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01251发布日期:2021-06-30 00:15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和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空调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空调器的综合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室内机的送风体验,一直是用户十分关注的问题。具体地,现有大部分空调器都是仅设置有一个单层的导风板,这种结构设置不仅无法避免直吹问题,特别是在空调器运行制冷工况时,室内机吹出的冷风直吹人体很容易引起用户不适;而且还会导致出风方向和出风范围受限,因而无法满足部分用户的大出风要求。
3.进一步地,为了有效缓解直吹问题,现有部分空调器也对其导风板的结构进行了一些改进,但是,这些结构改进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现有大部分空调器还是通过调整送风逻辑的方式来避免直吹引起不适的问题,但这种调整送风逻辑的方式很容易影响空调器的换热速度,进而导致室内温度改变缓慢的问题,并且也无法增大空调器的出风范围。
4.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空调器的导风装置和空调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导风板的结构设计不佳而导致送风体验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的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包括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相连的多个导风板,所述连接板能够与所述空调器的主体相连,所述导风板的导风面呈弧形设置,所述多个导风板呈扇形分布,并且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导风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凹陷结构。
6.在上述空调器的导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凹陷结构在所述导风板的外侧面上呈阵列分布。
7.在上述空调器的导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凹陷结构的投影形状为圆形。
8.在上述空调器的导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板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导向柱。
9.在上述空调器的导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定位导向柱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导风板的定位导向柱在同一端面方向上呈一一对应设置。
10.在上述空调器的导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板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上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导向柱,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第一端面上的定位导向柱和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面上的定位导向柱呈错位设置;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分别位于所述导风面的沿导风方向的两侧。
11.在上述空调器的导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多个导风板的宽度沿自上而下的方向依次增大。
12.在上述空调器的导风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导风板的设置数量为三个。
1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上述任一项优选技术方案
中所述的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通过所述连接板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室内机相连。
14.在上述空调器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室内机上还设置有外导风板,所述导风装置能够收纳于所述室内机的出风通道中,所述外导风板能够遮蔽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口,所述外导风板和所述导风装置还共同设置成当所述外导风板和所述导风装置均位于导风位置时,通过所述室内机的出风通道吹出的风依次经过所述导风装置和所述外导风板的导向后送出。
15.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导风装置包括连接板以及与所述连接板相连的多个导风板,所述连接板能够与所述空调器的主体相连,进而将所述导风装置与所述空调器的主体相连,所述导风板的导风面呈弧形设置,以使每个所述导风板都能够以弧形的导风路径进行导风,并且还能够有效减小风阻,降低出风噪音,在所述导风装置进行导风时,弧形导风面的内侧朝上,进而使得所述导风板能够向上引风,以使风的流动更具柔顺性,出风更为柔和,从而有效避免直吹问题,进而有效保证用户舒适的换热体验;所述多个导风板呈扇形分布,以便有效实现分层送风的效果,送风方向更为精准,同时还能有效增大送风范围,进而有效保证通过所述送风装置送出的风能够更加柔和,并且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导风板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凹陷结构,从而有效避免因内外温差而导致的凝露现象,以便有效避免现有室内机出风口容易滴水的问题,进而最大程度地提升用户体验。基于上述设置,本发明的送风装置能够实现更大角度的出风,满足更大风量需求,并且还能够有效提高所述室内机对风向的控制,有效改善出风噪音想象,提高舒适度体验;另外,由于出风范围的增大,使得局部风量进一步变小,进而有效保证吹出的风更为柔和,有效避免直吹问题,从而有效提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舒适度,提升所述空调器的换热速率,以便最大程度地提升用户体验。
16.进一步地,本发明通过将所述多个凹陷结构阵列分布于在所述导风板的外侧面上,以便最大程度地避免因内外温差而导致的凝露现象,进而有效避免现有室内机出风口容易滴水而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另外,本发明还通过将所述凹陷结构设置成投影形状为圆形的结构,以使所述导风板的整个外侧面形成类似高尔夫球面的结构,从而进一步提升防凝露效果。
17.进一步地,本发明还通过在所述导风板的端面上设置所述定位导向柱,以便有效定位所述室内机的出风方向,进而对出风方向进行更有效的把控;同时,在所述导风装置的转动过程中,还能够有效减少所述导风板与所述室内机的其他结构的接触及碰撞,进而有效避免异响的产生。
18.更进一步地,本发明还通过将所述定位导向柱的数量设置成多个,并且将所述多个导风板的定位导向柱在同一端面方向上一一对应设置,以便进一步提升定位效果,进而有效保证所述室内机能够对出风方向具有更精准的把控能力。另外,本发明还通过将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第一端面上的所述定位导向柱和设置于所述导风板的第二端面上的所述定位导向柱呈错位设置,以便最大程度地保证定位效果。
19.进一步地,本发明还通过将所述多个导风板的宽度设置成沿自上而下的方向依次增大,即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最小,而位于最下方的所述导风板的宽度最大,从而有效提升所述导风装置在转动过程中的流畅性,进而有效保证所述空调器对所述导风装置的姿态控制能力,以便有效保证送风效果。
20.此外,本发明的空调器包括室内机和上述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导风装置,所述导风装置通过所述连接板以可转动的方式与所述室内机相连,以便有效保证所述导风板的摆动轨迹为弧形,从而进一步提升出风的柔和性,扩大出风范围,提升用户体验。
21.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空调器还设置有外导风板,所述外导风板和所述导风装置共同设置成当所述外导风板和所述导风装置均位于导风位置时,通过所述室内机的出风通道吹出的风依次经过所述导风装置和所述外导风板的导向后送出,在所述空调器进行制冷及制热等不同工况时,所述外导风板和所述导风装置能够移动至相应的导风位置而实现不同的导风组合,以使所述空调器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够保证出风的舒适性。另外,所述导风装置能够收纳于所述室内机的出风通道中,所述外导风板能够遮蔽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口,以便有效保证所述室内机外观的整体性。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的导风装置的第一整体示意图;
23.图2是本发明的导风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24.图3是本发明的导风装置的第二整体示意图;
25.图4是本发明的导风装置的侧视图;
26.图5是本发明的导风装置的侧剖图;
27.附图标记:11、连接板;12、导风板;121、第一导风板;122、第二导风板;123、第三导风板;124、凹陷结构;125、定位导向柱;13、支撑筋;14、转轴;15、避让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例如,本发明不对所述空调器的室内机的类型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例如,所述室内机可以是壁挂式室内机,还可以是立柜式室内机,这都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调整。这种有关应用对象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首先参阅图1至3,其中,图1是本发明的导风装置的第一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导风装置的局部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导风装置的第二整体示意图。如图1至3所示,本
发明的导风装置包括连接板11以及与连接板11相连的多个导风板12,连接板11能够与所述空调器的主体相连,导风板12的导风面呈弧形设置,多个导风板12呈扇形分布,并且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导风板1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多个凹陷结构124。具体地,连接板11可以连接至所述室内机的机壳的外侧壁上,多个导风板12均与连接板11相连,以使导风板12能够通过连接板11相对于所述室内机的主体移动,进而改变所述导风装置的导风状态,并且所述导风装置通过多个导风板12能够实现分层导风的效果,进而有效保证出风的柔和性。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连接板11的具体形状和结构以及导风板12的具体设置数量及其与连接板11的具体连接方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调整。
32.具体地,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包括四个连接板11和三个导风板12,三个导风板12分别为位于上方的第一导风板121、位于中间的第二导风板122和位于下方的第三导风板123,其中两个连接板11分别设置于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的左右两端,另外两个连接板11设置于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的中部。参阅图3中的方位,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以自上而下的方式依次与连接板11相连,即在所述导风装置处于导风位置时,三个导风板12就是以自上而下的方式分布,以便有效实现分层送风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的导风装置包括四个连接板11和三个导风板12,但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例如,连接板11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导风板12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或者更多个。这种有关具体数量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应当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3.继续参阅图4和图5,其中,图4是本发明的导风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本发明的导风装置的侧剖图。如图1至图5所示,位于左右两端的两个连接板11的外侧面上设置有转轴14,所述室内机的出风通道的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对应设置有两个安装孔(图中未示出),所述导风装置通过设置在连接板11上的转轴14以可转动的方式连接至所述室内机,以使所述导风装置能够在收纳位置和各个导风位置之间转动。优选地,所述室内机的安装孔中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其中一个转轴14相连,以便实现自动驱动的效果。当然,本发明不对连接板11和转轴14的具体形状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另外,位于中部的两个连接板11之间形成有避让槽15,部分导风板12在此处断开,所述导风装置能够通过避让槽15保证转动过程的流畅性,进而有效保证导风的精准性。当然,这种结构设置并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
34.进一步地,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之间还设置有多个支撑筋13,以便有效防止导风板12容易因受热而变形的问题。优选地,支撑筋13所在的平面和位于两端的连接板11所在的平面平行,以便在提升连接强度的基础上还不会影响所述导风装置的导风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支撑筋13的具体结构、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作任何限制,只要支撑筋13能够连接于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之间以提升连接强度即可。
35.继续参阅图5,如图5所示,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的导风面均呈弧形设置,即,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的上下表面均呈弧形设置,以便有效减少风阻,改善出风噪音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的具体弧度。进一步优
选地,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的宽度沿自上而下的方向依次增大,即,第一导风板121的宽度最小,第二导风板122的宽度其次,第三导风板123的宽度最大,从而有效提升所述导风装置在转动过程中的流畅性,进而有效保证所述空调器对所述导风装置的姿态控制能力,以便有效保证送风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此处所述的宽度为导风板12在沿导风方向上的尺寸。此外,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呈扇形分布,并且第一导风板121和第二导风板122之间的间距与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之间的间距相等,以便在有效扩大送风范围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减少风量的损耗。
36.继续参阅图1和图3,进一步地,多个凹陷结构124设置于最外侧的两个导风板12的外侧面上,如图1和图3中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导风板121的上表面和第三导风板123的下表面上均设置有多个凹陷结构124,第一导风板121的下表面、第二导风板122的上下表面和第三导风板123的上表面则均为平整表面,以便有效保证导风效果。当所述空调器运行制冷模式时,所述室内机吹出的风为冷风,而外部空气的温度较高,因而很容易在第一导风板121的上表面和第三导风板123的下表面上产生凝露现象,从而导致所述室内机滴水的问题;基于此,本发明通过在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导风板12的外侧面上设置多个凹陷结构124来有效避免凝露现象的产生,进而有效提升用户体验。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凹陷结构124的具体形状、设置数量和分别方式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调整,这都不是限制性的。
37.作为凹陷结构124的一种优选设置方式,多个凹陷结构124在第一导风板121的上表面和第三导风板123的下表面上呈阵列分布,以便有效保证整个所述导风装置的防凝露效果。进一步地,凹陷结构124的投影形状设置为圆形,即,凹陷结构124的表面为球面的一部分,以便达到更好的防凝露效果。优选地,还可以对凹陷结构124的边缘进行倒角处理,以便最大程度地提升所述导风装置的防凝露效果。当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导风板12的具体尺寸及用户的具体使用需求自行设定凹陷结构124的尺寸。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置方式仅是一种优选设置方式,但并不是限制性的设置方式,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38.进一步地,导风板12的端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导向柱125,参阅图3中的方位,本发明中所述的端面指的是导风板12的前表面和后表面。定位导向柱125的轴线方向和导风板12在该处的切线方向一致,以便有效定位所述室内机的出风方向,进而对出风方向进行更有效的把控。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定位导向柱125的具体形状、设置数量和设置位置作任何限制,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优选地,定位导向柱125设置成棱形柱,并且其菱形的一条对角线与导风板12在该处的切面平行,另一条对角线与导风板12在该处的切面垂直,以便更好地进行定位导向。当然,这种形状设置仅是优选的,但并不是限制性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例如,定位导向柱125还可以是六菱柱等。
39.继续参阅图2,作为一种优选设置方式,定位导向柱125的数量为多个,以便更好地进行定位,并且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的定位导向柱125在同一端面方向上呈一一对应设置。如图2所示,在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的前端面所在的平面内,或者在第一导风板121、第二导风板122和第三导风板123的后端面所在的平面内,设置在第一导风板121上的定位导向柱125、设置在第二导风板122上的
定位导向柱125和设置在第三导风板123上的定位导向柱125呈一一对应设置,即位于三个导风板12上的定位导向柱125位于同一直线上,换言之,在竖直方向上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以便有效保证导向结果的一致性,进而提升定位导向的精准性。
40.进一步地,位于前端面上的定位导向柱125和位于后端面上的定位导向柱125呈错位设置,即位于前端面上的定位导向柱125和位于后端面上的定位导向柱125沿导风方向并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是错开设置的,以使位于前端面上的定位导向柱125和位于后端面上的定位导向柱125能够从不同方向上进行定位,进而最大程度地提升定位结果的准确性。
41.此外,本发明的室内机(图中未示出)上还设置有外导风板(图中未示出),所述导风装置能够收纳于所述室内机的出风通道中,所述外导风板能够遮蔽所述出风通道的出风口,所述外导风板和所述导风装置共同设置成当所述外导风板和所述导风装置均位于导风位置时,通过所述室内机的出风通道吹出的风依次经过所述导风装置和所述外导风板的导向后送出。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导风位置作具体设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自行设定一个或多个导风位置,以使所述室内机能够在所述外导风板和所述导风装置的配合作用下实现多种送风方式,以便在保证出风柔和性和出风范围的基础上,还能够有效提升送风方式的多样性,进而达到更好的送风效果。
42.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