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9617发布日期:2021-08-24 12:17阅读:89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空调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分体式空调,如果空调室内机长时间不清洗,其机体内部由于潮湿、灰尘聚集等原因容易滋生细菌,会对用户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目前空调器的清洗仅仅局限于表面的清洗,无法对风道内部进行深度清洗,想要对风道内部进行深度清洗,必须要拆卸整个风道。由于贯流风叶的电机具有电机线与电控盒相连,而一旦要拆卸整个风道,就必须断开贯流风叶的电机线,拆卸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以解决风道拆卸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包括设置有显示盒的第一部件和与所述显示盒电连接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通过连接端子与所述显示盒电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包括母端和公端,所述母端和所述公端两者中的一者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部件,另一者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部件,所述公端能够与所述母端配合;其中,所述第一部件和所述第二部件两者中的至少一者设置有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被配置为引导所述母端或所述公端滑动装入。

以上述第一部件为空调室内机的显示面板、第二部件为空调室内机的风道,母端安装于显示面板、公端安装于风道且风道设置有引导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当空调室内机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需要对风道进行清洁维护时,由于风道与显示面板通过连接端子的母端与公端的配合实现电连接,当拆卸风道时,显示面板与风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与此同时,母端与公端会分别跟随显示面板与风道做相对运动,实现脱开,此时,用户即可对拆卸下来的风道进行清洁维护。当清洁维护完成后,用户可以再将风道装回,在装回风道的过程中,公端便可实现与母端的配合,从而实现风道与显示面板的电连接。

该空调室内机利用相配合的母端与公端即可实现风道与显示面板的电连接,使得在需要对风道进行清洁维护时,推动显示面板后,即可直接将风道拆下,连接端子的母端与公端在此过程中自动完成脱开,实现贯流风叶的电机的电机线与电控盒的断开,拆卸难度小,有效地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道拆卸难度大的问题。

此外,公端可拆卸安装于风道的设置形式,还便于将公端从风道上拆下维护,并且,风道上设置的引导结构,还能够使公端滑动装入风道,实现了对公端在安装过程中的引导,便于公端在风道上的安装,从而提高了公端与风道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公端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设置有所述引导结构,所述引导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第二部件的滑槽,所述公端的外壁局部向外延伸形成凸缘,所述凸缘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这种引导结构的设置形式,结构简单,引导可靠。

进一步地,所述凸缘的端部设置有挡筋,所述滑槽的端部设置有止口,沿所述凸缘与所述滑槽相对滑动的方向,所述挡筋与所述止口配合。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避免公端在安装至第二部件的过程中装反,起到了防呆作用,另一方面,还限制了公端的安装行程,避免公端安装过位。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槽相对设置,所述公端的相对的两个所述外壁均局部向外延伸形成所述凸缘,两个所述凸缘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槽一一对应地滑动配合。如此设置,实现了对公端两侧的同时引导,保证了公端两侧受力的均衡性,从而提高了公端装入第二部件的顺畅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件固定设置有相间隔的固定壁和弹性壁,所述弹性壁与所述固定壁相对,所述弹性壁与所述固定壁二者形成弹性缩口,所述公端能够卡入所述弹性缩口并固定在所述弹性缩口中;所述滑槽开设于所述固定壁。这种将公端固定于第二部件的结构形式,能够实现公端的快拆和快装。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壁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滑槽连通,所述第一斜面被配置成引导所述凸缘进入所述滑槽。如此设置,使得凸缘能够准确地进入滑槽中,实现了对公端安装于第二部件过程中的引导,提高了公端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壁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一斜面相对,所述第二斜面被配置成引导所述公端进入所述弹性缩口。如此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公端安装于第二部件的顺畅性。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壁开设有卡口,所述公端的外壁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能够在所述公端卡入所述弹性缩口后与所述卡口卡接配合。这种卡接结构的设置形式,不仅连接可靠,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公端相对于第二部件的快拆和快装。

进一步地,所述卡块朝向所述弹性壁的一侧设置有引导面,沿所述公端进入所述弹性缩口的方向,所述引导面朝所述弹性缩口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倾斜。如此设置,使得卡块通过其倾斜设置的引导面在弹性壁的第二斜面上滑动,能够进一步提高公端在第二部件上的安装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风道拆卸难度大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上述空调室内机。

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相应地,该空调器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安装有公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公端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第二部件;200-公端;

110-滑槽;120-止口;130-固定壁;140-弹性壁;150-第一斜面;160-第二斜面;170-卡口;

210-凸缘;220-挡筋;230-卡块;240-引导面;250-敞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设置有显示盒的第一部件和与显示盒电连接的第二部件,第二部件通过连接端子与显示盒电连接。其中,连接端子包括母端和公端。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风道安装有公端200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如图1和图2所示,具体地,公端200安装于第二部件100,母端(图中未示出)安装于第一部件(图中未示出)。其中,第二部件100设置有引导结构,引导结构被配置为引导公端200滑动装入第二部件100。

以上述第一部件为空调室内机的显示面板、第二部件100为空调室内机的风道为例进行说明。当空调室内机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需要对风道进行清洁维护时,由于风道与显示面板通过连接端子的母端与公端200的配合实现电连接,当拆卸风道时,显示面板与风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与此同时,母端与公端200会分别跟随显示面板与风道做相对运动,实现脱开,此时,用户即可对拆卸下来的风道进行清洁维护。当清洁维护完成后,用户可以再将风道装回,在装回风道的过程中,公端200便可实现与母端的配合,从而实现风道与显示面板的电连接。

该空调室内机利用相配合的母端与公端200即可实现风道与显示面板的电连接,使得在需要对风道进行清洁维护时,推动显示面板后,即可直接将风道拆下,连接端子的母端与公端200在此过程中自动完成脱开,实现贯流风叶的电机的电机线与电控盒的断开,拆卸难度小,有效地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道拆卸难度大的问题。

此外,公端200可拆卸安装于风道的设置形式,还便于将公端200从风道上拆下维护,并且,风道上设置的引导结构,还能够使公端200滑动装入风道,实现了对公端200在安装过程中的引导,便于公端200在风道上的安装,从而提高了公端200与风道的装配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也可以设置引导结构,用于引导母端滑动装入第一部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仅仅是以第一部件为空调室内机的显示面板、第二部件100为空调室内机的风道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空调室内机中其他具有电气连接关系的两个部件也可以采用上述连接端子进行连接,本实施例仅仅是以对空调室内机中风道的清洁维护过程进行举例说明,而不能看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母端可拆卸安装于第二部件100,而公端200可拆卸安装于第一部件的结构形式。

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风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室内机的公端200的结构示意图。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并结合图3至图5,本实施例中,引导结构可以包括开设于第二部件100的滑槽110,公端200的外壁局部向外延伸形成凸缘210,凸缘210与滑槽110滑动配合。

当需要将公端200安装于第二部件100时,使设置于公端200的凸缘210与第二部件100开设的滑槽110相对,然后,将公端200向第二部件100的方向推动,此时,凸缘210在滑槽110中滑动,实现对公端200安装过程的引导。这种引导结构的设置形式,结构简单,引导可靠。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滑槽11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槽110相对设置,公端200的相对的两个外壁均局部向外延伸形成凸缘210,两个凸缘210分别与两个滑槽110一一对应地滑动配合。

在将公端200安装于第二部件100的过程中,两个凸缘210分别在两个滑槽110中滑动。如此设置,实现了对公端200两侧的同时引导,保证了公端200两侧受力的均衡性,从而提高了公端200装入第二部件100的顺畅性。

请继续参照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凸缘210的端部设置有挡筋220,滑槽110的端部设置有止口120,沿凸缘210与滑槽110相对滑动的方向,挡筋220与止口120配合。

当需要将公端200安装于第二部件100时,使凸缘210未设置挡筋220的一端朝向滑槽110,然后,将凸缘210推入滑槽110中;当公端200在第二部件100上运动到位后,设置于公端200的挡筋220将与止口120止挡配合。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避免公端200在安装至第二部件100的过程中装反,起到了防呆作用,另一方面,还限制了公端200的安装行程,避免公端200安装过位。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第二部件100固定设置有相间隔的固定壁130和弹性壁140,具体地,弹性壁140与固定壁130相对,弹性壁140与固定壁130二者形成弹性缩口,公端200能够卡入弹性缩口并固定在弹性缩口中;滑槽110开设于固定壁130。

这种将公端200固定于第二部件100的结构形式,不仅便于公端200在第二部件100上的安装固定,而且,在需要将公端200从第二部件100上拆下时,只需使由弹性壁140与固定壁130二者形成的弹性缩口变大,即可将公端200取出,拆卸方便。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固定壁130设置有第一斜面150,具体地,第一斜面150与滑槽110连通,第一斜面150被配置成引导凸缘210进入滑槽110。

通过在固定壁130上设置第一斜面150,使得凸缘210能够准确地进入滑槽110中,实现了对公端200安装于第二部件100过程中的引导,提高了公端200的装配效率。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弹性壁140设置有第二斜面160,具体地,第二斜面160与第一斜面150相对,第二斜面160被配置成引导公端200进入弹性缩口。

通过在弹性壁140上设置第二斜面160,利用第二斜面160和与之相对的第一斜面150形成倒锥形结构,使得在公端200安装于第二部件100的过程中,能够为公端200提供可靠引导,从而使得公端200能够顺畅地安装于第二部件100。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弹性壁140开设有卡口170,公端200的外壁设置有卡块230,卡块230能够在公端200卡入弹性缩口后与卡口170卡接配合。

在将公端200推入弹性缩口的过程中,随着公端200的移动,卡块230将在设置于弹性壁140的第二斜面160上滑动;当卡块230滑动至卡口170的位置处时,卡块230将卡入卡口170中,利用卡块230与卡口170的卡接配合,实现公端200在第二部件100上的固定。

当需要将公端200从第二部件100上拆下时,可以向弹性壁140施加作用力,使弹性壁140与固定壁130二者形成的弹性缩口变大,使卡块230退出卡口170;然后,使公端200朝向远离固定壁130和弹性壁140的方向移动,从而将公端200从第二部件100上拆下。

这种卡接结构的设置形式,不仅连接可靠,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公端200相对于第二部件100的快拆和快装。

请继续参照图2和图5,本实施例中,卡块230朝向弹性壁140的一侧设置有引导面240,沿公端200进入弹性缩口的方向,引导面240朝弹性缩口的中心的方向延伸倾斜。

通过在卡块230朝向弹性壁140的一侧设置引导面240,使得在公端200安装入第二部件100的过程中,卡块230通过其倾斜设置的引导面240在弹性壁140的第二斜面160上滑动,实现了对公端200装入过程的进一步引导,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公端200在第二部件100上的安装便捷性。

本实施例中,母端与公端200能够插接配合,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100相对分离的状态下,母端与公端200断开;在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100相互组合的状态下,母端与公端200插接。

母端与公端200通过插接方式进行连接的结构形式,使得公端200对母端的包裹性较强,在空调室内机工作的过程中,母端与公端200不会因错位移动而发生分离,保证了连接端子的连接可靠性。

请继续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公端200具有使母端进入的敞口250,其中,敞口250呈喇叭状,沿母端插入公端200的方向,敞口250逐渐减小,敞口250被配置为引导母端插入公端200。如此设置,实现了对母端插入公端200时的导向,提高了母端与公端200的装配效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母端与公端200也可以通过磁性吸附的方式进行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上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在空调器中设置上述空调室内机,相应地,该空调器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实施例中,诸如“上”、“下”等方位的描述,均基于附图所示。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