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12780发布日期:2021-11-16 00:51阅读:9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组合式空调机组,适用于多种混合式和封闭式恒温恒湿中央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组合式空调机组是中央空调系统中常用的一种空气处理末端设备,由各种空气处理功能段组装而成,可实现对空气的多种处理功能,如空气混合、均流、过滤、冷却、去湿、加热、加湿、送风、回风、消声等功能,常用于商业建筑或工业建筑中较大空间的环境温湿度控制。
3.空调系统按空气来源可分为:直流式系统、封闭式系统和混合式系统,直流式系统处理的空气全部为室外新风,送到房间热湿交换后再全部排放至室外,此类系统卫生条件好,但由于室内回风没有循环利用,因而空调热湿处理能耗较高,适用于排除有害气体的车间或实验室。封闭式系统处理的空气全部来自室内的再循环空气,不补充新风,因而能耗小,但卫生条件较差,常用于仓储类库房。混合式系统处理的空气由回风和新风混合而成,卫生性和节能型均介于直流式系统和封闭式系统二者之间,也是目前空调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空调系统形式。
4.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设备的设计容量是按夏季和冬季最大负荷情况下选定的,但实际运行时室内负荷往往小于设计负荷。空调房间随着人员出入、照明的启闭、发热设备工作状态的变化以及室外气象条件的改变,都会导致室内负荷的波动,要保持室内温、湿度在一定允许范围内,就必须对空调送风参数加以调节以适应房间的负荷变化。夏季工况下,空调机组最常用的空气冷却除湿设备就是表冷器,表冷器内部通入低温介质后,便可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并凝结空气中的水分,即完成空气的降温除湿。调节过程主要依靠调节表冷器内冷冻水流量来改变空气处理后的状态点,但经过表冷器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属于一对耦合参数,因此在夏季工况下进行调节时,常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5.(1)温、湿度控制精度低:当室内热湿负荷变化时,仅靠表冷器很难同时保证温度和湿度两个参数维持在较高的精度范围内,湿度达标时,温度已经过低,而温度达标时,湿度已经过大。
6.(2)存在明显温、湿度梯度:目前空调系统多采用露点送风的形式,送风温差往往超过10℃以上,送风进入房间后,容易出现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温、湿度不均匀,使房间不同区域产生明显的热湿差异,对室内人员体感舒适性或工艺生产质量均带来了不利影响。
7.(3)低负荷时出现冷热抵消: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工程上常采用再加热方式来控制。首先满足送风湿度要求,当温度过低时,再补充一定热量。这样虽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但同时又因为冷热抵消导致冷量和热量的双重浪费。
8.基于上述问题,工程上已出现了二次回风技术,是将一部分回风或混风经表冷器降温除湿后,满足送风湿度要求,此时若温度过低,则再与另一部分回风二次混合即可提高送风整体温度,从而避免了上述三个问题。但目前实际应用的二次回风空调系统均是在空
调机组外通过风管和相关阀门附件进行连接,对二次回风没有有效的净化措施,管路较为复杂,设计安装易受机房空间影响而无法实施,系统集成度和美观性均不高,且实现自动控制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组合式空调机组。
1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11.一种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包括:
12.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形成供风通道;所述供风通道至少包括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回风分流处理段以及送风机段;所述回风分流处理段由沿气流流通方向延伸的气流分隔板分隔形成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彼此独立且各自的出风端均与所述送风机段相通;
13.其中,所述第一流道的进风端通过第一流量调节阀与回风管路相连,所述第一流道的内部形成有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过滤净化组件以及冷却组件;所述第二流道的进风端通过第二流量调节阀与回风管路相连,所述第二流道的内部形成有第二过滤净化组件。
14.优选地:还包括: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送风机段相连;
15.控制器,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湿度传感器获取到的温度值以及湿度值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的开合程度。
16.优选地:所述冷却组件包括表冷器,所述表冷器连接有电动冷水调节阀,所述电动冷水调节阀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子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湿度传感器获取到的温度值以及湿度值控制所述电动冷水调节阀的开合程度。
17.优选地:所述第一流道的进风端通过第三流量调节阀与新风管路相连;所述第三流量调节阀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子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湿度传感器获取到的温度值以及湿度值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和/或所述第三流量调节阀的开合程度。
18.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净化组件以及所述第二过滤净化组件均沿垂直于气流流通方向延伸且分别平层布满的形成于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内。
19.优选地:所述冷却组件沿垂直于气流流通方向延伸且分别平层布满的形成于所述第一流道内。
20.优选地:所述气流分隔板具有乙字型结构,在垂直于气流流通方向上所述冷却组件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滤净化组件的截面宽度。
21.优选地:所述气流分隔板上形成有检修门。
22.优选地:所述供风通道还包括位于所述回风分流处理段与所述送风机段之间的加热段以及加湿段。
23.优选地:所述供风通道还包括位于所述回风分流处理段上游的回风机段以及排风
段;所述回风机段形成有回风口,所述排风段配置有排风阀;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以及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均与所述排风段相连。
24.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25.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一种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机组可以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形成供风通道;所述供风通道至少包括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回风分流处理段以及送风机段;所述回风分流处理段由沿气流流通方向延伸的气流分隔板分隔形成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二流道彼此独立且各自的出风端均与所述送风机段相通;其中,所述第一流道的进风端通过第一流量调节阀与回风管路相连,所述第一流道的内部形成有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过滤净化组件以及冷却组件;所述第二流道的进风端通过第二流量调节阀与回风管路相连,所述第二流道的内部形成有第二过滤净化组件。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组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27.1、通过组合式空调机组双通道的结构优势,增进了温度和湿度两个参数控制回路之间彼此的独立性,使两个参数之间的耦合性大大降低,因而可提高被控环境的温、湿度精度和响应速度。
28.2、利用二次回风技术的特点,降低部分负荷下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差,从而提高被控环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温、湿度均匀性,被控环境不同区域的热湿差异得到明显改善。
29.3、利用二次回风的升温作用,通过调节二次回风风量以适应房间热负荷变化,可以节省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在夏季除湿工况下的再热量,消除空气降温除湿和再热处理过程中的冷热抵消能源浪费现象。
30.4、由于采用了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方式,二次回风在空调机组内部进行了过滤净化处理,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送风的空气品质。
31.5、将二次回风通道内置于组合式空调机组,可减少机组外部管道连接的复杂性,避免空调机房有限空间内管道之间的交错打架,并提高安装后空调系统整体美观性。另外,控制系统所需的自控元器件全部集中安装在空调机组本体上,便于维护管理。
32.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组合式空调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组合式空调机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36.图中:箱体1、回风分流处理段2、第一流道21、第二流道22、送风机段3、气流分隔板4、检修门41、第一流量调节阀5、第一过滤净化组件6、冷却组件7、电动冷水调节阀71、第二
流量调节阀8、第二过滤净化组件9、温度传感器10、湿度传感器11、控制器12、第三流量调节阀13、加热段14、加湿段15、回风机段16、回风口161、排风段17、排风阀171。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实施例
39.参见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如图1所示,该机组可以包括:
40.箱体1,所述箱体1的内部形成供风通道;所述供风通道至少包括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回风分流处理段2以及送风机段3;所述回风分流处理段2由沿气流流通方向延伸的气流分隔板4分隔形成第一流道21以及第二流道22;所述第一流道21与所述第二流道22彼此独立且各自的出风端均与所述送风机段3相通;
41.其中,所述第一流道21的进风端通过第一流量调节阀5与回风管路相连,所述第一流道21的内部形成有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过滤净化组件6以及冷却组件7;所述第二流道22的进风端通过第二流量调节阀8与回风管路相连,所述第二流道22的内部形成有第二过滤净化组件9。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房间控制精度低,存在明显温、湿度梯度、冷负荷降低时的冷热抵消以及二次回风洁净度低等问题。并可以简化二次回风系统通风管道的连接方式,减少空调系统占用空间。控制系统所需的自控元器件全部集中安装在空调机组本体上,便于日常维护管理。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商业和工业领域的中央空调系统。
4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箱体可以采用双层钢板中间填充聚氨酯发泡材料或岩棉等保温材料制作。将所有管路均集成在该箱体的内部,可以有效的简化通风管路的连接。箱体的内部形成供风通道,供风通道的内部需要至少形成沿气流流通方向依次设置的回风分流处理段以及送风机段,且回风分流段设有气流分隔板,在空调机组内部形成彼此独立的第一流道(新回风混合通道)以及第二流道(二次回风通道)。空气流经彼此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经过相应的处理后再进行混合,然后再进入后续的空气处理过程。各流量调节阀的位置可根据实际安装需要选择置于空调机组顶面或侧面。在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内分别设置独立的过滤净化组件,可以保证两条流道出风端排出的回风均被净化处理,采用内置过滤器的方式可以降低按照难度,无需单独设置相应的管线。过滤组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可选用板式、袋式或筒式等多种形式和过滤效率的空气过滤器。
44.为了实现该机组的自动控制,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提供温度传感器10以及湿度传感器11,所述温度传感器10以及所述湿度传感器11均与所述送风机段3相连;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出风口处。
45.控制器12,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5、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8、所述温度传感器10以及所述湿度传感器11均与所述控制器12的输入输出端子连接;所述控制器12用于根据所述温
度传感器10以及所述湿度传感器11获取到的温度值以及湿度值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5和/或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6的开合程度。
46.进一步的,所述冷却组件7包括表冷器,所述表冷器连接有电动冷水调节阀71,所述电动冷水调节阀71与所述控制器12的输出端子连接;所述控制器12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10以及所述湿度传感器11获取到的温度值以及湿度值控制所述电动冷水调节阀71的开合程度。
47.所述第一流道21的进风端通过第三流量调节阀13与新风管路相连;所述第三流量调节阀13与所述控制器12的输出端子连接;所述控制器12还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10以及所述湿度传感器11获取到的温度值以及湿度值控制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5和/或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8和/或所述第三流量调节阀13的开合程度。
48.控制器12可接收温湿度传感器监测的实时温、湿度参数值,并控制电动冷水调节阀调节进入表冷器中的冷水流量,以及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流量调节阀和第三流量调节阀开度,进而调节流经两个通道空气流量的不同配比。
49.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室内热负荷变化时,根据实际室内温湿度监测值与设定值之间的差异,由控制器计算所需送风温湿度值,然后通过控制电动冷水调节阀开度调节送风湿度值,通过控制第二流量调节阀开度调节送风温度值。由此可实现新回风混合通道用于适应室内湿负荷变化,二次回风通道用于适应室内热负荷变化。
50.具体的,当室内温度监测值低于设定值时,减小第一流量调节阀开度,降低新回风混合通道空气流量,再调节电动冷水调节阀开度,使流经表冷器的空气含湿量满足消除室内湿负荷的要求。同时调节第二流量调节阀开度,使二次回风通道空气流量增加并与新回风混合通道的低温低湿空气混合,从而提高了混合空气的温度,以此来适应室内热负荷的变化,反之同理。
51.由于新回风混合通道为湿度控制回路,二次回风通道的为温度控制回路,彼此相互独立,对室内温度和湿度分别独立调节,控制逻辑更加清晰顺畅,因而大大增加了被控环境的温、湿度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并避免了传统空调系统因冷却除湿后再升温而引起的冷热抵消能源浪费现象。同时,新回风混合通道和二次回风通道的空气混合后,空气温度会高于露点温度,使送风温差减小,从而提高被控环境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温、湿度均匀性,被控环境不同区域的热湿差异得到明显改善。
52.为了提高过滤净化效果以及冷却除湿效果,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提供所述第一过滤净化组件以及所述第二过滤净化组件均沿垂直于气流流通方向延伸且分别平层布满的形成于所述第一流道以及所述第二流道内。所述冷却组件沿垂直于气流流通方向延伸且分别平层布满的形成于所述第一流道内。
53.为了进一步的增大表冷器的迎风面积提高冷却除湿效果,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提供所述气流分隔板4具有乙字型结构,在垂直于气流流通方向上所述冷却组件的截面宽度大于所述第一过滤净化组件的截面宽度。表冷段内气流分隔板可设计为乙字形的斜隔板,以增加表冷器在新回风混合通道内的迎风面积。
54.为了方便对箱体内部的各个部件进行检修,所述气流分隔板4上形成有检修门41。便于人员通过该检修门进出维护检修。
55.为了进一步提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机组的适用范围,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提供
所述供风通道还包括位于所述回风分流处理段2与所述送风机段3之间的加热段14以及加湿段15。通过加热段14以及加湿段15可以使得该机组可以用于向室内提供加热后以及加湿后的空气。所述加热段可采用蒸汽加湿盘管、热水加热盘管或电加热盘管等多种加热方式,所述加湿段可采用干蒸汽加湿器、喷淋加湿器、微雾加湿器或电加湿器等多种加湿方式,所述送风机段可采用离心风机或风机墙等送风方式。
56.为了使本技术提供的机组适用于大风量空调系统中回风阻力过大的场合,以及室内有排风需求或过渡季节需要加大新风运行的场合。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还可以提供所述供风通道还包括位于所述回风分流处理段2上游的回风机段16以及排风段17;所述回风机段16形成有回风口161,所述排风段17配置有排风阀171;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阀5以及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阀8均与所述排风段17相连。在上述箱体包含的各部件的基础上增加了排风段、排风阀、回风机段、回风口。主要用于大风量空调系统中回风阻力过大的场合,以及室内有排风需求或过渡季节需要加大新风运行的场合。其内置二次回风通道技术的原理和具体实施方式与上述事实方式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57.总之,本技术提供的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组合式空调机组,包括回风分流段、过滤净化段、表冷段以及其它必要的热湿处理段和送风机段,从回风分流段沿气流方向设有气流分隔板,将回风分流段内部空间一分为二,形成两个彼此独立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流道的空气在经表冷段处理后与第二流道的空气完成混合,继而完成后续其它热湿处理过程,最终送入被控房间或区域。夏季除湿工况,通过控制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流量调节阀和第三流量调节阀开度可调节流经两个通道空气流量的不同配比,在不消耗外部再热热源的条件下将空气处理到送风温湿度状态点。另外,该组合式空调机组可以节省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在夏季除湿工况下的再热量,消除空气降温除湿和再热处理过程中的冷热抵消能源浪费现象。同时,由于采用了内置二次回风通道的方式,二次回风在空调机组内部进行了过滤净化处理,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送风的空气品质。
5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