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汽车水箱状态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9931发布日期:2021-08-24 12:18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货运汽车水箱状态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货运汽车水箱状态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水箱又称散热器,是汽车冷却系统中主要机件;功用是散发热量,冷却水在水套中吸收热量,流到散热器后热量散去,再回到水套内循环,达到调温,是汽车发动机的组成部分,水箱是水冷式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作为水冷式发动机散热回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能够吸收缸体的热量,防止发动机过热,但是对水箱的清洗人们却没有引起重视,没有设置监控装置,不能及时检测到水箱内部悬浮物的含量,不能及时对水箱进行清洗,并且清洗水箱比较麻烦,需要拆开水箱以及打开汽车的车盖,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货运汽车水箱状态监控系统,用以解决水箱内部悬浮物清除困难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货运汽车水箱状态监控系统,包括水箱、安装在水箱外侧面的防护散热罩和仪表盘,所述水箱下方连接有缓存箱,所述水箱上部设有出水管,所述水箱的下部设有进水管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缓存箱之间连接有导水管,所述导水管上设有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排渣管,所述排渣管设置在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之间,所述排渣管与导水管连通,所述排渣管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导水管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在排渣管与导水管的连接处,所述缓存箱与水箱顶部之间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上设有抽水泵,所述水箱内设有悬浮物传感器,所述悬浮物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仪表盘的输入端连接。

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仪表盘通过悬浮物传感器检测到水箱内的悬浮物过多时,将信号传递给仪表盘,仪表盘内设置的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打开,水箱内的水传输到缓存箱内,过滤网将水流上携带的悬浮物过滤掉,过滤掉的悬浮物堆积在排渣管内,同时采用抽水泵将缓存箱内的水通过回流管抽吸至水箱内,实现水箱多次循环放水过滤悬浮物,当达到额定次数以后,将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关闭,打开第三控制阀,将废渣排出到外部,保证水箱内良好的运行环境,防护散热罩对水箱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散热功能。

可选的,所述仪表盘上设有显示屏和多个故障指示灯。

显示屏显示水箱内的状态数值,如温度以及悬浮物数量,故障指示灯显示水箱内的故障状态,如高温报警,悬浮物过多报警。

可选的,所述水箱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仪表盘的输入端连接。

温度传感器检测水箱的温度,并传递给仪表盘。

可选的,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连接有蛇形换热管,所述蛇形换热管位于水箱内。

通过进水管将外部散热管中传输的水流输送到蛇形换热管内进行热交换降温。

可选的,所述水箱顶部设有注水管。

注水管用于向水箱内注水。

可选的,所述防护散热罩包括四个矩形的安装框架、防护网和散热片,所述防护网和散热片安装在安装框架内,所述散热片设置在防护网之间,所述散热片与水箱外表面连接。

通过防护网对水箱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水箱因为碰撞等外部因素受到损伤,散热片用于对水箱进行散热。

可选的,所述散热片呈蜂窝状均布。

蜂窝状布置的散热片有利于大面积和风接触,提高了对水箱的风冷散热效果。

可选的,蜂窝状的所述散热片内部形成风流通道和交换室,所述风流通道与交换室连通个。

通过风流通道和交换室形成换热通道,冷风进入换热通道在交换室内与散热片交换热量,将热量带走。

可选的,所述交换室的截面积大于风流通道的截面积,每个所述交换室连通有两个风流通道。

交换室内部空间大,有助于气流扩散,增大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散热,双向的风流通道用于传输风。

可选的,所述交换室内设有倾斜的挡风片。

挡风片用于延缓风的流速,延长热交换的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过滤排水系统的设置,能够自动将水箱内的悬浮物排出,不影响水箱的正常使用,并且全自动化排渣,无需拆装水箱,保证了水箱的维护效率,节约了时间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这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仪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散热片的剖视图。

图中零件部件及编号:1、水箱;2、注水管;3、悬浮物传感器;4、出水管;5、防护散热罩;6、防护网;7、散热片;8、回流管;9、抽水泵;10、进水管;11、缓存箱;12、排水管;13、导水管;14、第一控制阀;15、第三控制阀;16、排渣管;17、第二控制阀;18、安装框架;19、仪表盘;20、显示屏;21、故障指示灯;22、风流通道;23、交换室;24、挡风片;2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如果不冲突,本实用新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如图1-图3所示,一种货运汽车水箱1状态监控系统,包括水箱1、安装在水箱1外侧面的防护散热罩5和仪表盘19,水箱1下方连接有缓存箱11,水箱1上部设有出水管4,水箱1的下部设有进水管10和排水管12,排水管12与缓存箱11之间连接有导水管13,导水管13上设有第一控制阀14、第二控制阀17和排渣管16,排渣管16设置在第一控制阀14和第二控制阀17之间,排渣管16与导水管13连通,排渣管16上设有第三控制阀15,导水管13内设有过滤网25,过滤网25设置在排渣管16与导水管13的连接处,缓存箱11与水箱1顶部之间连接有回流管8,回流管8上设有抽水泵9,水箱1内设有悬浮物传感器3,悬浮物传感器3的型号为x16-sus,悬浮物传感器3的输出端与仪表盘19的输入端连接。仪表盘19内设有控制器与各传感器连接。

仪表盘19上设有显示屏20和三个故障指示灯21,三个故障指示灯21分别代表高温指示灯、悬浮物过多指示灯和液位低指示灯。水箱1内设有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仪表盘19的输入端连接。温度传感器检测水箱1的温度,并传递给仪表盘19。

显示屏20显示水箱1内的状态数值,如温度以及悬浮物数量,故障指示灯21显示水箱1内的故障状态,如高温报警,悬浮物过多报警。

进水管10与出水管4之间连接有蛇形换热管,蛇形换热管位于水箱1内。进水管10位于出水管4的下方,延长了蛇形换热管与水箱1内水的热交换时间。

通过进水管10将外部散热管中传输的水流输送到蛇形换热管内进行热交换降温。

水箱1顶部设有注水管2。注水管2用于向水箱1内注水。

其工作原理和过程如下:

仪表盘19通过悬浮物传感器3检测到水箱1内的悬浮物过多时,将信号传递给仪表盘19,仪表盘19内设置的控制器控制第一控制阀14和第二控制阀17打开,水箱1内的水传输到缓存箱11内,过滤网25将水流上携带的悬浮物过滤掉,过滤掉的悬浮物堆积在排渣管16内,同时采用抽水泵9将缓存箱11内的水通过回流管8抽吸至水箱1内,实现水箱1多次循环放水过滤悬浮物,当达到额定次数以后,将第一控制阀14和第二控制阀17关闭,打开第三控制阀15,将废渣排出到外部,保证水箱1内良好的运行环境,防护散热罩5对水箱1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散热功能。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防护散热罩5包括四个矩形的安装框架18、防护网6和散热片7,防护网6和散热片7安装在安装框架18内,散热片7设置在防护网6之间,散热片7与水箱1外表面连接。

通过防护网6对水箱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水箱1因为碰撞等外部因素受到损伤,散热片7用于对水箱1进行散热。散热片7呈蜂窝状均布。蜂窝状布置的散热片7有利于大面积和风接触,提高了对水箱1的风冷散热效果。

蜂窝状的散热片7内部形成风流通道22和交换室23,风流通道22与交换室23连通个。

通过风流通道22和交换室23形成换热通道,冷风进入换热通道在交换室23内与散热片7交换热量,将热量带走。

交换室23的截面积大于风流通道22的截面积,每个交换室23连通有两个风流通道22。

交换室23内部空间大,有助于气流扩散,增大与散热片7的接触面积,有助于散热,双向的风流通道22用于传输风。交换室23内设有倾斜的挡风片24。挡风片24用于延缓风的流速,延长热交换的时间。

实施例2其余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