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继电器陶瓷金属化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94005发布日期:2021-12-25 02:0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继电器陶瓷金属化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金属化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真空继电器陶瓷金属化烧制装置。


背景技术:

2.高温氢气烧结炉主要用于烧结材料,广泛用于新能源开发、热处理、粉末冶金、陶瓷金属化领域,目前市场上用于真空继电器陶瓷金属化烧结的高温氢气烧结炉存在炉内气氛分布不均匀,陶瓷金属化层结合力不均,且出炉后产品被氧化的现象较多,产品合格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真空继电器陶瓷金属化烧制装置。
4.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5.一种真空继电器陶瓷金属化烧制装置,包括卧式箱体,所述卧式箱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以及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以及出料口分别匹配设有第一箱门以及第二箱门,所述卧式箱体内由进料口至出料口的方向依次设有装载区、预热区、烧结区、冷却区以及卸载区,所述卧式箱体内设有驱动丝杆,所述驱动丝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在进料口以及出料口处,所述驱动丝杆的一端穿出卧式箱体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丝杆的一侧设有与驱动丝杆水平平行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分别安装在进料口以及出料口处,所述卧式箱体内设有装载板,所述装载板上具有与驱动丝杆匹配的螺纹孔以及与滑动杆匹配的滑孔,所述驱动丝杆穿过螺纹孔设置,所述滑动杆穿过滑孔设置,所述装载板上放置装载框,所述预热区的侧壁上安装有若干电热管,所述预热区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一干氢进料管,所述烧结区的侧壁上安装有电加热线圈,所述烧结区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一氢气进料管,所述冷却区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二干氢进料管以及若干第一湿氢进料管,所述卧式箱体上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卧式箱体的外壁上包覆设有隔热层。
6.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层与卧式箱体的外壁之间设有空气层。
7.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层包括围绕卧式箱体外壁设置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两端分别通过封板与卧式箱体的两端密封连接,所述外壳与卧式箱体的外壁之间不连接形成空气腔,所述隔热层包覆设于外壳上,所述外壳的一端具有若干围绕外壳设置的进气口,所述进气口贯穿隔热层,所述外壳的另一端具有若干围绕外壳设置的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贯穿隔热层。
8.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与卧式箱体侧壁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沿着外壳的长度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外壳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卧式箱体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板围绕卧式箱体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板上沿着支撑板的长度设有若干连通孔。
9.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层外设有围绕卧式箱体设置的出气管,所述出气口通过连通管与出气管连接,所述出气管上设有排气管。
10.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载区、预热区、烧结区、冷却区以及卸载区之间分别通过隔板区分,所述隔板的下端不与卧式箱体的底部连接具有供装载板以及装载框通过的通道。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采用分区控制,第一干氢进料管、第一氢气进料管、第二干氢进料管以及第一湿氢进料管,均从上方朝向装载框排气,使装载框内的氛围分布均匀,并且进料口均设有多个,能解决装载框内陶瓷量过多引起的产品质量不良问题,并且通过干氢与湿氢的结合防止了釉面氧化,提升了产品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截面剖视示意图。
14.附图标记:1、卧式箱体;101、进料口;102、出料口;2、第一箱门;3、第二箱门;4、装载区;5、预热区;6、烧结区;7、冷却区;8、卸载区;9、驱动丝杆;10、驱动电机;11、装载板;12、装载框;13、第一干氢进料管;14、电热管;15、第一氢气进料管;16、电加热线圈;17、第二干氢进料管;18、第一湿氢进料管;19、排气口;20、电磁阀;21、隔热层;22、外壳;23、空气腔;24、封板;25、进气口;26、出气口;27、出气管;28、排气管;29、气泵;30、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6.一种真空继电器陶瓷金属化烧制装置,包括卧式箱体1,所述卧式箱体1的长度在水平方向上设置,所述卧式箱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101以及出料口101,所述进料口101匹配设有第一箱门2,所述第一箱门2关闭时与进料口101密封连接,所述出料口101匹配设有第二箱门3,所述第二箱门3关闭时与出料口101密封连接,所述卧式箱体1内设有装载区4、预热区5、烧结区6、冷却区7以及卸载区8,所述装载区4、预热区5、烧结区6、冷却区7以及卸载区8沿着进料口101至出料口101的方向依次设置,所述装载区4与进料口101连接,所述卸载区8与出料口101连接。
17.所述卧式箱体1内设有驱动丝杆9,所述驱动丝杆9靠近卧式箱体1的底部设置,所述驱动丝杆9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转动安装于进料口101处以及出料口101处,所述驱动丝杆9的一端穿出卧式箱体1连接有驱动电机10,所述驱动电机10驱动驱动丝杆9转动,所述驱动丝杆9的一侧设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在水平面上与驱动丝杆9间隔平行设置,所述滑动杆的两端分别安装在进料口101处以及出料口101处,所述卧式箱体1内设有装载板11,所述装载板11上分别水平贯穿装载板11设有螺纹孔以及滑孔,所述螺纹孔与驱动丝杆9相匹配,所述驱动丝杆9穿过螺纹孔设置,所述滑孔与滑动杆相匹配,所述滑动杆穿过滑孔设置,通过驱动丝杆9的转动驱动装载板11在卧式箱体1内沿着进料口101至出料口101的方向移动,所述装载板11上放置装载框12,将需要进行金属化的陶瓷放置在装载框12内。
18.所述预热区5的侧壁上安装有电热管14,通过电热管14进行加热,所述预热区5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一干氢进料管13,第一干氢进料管13通入干氢给预热区5提供氛围,所述第一干氢进料管13连接用于提供干氢的第一供料管,所述第一供料管上安装有第一气体流量控制器,所述烧结区6的侧壁上安装有电加热线圈16,通过电加热线圈16进行加热,所述烧结区6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一氢气进料管15,给烧结区6提供烧结的氢气氛围,所述第一氢气进料管15连接用于提供氢气的第二供料管,所述第二供料管上安装有第二气体流量控制器,所述冷却区7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二干氢进料管17以及若干第一湿氢进料管18,所述第二干氢进料管17连接由于提供干氢的第三供料管,所述第三供料管上设有第三气体流量控制器,所述第一湿氢进料管18连接用于提供湿氢的第四供料管,所述第四供料管上安装有第四气体流量控制器,湿氢可与有机粘接剂反应,避免陶瓷在冷却时受到氧化而釉面发黑。
19.在烧制前,驱动装载板11停于装载区4,打开第一箱门2将装有陶瓷的装载框12放置在装载板11上,关上第一箱门2,驱动装载板11移动至预热区5,电热管14加热以及通入干氢,进行预加热,完成后驱动装载板11移动至烧结区6,电加热线圈16加热并通入氢气进行烧结,完成后驱动装载板11移动至冷却区7,通入干氢以及湿氢进行降温,完成后驱动装载板11移动至卸载区8,打开第二箱门3取出装载框12。
20.所述卧式箱体1上设有排气口19,所述排气口19安装有电磁阀20,用于及时排出废气,所述卧式箱体1的外壁上包覆设有隔热层21,避免卧式箱体1外壁温度过高造成高温烫伤。
21.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隔热层21与卧式箱体1的外壁之间设有空气层,所述空气层围绕卧式箱体1设置,通过空气层进行隔热,可以减少隔热层21中隔热材料的实用,降低成本。
22.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空气层包括外壳22,所述外壳22围绕卧式箱体1的外壁设置,所述外壳22的两端分别通过封板24与卧式箱体1的两端密封连接,所述外壳22与卧式箱体1的外壁之间不连接具有空气腔23,所述隔热层21包覆在外壳22的外壁,所述外壳22的一端具有若干围绕外壳22设置的进气口25,所述进气口25贯穿隔热层21,所述外壳22的另一端具有若干围绕外壳22设置的出气口26,所述出气口26贯穿隔热层21,空气从进气口25进入空气腔23,由出气口26排出空气腔23。
23.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22与卧式箱体1的外壁之间设有若干支撑板,由于加强外壳22与卧式箱体1之间的连接,所述支撑板的长度沿着外壳22的长度设置,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与外壳22固定连接,另一侧与卧式箱体1固定连接,若干所述支撑板围绕卧式箱体1均匀分布,所述支撑板上沿着支撑板的长度设有若干连通孔。
24.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层21外设有围绕卧式箱体1设置的出气管27,所述出气口26通过连通管与出气管27连接,所述出气管27上设有排气管28,排气管28上安装有气泵29,通过排气管28可以将从空气腔23中排出的热空气排向其他的地方,避免直接扩散在空气中升高生产车间的室内温度。
25.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装载区4、预热区5、烧结区6、冷却区7以及卸载区8之间分别通过隔板30区分,所述隔板30的下端不与卧式箱体1的底部连接具有供装载板11以及装载框12通过的通道,有利于氛围的形成。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
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