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01771发布日期:2021-11-15 23:31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在管道或者滤网加工过程中,为了节约并且循环利用水资源,一般都会利用循环冷却水来对冷却设备进行冷却处理。当冷水与设备完成热交换后,通过水管将高温的热水送入冷却塔内,在冷却塔内完成热交换后再将已经冷却的水通过出水管送回储存设备进行循环利用。
3.现有的冷却水系统主要是采用冷却塔对高温的回水进行降温,以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但是这样不间断的启用冷却塔,耗能非常大,运作的成本非常之高,而且由于设备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在冷却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冷却水产生飞溅,大大降低了二次利用率,除此之外,现有的冷却水循环系统中,为了过滤掉水中的杂质,需要在管道中增设多个过滤器,增加了成本,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冷却水循环系统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冷却过滤效果好,节约运行成本的冷却水循环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冷却过滤效果好,节约运行成本的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缓冲接水池、冷却塔、沉淀过滤池和冷却水蓄水池,所述缓冲接水池通过进水管道连接冷却设备的热水出水端,所述缓冲接水池的出水端通过送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沉淀过滤池;所述沉淀过滤池包括沉淀缓冲池和过滤池;所述沉淀缓冲池与过滤池之间设有隔墙,所述隔墙上设有溢水口;所述过滤池内设有过滤器,所述过滤器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冷却水蓄水池;所述冷却水蓄水池通过输水管道连接所述冷却设备。
6.优选地,所述进水管道、送水管道以及输水管道上分别设有水泵。
7.优选地,所述进水管道和输水管道的数量至少一根。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冷却塔的进水端和出水端分别连接缓冲接水池和冷却水蓄水池,缓冲接水池起到暂时接纳和暂存高温热水的作用,使用时候,冷却设备出来的水不直接泵入冷却塔内,经过缓冲接水池内充满后在进入冷却塔内,减少了冷却塔的使用频率,降低能耗;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沉淀过滤池包括沉淀缓冲池和过滤池;沉淀缓冲池与过滤池之间设有隔墙,隔墙上设有溢水口;过滤池内设有过滤器,从冷却塔内出来的冷却水,预先进入沉淀缓冲池内沉淀,可以沉积大量残渣,实现初步过滤,最终水经过溢水口进入过滤池内进行二次过滤,过滤效果好,这样即可实现水的循环在利用,这样能够大大减少过滤器的负荷,以及数量,也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2.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缓冲接水池1、冷却塔2、沉淀过滤池3和冷却水蓄水池4,具体地,缓冲接水池1,用于缓存热水,缓冲接水池1通过进水管道5连接冷却设备6的热水出水端,缓冲接水池1的出水端通过送水管道7连接冷却塔2;冷却塔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沉淀过滤池3;沉淀过滤池3包括沉淀缓冲池31和过滤池32;沉淀缓冲池31与过滤池32之间设有隔墙33,隔墙33上设有溢水口34;过滤池32内设有过滤器8,过滤器8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冷却水蓄水池4;冷却水蓄水池4通过输水管道10连接冷却设备6;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2包括塔体21和底座22;塔体21和底座22之间设有环形开口23,塔体21的顶部开口,并在开口下方设有风机24;风机24下方设有送水管道7,送水管道7下方为分水盘25,分水盘25的下端设有冷却填料层26;冷却填料层26下端设有湿帘27,湿帘27的底部延伸至底座22内,冷却填料层26和湿帘27沿塔体21内壁铺设。
13.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2的塔体21的顶部开口,并在开口下方设有风机24;风机24下方设有进水管道7,进水管道7下方为分水盘25,通过塔体21顶部开口,利于塔体内热量散出,进水管道7上端设有风机24,利用风机24对进水管道7排出的水进行直吹,可以快速带走水中一部分热量,本实用新型的风机24是将水汽吹向塔体21内的,大大减少了水的流失;另外,在进水管道7下方为分水盘25,进水管道7流出的热水经过分水盘的均匀分配后,水经过分水盘25上的透水孔形成水柱进入分水盘25的下端的冷却填料层26,进行再次降温,均匀分布的水柱能够增大冷却水与冷却填料层26的换热面积,提高了冷却填料层的换热效率;最终经过两次降温的水流经冷却填料层26下端的湿帘27,再次降温,最终经过多次热交换后,能够实现快速降温,大大提高了冷却塔内冷却水的散热效率。
14.为了给予管道内增压,利于水的输送,进水管道5、送水管道7以及输水管道10上分别设有水泵。
15.当然本实用新型的进水管道5可以接入不同的冷却设备,输水管道10也同样接入不同冷却设备,因此,进水管道5和输水管道10的数量至少一根,根据需要进行增减。
16.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故在此不再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包括缓冲接水池(1)、冷却塔(2)、沉淀过滤池(3)和冷却水蓄水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接水池(1)通过进水管道(5)连接冷却设备(6)的热水出水端,所述缓冲接水池(1)的出水端通过送水管道(7)连接所述冷却塔(2);所述冷却塔(2)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沉淀过滤池(3);所述沉淀过滤池(3)包括沉淀缓冲池(31)和过滤池(32);所述沉淀缓冲池(31)与过滤池(32)之间设有隔墙(33),所述隔墙(33)上设有溢水口(34);所述过滤池(32)内设有过滤器(8),所述过滤器(8)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冷却水蓄水池(4);所述冷却水蓄水池(4)通过输水管道(10)连接所述冷却设备(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5)、送水管道(7)以及输水管道(10)上分别设有水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道(5)和输水管道(10)的数量至少一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间冷却水循环系统,属于冷却技术领域,包括缓冲接水池、冷却塔、沉淀过滤池和冷却水蓄水池,缓冲接水池通过进水管道连接冷却设备的热水出水端,缓冲接水池的出水端通过送水管道连接冷却塔;冷却塔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沉淀过滤池;沉淀过滤池包括沉淀缓冲池和过滤池;沉淀缓冲池与过滤池之间设有隔墙,隔墙上设有溢水口;过滤池内设有过滤器,过滤器的出水端通过管道连接冷却水蓄水池;冷却水蓄水池通过输水管道连接冷却设备。本实用新型冷却过滤效果好,节约运行成本。节约运行成本。节约运行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陈兴江 唐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海澄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1
技术公布日:2021/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