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80499发布日期:2023-02-04 04:5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组件;风管,与所述风机组件相连接;发热体,所述发热体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风管内,所述发热体的内部具有第一风道,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风管之间形成有第二风道,所述风机组件可向所述第一风道和所述第二风道送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发热管;所述第一风道位于所述发热管的内侧;所述第二风道位于所述发热管的外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中心轴与所述风管的中心轴相重合;和/或所述发热管的中心轴与所述风机组件的中心轴相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长度与直径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并且小于或等于50;和/或所述发热管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1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的发热功率密度小于或等于50w/cm2;和/或所述发热体的发热面朝向所述第一风道和/或所述第二风道。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用垂直于所述风管的中心轴的平面截取所述风管和所述发热体,所述第二风道的截面面积与所述第一风道的截面面积的比值,大于或等于1并且小于或等于10。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支架,所述风管与所述支架相连接;风机,设置于所述支架。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导风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进口端以及所述第二风道的进口端,通过所述导风风道与所述风机相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风道在所述风机的送风方向上渐缩。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风道的端部延伸至所述发热体与所述风管之间。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的侧壁朝向所述风管一侧延伸以形成所述导风风道。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风机位于所述安装槽内;和/或所述风机的朝向所述发热体一侧的轴向端面,与所述发热体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mm。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管包括:
导风段,所述第二风道形成于所述导风段和所述发热体之间;进风段,设置于所述导风段的一端,并与所述风机组件相连接;出风段,设置于所述导风段的另一端。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用垂直于所述风管的中心轴的平面截取所述风管,所述进风段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导风段的截面面积;和/或用垂直于所述风管的中心轴的平面截取所述风管,所述出风段的截面面积大于所述进风段的截面面积。15.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明壳体,所述风机组件和所述风管设置于所述透明壳体内;其中,所述风管为透明风管,所述发热体为透明管体。1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上设置电极;所述发热体轴向相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电极电连接,所述固定组件可用于固定所述发热体,并在得电时为所述发热体供电。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发热体的轴向端部,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电极相接触,并可在得电时为所述发热体供电;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固定件。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取暖器,包括:风机组件;风管,与风机组件相连接;发热体,发热体的至少部分设置于风管内,发热体的内部具有第一风道,发热体与风管之间形成有第二风道,风机组件可向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送风。本发明通过第一风道和第二风道的设计,保证了气流与发热体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发热体自身的散热效果,同时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取暖器的取暖效果。时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取暖器的取暖效果。时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取暖器的取暖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康 曾庆河 刘丰收 罗伟锦 康瑞祥 叶似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美的环境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21
技术公布日:2023/2/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