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2740发布日期:2021-11-22 15:04阅读:79来源:国知局
除垢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属于清洁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除垢装置。


背景技术:

2.在高温煅烧制造工业中的常用设备由于物料的变化和工艺调整不到位经常出现结皮、堵塞、积料和结垢现象。例如回转窑,在高温煅烧过程中产生的垢体会导致回转窑内径变小,影响窑内通风,进而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
3.为了清除堵料和垢体,可能需要关停下游设备,进入设备内部进行清除作业,既影响生产效率,也存在安全隐患。相关技术中通常采用空气炮或者高压水枪的方式进行除垢,但是空气炮存在能量密度低而导致除垢效果差的问题,而高压水枪存在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除垢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除垢装置除垢效果差和维护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除垢装置,包括:气源,用于提供预设流体;充装结构,连接于所述气源,用于接收所述预设流体,并将接收的所述预设流体由气态压缩至液态;执行结构,连接于所述充装结构,用于接收所述预设流体,再将接收的所述预设流体由液态相变为气态,并沿预设方向排出。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执行结构包括:执行本体,内部形成相变腔室,所述相变腔室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连通于所述充装结构,所述相变腔室用于接收所述预设流体,再将接收的所述预设流体由液态变为气态,所述第一出气口用于引导所述预设流体沿所述预设方向排出;第一进气阀,连接于所述执行本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气口的打开和关闭;第一出气阀,连接于所述执行本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出气口的打开和关闭;控制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进气阀和所述第一出气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进气阀和所述第一出气阀。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执行结构还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相变腔室内,用于获取所述相变腔室内的第一压力信息,并将所述第一压力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压力信息,并判断所述第一压力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压力;在所述第一压力信息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结构控制所述第一进气阀保持打开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出气阀保持关闭状态;在所述第一压力信息不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结构控制所述第一进气阀保持关闭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出气阀保持打开状态。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执行结构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相变腔室内,用于获取所述相变腔室内的第一温度信息,并将所述第
一温度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用于接收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并判断所述第一温度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在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结构控制所述第一进气阀保持关闭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出气阀保持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一温度信息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时,所述控制结构控制所述第一进气阀保持打开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一出气阀保持关闭状态。
1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执行结构还包括:安全阀,连接于所述执行本体,所述相变腔室还具有安全出气口,所述安全阀在所述相变腔室内的压力小于安全压力的状态下控制所述安全出气口关闭,并在所述相变腔室内的压力不小于安全压力的状态下控制所述安全出气口打开。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装结构包括:充装本体,内部形成充装空间,所述充装空间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于所述气源;所述充装空间用于接收所述气源提供所述预设流体,并将所述预设流体由气态压缩为液态;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于所述执行结构;第二进气阀,连接于所述充装本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气口的打开和关闭;第二出气阀,连接于所述充装本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出气口的打开和关闭;所述控制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二进气阀和所述第二出气阀,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进气阀和所述第二出气阀。
1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装结构还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结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充装空间内,用于获取所述充装空间内的第二压力信息,并将所述第二压力信息传递至所述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用于接收所述第二压力信息,并判断所述第二压力信息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压力;在所述第二压力信息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结构控制所述第二进气阀保持打开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二出气阀保持关闭状态;在所述第二压力信息不小于所述第二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结构控制所述第二进气阀保持关闭状态,并控制所述第二出气阀保持打开状态。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源和所述充装结构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为无缝钢管。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充装结构和所述执行结构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为无缝钢管。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源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内具有储液空间,所述储液空间用于储存呈液态的所述预设流体。
16.本技术提供的除垢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除垢装置包括:气源、充装结构以及执行结构,气源用于提供预设流体,充装结构连接于气源,充装结构用于接收预设流体,并将接收的预设流体由气态压缩至液态,执行结构连接于充装结构,用于接收预设流体,再将接收的预设流体由液态相变为气态,并沿预设方向排出。该预设流体可以为二氧化碳等,由于二氧化碳存在不燃烧、不助燃、做功过程温度低、无火花、噪音小、不会对周围设备与构件产生烧蚀、腐蚀、不会对回转窑内衬造成损坏等优点,因此可以大幅延长回转窑的使用寿命;其次利用气态的预设流体对设备进行清洁,设备无需长时间停工,从而整体设备的维护成本较低;并且由于执行结构可以将预设流体由液态相变为气态,因此该预设流体在执行结构内相变为气态之后,可以保持很高的气压,在气态的预设流体沿预设方向排出之后,可以对设备进行有效的清洁,清洁效率高。综上,该除垢装置除垢效果好并且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除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执行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执行结构的剖面图。
21.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22.100

除垢装置;110

气源;120

充装结构;121

第二进气口;122

第二出气口;123

第二进气阀;124

第二出气阀;130

执行结构;131

相变腔室;132

第一进气口;133

第一出气口;134

第一进气阀;135

第一出气阀;136

第一压力传感器;137

安全阀;138

第一温度传感器;140

控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24.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5.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除垢装置进行说明。
28.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除垢装置100包括:气源110、充装结构120以及执行结构130。该除垢装置100可以应用于回转窑,也可以应用于其他需要除垢的结构。
29.气源110用于提供预设流体。具体的,该预设流体可以为二氧化碳。由于二氧化碳存在不燃烧、不助燃、做功过程温度低、无火花、噪音小、不会对周围设备与构件产生烧蚀、腐蚀、不会对回转窑内衬造成损坏等优点,因此可以大幅延长回转窑的使用寿命。
30.充装结构120连接于气源110,充装结构120用于接收预设流体,并将接收的预设流体由气态压缩至液态。由于气源110提供的预设流体存在压强不稳定的问题,因此利用充装结构120可以对气源110提供的预设流体进行压缩,使气源110提供的预设流体转变为压强
稳定的液态形式,并且该稳定的压强可以为较高的压强,以保障预设流体的能量密度达到较高的水平。
31.执行结构130连接于充装结构120,用于由充装结构120中流出的预设流体,并将接收的预设流体由液态相变为气态,之后再沿预设方向排出。利用执行结构130可以将压强稳定的液态的预设流体相变为气态,预设流体由压强较高的液态相变为气态,其压强也会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气态的预设流体沿预设方向流出,可以对装置内的垢体进行清洁,由于预设流体的能量密度较高,因此可以保障对装置内的垢体进行清洁的清洁效果。
32.该除垢装置100包括:气源110、充装结构120以及执行结构130,气源110用于提供预设流体,充装结构120连接于气源110,充装结构120用于接收预设流体,并将接收的预设流体由气态压缩至液态,执行结构130连接于充装结构120,用于接收预设流体,再将接收的预设流体由液态相变为气态,并沿预设方向排出。该预设流体可以为二氧化碳等,由于二氧化碳存在不燃烧、不助燃、做功过程温度低、无火花、噪音小、不会对周围设备与构件产生烧蚀、腐蚀、不会对装置内衬造成损坏等优点,因此可以大幅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其次利用气态的预设流体对装置进行清洁,装置无需长时间停工,从而整体设备的维护成本较低;并且由于执行结构130可以将预设流体由液态相变为气态,因此该预设流体在执行结构130内相变为气态之后,可以保持很高的气压,在气态的预设流体沿预设方向排出之后,可以对装置进行有效的清洁,清洁效率高。
3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该执行结构130可以包括:执行本体、第一进气阀134、第一出气阀135以及控制结构140。
34.执行本体的内部形成相变腔室131,相变腔室131具有第一进气口132和第一出气口133,第一进气口132连通于充装结构120,使充装结构120内的液态的预设流体可以经过第一进气口132流入至相变腔室131。相变腔室131用于接收液态的预设流体,再将液态的预设流体相变为气态。第一出气口133用于引导气态的预设流体沿预设方向排出,以对装置内的垢体进行清洁。
35.第一进气阀134连接于执行本体,第一进气阀134用于控制第一进气口132的打开和关闭。具体的,第一进气阀134可以为电磁阀,利用电磁阀易于控制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第一进气口132的灵活控制。
36.第一出气阀135连接于执行本体,第一出气阀135用于控制第一出气口133的打开和关闭。具体的,第一出气阀135可以为电磁阀,利用电磁阀易于控制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第一出气口133的灵活控制。
37.控制结构140电连接于第一进气阀134和第一出气阀135,控制结构140用于控制第一进气阀134和第一出气阀135。具体的,控制结构140用于控制第一进气阀134的打开和关闭,在第一进气阀134处于打开的状态下,第一进气口132则可以供预设流体通过;在第一进气阀134处于关闭的状态下,第一进气口132则不可以供预设流体通过。控制结构140用于控制第一出气阀135的打开和关闭,在第一出气阀135处于打开的状态下,第一出气口133则可以供预设流体通过;在第一出气阀135处于关闭的状态下,第一出气口133则不可以供预设流体通过。具体的,控制结构140可以为控制电路、单片机等结构。
3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执行结构130还可以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136。
39.第一压力传感器136至少部分位于相变腔室131内。具体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36的
检测端必须位于相变腔室131内,以获取相变腔室131内的第一压力信息。第一压力传感器136电连接于控制结构140,用于将其获取的第一压力信息传递至控制结构140。具体的,第一压力传感器136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于控制结构140,以利用导线将第一压力信息传递至控制结构140;第一压力传感器136还可以通过无线信号电连接于控制结构140,以利用无线信号将第一压力信息传递至控制结构140。
40.控制结构140用于接收第一压力信息,并判断第一压力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压力。在第一压力信息小于第一预设压力时,控制结构140控制第一进气阀134保持打开状态,并控制第一出气阀135保持关闭状态。此时充装结构120内的预设流体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口132流入至相变腔室131内,而相变腔室131内的流体则无法由相变腔室131流出,因此相变腔室131内不断有预设流体由液态相变为气态,相变腔室131内的压强也不断增加,相变腔室131内的预设流体的能量密度也不断增加,直至相变腔室131内的预设流体的压强增加至第一预设压力。在第一压力信息不小于第一预设压力时,即相变腔室131内的预设流体的压强增加至第一预设压力时,控制结构140控制第一进气阀134保持关闭状态,并控制第一出气阀135保持打开状态。此时充装结构120内的预设流体无法通过第一进气口132流入至相变腔室131内,且相变腔室131内的预设流体可以经过第一出气口133沿预设方向流出,以清洁回转窑,在相变腔室131内的预设流体排出之后,则相变腔室131内的压强小于第一预设压力,此时控制结构140控制第一进气阀134保持打开状态,控制结构140控制第一出气阀135保持关闭状态,从而形成循环。
4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执行结构130还可以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38。
42.第一温度传感器138至少部分位于相变腔室131内。具体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38的检测端必须位于相变腔室131内,以获取相变腔室131内的第一温度信息。第一温度传感器138电连接于控制结构140,用于将其获取的第一温度信息传递至控制结构140。具体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38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于控制结构140,以利用导线将第一温度信息传递至控制结构140;第一温度传感器138还可以通过无线信号电连接于控制结构140,以利用无线信号将第一温度信息传递至控制结构140。
43.控制结构140用于接收第一温度信息,并判断第一温度信息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在第一温度信息不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结构140控制第一进气阀134保持打开状态,并控制第一出气阀135保持关闭状态。此时充装结构120内的预设流体可以通过第一进气口132流入至相变腔室131内,而相变腔室131内的流体则无法由相变腔室131流出,因此相变腔室131内不断有预设流体由液态相变为气态,相变腔室131内的温度也不断降低,相变腔室131内的预设流体的能量密度也不断增加,直至相变腔室131内的预设流体的温度降低至第一预设温度。在第一温度信息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时,即相变腔室131内的预设流体的温度降低至第一预设温度时,控制结构140控制第一进气阀134保持关闭状态,并控制第一出气阀135保持打开状态。此时充装结构120内的预设流体无法通过第一进气口132流入至相变腔室131内,且相变腔室131内的预设流体可以经过第一出气口133沿预设方向流出,以清洁回转窑,在相变腔室131内的预设流体排出之后,则相变腔室131内的温度不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此时控制结构140控制第一进气阀134保持打开状态,控制结构140控制第一出气阀135保持关闭状态,从而形成循环。
4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执行结构130还可以包括:安全阀137。
45.安全阀137连接于执行本体。相变腔室131内具有安全出气口,安全出气口将相变腔室131和外界环境连通。安全阀137用于控制安全出气口的打开和关闭。具体的,在相变腔室131内的压力小于安全压力的状态下,在此状态下,相变腔室131处于相对安全的环境,安全阀137控制安全出气口关闭。在相变腔室131内的压力不小于安全压力的状态下,在此状态下,相变腔室131处于相对危险的环境,为了防止相变腔室131发生爆炸等危险,安全阀137控制安全出气口打开。具体的,安全压力大于第一预设压力。在控制结构140、第一压力传感器136等结构无法正常工作的状态下,相变腔室131内的压强可能会不断增加,因此利用安全阀137可以保障整体结构处于安全的状态。
4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充装结构120可以包括:充装本体、第二进气阀123、第二出气阀124以及控制结构140。
47.充装本体的内部形成充装空间,充装空间具有第二进气口121和第二出气口122,第二进气口121连通于充装结构120,使气源110内的气态的预设流体可以经过第二进气口121流入至充装空间。充装空间用于接收气态的预设流体,再将气态的预设流体压缩为液态。第二出气口122连通于执行结构130,用于供液态的预设流体流入至相变腔室131。
48.第二进气阀123连接于充装本体,第二进气阀123用于控制第二进气口121的打开和关闭。具体的,第二进气阀123可以为电磁阀,利用电磁阀易于控制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第二进气口121的灵活控制。
49.第二出气阀124连接于充装本体,第二出气阀124用于控制第二出气口122的打开和关闭。具体的,第二出气阀124可以为电磁阀,利用电磁阀易于控制的特点,可以实现对第二出气口122的灵活控制。
50.控制结构140电连接于第二进气阀123和第二出气阀124,控制结构140用于控制第二进气阀123和第二出气阀124。具体的,控制结构140用于控制第二进气阀123的打开和关闭,在第二进气阀123处于打开的状态下,第二进气口121则可以供预设流体通过;在第二进气阀123处于关闭的状态下,第二进气口121则不可以供预设流体通过。控制结构140用于控制第二出气阀124的打开和关闭,在第二出气阀124处于打开的状态下,第二出气口122则可以供预设流体通过;在第二出气阀124处于关闭的状态下,第二出气口122则不可以供预设流体通过。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充装结构120还可以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
52.第二压力传感器至少部分位于充装空间内。具体的,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端必须位于充装空间内,以获取充装空间内的第二压力信息。第二压力传感器电连接于控制结构140,用于将其获取的第二压力信息传递至控制结构140。具体的,第二压力传感器可以通过导线电连接于控制结构140,以利用导线将第二压力信息传递至控制结构140;第二压力传感器还可以通过无线信号电连接于控制结构140,以利用无线信号将第二压力信息传递至控制结构140。
53.控制结构140用于接收第二压力信息,并判断第二压力信息是否小于第二预设压力。在第二压力信息小于第二预设压力时,控制结构140控制第二进气阀123保持打开状态,并控制第二出气阀124保持关闭状态。此时气源110内的预设流体可以通过第二进气口121流入至充装空间内,而充装空间内的流体则无法由充装空间流出,因此充装空间内不断有预设流体由气态压缩为液态,充装空间内的压强也不断增加,充装空间内的预设流体的能
量密度也不断增加,直至充装空间内的预设流体的压强增加至第二预设压力。在第二压力信息不小于第二预设压力时,即充装空间内的预设流体的压强增加至第二预设压力时,控制结构140控制第二进气阀123保持关闭状态,并控制第二出气阀124保持打开状态。此时气源110内的预设流体无法通过第二进气口121流入至充装空间内,且充装空间内的预设流体可以经过第二出气口122流出至执行结构130,在充装空间内的预设流体排出之后,则充装空间内的压强小于第二预设压力,此时控制结构140控制第二进气阀123保持打开状态,控制结构140控制第二出气阀124保持关闭状态,从而形成循环。
5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源110和充装结构120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具体的,该第一管道可以为无缝钢管。由于无缝钢管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强,因此利用无缝钢管可以保障气源110和充装结构120之间可以供压强较大的预设流体通过。
55.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充装结构120和执行结构130之间可以通过第二管道连接。具体的,该第二管道可以为无缝钢管。由于无缝钢管可以承受较大的压强,因此利用无缝钢管可以保障充装结构120和执行结构130之间可以供压强较大的预设流体通过。
5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气源110可以包括:储液罐。
57.储液罐内具有储液空间,储液空间用于储存呈液态的预设流体。具体的,在储液空间内的预设流体可以转变为气态并由储液罐内流出。
5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