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吹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71665发布日期:2022-04-02 05:0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侧吹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熔炼部,所述熔炼部内设置有第一熔炼空间;加料部,所述加料部设置在所述熔炼部的上侧且所述加料部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熔炼空间连通的加料空间;前床部,所述前床部设置在所述熔炼部的下游,所述前床部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熔炼空间连通的第二熔炼空间;其中所述熔炼部上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一熔炼空间的第一喷枪,所述前床部上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第二喷枪。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炼部的彼此正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喷枪,所述前床部的彼此正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所述第二喷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侧吹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喷枪沿渣层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喷枪沿渣层的流动方向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侧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枪和所述第二喷枪均为斜插喷枪,所述第一喷枪的进气端在渣层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喷枪的排气端的上游,所述第二喷枪的进气端在渣层的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喷枪的排气端的上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枪与对应的所述熔炼部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
°‑
60
°
,所述第二喷枪与对应的所述前床部的侧壁之间的夹角为5
°‑
60
°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熔炼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一喷枪穿过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熔炼部内的渣层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3m-1.5m;所述前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供所述第二喷枪穿过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前床部内的渣层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3m-1.5m。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枪位于所述第一熔炼空间的长度为0.5m-1.5m,所述第二喷枪位于所述第二熔炼空间的长度为0.5m-1.5m。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枪与所述熔炼部内的渣层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5
°‑
25
°
,所述第二喷枪与所述前床部内的渣层的上表面之间的夹角为5
°‑
25
°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枪的排气端与所述熔炼部的渣层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mm,所述第二喷枪的排气端与所述前床部的渣层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00mm。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侧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枪和所述第二喷枪的结构相同且均包括:助燃风管以及内嵌在所述助燃风管内的燃料管,所述助燃风管与所述燃料管均为耐高温金属材料管。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侧吹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助燃风管的进气端和所述燃料管的进气端设置有快速接头,所述快速接头适于将所述助燃风管与外部的助燃风软管连接以及将所述燃料管与外部的燃料软管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吹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喷枪移动的第一驱动件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喷枪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为电力驱动件、气压驱动件或液压驱动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侧吹炉,包括:熔炼部,所述熔炼部内设置有第一熔炼空间;加料部,所述加料部设置在所述熔炼部的上侧且所述加料部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熔炼空间连通的加料空间;前床部,所述前床部设置在所述熔炼部的下游,所述前床部内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熔炼空间连通的第二熔炼空间;其中所述熔炼部上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一熔炼空间的第一喷枪,所述前床部上设置有插入所述第二容纳空间的第二喷枪。根据本申请的侧吹炉内的热平衡保持稳定,侧吹炉上下游两侧的反应气氛稳定。游两侧的反应气氛稳定。游两侧的反应气氛稳定。


技术研发人员:邱士伟 叶逢春 王红军 易宇 张兴勇 肖鹏 赖梅香 范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西华赣瑞林稀贵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03
技术公布日:2022/4/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