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27783901发布日期:2021-12-04 10:28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中央空调冷站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中央空调系统中设备较多,常见的中央空调系统的设备包括:冷热源设备、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空调箱、新风机组及风机管盘等,各个设备独立运行,运行数据的计算往往较为复杂。
3.为应对环境条件的不同变化,现有技术往往依据工程师经验,由工程师根据不同环境对应的历史调节数据对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各个设备运行参数进行适应调整。但是,依据工程师经验或历史数据调整各个设备的运行数据的准确性较低,无法使得设备之间配合达到最优能效,并且会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模型,实现在环境变化时,不同设备之间的高效配合。
5.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方法,包括:
6.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模型;其中,所述冷站模型包括:目标冷站建筑模型及目标空调机组模型;
7.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环境数据及中央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数据;
8.将所述环境数据及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数据输入至所述冷站模型,得到中央空调系统的修正运行数据,并根据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修正运行数据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运行。
9.进一步地,所述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模型之前,包括:建立目标冷站建筑模型;具体地:
10.通过回归算法,根据中央空调系统非运行状态对应的建筑物理数据,计算得到建筑参数;其中,所述建筑参数包括:建筑热传递系数、建筑热容及建筑表面积;
11.根据所述建筑参数、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状态对应的建筑物理数据、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状态对应的冷机制冷量及通用冷站建筑模型,得到目标冷站建筑模型。
12.进一步地,所述通用冷站建筑模型,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0013][0014]
q
gains
=q

q
chiller

[0015]
其中,cap为建筑热容,t为建筑室内温度,t
amb
为室外环境温度,t
vent
为建筑室内通风空气温度,t
inf
为建筑渗透空气温度,t为时间,u为建筑热传递系数、a为建筑表面积、cp
air
为空气比热容,m
inf
为建筑渗透空气量,q
gains
为建筑净得热量,q为建筑得热量,q
chiller
为冷机制冷量。
[0016]
进一步地,所述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模型之前,包括:建立目标空调机组模型;其中,所述目标空调机组模型包括:主机模型、目标水泵模型及目标冷却塔模型;具体地:
[0017]
根据冷机的运行能效比及冷机功耗值,计算得到冷机制冷量;
[0018]
通过回归算法,根据冷机运行参数及所述冷机制冷量,建立主机模型;其中,冷机运行参数包括:冷机负载率、冷机功耗、冷冻水进水温度、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却水进水温度、冷却水出水温度、冷冻水比热容及冷却水比热容;
[0019]
通过回归算法,根据水泵运行数据,建立目标水泵模型;其中,所述水泵运行数据包括:水泵运行台数及水泵转速;
[0020]
根据冷却塔运行数据,建立目标冷却塔模型;其中,所述冷却塔运行数据包括:冷却水的质量流量、空气的质量流量、冷却塔进水温度及空气湿球温度。
[0021]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冷机的运行能效比及冷机功耗值,计算得到冷机制冷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22]
q
chiller
=p
chiller
×
cop;
[0023]
其中,q
chiller
为冷机制冷量,p
chiller
为冷机功耗,cop为冷机的运行能效比;其中,所述冷机的运行能效比,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24]
cop=a0+a1×
fzl+a2×
t
o,e
+a3×
t
i,c
+a4×
fzl2+a5×
t
o,e2
+a6×
t
i,c2
+a7×
fzl
×
t
o,e
+a8×
fzl
×
t
i,c
+a9×
t
o,e
×
t
i,c

[0025]
其中,cop为冷机的运行能效比,a0、a1、a2、a3、a4、a5、a6、a7、a8、a9为运行能效比计算系数,fzl为冷机负载率,t
o,e
为冷冻水出水温度,t
i,c
为冷却水进水温度;
[0026]
所述主机模型,通过以下公式组表示:
[0027]
q
chiller
=b0+b1×
fzl+b2×
t
o,e
+b3×
t
i,c
+b4×
fzl2+b5×
t
o,e2
+b6×
t
i,c2
+b7×
fzl
×
t
o,e
+b8×
fzl
×
t
i,c
+b9×
t
o,e
×
t
i,c

[0028][0029]
q
c
=q
chiller
+p
chiller

[0030][0031]
其中,q
chiller
为冷机制冷量,b0、b1、b2、b3、b4、b5、b6、b7、b8、b9为制冷量计算系数,fzl为冷机负载率,t
o,e
为冷冻水出水温度,t
i,e
为冷冻水进水温度,t
o,c
为冷却水出水温度,t
i,c
为冷却水进水温度,m
w,e
为冷机冷冻水流量,c
p,e
为冷冻水比热容,q
c
为主机冷却侧散热量,p
chiller
为冷机功耗,m
w,c
为冷却水流量,c
p,c
为冷却水比热容;
[0032]
所述目标水泵模型,通过以下公式组表示:
[0033]
m
pump
=f1(n,n);
[0034]
p
pump
=f2(n,n);
[0035]
其中,m
pump
为水泵水流量,p
pump
为水泵功耗,n为水泵运行台数,n为水泵转速,f1为水泵水流量计算函数,f2为水泵功耗计算函数;
[0036]
所述目标冷却塔模型,通过以下公式组表示:
[0037][0038]
m
a
=f3(n
t
,n
f
,n);
[0039][0040]
其中,q
rej
为冷却塔散热量,η
tower
为冷却塔效率,d1、d2、d3为冷却塔散热量计算系数,m
w
为冷却水的质量流量,m
a
为空气的质量流量,t
c,in
为冷却塔进水温度,t
c,out
为冷却塔出水温度,t
w,b
为空气湿球温度,q
total
为冷机总制冷量,p
total
为冷机总功耗,n
t
为冷却塔运行台数,n
f
为风机运行数量,n为水泵转速,f3为空气的质量流量计算函数,f4为冷却塔散热量计算函数。
[0041]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系统,包括:
[0042]
冷站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模型;其中,所述冷站模型包括:目标冷站建筑模型及目标空调机组模型;
[0043]
运行数据获取模块,用于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环境数据及中央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数据;
[0044]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模块,用于将所述环境数据及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数据输入至所述冷站模型,得到中央空调系统的修正运行数据,并根据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修正运行数据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运行。
[0045]
进一步地,所述冷站模型建立模块包括:目标冷站建筑模型建立子模块,用于:
[0046]
通过回归算法,根据中央空调系统非运行状态对应的建筑物理数据,计算得到建筑参数;其中,所述建筑参数包括:建筑热传递系数、建筑热容及建筑表面积;
[0047]
根据所述建筑参数、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状态对应的建筑物理数据、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状态对应的冷机制冷量及通用冷站建筑模型,得到目标冷站建筑模型。
[0048]
进一步地,所述冷站模型建立模块包括:冷机模型建立子模块;
[0049]
其中,所述冷机模型建立子模块包括:主机模型建立子模块、目标水泵模型建立子模块及目标冷却塔模型建立子模块;其中,
[0050]
所述的主机模型建立子模块,用于:
[0051]
根据冷机的运行能效比及冷机功耗值,计算得到冷机制冷量;
[0052]
通过回归算法,根据冷机运行参数及所述冷机制冷量,建立主机模型;其中,冷机运行参数包括:冷机负载率、冷机功耗、冷冻水进水温度、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却水进水温度、冷却水出水温度、冷冻水比热容及冷却水比热容;
[0053]
所述目标水泵模型建立子模块,用于:
[0054]
通过回归算法,根据水泵运行数据,建立目标水泵模型;其中,所述水泵运行数据包括:水泵运行台数及水泵转速;
[0055]
所述目标冷却塔模型建立子模块,用于:
[0056]
根据冷却塔运行数据,建立目标冷却塔模型;其中,所述冷却塔运行数据包括:冷却水的质量流量、空气的质量流量、冷却塔进水温度及空气湿球温度。
[0057]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方法。
[0058]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所述的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方法。
[005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60]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模型;其中,所述冷站模型包括:目标冷站建筑模型及目标空调机组模型;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环境数据及中央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数据;将所述环境数据及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数据输入至所述冷站模型,得到中央空调系统的修正运行数据,并根据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修正运行数据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本发明从冷站总体出发,将建筑模型与冷机模型进行联立建模。对于环境条件变化或冷站中设备运行变化,冷站中的各个设备可以高效、快速做出相应响应及调整,冷站中的各个设备相互配合,实现设备高效运行。
附图说明
[006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62]
图1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63]
图2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0064]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装置的结构图;
[0065]
图4是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6]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67]
应当理解,文中所使用的步骤编号仅是为了方便描述,不对作为对步骤执行先后顺序的限定。
[0068]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目标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0069]
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0070]
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0071]
第一方面。
[0072]
请参阅图1,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方法,包括:
[0073]
s10、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模型;其中,所述冷站模型包括:目标冷站建筑模型及目标空调机组模型。
[0074]
需要说明的是,热力学原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用技术手段。本实施例中的冷站设备通常包括多类型、大数量的制冷设备,典型的是包括主机、冷冻泵、冷却泵冷却塔等。这些设备可能包括多台,且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以各种管路相互连接,需要协调工作。因此,出现了冷站控制技术,以实现对冷站设备的集中统一控制。目前,针对冷站控制主要是通过冷站控制系统,冷站控制系统的基础需求是能够从各个设备获取采集的参数及建筑参数,例如温度、流量和阀门开度等参数,而后根据总体的控制需求,向各个设备发送控制指令。
[0075]
优选地,所述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模型之前,包括:
[0076]
建立目标冷站建筑模型;具体包括:
[0077]
步骤1.1:通过回归算法,根据中央空调系统非运行状态对应的建筑物理数据,计算得到建筑参数;其中,所述建筑参数包括:建筑热传递系数、建筑热容及建筑表面积。
[0078]
步骤1.2:根据所述建筑参数、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状态对应的建筑物理数据、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状态对应的冷机制冷量及通用冷站建筑模型,得到目标冷站建筑模型。
[0079]
需要说明的是,回归算法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用技术手段,在此不做具体说明。中央空调系统非运行状态即为未启用或未开启中央空调系统时的状态,示例性地,当建筑净得热量为0时,即为中央空调系统非运行状态。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状态即为启用或开启中央空调系统时的状态,示例性地,当建筑净得热量不为0时,即为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状态。
[0080]
具体地,所述通用冷站建筑模型,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0081][0082]
q
gains
=q

q
chiller

[0083]
其中,cap为建筑热容,t为建筑室内温度,t
amb
为室外环境温度,t
vent
为建筑室内通风空气温度,t
inf
为建筑渗透空气温度,t为时间,u为建筑热传递系数、a为建筑表面积、cp
air
为空气比热容,m
inf
为建筑渗透空气量,q
gains
为建筑净得热量,q为建筑得热量,q
chiller
为冷机制冷量。
[0084]
需要说明的是,从历史数据中筛选建筑非运行状态下(即q
gains
=0时)的建筑参数,使用回归算法回归出建筑的建筑热传递系数u、建筑热容cap、建筑表面积a;通过建筑得热量q

冷机制冷量q
chiller
,计算得到建筑净得热量q
gains
;从历史数据中筛选建筑空调运行状态下(即q
gains
≠0时)建筑参数,可得建筑得热量q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此,利用历史数据获得了目标冷站建筑模型表达,即建筑热传递系数u、建筑热容cap、建筑表面积a及建筑得热量q得以确定。
[0085]
优选地,所述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模型之前,包括:建立目标空调机组模型;其中,所述目标空调机组模型包括:主机模型、目标水泵模型及目标冷却塔模型;具体地:
[0086]
步骤2.1:根据冷机的运行能效比及冷机功耗值,计算得到冷机制冷量。
[0087]
具体地:所述根据冷机的运行能效比及冷机功耗值,计算得到冷机制冷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88]
q
chiller

chiller
×
cop;
[0089]
其中,q
chiller
为冷机制冷量,p
chiller
为冷机功耗,cop为冷机的运行能效比;
[0090]
其中,所述冷机的运行能效比,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091]
cop=a0+a1×
fzl+a2×
t
o,e
+a3×
t
i,c
+a4×
fzl2+a5×
t
o,e2
+a6×
t
i,c2
+a7×
fzl
×
t
o,e
+a8×
fzl
×
t
i,c
+a9×
t
o,e
×
t
i,c

[0092]
其中,cop为冷机的运行能效比,a0、a1、a2、a3、a4、a5、a6、a7、a8、a9为运行能效比计算系数,fzl为冷机负载率,t
o,e
为冷冻水出水温度,t
i,c
为冷却水进水温度。
[0093]
步骤2.2:通过回归算法,根据冷机运行参数及所述冷机制冷量,建立主机模型;其中,冷机运行参数包括:冷机负载率、冷机功耗、冷冻水进水温度、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却水进水温度、冷却水出水温度、冷冻水比热容及冷却水比热容。
[0094]
具体地:所述主机模型,通过以下公式组表示:
[0095]
q
chiller
=b0+b1×
fzl+b2×
t
o,e
+b3×
t
i,c
+b4×
fzl2+b5×
t
o,e2
+b6×
t
i,c2
+b7×
fzl
×
t
o,e
+b8×
fzl
×
t
i,c
+b9×
t
o,e
×
t
i,c

[0096][0097]
q
c
=q
chiller
+p
chiller

[0098][0099]
其中,q
chiller
为冷机制冷量,k0、b1、b2、b3、b4、b5、b6、b7、b8、b9为制冷量计算系数,fzl为冷机负载率,t
o,e
为冷冻水出水温度,t
i,e
为冷冻水进水温度,t
o,c
为冷却水出水温度,t
i,c
为冷却水进水温度,m
w,e
为冷机冷冻水流量,c
p,e
为冷冻水比热容,q
c
为主机冷却侧散热量,p
chiller
为冷机功耗,m
w,c
为冷却水流量,c
p,c
为冷却水比热容。
[0100]
需要说明的是,冷机的运行能效比cop可以用冷机负载率fzl、冷冻水出水温度t
o,e
及冷却水进水温度t
i,c
表达。由主机运行历史数据可以计算得到冷机的运行能效比cop,通过回归算法可归纳出运行能效比计算系数a0、a1、a2、a3、a4、a5、a6、a7、a8、a9;冷机制冷量通过公式计算得到,p
chiller
为冷机功耗,为实际测量值;通过历史数据中的冷机负载率fzl、冷冻水出水温度t
o,e
、冷却水进水温度t
i,c
及计算得到的冷机制冷量q
chiller
,通过回归算法可以得到制冷量计算系数b0、b1、b2、b3、b4、b5、b6、b7、b8、b9,如此利用历史数据获得了主机模型表达。同时,由可得冷机冷冻水流量m
w,e
,由可得冷却水流量m
w,c

[0101]
步骤2.3:通过回归算法,根据水泵运行数据,建立目标水泵模型;其中,所述水泵运行数据包括:水泵运行台数及水泵转速。
[0102]
具体地:所述目标水泵模型,通过以下公式组表示:
[0103]
m
pump
=f1(n,n);
[0104]
p
pump
=f2(n,n);
[0105]
其中,m
pump
为水泵水流量,p
pump
为水泵功耗,n为水泵运行台数,n为水泵转速,f1为
水泵水流量计算函数,f2为水泵功耗计算函数。
[0106]
需要说明的是,水泵水流量m
pump
、水泵功耗p
pump
与水泵运行台数n和水泵转速n相关;且对于冷却水泵水流量m
pump
等于冷却水流量m
w,c
,对于冷冻水泵水流量m
pump
等于冷冻水流量m
w,e
。结合历史数据及流量计算值,利用回归算法得出水泵水流量计算函数f1(n,n)及水泵功耗计算函数f2(n,n),如此,得到目标水泵模型表达。
[0107]
步骤2.4:根据冷却塔运行数据,建立目标冷却塔模型;其中,所述冷却塔运行数据包括:冷却水的质量流量、空气的质量流量、冷却塔进水温度及空气湿球温度。
[0108]
具体地,所述目标冷却塔模型,通过以下公式组表示:
[0109][0110]
m
a
=f3(n
t
,n
f
,n);
[0111][0112]
其中,q
rej
为冷却塔散热量,η
tower
为冷却塔效率,d1、d2、d3为冷却塔散热量计算系数,m
w
为冷却水的质量流量,m
a
为空气的质量流量,t
c,in
为冷却塔进水温度,t
c,out
为冷却塔出水温度,t
w,b
为空气湿球温度,q
total
为冷机总制冷量,p
total
为冷机总功耗,n
t
为冷却塔运行台数,n
f
为风机运行数量,n为水泵转速,f3为空气的质量流量计算函数,f4为冷却塔散热量计算函数。
[0113]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需要说明的是,根据得到冷却塔散热量q
rej
,冷却塔空气的质量流量m
a
与冷却塔运行台数n
t
、风机运行数量n
f
及水泵转速n有关,将计算得到的质量流量m
a
带入冷却塔散热量q
rej
表达式,并结合冷却塔散热量q
rej
、冷却水的质量流量m
w
、冷却塔进水温度t
c,in
、空气湿球温度t
w,b
、冷却塔运行台数n
t
、风机运行数量n
f
及水泵转速n,可归纳出冷却塔散热量计算系数d1、d2、d3;同时,冷却塔效率率结合历史数据,可回归得到冷却塔散热量计算函数f4(m
w
,n
t
,n
f
,n),如此,得到目标冷却塔模型表达。
[0114]
将以上关系式联立,即得冷站模型。一方面,由目标冷站建筑模型可得随着环境条件变化的冷负荷,从而对空调机组各设备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另一方面,若空调机组运行参数变化,可预知空调机组整体的供冷量变化,进而可利用目标冷站建筑模型预测室内的温度变化情况。
[0115]
s20、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环境数据及中央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数据。
[0116]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时间段为人工预先设置的时间段,可以是30s(秒)、1min(分钟)、5min(分钟)、10min(分钟)等;且该预设时间段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环境数据由温度传感器测量获得中央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冷站运行数据。
[0117]
s30、将所述环境数据及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数据输入至所述冷站模型,得到中央空调系统的修正运行数据,并根据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修正运行数据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运行。
[0118]
本发明从冷站总体出发,将建筑模型与冷机模型进行联立建模。对于环境条件变化或冷站中设备运行变化,冷站中的各个设备可以高效、快速做出相应响应及调整,冷站中的各个设备相互配合,实现设备高效运行。
[0119]
第二方面。
[0120]
请参阅图2

3,本发明某一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系统,包括:
[0121]
冷站模型建立模块10,用于基于热力学原理,建立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模型;其中,所述冷站模型包括:目标冷站建筑模型及目标空调机组模型。
[0122]
具体地,所述冷站模型建立模块10包括:目标冷站建筑模型建立子模块11及冷机模型建立子模块12。
[0123]
其中,目标冷站建筑模型建立子模块11用于:
[0124]
通过回归算法,根据中央空调系统非运行状态对应的建筑物理数据,计算得到建筑参数;其中,所述建筑参数包括:建筑热传递系数、建筑热容及建筑表面积;根据所述建筑参数、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状态对应的建筑物理数据、中央空调系统运行状态对应的冷机制冷量及通用冷站建筑模型,得到目标冷站建筑模型。
[0125]
具体地,所述通用冷站建筑模型,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0126][0127]
q
gains
=q

q
chiller

[0128]
其中,cap为建筑热容,t为建筑室内温度,t
amb
为室外环境温度,t
vent
为建筑室内通风空气温度,t
inf
为建筑渗透空气温度,t为时间,u为建筑热传递系数、a为建筑表面积、cp
air
为空气比热容,m
inf
为建筑渗透空气量,q
gains
为建筑净得热量,q
chiller
为冷机制冷量。
[0129]
所述冷机模型建立子模块12包括:主机模型建立子模块121、目标水泵模型建立子模块122及目标冷却塔模型建立子模块123。
[0130]
所述的主机模型建立子模块121,用于:根据冷机的运行能效比及冷机功耗值,计算得到冷机制冷量;通过回归算法,根据冷机运行参数及所述冷机制冷量,建立主机模型;其中,冷机运行参数包括:冷机负载率、冷机功耗、冷冻水进水温度、冷冻水出水温度、冷却水进水温度、冷却水出水温度、冷冻水比热容及冷却水比热容。
[0131]
具体地,所述根据冷机的运行能效比及冷机功耗值,计算得到冷机制冷量,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132]
q
chiller
=p
chiller
×
cop;
[0133]
其中,q
chiller
为冷机制冷量,p
chiller
为冷机功耗,cop为冷机的运行能效比;其中,所述冷机的运行能效比,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0134]
cop=a0+a1×
fzl+a2×
t
o,e
+a3×
t
i,c
+a4×
fzl2+a5×
t
o,e2
+a6×
t
i,c2
+a7×
fzl
×
t
o,e
+a8×
fzl
×
t
i,c
+a9×
t
o,e
×
t
i,c

[0135]
其中,cop为冷机的运行能效比,a0、a1、a2、a3、a4、a5、a6、a7、a8、a9为制冷量计算系数,fzl为冷机负载率,t
o,e
为冷冻水出水温度,t
i,c
为冷却水进水温度;
[0136]
所述主机模型,通过以下公式组表示:
[0137]
q
chiller
=b0+b1×
fzl+b2×
t
o,e
+b3×
t
i,c
+b4×
fzl2+b5×
t
o,e2
+b6×
t
i,c2
+b7×
fzl
×
t
o,e
+b8×
fzl
×
t
i,c
+b9×
t
o,e
×
t
i,c

[0138][0139]
q
c
=q
chiller
+p
chiller

[0140][0141]
其中,q
chiller
为冷机制冷量,b0、b1、b2、b3、b4、b5、b6、b7、b8、b9为制冷量计算系数,fzl为冷机负载率,t
o,e
为冷冻水出水温度,t
i,e
为冷冻水进水温度,t
o,c
为冷却水出水温度,t
i,c
为冷却水进水温度,m
w,e
为冷机冷冻水流量,c
p,e
为冷冻水比热容,q
c
为主机冷却侧散热量,p
chiller
为冷机功耗,m
w,c
为冷却水流量,c
p,c
为冷却水比热容。
[0142]
所述目标水泵模型建立子模块122,用于:通过回归算法,根据水泵运行数据,建立目标水泵模型;其中,所述水泵运行数据包括:水泵运行台数及水泵转速。
[0143]
具体地,所述目标水泵模型,通过以下公式组表示:
[0144]
m
pump
=f1(n,n);
[0145]
p
pump
=f2(n,n);
[0146]
其中,m
pump
为水泵水流量,p
pump
为水泵功耗,n为水泵运行台数,n为水泵转速,f1为水泵水流量计算函数,f2为水泵功耗计算函数。
[0147]
所述目标冷却塔模型建立子模块123,用于:根据冷却塔运行数据,建立目标冷却塔模型;其中,所述冷却塔运行数据包括:冷却水的质量流量、空气的质量流量、冷却塔进水温度及空气湿球温度。
[0148]
具体地,所述目标冷却塔模型,通过以下公式组表示:
[0149][0150]
m
a
=f3(n
t
,n
f
,n);
[0151][0152]
其中,q
rej
为冷却塔散热量,η
tower
为冷却塔效率,d1、d2、d3为冷却塔散热量计算系数,m
w
为冷却水的质量流量,m
a
为空气的质量流量,t
c,in
为冷却塔进水温度,t
c,out
为冷却塔出水温度,t
w,b
为空气湿球温度,q
total
为冷机总制冷量,p
total
为冷机总功耗,n
t
为冷却塔运行台数,n
f
为风机运行数量,n为水泵转速,f3为空气的质量流量计算函数,f4为冷却塔散热量计算函数。
[0153]
运行数据获取模块20,用于每隔预设时间段,获取环境数据及中央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数据。
[0154]
中央空调系统运行模块30,用于将所述环境数据及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当前运行数据输入至所述冷站模型,得到中央空调系统的修正运行数据,并根据所述中央空调系统的修正运行数据控制中央空调系统运行。
[0155]
本发明从冷站总体出发,将建筑模型与冷机模型进行联立建模。对于环境条件变化或冷站中设备运行变化,冷站中的各个设备可以高效、快速做出相应响应及调整,冷站中
的各个设备相互配合,实现设备高效运行。
[0156]
第三方面。
[015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0158]
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
[0159]
所述总线,用于连接所述处理器和所述存储器;
[0160]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操作指令;
[0161]
所述处理器,用于通过调用所述操作指令,可执行指令使处理器执行如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所示的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方法对应的操作。
[0162]
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5000包括:处理器5001和存储器5003。其中,处理器5001和存储器5003相连,如通过总线5002相连。可选地,电子设备50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5004。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收发器5004不限于一个,该电子设备50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
[0163]
处理器5001可以是cpu,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技术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5001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0164]
总线5002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总线5002可以是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总线5002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0165]
存储器5003可以是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eeprom、cd

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0166]
存储器5003用于存储执行本技术方案的应用程序代码,并由处理器50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5001用于执行存储器5003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所示的内容。
[0167]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数字广播接收器、pda(个人数字助理)、pad(平板电脑)、pmp(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车载终端(例如车载导航终端)等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等的固定终端。
[0168]
第四方面。
[0169]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如本技术第一方面所示的一种中央空调系统的冷站控制方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