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94584发布日期:2021-06-22 17:12阅读:58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分案信息本申请是基于“2017年8月21日申请的、申请号为201710726819.x、名称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的中国专利申请所进行的分案,并将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本发明涉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常规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在用户开启空调制冷模式时,自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出风口出来的冷风风速较大,冷风自该出风口直接吹向用户,容易导致用户患上头晕、鼻塞或乏力等空调病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旨在实现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无风感出风,以提高用户使用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舒适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包括有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面壳,所述面壳下端具有出风口;第一挡风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且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第一挡风板于其板面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连接所述第一挡风板;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挡风板;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机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挡风板向上转动而使所述出风口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挡风板的下边沿之间形成下间隙;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机还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挡风板向下转动而使所述出风口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一挡风板的上边沿之间形成下间隙;所述驱动装置还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挡风板将所述出风口盖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齿轮及推杆,所述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所述推杆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推杆可内外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壁,所述推杆的外端设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挡风板的内板面设有凸耳,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凸耳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套环或者滑道,所述推杆的内端通过所述套环或者滑道而与壳体滑动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推杆的内端与所述套环设有适配的防脱结构。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下蜗壳,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于所述下蜗壳的内侧面设有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二挡风板于其板面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所述第二挡风板与所述下蜗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挡风板用以向外翻转而与所述第一挡风板搭接,以遮挡所述下间隙。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下蜗壳,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于所述下蜗壳的内侧面设有第二挡风板,所述第二挡风板于其板面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所述第二挡风板与所述下蜗壳转动连接;当所述第一挡风板向上翻转后,所述第二挡风板翻转至所述出风口外侧而与所述第二挡风板围合延长所述出风口的送风风道。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挡风板的内板面呈凹弧状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散风孔的外端自内向外呈弧形扩口状设置。在一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散风孔的中心间距为5mm~10mm;所述散风孔的孔径为2mm~5mm。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面壳,所述面壳下端具有出风口;第一挡风板,安装于所述壳体,且对应所述出风口设置,第一挡风板于其板面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驱动装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且连接所述第一挡风板;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驱动连接所述第一挡风板;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机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挡风板向上转动而使所述出风口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一挡风板的下边沿之间形成下间隙;或者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电机用以驱动所述第一挡风板向下转动而使所述出风口的上边沿与所述第一挡风板的上边沿之间形成下间隙。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第一挡风板的板面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并将所述第一挡风板设于出风口,利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挡风板朝向所述出风口远离或靠近所述出风口移动,以在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吹出的气流自所述第一挡风板上的散风孔吹出,气流风速减小,且被打散而变得柔和,从而使得用户感觉不到风,实现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无风感出风效果,以此提高使用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舒适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挡风板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挡风板处于向上偏转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示意图;图7为图1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挡风板处于向下偏转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图10为图9中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挡风板和第二挡风板均处于打开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第二挡风板处于向上偏转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第二挡风板处于向下偏转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图13为图10中第二挡风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0中第二挡风板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壳体11凸耳110面壳20第二挡风板111进风口30推杆112出风口40安装座120下蜗壳1换热器121收容槽2风道组件10第一挡风板3散风孔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室外侧”、“室内侧”等的描述,则该“室外侧”、“室内侧”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室外侧”、“室内侧”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提供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包括有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能够实现无风感出风,以提高用户使用该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舒适度。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第一挡风板10及驱动装置;其中,壳体100包括面壳110,面壳110的下端具有一出风口112;第一挡风板10设于出风口112,且第一挡风板10于其板面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3;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壳体100与第一挡风板10,以驱动第一挡风板10朝向出风口112远离或靠近出风口112移动。壳体100包括后壳,所述后壳与面壳110围合形成供换热器1及风道组件2安装的空腔,面壳110的顶部具有进风口111,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工作时,室内的气流自进风口111进入,经换热器1换热后,经风道组件2引导到出风口112送出。第一挡风板10设于出风口112,并通过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挡风板10朝向出风口112远离或靠近出风口112移动,即相当于利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挡风板10,沿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直线移动以远离出风口112,或者沿出风口112出风方向的逆方向直线移动以靠近出风口112。请参阅图3和图4,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挡风板10远离出风口112,第一挡风板10与出风口112相对,自风道组件2吹出的气流于出风口112处形成三股气流,其中,第一股气流(如图中i所示)自第一挡风板10上的散风孔3吹出,所述第一股气流的风速减小,且被打散而变得柔和,从而使得用户感觉不到风,实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无风感出风效果;第二股气流(如图中ii所示)自出风口112的下边沿与第一挡风板10下边沿之间的下间隙直接吹出,由于该下间隙朝向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挂墙,故所述第二股气流不会吹向用户;第三股气流(如图中iii所示)自出风口112的上边沿与第一挡风板10的上边沿之间的上间隙吹出,由于该上间隙朝向墙顶,故所述第三股气流亦不会直接吹向用户。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工作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挡风板10靠近出风口112,第一挡风板10盖合出风口112。所述散风孔3的形状和排布方式不设具体限定,但值得注意的是,多个所述散风孔3应较为均匀的排布在第一挡风板10的板面上,以确保第一挡风板10散风较为均匀,避免出现局部出现无风或局部散风的风速过大等情况。至于所述驱动装置可以是滑杆机构或者推杆机构,只要求所述驱动装置能够驱动第一挡风板10直线移动以远离或靠近出风口112即可。具体将在后文中有详细介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挡风板10的板面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3,并将第一挡风板10设于出风口112,利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第一挡风板10于出风口112处远离或靠近出风口112移动,以在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工作时,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吹出的气流自第一挡风板10上的散风孔3吹出,气流风速减小,且被打散而变得柔和,从而使得用户感觉不到风,实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无风感出风效果,以此提高使用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舒适度。请参阅图3,所述驱动装置有多种结构,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于壳体100内侧的推杆30、第一电机,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的齿轮,推杆30的内端与壳体100滑动连接,所述推杆的外端与第一挡风板10连接,推杆30设有与所述齿轮啮合的齿条。具体地,壳体100内设有套环或者滑道,推杆30的内端通过所述套环或者滑道而与壳体100滑动连接,为防止推杆30自所述套环滑脱,推杆30的内端与所述套环设有适配的防脱结构,如防脱卡扣或防脱自锁弹片等。所述齿条设于推杆30的中部,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以通过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推杆30往复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挡风板10于出风口112处远离或靠近出风口112移动。当然,所述驱动装置并不局限于此种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还可以在推杆30的内端设置一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推杆30内端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壳体100连接,以利用所述复位弹簧的弹性辅助所述推杆30往复运动,如此可减小所述第一电机的耗能。请参阅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改变第一挡风板10的倾斜角度,以改变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第一挡风板10与推杆30的外端转动连接。该转动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挡风板10与推杆30的外端铰接连接,当第一挡风板10远离出风口112的过程中,第一挡风板10受自身重力作用而绕推杆30的外端发生偏转,如此可改变出风口112与第一挡风板10之间的上间隙或下间隙的大小,从而改变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请参阅图7和图8,考虑到第一挡风板10受自身重力作用而绕推杆30的外端发生偏转的不确定性,优选采用电机控制第一挡风板10偏转。故在本实施例中,推杆30的外端设有安装座40,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于安装座40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一挡风板10的内板面设有凸耳11,凸耳11与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连接。具体地,安装座40具有一空腔,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空腔内,凸耳11设置有一转轴,所述转轴伸入至所述空腔内而与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连接,从而利用第二电机驱动第一挡风板10偏转,以有效控制出风口112的出风方向。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凸耳11上设置一轴孔,第二电机的驱动轴直接安装于所述轴孔亦可。当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制热时,如图6所示,利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第一挡风板10向上偏转,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气流于出风口112处形成两股气流,第一股气流大于第二股气流,且该第一股气流直接向下吹至室内的底层,起到暖足效果,其制热效果更佳。当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制冷时,如图8所示,利用所述第二电机驱动第一挡风板10向下偏转,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出风气流于出风口112处形成两股气流,其中,第一股气流流向第一挡风板10的内板面,部分第一股气流向上吹出,之后自然沉降,其制冷效果较好,并避免了直吹向用户,另一部分第一股气流经第一挡风板10上的散风孔3向下扩散,该部分第一股气流与位于第一挡风板10外板面上的第二股气流交叉混合,从而打散该第二股气流使其变得柔和,使得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无风感出风效果更佳。请参阅图9,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壳体100包括下蜗壳120,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于下蜗壳120的内侧面设有第二挡风板20,第二挡风板20与下蜗壳120转动连接,以利用第二挡风板20减弱自出风口112的下边沿的间隙吹出的出风气流,达到更佳的无风感效果。具体地,第二挡风板20的两端均具有一转轴,下蜗壳120设有供所述转轴插接的轴孔,下蜗壳120设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与该转轴连接,以驱动第二挡风板20翻转。请参阅图10,当第一挡风板10打开后,第二挡风板20向外翻转,第二挡风板20止挡部分气流向下流动,从而减小自出风口112的下边沿的间隙吹出的出风气流的风感。请参阅图11,当第一挡风板10同时向上翻转后,第二挡风板20向外翻转180°,第一挡风板10与第二挡风板20围合延长了出风口112的送风风道,延长了出风口的送风距离,有利于将暖热送至室内的底层,以达到暖足效果。请参阅图11,当第一挡风板10同时向下翻转后,第二挡风板20向外翻转180°,第一挡风板10与第二挡风板20围合延长了出风口112的送风风道,延长了出风口的送风距离,以有利于在制冷起始阶段,实现快速制冷。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在确保所述空调器无风感出风的前提下,改善其散风范围及散风效果,第二挡风板20于其板面上贯设有多个散风孔3。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部分出风气流经过第二挡风板20上的散风孔3向下扩散,这部分气流风速减小,从而可实现无风感。请再次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为减小第二挡风板20占用风道的空间,故在下蜗壳120的内侧面设有用以收容第二挡风板20的收容槽,以在不需要第二挡风板20时,将第二挡风板20收容至收容槽内。还请参阅图12,在本实施例中,为增大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无风感散风范围,第一挡风板10的内板面呈凹弧状设置,如此,一方面出风气流可顺沿第一挡风板10的内板面向两侧扩散,另一方面出风气流自第一挡风板10上的散风孔3呈半球面状扩散出去。由此可见,通过将第一挡风板10的内板面呈凹弧状设置,可有效增大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无风感散风范围。请参阅图13,考虑到若散风孔3呈直筒状贯设第一挡风板10,则在所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制冷时,气流通过散风孔3后直接吹向外侧,气流未经过第一挡风板10的外板面,导致第一挡风板10的内侧与其外侧的温差较大,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第一挡风板10的外板面凝结成冷凝水。故在本实施例中,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散风孔3的外端自内向外呈弧形扩口状设置。当气流自第一挡风板10的内板面散风孔3吹出时,气流在散风孔3的扩口端平缓地向外扩散至第一挡风板10的外板面,以此平衡第一挡风板10内外两侧的温差,从而避免在第一挡风板10的外板面形成有成冷凝水。请参阅图14,在其他实施例中,为达到更佳的无风感效果,所述散风孔3的贯设方向呈弯曲设置,以使得所述散风孔3的呈弯曲状贯设第一挡风板10或第二挡风板20,相对于直筒状的散风孔3而言,本实施例中,弯曲状的散风孔3的风阻较大,更有效降低出风口112的气流风速,从而实现更佳的无风感效果。请参阅图14,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相邻的两个所述散风孔3之间的间距不宜过大,否则仍有可能会在第一挡风板10的外板面上产生有冷凝水,故相邻的两个所述散风孔3的中心间距限定为5mm~10mm。若相邻的两个所述散风孔3的中心间距小于5mm,则会由于散风孔3过于密集而导致第一挡风板10的强度较差,容易发生变形;若相邻的两个所述散风孔3的中心间距大于10mm,则由于散风孔3过于稀疏,散风效果及防冷凝水效果均不佳。故将相邻的两个所述散风孔3的中心间距限定为5mm~10mm,具体可以是6.5mm、8.5mm或者9.5mm均可。还请参阅图4,为确保所述第一挡板具有较佳的散风效果,所述散风孔3的孔径为2mm~5mm,例如2.5mm、3.5mm或4.5mm均可。若所述散风孔3的孔径小于2mm,则会由于散风孔3较小而导致风阻较大,出风气流难以通过散风孔3扩散出去;若所述散风孔3的孔径大于5mm,会由于散风孔3过大而导致风阻较小,出风气流通过散风孔3后仍然具有较大的风速,不利于实现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无风感出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