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92123发布日期:2021-10-09 12:18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降温装置主要有风扇、冷风扇、空调三种。其中普通风扇的优点是重量轻、便于移动、价格便宜,缺点是噪声大、温度较高时降温效果不理想;冷风扇以冰水作为冷源,降温效果明显,但缺点是需要用户手动添加冷源,操作繁琐,且使用时间越长室内湿度越大;空调对室内整体进行降温,缺点是相对于人体的局部降温需求而言,这种整体式降温方式在能量方面有所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降温装置,以解决普通风扇噪声大、降温不理想,现有冷风扇需要用户手动添加冷源,现有空调不节能的问题。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温装置,包括:箱体;
5.在所述箱体内设有风扇、蓄冷剂、冷源、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
6.在所述箱体上设有出风口和进风口;
7.在待运行状态时,所述冷源的上半段通过所述上散热器和所述风扇进行散热,所述冷源的下半段利用所述下散热器给所述蓄冷剂进行蓄冷;
8.在运行状态时,所述冷源的下半段利用所述下散热器和所述蓄冷剂进行散热,所述上散热器温度降低,通过所述进风口被所述风扇吸入的空气经过所述上散热器后转换为低温空气,由所述出风口排出。
9.可选的,所述冷源为半导体制冷片。
10.可选的,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蓄冷剂、下散热器、冷源、上散热器和风扇从下到上依次设置;
11.在所述箱体内还设有风道;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风道的一端;所述风道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出风口。
12.可选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有底盘;在所述底盘的下表面设有多个转轮。
13.可选的,在所述底盘内设有控制系统;
14.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行走驱动模块、电源模块、存储模块和障碍物感知模块;
15.其中,所述行走驱动模块分别与多个所述转轮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所述转轮转动,以使所述箱体行走;
16.所述障碍物感知模块用于感知所述箱体行走过程中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
17.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箱体的路线轨迹。
18.可选的,所述障碍物感知模块包括:摄像头和超声波探测器。
19.可选的,在所述箱体的上表面还设有按键,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指令;和/或,
20.无线通信模块,用于与用户的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接收用户通过智能终端下发的控制指令。
21.可选的,在所述箱体的内表面还设有保温层。
22.可选的,在所述出风口处还设有旋转挡板,用于调节出风风向。
23.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所述一种降温装置,包括:箱体;在所述箱体内设有风扇、蓄冷剂、冷源、上散热器和下散热器;在待运行状态时,所述冷源的上半段通过所述上散热器和所述风扇进行散热,所述冷源的下半段利用所述下散热器给所述蓄冷剂进行蓄冷;在运行状态时,所述冷源的下半段利用所述下散热器和所述蓄冷剂进行散热,所述上散热器温度降低,通过所述进风口被所述风扇吸入的空气经过所述上散热器后转换为低温空气,由所述出风口排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降温装置采用半导体制冷片作为冷源,利用蓄冷剂吸收热量,摆脱了排气管道的约束,简化了用户操作;该装置在底盘内设有控制系统,使该装置实现自动行走,便于进行局部降温,智能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降温装置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降温装置之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路线示意图。
28.图中:1、出风口;2、风道;3、风扇;4、进风口;5、蓄冷剂;6、保温层;7、底盘;8、转轮;9、上散热器;10、半导体制冷片;11、下散热器;12、隔板;13、控制器;14、行走驱动模块;15、电源模块;16、存储模块;17、摄像头;18、超声波探测器;19、无线通信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3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降温装置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3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降温装置,包括:箱体;
32.在所述箱体内设有风扇3、蓄冷剂5、冷源、上散热器9和下散热器11;
33.在所述箱体上设有出风口1和进风口4;
34.在待运行状态时,所述冷源的上半段通过所述上散热器9和所述风扇3进行散热,所述冷源的下半段利用所述下散热器11给所述蓄冷剂5进行蓄冷;
35.在运行状态时,所述冷源的下半段利用所述下散热器11和所述蓄冷剂5进行散热,所述上散热器9温度降低,通过所述进风口4被所述风扇3吸入的空气经过所述上散热器9后
转换为低温空气,由所述出风口1排出。
36.进一步的,所述冷源为半导体制冷片10。
37.具体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0是一个热传递的工具。当一块n型半导体材料和一块p型半导体材料联结成的热电偶对中有电流通过时,两端之间就会产生热量转移,热量就会从一端转移到另一端,从而产生温差形成冷热端。只要改变电流方向,半导体制冷片10的冷热端就会切换。
38.进一步的,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蓄冷剂5、下散热器11、冷源、上散热器9和风扇3从下到上依次设置;
39.在所述箱体内还设有风道2;所述风扇3设置在所述风道2的一端;所述风道2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出风口1。
40.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有底盘7;在所述底盘7的下表面设有多个转轮8。
41.进一步的,在所述底盘7内设有控制系统;
42.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3、行走驱动模块14、电源模块15、存储模块16和障碍物感知模块;
43.其中,所述行走驱动模块14分别与多个所述转轮8电连接,用于在所述控制器13的控制下驱动所述转轮8转动,以使所述箱体行走;所述行走驱动模块14包括:驱动电机、转轴等。
44.所述障碍物感知模块用于感知所述箱体行走过程中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
45.所述存储模块16用于存储箱体的路线轨迹。
46.进一步的,所述障碍物感知模块包括:摄像头17和超声波探测器18。
47.进一步的,在所述箱体的上表面还设有按键,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指令;和/或,
48.无线通信模块19,用于与用户的智能终端建立连接,以接收用户通过智能终端下发的控制指令。
49.进一步的,在所述箱体的内表面还设有保温层6。
50.进一步的,在所述出风口1处还设有旋转挡板,用于调节出风风向。
51.本实施例所述的降温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当该装置处于待运行状态时,降温装置位于原点并与充电器相连,内部的电源模块15充电的同时给半导体制冷片10供电,此时半导体制冷片10的上半段为热端,下半段为冷端;在上半段通过上散热器9和风扇3进行散热,在下半段利用下散热器11给蓄冷剂5进行蓄冷,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内设置一隔板12,所述隔板12的中间挖空让半导体制冷片10穿过,所述上散热器9和下散热器11也可以固定在所述隔板12上。当检测到蓄冷剂5温度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值(比如

15℃或

20℃)时,停止为半导体制冷片10供电,蓄冷剂5停止蓄冷,所述保温层6给蓄冷剂5保温;当蓄冷剂5温度升高到第一预设温度值(比如10℃)时,半导体制冷片10重新开始工作,开始蓄冷,重复这一流程以维持蓄冷剂5温度。
52.当用户有使用需求时,可通过箱体表面上的按键,或在智能手机上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9与降温装置建立连接后,通过智能手机远程控制降温装置移动。用户在初次使用前,可自定义降温装置的行走路线,人工推动或手机遥控装置从原点到目标位置(沙发、卧室),如图3所示,存储模块16记忆路线轨迹(如路线1、路线2)后,用户使用时可按照当前所处位置通过手机选择路线,降温装置即可按照预设路线移动至目标位置,期间降温装置上的摄
像头17和超声波探测器18感知前方是否存在障碍物,当感知到前方存在障碍物时,能自主修改路线,实现自动避障。此处所涉及的路线感知和避障技术的具体实现过程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53.降温装置移动到目标位置之后,由摄像头17确定用户位置,调整出风口1方向后,开始制冷,此时半导体制冷片10电流方向与待运行状态时相反,半导体制冷片10上半段为冷端,下半段为热端。热端利用下散热器11和(低温)蓄冷剂5进行散热;上散热器9温度降低,被风扇3吸入的外部空气经过上散热器9后转换为低温空气,经由风道2排出,以实现降温功能。用户移动时,设备能跟随目标移动,给用户提供持续降温。
54.此外,检测降温装置的剩余电量;当剩余电流低于预设值时,降温装置可自动原路返回到充电位置进行充电并蓄冷。
55.需要说明的是,该降温装置中的蓄冷剂5还可更换为具有蓄冷功能的其他液体蓄冷介质。
56.本实施例所述的降温装置采用半导体制冷片10作为冷源,利用蓄冷剂5吸收热量,摆脱了排气管道的约束,无需用户手动添加冷源,简化了用户操作;该装置在底盘7内设有控制系统,使该装置实现自动行走,便于进行局部降温,降温效果好,智能化程度高,且具有节能的优点。
57.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5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至少两个。
59.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6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