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装置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07240发布日期:2022-04-23 23:28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冷冻装置的室外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冻装置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2.以往,作为冷冻装置的室外机,已知有具备壳体、风扇、电装基板和分隔板的室外机。通过该分隔板,壳体的内部空间被分隔成配置风扇的送风室和配置电装基板的机械室。
3.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5287号公报)所记载的室外机中,分隔板具有与送风室和机械室相通的连通孔,支承电抗器的电抗器安装部件与连通孔对置设置。由分隔板和连通孔形成的空间朝向室外机的背面侧开口,电装基板相对于该开口位于背面侧。


技术实现要素:

4.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5.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空调机的室外机中,在风扇的旋转停止时,雨水等水有时从室外机的吹出口吹入送风室,通过分隔板的连通孔从送风室浸入机械室。在该情况下,如果电装基板相对于与连通孔相通的开口位于背面侧,则电装基板有可能被水润湿。
6.在本公开中,提出一种能够抑制电装基板被水润湿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
7.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8.(1)冷冻装置的室外机具备壳体、风扇、电装基板、分隔板、第一板和壁。风扇收纳于壳体。电装基板被收纳在壳体中。分隔板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送风室和机械室。在送风室配置风扇。在机械室配置电装基板。分隔板具有与送风室和机械室相通的孔。第一板在机械室中以覆盖孔的方式与分隔板隔开间隔地配置。壁位于第一板与分隔板之间。壁与第一板以及分隔板一起划分开口。第一板具有第一端和与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第一端划分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在从第一端朝向第二端的第一方向上,电装基板与开口分离。
9.根据这样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即使水从分隔板的孔浸入机械室,也能够抑制电装基板被水润湿。
10.(2)壳体也可以具有吹出口。吹出口与风扇相面对。孔也可以位于吹出口与开口之间。
11.根据这样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在风扇旋转时,来自机械室的空气依次通过开口和孔流向送风室,并从吹出口吹出。因此,能够确保壳体内的顺畅的空气流动,能够稳定地冷却电装基板。
12.(3)孔与第二端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也可以比第一端与孔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短。
13.根据这样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跟第一端与孔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比孔与第二端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短的情况相比,能够较长地确保从孔到开口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由此,从孔浸入机械室的水从开口排出,因此,能够抑制通过了开口的水到达
电装基板。
14.(4)孔与电装基板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也可以比开口与电装基板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短。
15.根据这样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跟开口与电装基板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比孔与电装基板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短的情况相比,能够较长地确保从开口到电装基板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通过了开口的水到达电装基板。
16.(5)冷冻装置的室外机也可以还具备第二板。第二板与第一板连结,支承电装基板。
17.根据这样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由于第二板与第一板连结,因此,能够实现第一板的强度的提高。
18.(6)上述(5)所述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也可以还具备电装部件。电装部件支承于第二板。
19.根据这样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第二板支承电装基板和电装部件。因此,1个部件能够支承电装基板和电装部件双方。其结果是,与电装基板和电装部件被不同的部件支承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
20.(7)冷冻装置的室外机也可以还具备第二电装基板。第二电装基板支承于第一板。
21.根据这样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能够抑制2个电装基板被水润湿。
22.(8)冷冻装置的室外机也可以具备第三板。第三板以具有与孔隔开间隔地相面对的部分的方式设置于送风室。
23.根据这样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能够抑制水从送风室浸入孔。
24.(9)在上述(8)所述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中,第三板也可以具有第三端和与第三端相反的第四端。第三端与分隔板连接。第四端与分隔板分离。
25.在这样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中,浸入到送风室的水和与分隔板连接的第三端、以及与孔隔开间隔地相面对的部分接触。因此,水与第三板接触而向送风室内落下。其结果是,能够抑制水从送风室浸入孔。
26.另外,从机械室朝向送风室的空气在通过孔之后,通过第四端与分隔板之间而到达送风室。因此,能够允许空气从机械室流向送风室,能够稳定地冷却电装基板。
27.(10)壳体也可以具有吹出口。吹出口与风扇相面对。第三端也可以比第四端更靠近吹出口。
28.根据这样的冷冻装置的室外机,从喷出口浸入送风室的水与比第四端更靠近吹出口的第三端接触,因此,能够稳定地抑制水浸入孔中。
附图说明
29.图1是示出作为冷冻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制冷剂回路的回路图。
30.图2是作为冷冻装置的室外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31.图3是图2所示的室外机的俯视图,示出除去壳体的顶板后的状态。
32.图4是图2所示的室外机的侧视图,示出除去壳体的机械室前板及机械室侧板后的状态。
33.图5示出图4所示的室外机的a-a剖视图。
34.图6是图5所示的罩部件的立体图。
35.图7示出图5所示的室外机的b-b剖视图。
36.图8是图4所示的室外机的a-a剖视图,是用于说明从送风室朝向机械室的水的浸入的说明图。
37.图9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a-a剖视图。
38.图10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a-a剖视图。
39.图11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a-a剖视图。
40.图12示出第五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a-a剖视图。
41.图13示出第六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a-a剖视图。
42.图14示出第七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a-a剖视图。
43.图15是第八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俯视图,示出除去壳体的顶板后的状态。
44.图16是第九实施方式的室外机的侧视图,示出除去壳体的机械室前板及机械室侧板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45.《第一实施方式》
46.冷冻装置通过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对空气等气体、或水等液体进行冷却或加热。冷冻装置例如能够应用于空调装置、冷却装置、热水器等。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作为冷冻装置的一例的空调装置100进行说明。
47.1.空调装置的整体结构
48.图1是采用了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室外机1的空调装置100的概略结构图。
49.空调装置100能够通过蒸汽压缩式的冷冻循环来执行建筑物等室内的制冷或制热。空调装置100具备室外机1和室内机101。室外机1与室内机101经由液体制冷剂联络管115及气体制冷剂联络管116连接。
50.室内机101设置在室内,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13。
51.室外机1设置于室外,具有压缩机4、气液分离器5、四路切换阀111、室外热交换器6、膨胀阀112、液体制冷剂截止阀117、气体制冷剂截止阀118和风扇7。室外热交换器6和液体制冷剂截止阀117通过液体制冷剂管119连接。在液体制冷剂管119设置有膨胀阀112。
52.室内机101的室内热交换器113、室外机1的压缩机4、气液分离器5、四路切换阀111、室外热交换器6、膨胀阀112等如图1所示那样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110。
53.具有这样的制冷剂回路110的空调装置100在制冷运转时,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4、作为散热器的室外热交换器6、膨胀阀112、作为蒸发器的室内热交换器113、气液分离器5的顺序循环。另外,空调装置100在制热运转时,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4、作为散热器的室内热交换器113、膨胀阀112、作为蒸发器的室外热交换器6、气液分离器5的顺序循环。
54.2.室外机的整体结构
55.如图2至图4所示,室外机1还具备壳体2、分隔板3、多个电装基板8、电装部件9、罩部件10和作为第二板的一例的支承板12。
56.(1)壳体
57.如图3所示,壳体2构成室外机1的外装(参照图2)。壳体2收纳分隔板3、室外热交换
器6、风扇7、压缩机4、气液分离器5、多个电装基板8、电装部件9、罩部件10和支承板12。另外,在图3以及图4中,为了方便,省略了膨胀阀112、液体制冷剂截止阀117、气体制冷剂截止阀118以及液体制冷剂管119。
58.壳体2的内部空间被分隔板3分隔成送风室20和机械室21。送风室20收纳室外热交换器6和风扇7。机械室21收纳压缩机4、气液分离器5、多个电装基板8、电装部件9、罩部件10和支承板12。
59.壳体2具有吹出口22和第一吸入口23。
60.吹出口22与送风室20相通。吹出口22与风扇7相面对。第一吸入口23相对于风扇7位于与吹出口22相反一侧。第一吸入口23与送风室20相通。
61.以下,将吹出口22与第一吸入口23并排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宽度方向。另外,吹出口22相对于风扇7位于前方。第一吸入口23相对于风扇7位于后方。具体而言,依据各图的方向箭头。
62.壳体2具备第一前板25、第一侧板28、第二前板26、第二侧板27、顶板29(参照图2)和底框24。
63.第一前板25构成壳体2的前面的一部分。第一前板25与第一侧板28和分隔板3一起划分出送风室20。第一前板25在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一前板25具有吹出口22。另外,在图2中,吹出口22被具有多个孔的吹出格栅25a覆盖。在图3中,为了方便,省略了吹出格栅25a。
64.第一侧板28构成壳体2的侧面。第一侧板28相对于风扇7位于与分隔板3相反一侧。第一侧板28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侧板28的前端部与第一前板25连接。第一侧板28具有多个第二吸入口28a。多个第二吸入口28a分别与送风室20相通。
65.第二前板26与第一前板25一起构成壳体2的前面,且构成壳体2的机械室侧的侧面的一部分。第二前板26与第二侧板27和分隔板3一起划分出机械室21。第二前板26在沿着水平面剖视观察时形成为l字状。第二前板26具有第三吸入口26a。第三吸入口26a位于壳体2的侧面,位于第二前板26的下方部分(参照图4)。第三吸入口26a与机械室21相通。
66.第二侧板27与第二前板26一起构成壳体2的侧面,并且构成壳体2的背面的一部分。第二侧板27相对于分隔板3位于与第一侧板28相反一侧。第二侧板27在沿着水平面剖视观察时形成为l字状。第二侧板27的背面部分位于与第一侧板28的后端部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的位置。第二侧板27的背面部分、第一侧板28的后端部、顶板29的后端部和底框24的后端部划分第一吸入口23。
67.顶板29构成壳体2的上面。底框24构成壳体2的底面。
68.(2)分隔板
69.分隔板3将壳体2的内部空间分隔为送风室20和机械室21。分隔板3在壳体2的内部空间中配置于多个电装基板8与风扇7之间。如图4所示,分隔板3在上下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延伸。分隔板3具有多个孔30。在分隔板3形成有多个孔30。多个孔在上下方向上并排而成的列30a在前后方向上形成有多个。多个孔30分别将送风室20与机械室21连通(参照图5)。
70.(3)热交换器
71.如图3所示,室外热交换器6配置于送风室20。室外热交换器6形成为l字状。室外热交换器6以沿着第一侧板28且与第一吸入口23在前后方向上相面对的方式配置。
72.(4)风扇
73.风扇7配置于送风室20。风扇7相对于室外热交换器6位于与第一吸入口23相反一侧。风扇7产生通过室外热交换器6的气流。风扇7由马达70驱动。风扇7通过被驱动,经由第一吸入口23和多个第二吸入口28a将外部的空气吸入到送风室20并通过室外热交换器6后,将通过了室外热交换器6的空气从吹出口22排出。
74.(5)压缩机以及气液分离器
75.压缩机4以及气液分离器5配置于机械室21。压缩机4相对于支承板12位于与第二前板26相反一侧。如图4所示,压缩机4位于比罩部件10靠下方的位置。如图3所示,气液分离器5位于第二侧板27与压缩机4之间。气液分离器5位于比罩部件10靠后方的位置。
76.(6)多个电装基板及电装部件
77.多个电装基板8及电装部件9配置于机械室21。多个电装基板8分别安装控制空调装置的运转的电子部件。电装部件9是与安装于电装基板8的电子部件不同的电子部件,例如可以举出电抗器。电装基板8及电装部件9在后面详细叙述,被罩部件10及支承板12支承。
78.(7)罩部件及支承板
79.如图4所示,罩部件10以及支承板12配置于机械室21。罩部件10覆盖多个孔30的全部。罩部件10相对于第三吸入口26a向上方隔开间隔地配置。罩部件10在后面详细叙述,支承电装基板8。支承板12与罩部件10连结。支承板12在后面详细叙述,支承电装基板8及电装部件9。
80.3.罩部件的详细情况
81.如图6所示,罩部件10具备作为第一板的一例的平板11和作为壁的一例的框壁13。
82.(1)平板
83.平板11在机械室21中以覆盖孔30的方式与分隔板3隔开间隔地配置。平板11以覆盖多个孔30的全部的方式与分隔板3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相面对。通过多个孔30,平板11与分隔板3之间的空间s和送风室20连通(参照图5)。
84.平板11在上下方向和前后方向上延伸。平板11与分隔板3平行地配置。因此,平板11的厚度方向与分隔板3的厚度方向相同。平板11的厚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相同。
85.如图5所示,平板11在前后方向(与上下方向以及平板11的厚度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具有第一端11a和与第一端11a相反的第二端11b。第一端11a相对于第二端11b位于与第二前板26相反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端11a是平板11的后端,第二端11b是平板11的前端。另外,在前后方向上,在第一端11a与第二端11b之间配置有多个孔30。
86.以下,将在前后方向上从第一端11a朝向第二端11b的方向设为第一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是从后方朝向前方的方向。
87.孔30与第二端11b的端面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l1比第一端11a的端面与孔30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l2短。因此,能够较长地确保从孔30到开口17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由于从孔30浸入机械室21的水从开口17排出,因此,能够抑制通过了开口17的水到达电装基板8。
88.(2)框壁
89.如图6所示,框壁13位于平板11与分隔板3之间。框壁13以使后方敞开的方式包围平板11的周端。框壁13与平板11连结。框壁13可以与平板11一体,也可以与平板11分体。框壁13从平板11朝向分隔板3延伸,并与分隔板3接触。
90.如图6及图7所示,框壁13在与分隔板3平行的剖视观察时具有u字形状。框壁13具有第一壁14、第二壁15以及第三壁16。
91.第一壁14是框壁13中的位于第二端11b与分隔板3之间的部分。第一壁14与第二端11b连结,且与分隔板3接触。第一壁14在上下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一壁14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与平板11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同。
92.第二壁15是框壁13中的位于平板11的上端与分隔板3之间的部分。第二壁15与平板11的上端连结,且与分隔板3接触。第二壁15在第一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二壁15的第一方向的尺寸与平板11的第一方向的尺寸相同。第二壁15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15a和位于与第一端15a分离的位置的第二端15b。第二端15b与第一壁14的上端连续。
93.第三壁16是框壁13中的位于平板11的下端与分隔板3之间的部分。第三壁16与平板11的下端连结,且与分隔板3接触。第三壁16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二壁15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三壁16在第一方向和宽度方向上延伸。第三壁16的第一方向的尺寸与平板11的第一方向的尺寸相同。第三壁16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16a和位于与第一端16a分离的位置的第二端16b。第一端16a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端15a隔开间隔地配置。第二端16b与第一壁14的下端连续。
94.并且,框壁13与平板11以及分隔板3一起划分开口17。更详细而言,平板11的第一端11a、第二壁15的第一端15a、第三壁16的第一端16a以及分隔板3划分开口17。换言之,平板11的第一端11a划分开口17的至少一部分。
95.从第一方向观察,开口17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矩形状。开口17形成于平板11与分隔板3之间。借助开口17,位于框壁13内的空间s与空间s的外侧的空间相通。多个孔30位于第一壁14与开口17之间。孔30与第一壁14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比开口17与孔30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短。
96.多个孔30在第一方向上位于吹出口22与开口17之间。因此,在风扇7被旋转驱动时,来自机械室21的空气依次通过开口17和孔30流向送风室20,并从吹出口22吹出。其结果是,能够确保壳体2内的顺畅的空气流动,能够稳定地冷却电装基板8。
97.4.支承板的详细情况
98.如图4所示,支承板12相对于第三吸入口26a向上方隔开间隔地配置。如图5所示,支承板12相对于第二前板26向后方隔开间隔地配置。支承板12与平板11连结。因此,能够实现平板11的强度的提高。
99.支承板12可以与平板11一体,也可以与平板11分体。支承板12相对于平板11位于与分隔板3相反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板12与平板11的第二端11b连续。支承板12以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式在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延伸。
100.5.电装基板及电装部件的详细情况
101.多个电装基板8包括第一电装基板80和第二电装基板81。
102.第一电装基板80在第一方向上与开口17分离。因此,即使水从分隔板3的孔30浸入机械室21,水也以远离第一电装基板80的方式从开口17排出。其结果是,能够抑制第一电装基板80被水润湿。
103.另外,第一电装基板80在第一方向上与多个孔30分离。孔30与第一电装基板80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l3比开口17与第一电装基板80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l4短。
因此,能够较长地确保从开口17到第一电装基板80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能够抑制通过了开口17的水到达第一电装基板80。
104.第一电装基板80相对于支承板12位于与开口17相反一侧。第一电装基板80以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式在宽度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延伸。
105.支承板12支承第一电装基板80。支承板12在宽度方向上配置于第三吸入口26a(参照图3)与平板11之间,并沿着与第一方向正交的面延伸。因此,支承板12能够在宽度方向上的第三吸入口26a(参照图3)与开口17之间支承第一电装基板80。其结果是,从第三吸入口26a(参照图3)朝向开口17的空气流能够通过第一电装基板80的附近,能够稳定地冷却第一电装基板80。
106.另外,第一电装基板80支承于支承板12的前表面。因此,当将第二前板26从壳体2拆下时,第一电装基板80从前方露出。其结果是,安装作业者或维修人员能够容易地实施第一电装基板80的布线检查和电压检查、第一电装基板80的更换等。
107.第二电装基板81在第一方向上与开口17分离。因此,能够抑制第一电装基板80及第二电装基板81被水润湿。第二电装基板81位于第一电装基板80与开口17之间。更详细而言,第二电装基板81位于支承板12与开口17之间。第二电装基板81相对于平板11位于与分隔板3相反一侧。第二电装基板81在第一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延伸。
108.第二电装基板81支承于平板11。第二电装基板81支承于平板11的面对开口17的面的相反面。因此,能够以有效地利用壳体2内的空间的方式分开配置第一电装基板80和第二电装基板81,能够实现室外机1的紧凑化。
109.电装部件9在第一方向上与开口17分离。电装部件9相对于支承板12位于第一与电装基板80相反一侧。
110.电装部件9支承于支承板12的后表面。因此,在支承板12支承有第一电装基板80和电装部件9。其结果是,1个支承板12能够支承第一电装基板80和电装部件9双方。由此,与第一电装基板80及电装部件9支承于不同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部件个数的减少,能够缩短将第一电装基板80与电装部件9连接的布线的长度。
111.另外,通过将支承第一电装基板80及电装部件9双方的支承板12从室外机1拆下,能够实施第一电装基板80及电装部件9的维护作业。因此,能够实现第一电装基板80及电装部件9的维护作业的顺畅化。
112.6.分隔板的详细情况
113.在分隔板3设置有作为第三板的一例的罩板31。
114.罩板31设置于送风室20。罩板31相对于分隔板3位于与平板11相反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罩板31与多个孔30对应地设置有多个。
115.罩板31具有主体部分31a和连结部分31b。主体部分31a与孔30隔开间隔地相面对。因此,浸入到送风室20的水在通过孔30之前与主体部分31a接触。其结果是,水落下到送风室20内。由此,能够抑制水从送风室20浸入孔30中。
116.主体部分31a在前后方向上延伸。主体部分31a的前端与连结部分31b连接。主体部分31a的后端31c是第四端的一例,与分隔板3分离。
117.连结部分31b将主体部分31a的前端与分隔板3的孔30的周缘连结。连结部分31b在宽度方向上延伸。连结部分31b的一端与主体部分31a的前端连接。连结部分31b的另一端
31d是第三端的一例,与分隔板3连接。换言之,罩板31具有与分隔板3连接的第三端(另一端31d)和与第三端相反的第四端(后端31c)。另外,虽未图示,但罩板31的上端及下端与分隔板3连接。
118.连结部分31b的另一端31d比主体部分31a的后端31c靠近吹出口22。换言之,罩板31朝向室外热交换器6开口,靠近吹出口22的端部被封闭。因此,从吹出口22浸入到送风室20的水先于罩板31开口的主体部分31a的后端31c而与罩板31被封闭的连结部分31b的另一端31d接触。其结果是,能够稳定地抑制从吹出口22浸入到送风室20的水浸入到孔30中。
119.另外,在风扇7向正常的旋转方向旋转时,从机械室21朝向送风室20的空气在通过孔30之后,通过主体部分31a的后端31c与分隔板3之间而到达送风室20。其结果是,能够允许空气从机械室21向送风室20流动,能够稳定地冷却电装基板8。
120.在本实施方式中,罩板31与分隔板3一体地形成,通过切起加工而形成为百叶窗形状。另外,罩板31也可以与分隔板3分体。在该情况下,罩板31例如通过点焊而与分隔板3连接。
121.7.室外机中的空气流
122.接着,参照图3至图7,对室外机1中的空气流进行说明。
123.如图3所示,风扇7从马达70被输入驱动力而向正常的旋转方向旋转。当风扇7向正常的旋转方向旋转时,外部的空气经由第一吸入口23和第二吸入口28a被吸引到送风室20,并通过室外热交换器6。通过室外热交换器6后的空气从吹出口22排出。
124.此时,在机械室21中,如图4所示,外部的空气从第三吸入口26a流入机械室21内。流入机械室21内的空气在机械室21内上升。该空气流f在支承板12的下方分支为通过第一电装基板80的附近的第一空气流f1和通过第二电装基板81的附近的第二空气流f2。
125.进而,第一空气流f1在第一电装基板80的附近上升,对第一电装基板80进行冷却。之后,第一空气流f1越过支承板12的上端,通过支承板12的上端与顶板29之间。接着,第一空气流f1通过电装部件9和第二电装基板81的附近,对电装部件9和第二电装基板81进行冷却后,流入开口17。
126.另外,第二空气流f2在第二电装基板81及电装部件9的附近上升,对第二电装基板81及电装部件9进行冷却。之后,第二空气流f2流入开口17。
127.接着,如图5所示,流入开口17的空气流f在平板11与分隔板3之间的空间s中朝向多个孔30流动。此时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同。之后,空气流f通过多个孔30,由罩板31变更流动的朝向,到达送风室20。之后,流入送风室20的空气借助风扇7的旋转而从吹出口22排出。
128.8.室外机中的水的浸入
129.如图8所示,在风扇7停止时,存在雨水和风从吹出口22吹入送风室20的情况。在该情况下,雨水与风扇7接触而朝向分隔板3撞击。
130.在该情况下,撞击风扇7的水首先与罩板31接触。由此,水的一部分与罩板31接触而向送风室20内落下。因此,水浸入到孔30中的情况得到抑制。
131.另外,当水流入主体部分31a的后端31c与分隔板3之间并经由孔30浸入分隔板3与平板11之间的空间s时,水的一部分与平板11接触而向罩部件10内落下。另外,浸入到空间s的水有时由平板11变更流动的朝向而朝向开口17流动。但是,水以远离多个电装基板8的方
式从开口17排出。因此,即使水从开口17排出,也能够抑制电装基板8被水润湿。
132.《第二实施方式》
133.接着,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134.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开口17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吹出口22与多个孔30之间。在该情况下,第一端11a是平板11的前端,第二端11b是平板11的后端。因此,第一方向是从前方朝向后方的方向。
135.根据第二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36.《第三实施方式》
137.接着,对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138.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孔30与第二端11b的端面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l1比第一端11a与孔30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l2长。
139.根据第三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40.《第四实施方式》
141.接着,对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142.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孔30与第一电装基板80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l3比开口17与第一电装基板80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l4长。
143.在该情况下,支承板12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孔30与第一端11a之间,并连接于平板11的第一端11a与第二端11b之间的部分。第一端11a的端面与支承板12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比支承板12与孔30之间的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短。
144.根据第四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45.《第五实施方式》
146.接着,对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147.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支承板12以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式延伸,并与平板11连结,但支承板12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支承板12可以以与第一方向交叉的方式延伸,也可以不与平板11连结。
148.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支承板12不与平板11连结,而与分隔板3连结。在该情况下,支承板12与平板11分体,且在第一方向上位于与平板11分离的位置。
149.根据第五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50.《第六实施方式》
151.接下来,对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152.在第六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主体部分31a的前端31e是第四端的一例,与分隔板3分离,主体部分31a的后端与连结部分31b连接。
153.在该情况下,连结部分31b的一端与主体部分31a的后端连接。连结部分31b的另一端31d与分隔板3连接。因此,连结部分31b的另一端31d比主体部分31a的前端31e离吹出口
22远。
154.根据第六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55.《第七实施方式》
156.接着,对第七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157.在第七实施方式中,如图14所示,罩板31一并覆盖多个孔30。在该情况下,主体部分31a与多个孔30隔开间隔地相面对。
158.根据第七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59.《第八实施方式》
160.接着,对第八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161.在第八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第二壁15的第一方向的尺寸比平板11的第一方向的尺寸短。第二壁15的第一端15a在第一方向上与平板11的第一端11a分离。
162.在该情况下,开口17由平板11的第一端11a、第二壁15的第一端15a、位于第一端11a与第一端15a之间的平板11的上端、第三壁16的第一端16a和分隔板3划分。
163.根据第八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与第二壁15同样地,第三壁16的第一方向的尺寸也可以比平板11的第一方向的尺寸短。
164.《第九实施方式》
165.接下来,对第九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件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166.在第九实施方式中,如图16所示,开口17朝向上方敞开。
167.在该情况下,第一端11a是平板11的上端,第二端11b是平板11的下端。因此,第一方向是从上方朝向下方的方向。第一端11a随着远离第一电装基板80而向下方倾斜。第一电装基板80配置在比开口17靠下方的位置。
168.根据第九实施方式,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作用效果。
169.《变形例》
170.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室外机1具备支承于支承板12的电装部件9,但室外机1也可以不具备电装部件9。
171.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室外机1具备支承于平板11的第二电装基板81,但室外机1也可以不具备第二电装基板81。
172.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室外机1具备设置于分隔板3的罩板31,但室外机1也可以不具备罩板31。
173.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罩板31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主体部分31a和沿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结部分31b,但罩板31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连结部分31b也可以具有弯曲形状。
174.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九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中分别说明的事项能够相互组合。
175.以上,对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能够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的主旨以及范围的情况下进行方式、细节的各种变更。
176.标号说明
177.1 室外机
178.2 壳体
179.3 分隔板
180.7 风扇
181.8 电装基板
182.9 电装部件
183.11 平板
184.11a 第一端
185.11b 第二端
186.12 支承板
187.13 框壁
188.17 开口
189.20 送风室
190.21 机械室
191.22 吹出口
192.30 孔
193.31 罩板
194.31a 主体部分
195.31c 主体部分的后端
196.31d 连结部分的另一端
197.80 第一电装基板
198.81 第二电装基板
199.现有技术文献
200.专利文献
20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45287号公报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