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凝露检测方法、降低凝露的方法及空调与流程

文档序号:28698197发布日期:2022-01-29 12:4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凝露检测方法、降低凝露的方法及空调与流程

1.本技术涉及到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凝露检测方法、降低凝露的方法及空调。


背景技术:

2.空调器通过吸收室内环境的热量,来降低环境的温度。通常经过蒸发器处理过的冷空气从出风口吹出时,会造成出风口处温度较低,当其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所对应的露点温度时,就会在出风口周围冷热交锋的位置出现凝露,当凝露水聚集到一定的量的时候,特别是前出风结构机型,凝露更容易顺着面板滴落到地面上,对用户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只能通过预防手段来解决凝露的产生,比如在出风口增加保温材料,或在出风口增加加热装置,但是都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凝露产生的时间以及凝露产生的量,而这些方法往往会影响到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以及用户使用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凝露检测方法、降低凝露的方法及空调,用于空调在制冷或除湿模式运行时,降低空调出风口处产生凝露的量。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凝露检测方法,该凝露检测方法应用于空调,可以防止空调运行时产生凝露,防止凝露对用户使用产生不利的影响。该凝露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凝露检测单元的电信号;通过检测所述凝露检测单元的电信号,确定所述空调的出风口上产生的凝露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空调在制冷或除湿模式运行时,通过检测空调的出风口上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能够确定空调出风口是否产生凝露以及产生凝露的位置;在准确判断凝露的产生量以及位置后,可通过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所述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能够降低在空调出风口处产生更多的凝露。
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通检测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凝露检测单元的电信号具体为:所述凝露检测单元为设置在所述空调的出风口的多个用于检测凝露的电极对;其中,每个电极对所在位置产生凝露时,所述每个电极对中的电信号变化;通过检测所述每个电极对的电信号情况确定凝露的产生位置,且通过检测所述多个电极对的电信号变化的占比确定凝露的产生量。通过采用多个电极对可以准确的检测凝露的产生位置以及产生量。
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电信号为所述电极对之间的电流信号,或者所述电极对的电容值信号。
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通过检测所述每个电极对的电信号情况确定凝露的产生位置,且通过检测所述多个电极对的电信号变化的占比确定凝露的产生量,具体包括:在所述电极对的电流信号由强变弱时,或者所述电极对的电容值信号由弱变强时,判定该电极对所在位置产生凝露滴落。
8.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降低凝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凝露检测方法检测凝露的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根据所述检测的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所述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空调在制冷或除湿模式运行时,通过检测空调的出风口上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能够确定空调出风口是否产生凝露以及产生凝露的位置;在准确判断凝露的产生量以及位置后,可通过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所述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能够降低在空调出风口处产生更多的凝露。
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根据所述检测的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所述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具体为:
10.在检测所述凝露产生量超过第一设定值时,增大所述蒸发器侧风机的转速,并降低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
1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的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所述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具体包括:
12.在所述空调的导风板处于水平或者竖直状态时,当在所述空调开机运行设定时间内检测到所述多个电极对中至少第二设定值的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低时,控制所述蒸发器侧风机的转速调整到高风档;并控制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降低至低风档。从而降低凝露的产生量。
13.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的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所述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还包括:在所述导风板处于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的状态时,当检测到所述多个电极对中至少第三设定值的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低时,控制所述导风板转至竖直或者水平。调整上下导风板和左右导风板为竖起或水平位置时,是为了减少部分折回的冷风对出风口局部温度的降低、增大出风口面积,提高出风温度,从而减少出风口处凝露现象的继续发生。
14.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的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所述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还包括:在所述导风板调整至水平或者竖直状态后,当检测到所述多个电极对中至少第二设定值的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低时,控制所述蒸发器侧风机转速调整至高风档。从而降低凝露的产生量。
15.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导风板调整至水平或者竖直状态,且所述蒸发器侧的风机转速调整至高风档时,当检测到位于所述出风口同一侧的电极对中至少第二设定值的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低时,或者所述多个电极对中至少连续的第四设定值的导电对导电连通时,控制所述冷凝器侧的风机转速调整至低风档。从而降低凝露的产生量。
16.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的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所述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还包括:在检测到所述多个电极对中至少连续的第二设定值的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
低时,控制所述蒸发器侧风机的转速调至高风档,且控制所述冷凝器侧风机转速调至低风档。从而降低凝露的产生量。
17.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检测的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所述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还包括:当检测到所述多个电极对中至少第五设定值的电极对从导电连通变至断开时,控制所述蒸发器侧风机转速调至高风档;并控制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调至低风档。从而降低凝露的产生量。
18.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还包括:凝露检测单元,所述凝露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并用于检测所述检测空调的出风口上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空调在制冷或除湿模式运行时,通过检测空调的出风口上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能够确定空调出风口是否产生凝露以及产生凝露的位置;在准确判断凝露的产生量以及位置后,可通过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所述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能够降低在空调出风口处产生更多的凝露。
19.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空调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检测的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所述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所述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
20.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凝露检测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多个用于检测凝露的电极对;以及与每个电极对连接的主板;每个电极对所在位置产生凝露时,所述每个电极对中的两个电极导电连通;所述主板通过检测所述每个电极对导电或者电容值变化确定凝露的产生位置,且通过检测所述多个电极对的导电或电容值变化的占比确定凝露的产生量。
21.在一个具体的可实施方案中,所述空调出风口四周开设若干个底部封闭的长方形的单元方格,所述单元方格的长边与所述出风口平行;所述每个电极对中的两个电极一一对应固定在所述单元方格的两个相对的长侧边。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凝露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极和主板的连接示意图;
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凝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26.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低凝露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8.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凝露检测方法、降低凝露的方法及空调,首先说明一下其应用场景,该凝露检测方法应用于空调上,用于减少空调出风口处凝露的产生。
29.首先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调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1可知,本技术中的空调包括壳体1,该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出风口,且壳体1转动连接有用于封闭出风口的导风板2;继续参考图1,壳体2的侧壁位于出风口的四周设置有多个凝露检测单元3;同时,壳体1内还设置有现有技术中空调的常用部件,从而组成完整的空调。
30.壳体1内还设置有控制器,该控制器与导风板2信号连接。本技术在使用时,空调处于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运行时,通过凝露检测单元3的电信号能够检测空调出风口是否有凝露产生、凝露产生的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然后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从而防止空调出风口处后续继续产生凝露。
31.进一步的,凝露检测单元3在具体设置时可参考图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凝露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2可知,凝露检测单元3包括开设在壳体1上且位于出风口四周的单元方格6,该单元方格6的长边与出风口平行;继续参考图2,每个单元方格6的两个相对的长侧边均固定连接有电极4,从而组成电极对,该电极对通过导线连接有主板5。在检测凝露时,可通过电极对的电信号进行判断,该电信号可为电极对的电流信号或者电容值信号。示例性的,主板5与每对电极4组成电路,当产生凝露时,凝露会使电极对中的两个电极4导电连通,主板5通过检测每个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低占比确定凝露的产生位置,且通过检测多个电极对的导电连通占比从而确定凝露的产生量;然后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从而防止空调出风口处后续继续产生凝露。除了检测电极对的电流值外,还可通过检测电极对的电容值信号。当凝露产生在两个电极4之间时,电极4导通后,其对应的电容值也发生变化,因此也可通过检测任一个电极对的电容值信号的变化,可实现对凝露产生的位置检测,以及对凝露产生量的检测。
32.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主板5可与控制器为一个控制部件。电极对和主板5的具体连接情况可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的电极和主板的连接示意图。根据图3可知,每个电极对中的两个电极4分别通过导线与主板5相连接。
33.使用本技术时,通过在空调的出风口处设置多个用于检测凝露的电极对;其中,每个电极对所在位置产生凝露时,每个电极对中的两个电极4导电连通;通过检测每个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低占比可确定凝露的产生位置,且通过检测多个电极对的导电连通占比确定凝露的产生量。当主板5检测到凝露产生量超过第一设定值时,可增大蒸发器侧风机的转速,蒸发器侧风机的转速提高,单位时间吹出的风量增加,从而使得吹出的空调吹出风的温度升高;并降低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降低,会使冷凝器的冷凝温度上升,经过节流后,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温度会上升,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也随之上升,从而使得经蒸发器吹出的冷风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吹出的空调吹出风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出风口处的温度升高,减少出风口处冷热交锋面的温度差,降低出风口处继续产生凝露的风险。其中,第一设定值可以为1/3、1/2等不同的数值。
34.本技术中,具体的凝露检测方法可参考图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降低凝露的方法流程图。
35.根据图4可知,具体凝露检测方法为:检测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凝露检测单元的电信号;并通过检测凝露检测单元的电信号,确定空调的出风口上产生的凝露量以及凝露产生
的位置。
36.在具体检测时,通检测空调的出风口处的凝露检测单元的电信号具体为:凝露检测单元为设置在空调的出风口的多个用于检测凝露的电极对;其中,每个电极对所在位置产生凝露时,每个电极对中的电信号变化;通过检测每个电极对的电信号情况确定凝露的产生位置,且通过检测多个电极对的电信号变化的占比确定凝露的产生量。基于上述结构中的描述可看出,电信号可以为电极对之间的电流信号,或者电极对的电容值信号。
37.在检测时,可通过电容值信号或者电流信号判断凝露产生,并通过电极对的位置,以及产生电容值信号变化或者电流信号变化的电极对的比例判定凝露的产生量。示例性的,示例性的,主板5与每对电极4组成电路,当产生凝露时,凝露会使电极对中的两个电极4导电连通,主板5通过检测每个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低占比确定凝露的产生位置,且通过检测多个电极对的导电连通占比从而确定凝露的产生量;然后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从而防止空调出风口处后续继续产生凝露。除了检测电极对的电流值外,还可通过检测电极对的电容值信号。当凝露产生在两个电极4之间时,电极4导通后,其对应的电容值也发生变化,因此也可通过检测任一个电极对的电容值信号的变化,可实现对凝露产生的位置检测,以及对凝露产生量的检测。
38.另外,在对于凝露滴落的情况,也可通过电容值信号或者电流值信号进行判断。示例性的,在任一电极对的电流信号由强变弱时,或者任一电极对的电容值信号由弱变强时,判定该电极对所在位置产生凝露滴落。也即通过电极对的电信号的变化,可判断出产生凝露滴落的情况,此时可判定产生的凝露较大。在检测时,可通过上述的电信号的变化,具体的确定凝露产生量的情况。
39.在具体降低凝露时,可通过上述检测到凝露的方法检测到凝露后,根据检测的凝露产生量以及凝露产生的位置,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
40.当空调在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下运行时,在空调的导风板2处于水平或者竖直状态时,在空调开机运行设定时间(如10min、15min、20min等不同时间时)内检测到多个电极对中至少第二设定值(比如1/3、1/4、1/5等)的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低时,说明此时空调产生凝露的速度较快,此时控制器控制蒸发器侧风机的转速调整到高风档。蒸发器侧风机的转速提高,单位时间吹出的风量增加,从而使得吹出的空调吹出风的温度升高。另外,控制器控制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降低至低风档,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降低时,会使冷凝器的冷凝温度上升,经过节流后,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温度会上升,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也随之上升,从而使得经蒸发器吹出的冷风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吹出的空调吹出风的温度升高,从而通过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相互配合,使得出风口处的温度升高,减少出风口处冷热交锋面的温度差,降低出风口处后续继续产生凝露的风险。
41.另外,当检测到多个电极对中至少第五设定值(比如1/5、1/4等)的电极对从导电连通变至断开时,可以判定产生凝露滴落,此时,控制蒸发器侧风机转速调至高风档;并控制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调至低风档,从而降低凝露的产生量。
42.进一步的,当空调在制冷模式或除湿模式下运行时,在导风板2处于向左、向右、向上或向下的状态时,当控制器检测到多个电极对中至少第三设定值((比如1/3、1/4、1/5
等))的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低时,说明此时空调的出风孔处已产生少量的凝露,此时控制器控制所述导风板转至竖直或者水平,降低出风口处后续继续产生凝露的风险。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可以采用第三设定值小于第二设定值。
43.进一步的,上述降低产生凝露的风险的具体原理为,上下导风板和左右导风板处于倾斜位置时,对从出风口吹出的冷风导向作用,当冷风从出风口吹出时,由于阻力作用会使得少部分冷风折回出风口局部,使出风口局部温度达到露点温度以下,因此在这些局部的冷热温差交锋面上更容易产生凝露。同时,当上下导风板和左右导风板处于倾斜位置时,出风口面积减小,出风温度会降低,使得受风量较大一侧更容易出现凝露。因此调整上下导风板和左右导风板为竖起或水平位置时,是为了减少部分折回的冷风对出风口局部温度的降低、增大出风口面积,提高出风温度,从而减少出风口处凝露现象的继续发生。
44.进一步的,在导风板调整至水平或者竖直状态后,当控制器检测到多个电极对中至少第二设定值的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低时,说明此时空调的出风口处产生了大量的凝露,仅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已无法降低出风口处后续继续产生凝露的风险,此时控制器应控制蒸发器侧风机转速调整至高风档,此时蒸发器侧风机的转速提高,单位时间吹出的风量增加,从而使得吹出的空调吹出风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出风口处的温度升高,减少出风口处冷热交锋面的温度差,降低出风口处后续继续产生凝露的风险。
45.进一步的,在导风板调整至水平或者竖直状态,且蒸发器侧风机转速调整至高风档时,当控制器检测到位于出风口同一侧的电极对中至少第二设定值的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低时,或者多个电极对中至少连续的第四设定值(比如1/2、1/3、1/4等)的导电对导电连通时,说明此时空调出风口处产生了更多的凝露,仅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提高蒸发器侧风机的转速已无法降低出风口处后续继续产生凝露的风险,此时控制器可控制冷凝器侧的风机转速调整至低风档,此时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降低,会使冷凝器的冷凝温度上升,经过节流后,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温度会上升,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也随之上升,从而使得经蒸发器吹出的冷风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吹出的空调吹出风的温度升高,从而通过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相互配合,使得出风口处的温度升高,减少出风口处冷热交锋面的温度差,降低出风口处后续继续产生凝露的风险。作为一个可选的方案,第四设定值大于第二设定值和第三设定值。
46.继续参考图5,在导风板调整至水平或者竖直状态时,当控制器检测到多个电极对中至少连续的第二设定值的电极对导电连通或者电容值降低时,说明此时空调产生大量凝露,控制器可控制蒸发器侧风机的转速调至高风档,此时蒸发器侧风机的转速提高,单位时间吹出的风量增加,从而使得吹出的空调吹出风的温度升高;同时控制冷凝器侧风机转速调至低风档,此时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降低,会使冷凝器的冷凝温度上升,经过节流后,进入蒸发器的制冷剂温度会上升,蒸发器的蒸发温度也随之上升,从而使得经蒸发器吹出的冷风温度升高,从而使得吹出的空调吹出风的温度升高,从而通过蒸发器和冷凝器的相互配合,使得出风口处的温度升高,减少出风口处冷热交锋面的温度差,降低出风口处后续继续产生凝露的风险。
47.由上述描述可看出,通过设置的凝露检测单元,可以检测空调出风口处产生凝露的量和产生凝露的位置,后续控制器可通过调整导风板的位置和/或调整蒸发器侧风机和/或调整冷凝器侧风机的转速,从而防止空调出风口处后续继续产生凝露。并且针对空调的
不同状态,以及凝露产生的不同情况,可针对性的通过调整导风板、冷凝器侧的风机、蒸发器侧的风机来降低空调继续产生凝露的情况。
48.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