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27098137发布日期:2021-10-27 17:20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尤其涉及一种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背景技术:

2.近几年来,空调的无风感概念渐起。然而,基于相关方案中空调制冷制热的原理,空调需要空气经过蒸发器进行冷热交换,因此空气需要进行流动,即需要有风,带走冷量或者热量;所以,风量不可或缺。因此,空调风感不是应该被消灭的部分,而是需要更智能更舒适的控制方式的部分。但相关方案中,空调的送风角度固定且设置不方便,影响了用户使用空调的体验。
3.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存储介质及处理器,以解决空调的送风角度固定且设置不方便,影响了用户体验的问题,达到通过对空调的送风角度进行灵活设置,能够提升用户体验的效果。
5.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空调的使用者的操作参数;所述操作参数,是用于设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参数;所述送风空间,用于表示使用者设定的所述空调的送风位置或送风区域;所述避风空间,用于表示使用者设定的所述空调的避风位置或避风区域;根据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空间坐标;根据所述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按所述送风角度运行。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控制器,具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内机定位部分和手持定位部分;所述操作参数,包括:在使用者所在位置处点按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位置参数和点按参数,或在使用者所经过路径上长按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路径参数和长按参数;所述点按参数,用于表示使用者的点按操作是送风操作还是避风操作;所述长按参数,用于表示使用者的长按操作是送风操作还是避风操作;其中,所述位置参数和所述路径参数中的至少之一,包括由使用者操作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参数,或由所述内机定位部分识别使用者操作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参数;获取所述空调的使用者的操作参数,包括:通过所述内机定位部分,定位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的所处位置或所经路径,或接收由所述内机定位部分识别使用者操作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的所处位置或所经路径,并接收由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点按操作发送的点按参数或长按操作发送的长按参数,以对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的所述操作参数进行获取。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控制器,还具有扫风部分;在所述扫风部分上,预
置有所述空调的送风模型;所述送风模型,包含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空间坐标,包括:通过所述扫风部分,根据所述操作参数和所述送风模型,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空间坐标。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模型,是根据所述空调的设备参数和出风参数,确定得到的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以及送风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送风模型,能够被预置在所述空调的扫风部分中;在更改所述送风模型时,能够通过设定的通讯方式和设定的更改协议对所述送风模型进行更改。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按所述送风角度运行,包括:根据所述空间坐标,基于所述送风模型中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空间坐标与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得到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按所述送风角度运行。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间坐标,包括:一个坐标或两个以上坐标;在所述空间坐标包括两个以上坐标的情况下,所述送风角度为与两个以上坐标对应的两个以上角度的集合,在该集合中两个以上角度按设定顺序排序,形成所述空调的扫风板的运行路径。
11.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的使用者的操作参数;所述操作参数,是用于设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参数;所述送风空间,用于表示使用者设定的所述空调的送风位置或送风区域;所述避风空间,用于表示使用者设定的所述空调的避风位置或避风区域;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空间坐标;所述控制单元,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按所述送风角度运行。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控制器,具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内机定位部分和手持定位部分;所述操作参数,包括:在使用者所在位置处点按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位置参数和点按参数,或在使用者所经过路径上长按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路径参数和长按参数;所述点按参数,用于表示使用者的点按操作是送风操作还是避风操作;所述长按参数,用于表示使用者的长按操作是送风操作还是避风操作;其中,所述位置参数和所述路径参数中的至少之一,包括由使用者操作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参数,或由所述内机定位部分识别使用者操作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参数;所述获取单元,获取所述空调的使用者的操作参数,包括:通过所述内机定位部分,定位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的所处位置或所经路径,或接收由所述内机定位部分识别使用者操作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的所处位置或所经路径,并接收由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点按操作发送的点按参数或长按操作发送的长按参数,以对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的所述操作参数进行获取。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控制器,还具有扫风部分;在所述扫风部分上,预置有所述空调的送风模型;所述送风模型,包含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空间坐标,包括:通过所述扫风部分,根据所述操作参数和所述送风模型,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空间坐标。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模型,是根据所述空调的设备参数和出风参数,确定
得到的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以及送风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送风模型,能够被预置在所述空调的扫风部分中;在更改所述送风模型时,能够通过设定的通讯方式和设定的更改协议对所述送风模型进行更改。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按所述送风角度运行,包括:根据所述空间坐标,基于所述送风模型中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空间坐标与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得到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按所述送风角度运行。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间坐标,包括:一个坐标或两个以上坐标;在所述空间坐标包括两个以上坐标的情况下,所述送风角度为与两个以上坐标对应的两个以上角度的集合,在该集合中两个以上角度按设定顺序排序,形成所述空调的扫风板的运行路径。
17.与上述装置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18.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19.与上述方法相匹配,本发明再一方面提供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20.由此,本发明的方案,通过选取空间坐标作为送风点和避风点,再将空间坐标对应为空调的送风角度,实现对空调的送风角度的灵活设置;从而,通过对空调的送风角度进行灵活设置,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21.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22.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的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的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装置中控制器的一实施例的硬件拓扑示意图;
26.图4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27.图5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案的一实施例的单点坐标示意图;
28.图6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案的一实施例的路径与坐标示意图;
29.图7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案的一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移动路径与送风角度示意图。
30.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31.102

获取单元;104

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3.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的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空调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10至步骤s130。
34.在步骤s110处,获取所述空调的使用者的操作参数。所述操作参数,是用于设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参数。所述送风空间,用于表示使用者设定的所述空调的送风位置或送风区域,即使用者希望所述空调送风至的位置或区域。所述避风空间,用于表示使用者设定的所述空调的避风位置或避风区域,即使用者不希望所述空调送风至的位置或区域。
3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控制器,具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内机定位部分和手持定位部分。所述内机定位部分,如定位装置机内部分,设置在所述空调的内机上。所述手持定位部分,如定位装置手持部分,设置在所述空调的遥控器上。
36.所述操作参数,包括:在使用者所在位置处点按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位置参数和点按参数,或在使用者所经过路径上长按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路径参数和长按参数。所述点按参数,用于表示使用者的点按操作是送风操作还是避风操作。所述长按参数,用于表示使用者的长按操作是送风操作还是避风操作。其中,所述位置参数和所述路径参数中的至少之一,包括由使用者操作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参数,或由所述内机定位部分识别使用者操作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参数。
37.步骤s110中获取所述空调的使用者的操作参数,包括:通过所述内机定位部分,定位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的所处位置或所经路径,或接收由所述内机定位部分识别使用者操作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的所处位置或所经路径,并接收由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点按操作发送的点按参数或长按操作发送的长按参数,以对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的所述操作参数进行获取。
38.图3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装置中控制器的一实施例的硬件拓扑示意图。如图3所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装置中的控制器,包括定位装置。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定位装置包括两部分,即定位装置手持部分和定位装置机内部分。
39.其中,定位装置手持部分,包括:能够进行人机交互的物理按键。定位装置手持部分,可以集成到空调遥控器当中。能够进行人机交互的物理按键,可以使用组合按键或者专用按键的方式,进入“预置送风点”和“设定送风点”功能。预置送风点:将当前坐标或者路径进行存储,后续需要对该左边或路径进行吹风/避风时,可直接选择该存储的预置送风点。设定送风点:设定当前需要吹风/避风的左边或者路径,可以选择已预置的送风点,也可直接用定位装置设置。
40.定位装置手持部分,还包括:可发送空调内机可接收信号的信号单元。
41.定位装置机内部分,包括:接收定位装置手持部分发送的信号的传感单元。
42.定位装置机内部分,还包括:进行位置识别的计算单元。该位置识别,包括:空调的
送风模型与定位装置的坐标平移,当送风模型的原点与定位装置的不一致时,进行坐标系的转换。
43.在步骤s120处,根据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空间坐标。
4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控制器,还具有扫风部分。在所述扫风部分上,预置有所述空调的送风模型。所述送风模型,包含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
45.步骤s120中根据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空间坐标,包括:通过所述扫风部分,根据所述操作参数和所述送风模型,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空间坐标。
46.如图3所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装置中的控制器,还包括扫风单元。也就是说,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装置中的控制器,包括定位装置和扫风单元(即扫风部分)两部分,定位装置和扫风单元,能够完成扫风板精准吹风避风。通过定位装置选取送风点和避风点(即空间坐标),再将空间坐标对应为空调送风角度,从而达到精准吹风避风的效果。
47.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扫风部分,包括:控制扫风板动作的计算单元。控制扫风板动作的计算单元,负责根据送风模型和送风点确定扫风板动作。扫风部分,还包括:进行扫风动作的动作单元。
4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模型,是根据所述空调的设备参数和出风参数,确定得到的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以及送风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
49.所述送风模型,能够被预置在所述空调的扫风部分中。在更改所述送风模型时,能够通过设定的通讯方式和设定的更改协议对所述送风模型进行更改。
50.图4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法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法的控制流程,包括:
51.步骤1、预装送风模型,即预装控制器的送风模型。
52.步骤11、控制器的送风模型的确定。根据设备的结构(比如风机类型、风叶形状和导风板面积等)、风量、风压、转速以及出口风速等,扫风单元内置多种基于设备的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以及送风范围。
53.具体地,仅需考虑一阶关系,首先假设送风范围和导风板面积、送风强度以及送风角度存在线性关系,然后依据试验数据导出一个送风范围与设备结构和风速的四元一次函数,评估其线性拟合程度(如复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后,将此函数写入作为送风模型。
54.例如:送风角度有最大送风角度和最小送风角度,且在该范围内可以按单位角度进行调节。送风强度有零转速和最大转速,且在该范围内可按照单位转速进行调节。送风范围根据设备安装高度、送风角度以及送风强度确定。
55.一般来说,宏观上的气体运动是大量气体分子微观运动的统计平均,不太适合在控制器中进行模型计算。而且送风舒适感是一种难以精确量化的因人而异的心理活动。因此送风范围可以在开发阶段由厂家依照设备的结构、风量、风压、转速以及出口风速等、自身用户数据以及实验数据等方式确定,并预装载在控制器内部存储中,最终形成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三者的对应关系。
56.步骤12、送风模型的更改。机组可以提供通讯方式和更改协议,由厂家人员更改送风模型,即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三者的对应关系。
57.送风模型存储在空调内机上,因此更改送风模型则需要与内机进行通讯,比如通过485通讯、can(控制器局域网络)通讯以及无线wifi通讯等通讯方式进行通讯并更改送风模型。
58.更改的协议,可以约定握手方式,比如空调内机识别到特殊功能码时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为送风模型参数,之后发回送风模型参数给上位机确认。最后空调内机接收到特定功能码(即特定功能码)后确认更改模型,将送风模型参数替换为最新接收的参数数据。
59.通讯协议中,往往会有一部分数据,用于表明该帧数据的含义和用途,这是基于通讯可以人为任意设定的。比如一帧通讯的第10个数据定义为功能码,用以表明接收到该帧数据的设备需要执行的功能。又比如”0xa5”这个数往往用来充当有线通讯时的帧数据的填充数据,这是因为它的二进制是10100101,会导致总线电平连续反转,生成一个特殊的波形。
60.步骤2、预置送风点。
61.当进入“预置送风点”功能时,定位装置机内部分,识别定位装置手持部分的当前坐标进而确定送风点。
62.步骤21、图5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案的一实施例的单点坐标示意图。点按定位装置手持部分的按键,将当前位置设置为预置的送风点,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例子中的"a2"点、"c1"点以及"d2"点。
63.步骤22、在长按定位装置手持部的按键时走动,将移动路径设置为该按键的预置的送风范围。图6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案的一实施例的路径与坐标示意图。假设在移动路径上取"a2"点、"b1"点、"c1"点、"d2"点以及"e2"点,则可以得到坐标点集合d1(coordinate),可以参见图6所示的例子。
64.步骤3、用户设定送风点。
65.当进入“设定送风点”功能时,可以按定位装置手持部分的对应按键选定预置的送风点,或者可以通过定位装置的机内部识别手持部的当前坐标,从而确定送风点。
66.步骤31、当通过预置送风点按键设定时,则按照单一按键所代表的送风点或者送风范围进行设定。
67.步骤32、当通过识别坐标设定送风点时,操作逻辑与"预置送风点"功能一致,即可以设置单个送风角度,也可以设置一个连续的送风范围。
68.此处有一个特殊的应用:可以设置空调内机跟随手持部送风,或者避开手持部送风,从而间接达到风随人风避人的目的。
69.在步骤s130处,根据所述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按所述送风角度运行。
70.本发明的方案,提出一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通俗易懂的、操作简便的扫风设置方式,即一种新的扫风、空间定位以及用户交互相结合的应用方式,用户可以通过设置扫风范围,合理吹风,实现各种扫风效果。比如:用户可以指挥空调向刚拖过地的湿地板吹风,指挥空调向梅雨天气不易晒干的湿衣物进行吹风,指挥空调向角落吹风避开人群等等。另外,由于操作简单,设置灵活,这种操作将像电视机遥控换台一样简单不费力。
71.在本发明的方案中,采用定位装置选取送风点和避风点,能够扫风无级运动,精准出风。通过采取定位装置选取送风点或者避风点的方式,解决了空调送风角度固定和设置不方便的问题,因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空调的便利性和舒适性。相关方案中的扫风都是分角度的,比如一级扫风是扫风板在打开角度15
°
~30
°
之间进行扫风。即仅根据按键来进行设置,是没有办法穷尽所有角度的,只能划分好几个固定的范围。
72.在本发明的方案中,以空间坐标对应送风角度,能够智能控制,简便舒适。通过将空间内的坐标对应为扫风板的送风角度,解决了用户设置送风角度时对空间认知不清晰,需要思考室内三维空间图景的问题,因而提高了空调控制的智能程度。
7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130中根据所述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按所述送风角度运行,包括:根据所述空间坐标,基于所述送风模型中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空间坐标与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得到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按所述送风角度运行。
7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间坐标,包括:一个坐标或两个以上坐标;在所述空间坐标包括两个以上坐标的情况下,所述送风角度为与两个以上坐标对应的两个以上角度的集合,在该集合中两个以上角度按设定顺序排序,形成所述空调的扫风板的运行路径。
75.如图4所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法的控制流程,还包括:
76.步骤4、控制器确定扫风动作。
77.步骤41、控制器根据定位装置设定的扫风点或者扫风范围,依照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三者的对应关系,获取到对应坐标与送风角度的关系。送风角度,为扫风板的打开角度(与坐标对应),即连续的扫风角度。
78.为方便计,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的一种:表格法,送风模型以表格的方式存储,当确定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时,依据每个坐标可以查找到对应的送风角度,从而确定送风角度或送风角度区间。公式法,送风模型以公式的方式存储,当确定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时,代入公式求得送风角度。
79.步骤42、假设安装高度h下室内机按送风强度f运转时,送风角度与送风范围有映射d(coordinate)

r(angle),则每个定位装置设定的坐标,可得到一个对应的角度。若只有一个坐标,该坐标对应的角度为扫风板悬停的角度值。图7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案的一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移动路径与送风角度示意图。若有多个坐标,则此时得到的为多个角度的集合r1(angle),对这些角度进行递增排序,则得到扫风板的运行路径,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例子。
80.可见,本发明的方案,能够依据用户实时操作的结果确定扫风模型,实现用户简单操作下的扫风动作控制,解决室内机风量与人体舒适感的不匹配矛盾。
81.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选取空间坐标作为送风点和避风点,再将空间坐标对应为空调的送风角度,实现对空调的送风角度的灵活设置。从而,通过对空调的送风角度进行灵活设置,能够提升用户体验。
82.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空调的控制装置。参见图2所示本发明的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空调的控制装置可以包括:获取单元102和控制单元104。
83.其中,获取单元102,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空调的使用者的操作参数。所述操作参数,是用于设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参数。所述送风空间,用于表示使用者设定的所述空调的送风位置或送风区域,即使用者希望所述空调送风至的位置或区域。所述避风空间,用于表示使用者设定的所述空调的避风位置或避风区域,即使用者不希望所述空调送风至的位置或区域。该获取单元102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10。
8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控制器,具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内机定位部分和手持定位部分。所述内机定位部分,如定位装置机内部分,设置在所述空调的内机上。所述手持定位部分,如定位装置手持部分,设置在所述空调的遥控器上。
85.所述操作参数,包括:在使用者所在位置处点按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位置参数和点按参数,或在使用者所经过路径上长按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路径参数和长按参数。所述点按参数,用于表示使用者的点按操作是送风操作还是避风操作。所述长按参数,用于表示使用者的长按操作是送风操作还是避风操作。其中,所述位置参数和所述路径参数中的至少之一,包括由使用者操作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参数,或由所述内机定位部分识别使用者操作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参数。
86.所述获取单元102,获取所述空调的使用者的操作参数,包括:所述获取单元102,具体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内机定位部分,定位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的所处位置或所经路径,或接收由所述内机定位部分识别使用者操作所述手持定位部分产生的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的所处位置或所经路径,并接收由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点按操作发送的点按参数或长按操作发送的长按参数,以对所述手持定位部分的所述操作参数进行获取。
87.图3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装置中控制器的一实施例的硬件拓扑示意图。如图3所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装置中的控制器,包括定位装置。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定位装置包括两部分,即定位装置手持部分和定位装置机内部分。
88.其中,定位装置手持部分,包括:能够进行人机交互的物理按键。定位装置手持部分,可以集成到空调遥控器当中。能够进行人机交互的物理按键,可以使用组合按键或者专用按键的方式,进入“预置送风点”和“设定送风点”功能。
89.定位装置手持部分,还包括:可发送空调内机可接收信号的信号单元。
90.定位装置机内部分,包括:接收定位装置手持部分发送的信号的传感单元。
91.定位装置机内部分,还包括:进行位置识别的计算单元。该位置识别,包括:空调的送风模型与定位装置的坐标平移,当送风模型的原点与定位装置的不一致时,进行坐标系的转换。
92.控制单元104,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空间坐标。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参见步骤s120。
9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调的控制器,还具有扫风部分。在所述扫风部分上,预置有所述空调的送风模型。所述送风模型,包含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
94.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操作参数,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空间坐标,包括: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通过所述扫风部分,根据所述操作参数和所述送风模型,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空间或避风空间的空间坐标。
95.如图3所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装置中的控制器,还包括扫风单元。也就是说,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装置中的控制器,包括定位装置和扫风单元(即扫风部分)两部分,定位装置和扫风单元,能够完成扫风板精准吹风避风。通过定位装置选取送风点和避风点(即空间坐标),再将空间坐标对应为空调送风角度,从而达到精准吹风避风的效果。
96.在图3所示的例子中,扫风部分,包括:控制扫风板动作的计算单元。控制扫风板动作的计算单元,负责根据送风模型和送风点确定扫风板动作。扫风部分,还包括:进行扫风动作的动作单元。
9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送风模型,是根据所述空调的设备参数和出风参数,确定得到的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以及送风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
98.所述送风模型,能够被预置在所述空调的扫风部分中。在更改所述送风模型时,能够通过设定的通讯方式和设定的更改协议对所述送风模型进行更改。
99.图4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装置的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装置的控制流程,包括:
100.步骤1、预装送风模型,即预装控制器的送风模型。
101.步骤11、控制器的送风模型的确定。根据设备的结构(比如风机类型、风叶形状和导风板面积等)、风量、风压、转速以及出口风速等,扫风单元内置多种基于设备的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以及送风范围。
102.具体地,仅需考虑一阶关系,首先假设送风范围和导风板面积、送风强度以及送风角度存在线性关系,然后依据试验数据导出一个送风范围与设备结构和风速的四元一次函数,评估其线性拟合程度(如复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后,将此函数写入作为送风模型。
103.例如:送风角度有最大送风角度和最小送风角度,且在该范围内可以按单位角度进行调节。送风强度有零转速和最大转速,且在该范围内可按照单位转速进行调节。送风范围根据设备安装高度、送风角度以及送风强度确定。
104.一般来说,宏观上的气体运动是大量气体分子微观运动的统计平均,不太适合在控制器中进行模型计算。而且送风舒适感是一种难以精确量化的因人而异的心理活动。因此送风范围可以在开发阶段由厂家依照设备的结构、风量、风压、转速以及出口风速等、自身用户数据以及实验数据等方式确定,并预装载在控制器内部存储中,最终形成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三者的对应关系。
105.步骤12、送风模型的更改。机组可以提供通讯方式和更改协议,由厂家人员更改送风模型,即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三者的对应关系。
106.送风模型存储在空调内机上,因此更改送风模型则需要与内机进行通讯,比如通过485通讯、can(控制器局域网络)通讯以及无线wifi通讯等通讯方式进行通讯并更改送风模型。
107.更改的协议,可以约定握手方式,比如空调内机识别到特殊功能码时将接收到的数据存储为送风模型参数,之后发回送风模型参数给上位机确认。最后空调内机接收到特定功能码(即特定功能码)后确认更改模型,将送风模型参数替换为最新接收的参数数据。
108.步骤2、预置送风点。
109.当进入“预置送风点”功能时,定位装置机内部分,识别定位装置手持部分的当前
坐标进而确定送风点。
110.步骤21、图5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案的一实施例的单点坐标示意图。点按定位装置手持部分的按键,将当前位置设置为预置的送风点,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例子中的"a2"点、"c1"点以及"d2"点。
111.步骤22、在长按定位装置手持部的按键时走动,将移动路径设置为该按键的预置的送风范围。图6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案的一实施例的路径与坐标示意图。假设在移动路径上取"a2"点、"b1"点、"c1"点、"d2"点以及"e2"点,则可以得到坐标点集合d1(coordinate),可以参见图6所示的例子。
112.步骤3、用户设定送风点。
113.当进入“设定送风点”功能时,可以按定位装置手持部分的对应按键选定预置的送风点,或者可以通过定位装置的机内部识别手持部的当前坐标,从而确定送风点。
114.步骤31、当通过预置送风点按键设定时,则按照单一按键所代表的送风点或者送风范围进行设定。
115.步骤32、当通过识别坐标设定送风点时,操作逻辑与"预置送风点"功能一致,即可以设置单个送风角度,也可以设置一个连续的送风范围。
116.此处有一个特殊的应用:可以设置空调内机跟随手持部送风,或者避开手持部送风,从而间接达到风随人风避人的目的。
117.所述控制单元104,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按所述送风角度运行。该控制单元104的具体功能及处理还参见步骤s130。
118.本发明的方案,提出一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的、通俗易懂的、操作简便的扫风设置方式,即一种新的扫风、空间定位以及用户交互相结合的应用方式,用户可以通过设置扫风范围,合理吹风,实现各种扫风效果。比如:用户可以指挥空调向刚拖过地的湿地板吹风,指挥空调向梅雨天气不易晒干的湿衣物进行吹风,指挥空调向角落吹风避开人群等等。另外,由于操作简单,设置灵活,这种操作将像电视机遥控换台一样简单不费力。
119.在本发明的方案中,采用定位装置选取送风点和避风点,能够扫风无级运动,精准出风。通过采取定位装置选取送风点或者避风点的方式,解决了空调送风角度固定和设置不方便的问题,因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空调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120.在本发明的方案中,以空间坐标对应送风角度,能够智能控制,简便舒适。通过将空间内的坐标对应为扫风板的送风角度,解决了用户设置送风角度时对空间认知不清晰,需要思考室内三维空间图景的问题,因而提高了空调控制的智能程度。
12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单元104,根据所述空间坐标,确定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按所述送风角度运行,包括:
122.所述控制单元104,具体还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空间坐标,基于所述送风模型中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空间坐标与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得到所述空调的送风角度,并控制所述空调按所述送风角度运行。
1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间坐标,包括:一个坐标或两个以上坐标;在所述空间坐标包括两个以上坐标的情况下,所述送风角度为与两个以上坐标对应的两个以上角度的集合,在该集合中两个以上角度按设定顺序排序,形成所述空调的扫风板的运行路径。
124.如图4所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装置的控制流程,还包
括:
125.步骤4、控制器确定扫风动作。
126.步骤41、控制器根据定位装置设定的扫风点或者扫风范围,依照送风角度、送风强度与送风范围三者的对应关系,获取到对应坐标与送风角度的关系。
127.步骤42、假设安装高度h下室内机按送风强度f运转时,送风角度与送风范围有映射d(coordinate)

r(angle),则每个定位装置设定的坐标,可得到一个对应的角度。若只有一个坐标,该坐标对应的角度为扫风板悬停的角度值。图7为带扫风板的室内机精准吹风避风功能的实现方案的一实施例的定位装置移动路径与送风角度示意图。若有多个坐标,则此时得到的为多个角度的集合r1(angle),对这些角度进行递增排序,则得到扫风板的运行路径,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例子。
128.可见,本发明的方案,能够依据用户实时操作的结果确定扫风模型,实现用户简单操作下的扫风动作控制,解决室内机风量与人体舒适感的不匹配矛盾。
129.由于本实施例的装置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130.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选取空间坐标作为送风点和避风点,再将空间坐标对应为空调的送风角度,实现对空调的送风角度的灵活设置,能够扫风无级运动,精准出风,提升用户体验。
131.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装置的一种空调。该空调可以包括: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装置。
132.由于本实施例的空调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装置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133.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选取空间坐标作为送风点和避风点,再将空间坐标对应为空调的送风角度,实现对空调的送风角度的灵活设置,提高了用户使用空调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13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在所述程序运行时控制所述存储介质所在设备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135.由于本实施例的存储介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述。
136.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选取空间坐标作为送风点和避风点,再将空间坐标对应为空调的送风角度,实现对空调的送风角度的灵活设置,提高了空调控制的智能程度。
137.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对应于空调的控制方法的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以上所述的空调的控制方法。
138.由于本实施例的处理器所实现的处理及功能基本相应于前述方法的实施例、原理和实例,故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未详尽之处,可以参见前述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做赘
述。
139.经大量的试验验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选取空间坐标作为送风点和避风点,再将空间坐标对应为空调的送风角度,实现对空调的送风角度的灵活设置,能够达到精准吹风避风的效果。
140.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14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