机固定板与排风口固定连接,且第一风机的出风口与排风口对应,第一风机远离排风口一侧设有第二挡风板,第二挡风板将回风腔与第一风机分割开,所述第二风机通过风机固定板与送风口固定连接,且第二风机的出风口与送风口对应,第二风机远离送风口的一侧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远离送风口的一端设有热交换芯,所述第一挡风板上设有两个与热交换芯相连通的通风口,所述交换轨道设置于热交换芯的两侧,分别用于将热交换芯两侧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
7.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热交换芯的左上方设有回风出风口,左下角设有新风进风口,右上角设有新风出风口,右下角设有回风进风口,所述回风出风口与新风进风口之间通过交换轨道隔开,所述新风出风口与回风进风也通过交换轨道隔开。
8.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机、第二风机均为蜗壳风机。
9.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由热交换芯至第二风机之间依次为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
10.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风机固定板、第一挡风板、第二挡风板、过滤器、热交换芯与交换通道均与机壳通过铆钉固定连接。
11.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上还设有便于悬挂和装修的挂钩。
12.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挂钩设有4个。
13.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机壳内部还贴有25mm厚的消音棉。
14.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风交换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交换器,采用蜗壳风机和厚消音棉,起到了降噪的效果,将热交换芯的回风通道和新风通道均设置为下进上出,且呈对角线设置,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新风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新风交换器的俯视图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新风交换器的风机固定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17.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新风交换器的热交换芯与交换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新风交换器的热交换芯和交换轨道与的第一挡风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2。
19.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新风交换器的第一挡风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新风交换器的新风进风示意图。
21.图8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开的一种新风交换器的回风进风示意图。
22.元件标号说明
[0023]1ꢀꢀꢀꢀꢀꢀꢀꢀꢀ
机壳
[0024]2ꢀꢀꢀꢀꢀꢀꢀꢀꢀ
第一挡风板
[0025]3ꢀꢀꢀꢀꢀꢀꢀꢀꢀ
热交换芯
[0026]4ꢀꢀꢀꢀꢀꢀꢀꢀꢀ
第一风机
[0027]5ꢀꢀꢀꢀꢀꢀꢀꢀꢀ
第二风机
[0028]6ꢀꢀꢀꢀꢀꢀꢀꢀꢀ
排风口
[0029]7ꢀꢀꢀꢀꢀꢀꢀꢀꢀ
新风口
[0030]8ꢀꢀꢀꢀꢀꢀꢀꢀꢀ
回风口
[0031]9ꢀꢀꢀꢀꢀꢀꢀꢀꢀ
送风口
[0032]
10
ꢀꢀꢀꢀꢀꢀꢀꢀ
过滤器
[0033]
12
ꢀꢀꢀꢀꢀꢀꢀꢀ
风机固定板
[0034]
13
ꢀꢀꢀꢀꢀꢀꢀꢀ
交换轨道
[0035]
14
ꢀꢀꢀꢀꢀꢀꢀꢀ
第二挡风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37]
请参阅图1至图8。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0038]
请参阅图1至图4、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风交换器,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 内部设有第一挡风板2、第二挡风板14、第一风机4、第二风机5、热交换芯3、过滤器10 和交换轨道13,所述第一挡风板2与机壳1内部两侧固定,并将机壳1内部分割成新风腔和回风腔,所述机壳1一侧设有排风口6和新风口7,另一侧设有回风口8和送风口9,所述新风口7和送风口9位于新风腔,所述排风口6和回风口8位于回风腔,所述第一风机4通过风机固定板12与排风口6固定连接,且第一风机4的出风口与排风口6对应,第一风机4远离排风口6一侧设有第二挡风板14,第二挡风板14将回风腔与第一风机4分割开,一侧为第一风机4,另一侧为空腔,所述第二风机5通过风机固定板12与送风口9固定连接,且第二风机5的出风口与送风口9对应,第二风机5远离送风口9的一侧设有过滤器10,所述过滤器10远离送风口9的一端设有热交换芯3,所述第一挡风板2上设有两个与热交换芯3相连通的通风口。所述交换轨道13设置于热交换芯3的两侧,分别用于将热交换芯3两侧分隔为上、下两个区域。
[0039]
如图5、图6所示,所述热交换芯3的左上方设有回风出风口,左下角设有新风进风口,右上角设有新风出风口,右下角设有回风进风口,所述回风出风口与新风进风口之间通过交换轨道13隔开,所述新风出风口与回风进风也通过交换轨道13隔开。
[0040]
其中,热交换芯内部设有两个相互独立的通道,回风出风口和回风进风口位于一个通道内,新风进风口和新风出风口位于另一个通道内。
[0041]
具体的,所述第一风机4、第二风机5均为蜗壳风机。
[0042]
具体的,所述过滤器10由热交换芯3至第二风机5之间依次为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
[0043]
具体的,风机固定板12、第一挡风板2、第二挡风板14、过滤器10、热交换芯3与交换通道13均与机壳1通过铆钉固定连接。
[0044]
具体的,所述机壳1上还设有便于悬挂和装修的挂钩。
[0045]
具体的,所述挂钩设有4个。
[0046]
具体的,所述机壳1内部还贴有25mm厚的消音棉。
[0047]
工作原理:请参阅图8,新风口7进来的新风通过热交换芯3的下方进入热交换芯3内部的新风通道中,新风穿过热交换芯3内部的新风通道后从右上方流出,并经过右侧的交换轨道13上方进入过滤器10内部,通过过滤器10后的新风进入第二风机5,由第二风机5通过送风口9送入室内,室内回风通过回风口8进入回风腔,回风通过第一挡风板下方的通风口,进入右侧的交换轨道13下方并流入热交换芯3下方,并以此进入热交换芯3内部的回风通道中,回风穿过热交换芯3内部的回风通道后从左上方流出,经过左侧的交换轨道13上方后进入第一风机4上方,由第一风机4通过排风口6将回风送至室外。
[0048]
热交换芯3可采用棱柱结构,优选的为可选用正六棱柱。采用正六棱柱结构的热交换芯降低了整机高度,缩小了整机体积。
[0049]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新风交换器,采用蜗壳风机和厚消音棉,起到了降噪的效果,将热交换芯的回风通道和新风通道均设置为下进上出,且呈对角线设置,增大了换热面积,提高了热交换效果。
[0050]
所以,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51]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