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器出雾口的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52983发布日期:2021-11-03 21:59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湿器出雾口的控制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湿器出雾口的控制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空气湿度调节设备(下称“加湿器”)因对干燥的空气进行加湿,补偿空气中水分,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滋润皮肤等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现有加湿器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超声雾化加湿器,此种加湿器对于水质的要求很高;另一种是电热式加湿器,此类加湿器是将水加热至沸腾状态蒸发后进入空气达到加湿空气的效果,但是现有电热式加湿器在加水时,出雾口仍会喷出高温雾气,使用者如果不稍加注意,就会有被烫伤的风险,存在着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控制加湿器出雾口的控制结构,使得使用者在为加湿器加水时,出雾口不再喷出高温气体而烫伤使用者。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出雾口的控制结构,所述加湿器包括壳体和盖体,所述壳体包括储水腔和出雾管,所述出雾管一端安装设置在所述储水腔底部,另一端开设有出雾口,所述出雾口上设置有挡体,所述挡体包括支撑架、挡气阀和弹性件;所述支撑架侧面开设有多个侧孔,所述支撑架上下两端开设有与出雾口连通的上端通孔和下端通孔;所述挡气阀穿过所述支撑架两端的上端通孔和下端通孔设置,所述挡气阀下端设置有卡接所述支撑架底部的限位部,所述挡气阀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架上端通孔形成密闭结构的密封盖;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所述弹性件上端抵接所述密封盖下方,下端抵接支撑架底部;所述盖体底部设置有推动挡气阀的凸起件。
6.本技术中,所述支撑架上开设的多个侧孔作为雾气流向外界的通道,使雾气通过,所述挡气阀穿过所述支撑架两端的上端通孔和下端通孔,安装在所述支撑架内,所述限位部起到限制挡气阀上移范围的作用,防止被弹出,所述密封盖不受外力压缩时,与所述支撑架的上端通孔形成密闭结构,用于遮挡加湿器的出雾口,使得使用者在为加湿器加水时,出雾口不再喷出高温气体而烫伤使用者。
7.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侧面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撑架上下两端的多个连接肋,所述侧孔为多个所述连接肋之间的空隙。多个所述连接肋的设置用于连接支撑架的两端,能够加固支撑架,雾气还能够从多个连接肋形成的侧孔中流通,提高了雾气排出的效率。
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内部的下端通孔上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是从下端通孔的边沿向所述支撑架的内部延伸的凸缘,所述弹性件的下端嵌入固定在固定部和多个所述连接肋之间。固定部的设置提高了弹性件的稳固性,也增强了支撑架的强度。
9.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上端外边缘设置有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可旋转安装于出雾口的上方。所述支撑部为挡体安装在出雾口提供了支撑。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所述卡槽呈l形,所述出雾口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块,所述卡槽卡接于所述凸块,所述支撑架可拆卸地安装在出雾口上。采用卡槽和凸块卡接的方式连接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出雾管,这种卡接方式卡接稳固,更换时方便快捷。
11.进一步地,所述凸起件上开设有凸起孔,所述凸起件与盖体连接处开设有连通所述出雾管的通气孔。
12.进一步地,所述盖体包括出雾孔和雾气腔,所述雾气腔设置在所述盖体内部且与所述通气孔和所述出雾孔连通。保证了盖体与壳体组装后雾气能够顺利排出。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的盖体与壳体的剖视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整体剖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挡体的爆炸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挡体的组合状态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挡体的另一状态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结构示意图;
19.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20.1、盖体;2、壳体;3、挡体;21、储水腔;22、出雾管;221、出雾口;31、挡气阀;32、弹性件;33、支撑架;331、侧孔;332、上端通孔;333、下端通孔;311、限位部;312、密封盖;334、连接肋;335、固定部;336、支撑部;337、卡槽;222、凸块;120、凸起孔;11、通气孔;12、凸起件;13、出雾孔;14、雾气腔。
具体实施方式
21.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加湿器出雾口的控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以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进行解释和说明。
22.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加湿器出雾口的控制结构,所述加湿器包括壳体2和盖体1,所述壳体2包括储水腔21和出雾管22,所述出雾管22一端安装设置在所述储水腔21底部,另一端开设有出雾口221,所述出雾口221上设置有挡体3,所述挡体包括支撑架33、挡气阀31和弹性件32;所述支撑架33侧面开设有多个侧孔331,所述支撑架33上下两端开设有与出雾口221连通的上端通孔332和下端通孔333;所述挡气阀31穿过所述支撑架33两端的上端通孔332和下端通孔333设置,所述挡气阀31下端设置有卡接所述支撑架33底部的限位部311,所述挡气阀31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支撑架33的上端通孔332形成密闭结构的密封盖312;所述弹性件32设置在所述支撑架33内,所述弹性件32上端抵接所述密封盖312下方,下端抵接支撑架33底部;所述盖体1底部设置有推动所述挡气阀31的凸起件12。
23.所述挡体3安装设置在出雾管22上端的出雾口221上,所述支撑架33上开设的多个侧孔331,作为雾气流向外界的通道使用。所述挡气阀31穿过所述支撑架33两端的上端通孔332和下端通孔333,安装在所述支撑架33内,给加湿器加水时,所述盖体1脱离壳体2,所述挡气阀31下端的限位部311卡接在支撑架33的底部,所述限位部311起到限制挡气阀31上移范围的作用,防止被弹出,所述密封盖312不受外力,与所述支撑架33的上端通孔332形成密
闭结构,用于遮挡加湿器的出雾口221,起到阻挡雾气的作用,使得使用者在为加湿器加水时,出雾口不再喷出高温气体而烫伤使用者。
24.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33的侧面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撑架33上下两端的多个连接肋334,所述侧孔331为多个所述连接肋334之间的空隙。多个所述连接肋334的设置用于连接支撑架33的两端,能够加固支撑架33,多个连接肋334之间形成了多个侧孔331,加湿器产生的雾气可以全方位地在侧孔331中流通,以此提高了雾气排出的效率。
25.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33内部的下端通孔333上设置有固定部335,所述固定部335是从下端通孔333的边沿向所述支撑架33的内部延伸的凸缘,所述弹性件32的下端嵌入固定在固定部335和多个所述连接肋334之间。固定部335的设置提高了弹性件32的稳固性,也增强了支撑架33的强度,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挡气阀31可以上下往复运动来控制与出雾口221连通的上端通孔332的打开与关闭。
26.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架33上端外边缘设置有支撑部336,所述支撑部336可旋转安装于出雾口221的上方。通过支撑部336的作用,所述挡体3安装在出雾口221上,所述支撑部336为其提供了支撑。
27.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支撑部336下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卡槽337,所述卡槽呈l形,所述出雾口22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块222,所述卡槽337卡接于所述凸块222,所述支撑架33可拆卸地安装在出雾口221上。采用卡槽337和凸块222卡接的方式连接所述支撑架33和所述出雾管22,这种方式卡接稳固,更换时方便快捷。
28.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凸起件12上开设有凸起孔120,所述凸起件12与盖体1连接处开设有连通所述出雾管22的通气孔11,所述盖体1包括出雾孔13和雾气腔14,所述雾气腔14设置在所述盖体1内部且与所述通气孔11和所述出雾孔13连通。所述盖体1安装在所述壳体2上时,所述盖体1上的凸起件12挤压所述挡气阀31,所述挡气阀31下移,所述凸起件12也下移至支撑架33内部,雾气从所述支撑架33上的侧孔331流入,然后雾气经过凸起件12上的凸起孔120和通气孔11,所述雾气流向所述雾气腔14,从出雾孔13排出。
29.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