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45626发布日期:2022-02-25 21:5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2.目前,空气净化器的出现让使用者更多的关注到空气中的颗粒物、气态污染物,同时在南北环境差异的影响下,用户对空气中的含湿量也越来越重视。
3.在现有技术中,集成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通常使用超声波加湿。然而,超声波加湿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直接从空气净化器的排气口排出,危害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使用超声波加湿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机壳,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净化组件,设置在机壳内;加湿组件,设置在机壳内,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加湿组件位于净化组件的下游处,加湿组件包括储液结构、加湿结构及雾化装置,加湿结构用于对经由其的气体进行加湿;其中,雾化装置设置在储液结构内,以通过雾化装置将位于储液结构内的液体雾化后扩散到加湿结构上。
6.进一步地,储液结构具有安装口,加湿结构设置在安装口处,以与储液结构之间围绕形成雾化腔,雾化装置设置在雾化腔内。
7.进一步地,机壳的内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壁体和第二壁体,储液结构与第一壁体之间围绕形成过渡风道,进气口通过过渡风道与排气口连通,第二壁体与第一壁体之间呈第一夹角a设置,第一夹角a大于90
°
;其中,第二壁体与加湿结构相对设置。
8.进一步地,第二壁体包括:第一子壁体,与第一壁体连接;第二子壁体;第三子壁体,第一子壁体通过第二子壁体与第三子壁体连接,第一子壁体与第一壁体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第一子壁体与第二子壁体之间呈第三夹角设置,第二子壁体与第三子壁体之间呈第四夹角设置,第三子壁体与第一壁体之间呈第一夹角a设置;其中,第二夹角大于90
°
,第一子壁体与第二子壁体之间围绕形成气体缓存凹部。
9.进一步地,加湿结构由吸水材质制成;和/或,加湿结构呈板状。
10.进一步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水箱,设置在机壳内,水箱与储液结构连通,以向储液结构内供液。
11.进一步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等离子体发生装置,设置在水箱中,等离子体发生装置产生的等离子体在水中进行等离子体放电,以使水箱中形成等离子体活化水。
12.进一步地,雾化装置为雾化片。
13.进一步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湿度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位于机壳外,以用于检测空气净化器外的室内湿度;其中,在湿度检测装置的湿度检测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时,控制雾化装置停止运行。
14.进一步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风机,设置在机壳内,风机用于将气体经由进气口抽吸至机壳内;净化组件设置在风机的风机出风口处。
15.进一步地,水箱具有过液孔,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封堵结构,封堵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过液孔处,以封堵或避让过液孔。
16.进一步地,空气净化器具有净化模式和加湿模式,当雾化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空气净化器处于加湿模式;当雾化装置处于非工作台状态时,空气净化器处于净化模式。
17.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加湿组件包括储液结构、加湿结构及雾化装置,雾化装置设置在储液结构内,以通过雾化装置将位于储液结构内的液体雾化后扩散到加湿结构上,进而通过加湿结构对经由其的气体进行加湿。这样,加湿组件由雾化装置和加湿结构相结合组成,雾化装置震荡过程中产生的水雾先附着在加湿结构上以打湿加湿结构,再通过加湿结构对进入空气净化器内的气体进行加湿,进而避免雾化装置震荡过程中产生的水雾直接混入气体中从排气口排出。
18.与现有技术中的集成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使用超声波加湿危害人体健康相比,本技术中的雾化装置属于超声波加湿方式、加湿结构属于蒸发式加湿方式,加湿组件将超声波加湿与蒸发式加湿相结合,以使经雾化装置雾化后的液滴(细小颗粒)先打湿加湿结构,再通过加湿结构对气体进行加湿,避免液滴(细小颗粒)直接与气体混合从排气口排出,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使用超声波加湿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同时,蒸发式加湿结构的结构更加简单,也无需动力,降低了空气净化器的能耗。
附图说明
19.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0.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的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气净化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以及
22.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气净化器的运行流程图。
23.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4.10、机壳;11、排气口;12、第一壁体;13、第二壁体;131、第一子壁体;132、第二子壁体;133、第三子壁体;134、气体缓存凹部;14、过渡风道;20、净化组件;30、加湿组件;31、储液结构;311、安装口;312、雾化腔;32、加湿结构;33、雾化装置;40、水箱;41、过液孔;50、等离子体发生装置;6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26.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技术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7.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28.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使用超声波加湿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器。
29.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净化器包括机壳10、净化组件20及加湿组件30。机壳10具有进气口和排气口11,净化组件20设置在机壳10内,加湿组件30设置在机壳10内,沿气流的流动方向,加湿组件30位于净化组件20的下游处,加湿组件30包括储液结构31、加湿结构32及雾化装置33,加湿结构32用于对经由其的气体进行加湿。其中,雾化装置33设置在储液结构31内,以通过雾化装置33将位于储液结构31内的液体雾化后扩散到加湿结构32上。
30.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加湿组件30包括储液结构31、加湿结构32及雾化装置33,雾化装置33设置在储液结构31内,以通过雾化装置33将位于储液结构31内的液体雾化后扩散到加湿结构32上,进而通过加湿结构32对经由其的气体进行加湿。这样,加湿组件30由雾化装置33和加湿结构32相结合组成,雾化装置33震荡过程中产生的水雾先附着在加湿结构32上以打湿加湿结构32,再通过加湿结构32对进入空气净化器内的气体进行加湿,进而避免雾化装置33震荡过程中产生的水雾直接混入气体中从排气口11排出。
31.与现有技术中的集成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使用超声波加湿危害人体健康相比,本实施例请中的雾化装置33属于超声波加湿方式、加湿结构32属于蒸发式加湿方式,加湿组件30将超声波加湿与蒸发式加湿相结合,以使经雾化装置33雾化后的液滴(细小颗粒)先打湿加湿结构32,再通过加湿结构32对气体进行加湿,避免液滴(细小颗粒)直接与气体混合从排气口11排出,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使用超声波加湿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同时,蒸发式加湿结构的结构更加简单,也无需动力,降低了空气净化器的能耗。
32.如图2所示,储液结构31具有安装口311,加湿结构32设置在安装口311处,以与储液结构31之间围绕形成雾化腔312,雾化装置33设置在雾化腔312内。这样,在空气净化器运行过程中,雾化装置33震荡产生的水雾均缓存在雾化腔312内,水雾打湿加湿结构32后通过加湿结构32对气体加湿,进而避免雾化装置33震荡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直接排放到室内而对用户造成危害。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加湿组件30的结构更加简单,便于拆装。
33.具体地,安装口311朝上设置,加湿结构32遮挡安装口311,以防止雾化装置33震荡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从安装口311穿出后直接从排气口11排出。
34.在本实施例中,储液结构31为储液槽,安装口311为敞口。这样,上述设置增大了水雾与加湿结构32的接触面积,进而确保加湿结构32被充分地打湿,提升了空气净化器对气体的加湿效果。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储液结构31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35.需要说明的是,储液结构31的类型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
36.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储液结构31包括储液本体和盖板,储液本体具有安装口311,盖板盖设在一部分安装口311上,加湿结构32设置在盖板上,以封堵另一部分安装口311,加湿结构32与储液本体、盖板围绕形成雾化腔312,雾化装置33设置在雾化腔312内。其中,盖板具有过液通孔。这样,在空气净化器运行过程中,雾化装置33震荡产生的水雾均缓存在雾化腔312内,一部分水雾直接打湿加湿结构32,另一部分水雾穿过过液通孔后打湿加湿结构32,以通过加湿结构32对气体加湿,进而避免雾化装置33震荡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直接排放到室内而对用户造成危害。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加湿组件30的结构更加简单,便于拆装。
37.在附图中未示出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储液结构31包括储液本体和盖板,储液本体具有安装口311,盖板盖设在安装口311上且与储液本体围绕形成雾化腔312,加湿结构32设置在盖板上且位于雾化腔312外,盖板具有过液通孔。这样,在空气净化器运行过程中,雾化装置33震荡产生的水雾均缓存在雾化腔312内,水雾穿过过液通孔后打湿加湿结构32,以通过加湿结构32对气体加湿,进而避免雾化装置33震荡过程中产生的细小颗粒直接排放到室内而对用户造成危害。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加湿组件30的结构更加简单,便于拆装。
38.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10的内壁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壁体12和第二壁体13,储液结构31与第一壁体12之间围绕形成过渡风道14,进气口通过过渡风道14与排气口11连通,第二壁体13与第一壁体12之间呈第一夹角a设置,第一夹角a大于90
°
。其中,第二壁体13与加湿结构32相对设置。这样,部分第一壁体12、加湿结构32及第二壁体13围绕形成出风风道,进入进气口内的气体依次经由过渡风道14、出风风道后从排气口11排出,一方面确保气体能够流经加湿结构32,以通过加湿结构32对气体进行加湿;另一方面使得空气净化器的排气更加顺畅,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39.具体地,第一夹角a大于90
°
,在气体穿过过渡风道14后,与第二壁体13发生碰撞,通过第二壁体13的止挡作用使得气体吹向加湿结构32,以确保气体能够经过加湿结构32后从排气口11排出。
40.如图2所示,第二壁体13包括第一子壁体131、第二子壁体132、第三子壁体133,第一子壁体131与第一壁体12连接,通过第二子壁体132与第三子壁体133连接,第一子壁体131与第一壁体12之间呈第二夹角设置,第一子壁体131与第二子壁体132之间呈第三夹角设置,第二子壁体132与第三子壁体133之间呈第四夹角设置,第三子壁体133与第一壁体12之间呈第一夹角a设置。其中,第二夹角大于90
°
,第一子壁体131与第二子壁体132之间围绕形成气体缓存凹部134。这样,气体缓存凹部134能够对进入其的气体进行缓冲,进而减小了气体对第二壁体13的冲击力,降低了空气净化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也延长了第二壁体13的使用寿命。
41.可选地,加湿结构32由吸水材质制成;和/或,加湿结构32呈板状。这样,由吸水材质制成的加湿结构32能够吸收水雾,进而对经过其的气体进行加湿,提升了加湿结构32对气体的加湿可靠性。同时,板状加湿结构32能够增大其与水雾的接触面积,以使加湿结构32对水雾进行充分的吸收,避免水雾直接与气体接触。
42.在本实施例中,加湿结构32由海绵材质制成,进而降低了加湿结构32的成本。
43.需要说明的是,加湿结构32的材质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加湿结构32由植物纤维或者玻璃纤维材质制成。
44.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净化器还包括水箱40。其中,水箱40设置在机壳10内,且与储液结构31连通,以向储液结构31内供液。这样,通过水箱40向储液结构31内供液,以确保雾化装置33能够正常运行,以保证空气净化器能够对气体进行加湿。
45.如图1和图2所示,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等离子体发生装置50。等离子体发生装置50设置在水箱40中,等离子体发生装置50产生的等离子体在水中进行等离子体放电,以使水箱40中形成等离子体活化水。这样,在启动等离子体发生装置50后,等离子体发生装置50进行等离子放电,所产生的等离子体直接作用于水箱40内的自来水,进而产生等离子活化水。由于等离子活化水中富含大量负氧离子、激发态粒子等活性物质,进而能够有效的杀灭气
体中的细菌。
46.可选地,雾化装置33为雾化片。这样,在雾化片进行雾化的过程中,能够释放大量的细小水珠,以对加湿结构32进行打湿。
47.在本实施例中,雾化装置33为超声波陶瓷雾化片。
48.需说明的是,雾化片的种类不限于此,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雾化片为镀钛雾化片、或镀釉雾化片、或镀镍雾化片。
49.需要说明的是,雾化装置33的类型不限于此,可根据工况和使用需求进行调整。可选地,雾化装置33为压缩式雾化器、或者网式雾化器。
50.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还包括湿度检测装置。湿度检测装置位于机壳10外,以用于检测空气净化器外的室内湿度,其中,在湿度检测装置的湿度检测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湿度值时,控制雾化装置33停止运行。这样,通过湿度检测装置实时获取室内湿度,在室内湿度值达到用户设定值时,控制雾化装置33停止运行,空气净化器对气体停止加湿,进而实现了空气净化器加湿的智能化控制,提升了空气净化器的智能化程度。
51.具体地,湿度检测装置用于对空气净化器外的室内湿度进行实时检测,当湿度检测装置的湿度检测值大于或等于预测湿度值时,空气净化器的控制模块控制雾化装置33停止运行,雾化装置33对加湿结构32停止加湿,以使空气净化器处于净化模式,以满足用户单纯的空气净化需求。
52.如图1所示,空气净化器还包括风机60。风机60设置在机壳10内,风机60用于将气体经由进气口抽吸至机壳10内,净化组件20设置在风机60的风机60出风口处。这样,风机60用于将位于空气净化器外的气体经由进气口抽吸至机壳10内,以确保气体能够进入至空气净化器内。净化组件20用于对进入机壳10内的气体中的杂质颗粒、污染物等进行净化,以使排气口11排出洁净气体。
53.可选地,净化组件20包括滤网和除臭网,滤网位于除臭网的下方,气体先经过滤网,再经过除臭网,最后经排气口11排出,滤网和除臭网用于拦截pm2.5、voc、细菌病毒等细小物质,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54.如图2所示,水箱40具有过液孔41,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封堵结构,封堵结构可活动地设置在过液孔41处,以封堵或避让过液孔41。这样,水箱40可通过过液孔41与储液结构31连通,用户通过控制封堵结构即可控制水箱40与储液结构31的通断状态,以确保储液结构31内使用的液体为等离子体活化水,通过等离子体活化水对气体进行杀菌。
55.具体地,在等离子体活化水制备完成前,封堵结构封堵过液孔41,以使过液孔41处于关闭状态,水箱40不能够与储液结构31连通。待等离子体活化水制备完成后,操作封堵结构,以使封堵结构运动至避让过液孔41,进而打开过液孔41,以使等离子体活化水通过过液孔41流入储液结构31内,以确保储液结构31内使用的液体为等离子体活化水,进而使得空气净化器具有杀菌、净化一体化功能。
56.可选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封堵结构驱动连接,以驱动封堵结构封堵或避让过液孔41。这样,上述设置实现了封堵结构的自动化控制,进而提升了空气净化器的智能化程度。
57.可选地,空气净化器还包括密封结构,密封结构设置在封堵结构与过液孔41之间,在封堵结构封堵过液孔41时,上述设置提升了二者连接处的密封可靠性。
58.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还包括液位检测装置。液位检测装置设置在水箱40内,以用于对水箱40内液体的高度进行检测。其中,在过液孔41处于打开状态时,当液位检测装置的检测值小于或等于预设液位值时,判断水箱40内的液体全部流入储液结构31内,此时可操作封堵结构,以使过液孔41处于关闭状态。
59.在本实施例中,过液孔41朝向储液结构31且靠近水箱40的底板设置,以确保水箱40内的等离子体活化水完全流入储液结构31内,避免了等离子体活化水的浪费。同时,上述设置确保储液结构31内具有充足的等离子体活化水,以供雾化装置33进行雾化。
60.在本实施例中,空气净化器具有净化模式和加湿模式,当雾化装置33处于工作状态时,空气净化器处于加湿模式;当雾化装置33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空气净化器处于净化模式。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空气净化器具有两种运行模式,净化模式仅对气体进行净化,而加湿模式对气体进行净化和加湿,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61.具体的,当雾化装置33处于工作状态时,雾化装置33震荡产生的水雾附着在加湿结构32上,以使空气净化器处于加湿模式。当雾化装置33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雾化装置33无法产生水雾,加湿结构32保持干燥,空气净化器处于净化模式。
62.如图3所示,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方法如下:
63.1.等离子体活化水制备
64.启动等离子体发生装置50,等离子体发生装置50开始制备等离子体活化水,此时封堵结构封堵过液孔41,过液孔41处于关闭状态,水箱40与储液结构31断开连通。待等离子体活化水制备完成后,操作封堵结构,以使封堵结构运动至避让过液孔41,水箱40与储液结构31连通,等离子活化水通过过液孔41流入储液结构31内。其中,在等离子活化水通过过液孔41流入储液结构31内的过程中,液位检测装置实时检测水箱40内等离子活化水的高度,当水箱40内的液体全部流入储液结构31内后,操作封堵结构,以使过液孔41处于关闭状态。
65.2.启动雾化装置33和风机60,以对气体进行加湿和净化
66.在雾化装置33启动后,通过湿度检测装置实时获取室内湿度,在室内湿度值达到用户设定值时,控制雾化装置33停止运行,空气净化器对气体停止加湿并处于单纯净化模式。
67.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68.加湿组件包括储液结构、加湿结构及雾化装置,雾化装置设置在储液结构内,以通过雾化装置将位于储液结构内的液体雾化后扩散到加湿结构上,进而通过加湿结构对经由其的气体进行加湿。这样,加湿组件由雾化装置和加湿结构相结合组成,雾化装置震荡过程中产生的水雾先附着在加湿结构上以打湿加湿结构,再通过加湿结构对进入空气净化器内的气体进行加湿,进而避免雾化装置震荡过程中产生的水雾直接混入气体中从排气口排出。
69.与现有技术中的集成加湿功能的空气净化器使用超声波加湿危害人体健康相比,本技术中的雾化装置属于超声波加湿方式、加湿结构属于蒸发式加湿方式,加湿组件将超声波加湿与蒸发式加湿相结合,以使经雾化装置雾化后的液滴(细小颗粒)先打湿加湿结构,再通过加湿结构对气体进行加湿,避免液滴(细小颗粒)直接与气体混合从排气口排出,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器使用超声波加湿危害人体健康的问题。同时,蒸发式加湿结构的结构更加简单,也无需动力,降低了空气净化器的能耗。
70.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71.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72.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7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