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热油炉用盘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24466发布日期:2021-07-20 16:03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热油炉用盘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热油炉领域,特别是一种导热油炉用盘管结构。



背景技术:

有机热载体炉,是导热油炉的常用名,俗称导热油锅炉,官方名称为热油炉。其是以煤、油、气为燃料,以导热油为循环介质供热的新型热能设备,采用高温循环泵强制导热油进行闭路循环,在将热能供用热设备后重新返回锅炉中加热的工艺流程。由于它具有高温(320°c以上)低压(0.3~0.5mpa)的优点,且其供热温度可精确控制,因此可取代原蒸汽锅炉供热。同时该设备不需要水处理设备并且无蒸汽锅炉的跑、冒、滴、漏等热损失,所以其一次性投资省,运行费用低,是一种安全、高效、节能的供热设备。

为了提高对燃烧热量的高效利用,现有的一部分导热油炉把导油管制作成盘形圆桶状,这样可以更好的使燃烧热量进入到导油管内的油内,然而在提高热量吸收效率的同时由于制作成盘形圆桶状的油管跨度较大,在长时间的高温下工作会使其强度降低,盘管会从中间开始向内进行弯曲,严重影响导热油炉的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导热油炉用盘管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导热油炉用盘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导热油炉用盘管结构,包括炉体、人孔、进火口、出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的左侧面连接有进火口,所述炉体的外表面的上部开设有人孔,所述炉体的外侧面连接有出烟管,所述炉体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一耐火层,所述第一耐火层的外表面连接有保温层,所述炉体的内侧壁连接有第二耐火层,所述炉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油管层、第二导油管层和第三导油管层,所述第二导油管层位于第一导油管层和第三导油管层之间,所述第一导油管层、第二导油管层、第三导油管层之间以及第一导油管层与炉体内壁之间的空隙内的两端部均焊接有支撑块,所述第一导油管层、第二导油管层和第三导油管层的导油管之间均焊接有焊接条,所述第一导油管层、第二导油管层、第三导油管层之间以及第一导油管层与炉体内壁之间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强装置。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加强装置包括主体、支撑装置和空槽。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主体包括第一支撑板、连接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部通过铰链轴连接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且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分布在连接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外表面为斜面以及均连接有与导油管相适配的支撑环块。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空槽包括容置槽、第一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面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上表面以及内部开设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和容置槽。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按压块、第一滑块、连接杆、弹性钢杆和支撑杆,所述容置槽的内侧壁通过铰链轴连接有弹性钢杆,所述弹性钢杆的端部通过铰链轴连接有支撑杆,且支撑杆与第三滑槽进行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面连接有按压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杆。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按压块的底面为半圆形,所述弹性钢杆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按压块相适配的固定圆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炉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油管层、第二导油管层和第三导油管层能够使导热油通过三层油管层逐步加热,以及使燃烧的热量通过油管层之间,使热量充分进入到导热油中,提高热量的利用率,通过在炉体的外表面的上部开设人孔能够使人能够进入到炉内方便维修,通过在导油管之间焊接焊接条能够使相邻的导油管连接在一起使整个管盘强度提高,通过在管盘之间设置有加强装置能够使管盘之间相互接触,防止因为管盘跨度较大以及长时间的高温导致弯曲变形。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外表面连接有导油管相适配的支撑环块能够对导油管盘进行支撑,提高管盘之间的强度以及稳定性,通过在按压块的底面为半圆形能够在进行移动的时候可以减小相应使用的推力,减小安装难度,通过在弹性钢杆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按压块相适配的固定圆槽可以当按压块移动的时候使其底部进入到固定圆槽进行固定,达到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热油炉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热油炉俯视半剖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强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第一耐火层;3、保温层;4、加强装置;5、支撑块;6、第二耐火层;7、人孔;8、第一导油管层;9、第二导油管层;10、第三导油管层;11、进火口;12、出烟管;13、焊接条;14、主体;141、第一支撑板;142、连接板;143、第二支撑板;151、容置槽;152、第一滑槽;153、第三滑槽;16、支撑装置;161、按压块;162、第一滑块;163、连接杆;164、弹性钢杆;165、支撑杆;17、固定圆槽;18、支撑环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考图1-4示出的实施例,一种导热油炉用盘管结构,包括炉体1、人孔7、进火口11、出烟管12,其特征在于:炉体1的左侧面连接有进火口11,炉体1的外表面的上部开设有人孔7,方便人进入到炉体1的内部,方便维修人员进入到炉体1内部进行维修,炉体1的外侧面连接有出烟管12,炉体1的外表面连接有第一耐火层2,第一耐火层2的外表面连接有保温层3,炉体1的内侧壁连接有第二耐火层6,能够方防止高温向外扩散,减少热量的散失,炉体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导油管层8、第二导油管层9和第三导油管层10,通过多个导油管层能够充分对燃烧产生的热量利用,最大限度的使燃烧的热量通过导油管进入到导热油内,第二导油管层9位于第一导油管层8和第三导油管层10之间,第一导油管层8、第二导油管层9、第三导油管层10之间以及第一导油管层8与炉体1内壁之间的空隙内的两端部均焊接有支撑块5,提高各个导油管层之间的连接,使整个结构更加稳定以及增加强度,第一导油管层8、第二导油管层9和第三导油管层10的导油管之间均焊接有焊接条13,第一导油管层8、第二导油管层9、第三导油管层10之间以及第一导油管层8与炉体1内壁之间的中部均设置有加强装置4,加强装置4包括主体14、支撑装置16和空槽。

主体14包括第一支撑板141、连接板142和第二支撑板143,第一支撑板141的内部通过铰链轴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41和第二支撑板143,且第一支撑板141和第二支撑板143分布在连接板142的两侧,第一支撑板141和第二支撑板143的外表面为斜面以及均连接有与导油管相适配的支撑环块18,能够对各个导油管层进行接触,通过挤压接触的形式使其强度增加,空槽包括容置槽151、第一滑槽152和第三滑槽153,第一支撑板141的底面开设有第三滑槽153,第二支撑板143的上表面以及内部开设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152和容置槽151,支撑装置16包括按压块161、第一滑块162、连接杆163、弹性钢杆164和支撑杆165,容置槽151的内侧壁通过铰链轴连接有弹性钢杆164,弹性钢杆164的端部通过铰链轴连接有支撑杆165,且支撑杆165与第三滑槽153进行滑动连接,第一滑槽15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162,第一滑块162的底面连接有按压块161,第一滑块162的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杆163,按压块161的底面为半圆形,减小与弹性钢杆164的接触面积,能够减小移动的时候的摩擦力,使安装的时候更加方便,弹性钢杆164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按压块161相适配的固定圆槽17,在移动的时候可以使按压块161进入到固定圆槽17内部进行固定卡死不再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该结构在进行组装的时候首先把第一导油管层8放入到炉体1内部,然后再通过支撑块5把第一导油管层8与炉体1进行焊接在一起,接下来再把加强装置4放入到第一导油管层8与炉体1中间的缝隙的中部,通过相应的工具抵住连接板142,然后再进行推动连接杆163,在推力的作用下使第一滑块162带动按压块161进行滑动,当滑动至固定圆槽17内部时候进行卡住,由于弹性钢杆164在初始状态下为倾斜状,在杠杆原理的作用下使支撑杆165带动第一支撑板141向上移动,进而使支撑环块18对管盘接触,对管盘进行支撑,安装第二导油管层9和第三导油管层10时和上述步骤相同。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