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净化器的限位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3359发布日期:2021-12-29 15:44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净化器的限位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位结构,尤其是一种空气净化器的限位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空气净化器对于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有着移动的改善效果。但现有的空气净化器由于结构简单,在使用及维护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空气净化器的壳体内会设置很多功能性结构,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的功能性结构一般是直接放置在壳体内或者焊接在壳体内,不仅容易在移动的过程中产生活动,还不便于拆卸和更换,减少了空气净化器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在上盖和底座内部设置限位结构对空气净化器内部零件进行限位的空气净化器的限位安装结构。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净化器的限位安装结构,包括底座、上盖以及过滤器,所述上盖和底座之间盖合设置,所述上盖和底座上均设置有限制过滤器的限位边,所述过滤器通过上盖和底座的限位边在底座和上盖内稳定设置,所述限位边包括侧边限位和顶部限位,所述侧边限位设置在底座端口处,用于限制过滤器的侧边,所述顶部限位位于上盖端口处,用于限制过滤器的顶边。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侧边限位包括左右侧限位和前后侧限位,所述左右侧限位呈“z”形设置,前后侧限位呈“l”形设置,过滤器的四个边通过左右侧限位和前后侧限位进行限制。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右侧限位呈反向的“z”形设置,反向“z”形左右侧限位的一个水平面与底座的左、右侧边一体化设置,另一个水平面的侧边与过滤器接触,所述前后侧限位的“l”形反向设置,一个面的侧边与底座连接,另一个面与过滤器接触,且前后侧限位与底座的前、后边缘一体化设置。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部限位与上盖的边缘一体化设置,且在上盖的侧边内卷,与上盖侧边结合呈“u”形设置,所述过滤器的顶部与顶部限位的底部接触。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过滤器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凸起边,所述凸起边设置在过滤器顶部和底部面的周边。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底面上还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在底座的底面上均匀设有多个,所述过滤器设置在底座的底面上。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和上盖的内部还设置有风扇和密封海绵,所述密封海绵设置在风扇的边缘位置。
11.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器的底座和上盖上均设置了限位结构,限位结构通过底座和上盖的盖合对过滤器进行限位,防止安装完成的空气净化器在移动时,内
部零件产生晃动。且限位装置通过底座和上盖之间的开合进行限位和放松,在对内部零件进行稳固的同时还不会将零件固定死,便于内部零件的拆卸和更换,使空气净化器的使用更加灵活且稳定。
附图说明
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拆分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后切面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左右切面部分结构剖面示意图。
17.1、限位边;11、左右侧限位;12、前后侧限位;13、顶部限位;2、底座;3、上盖;4、过滤器;5、透气孔;6、风扇;7、密封海绵。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专利中涉及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实用新型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19.参照图1、图2,一种空气净化器的限位安装结构,包括底座2、上盖3以及过滤器4,所述上盖3和底座2之间盖合设置,所述上盖3和底座2上均设置有限制过滤器4的限位边1,所述过滤器4通过上盖3和底座2的限位边1在底座2和上盖3内稳定设置。限位边1的设置可以限制过滤器4在空气净化器壳体内的位置,避免了传统空气净化器内部零件在安装后容易出现晃动的现象,也避免了将过滤器4等零件直接焊接在空气净化器内部,难以拆卸更换的现象,在保证空气净化器稳定安全的同时还便于内部零件的拆卸和更换。所述底座2和上盖3的内部还设置有风扇6和密封海绵7,所述密封海绵7设置在风扇6的边缘位置,风扇6的设置可以在空气净化器的内部催动空气流动,便于将要净化的空气导入空气净化器内。而利用密封海绵7将风扇6与上盖3接触的位置进行密封,增加了空气流通的效率。
20.上盖3和底座2盖合后内部形成一个空间,而可拆卸的过滤器4在这空间内放置,直接放置的过滤器4底部与底座2的底板接触形成底部限制,所述过滤器4的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凸起边,所述凸起边设置在过滤器4顶部和底部面的周边。凸起的底边和顶边可以减小过滤器4与底座2和上盖3的接触面积,利于过滤器4的散热和散风。所述底座2的底面上还设置有透气孔5,所述透气孔5在底座2的底面上均匀设有多个,所述过滤器4设置在底座2的底面上透气孔5的设置和凸起的设置效果相同,都是为了利于散热,利于空气流通。
21.参照图3、图4,所述限位边1包括侧边限位和顶部限位13,所述侧边限位设置在底座2端口处,用于限制过滤器4的侧边,所述顶部限位13位于上盖3端口处,用于限制过滤器4的顶边。放置在底座2上的过滤器4底部经过限位后还能在四周以及顶部活动,因此,设置侧
边限位和顶部限位13可将过滤器4的四周和顶部的移动进行限制,在上盖3和底座2盖合后使过滤器4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所述顶部限位13与上盖3的边缘一体化设置,且在上盖3的侧边内卷,与上盖3侧边结合呈“u”形设置,所述过滤器4的顶部与顶部限位13的底部接触。为了不使过滤器4的顶部直接与上盖3的顶部直接接触,在与上盖3顶部有一定距离的上盖3边缘设置了一体化的内卷边,内卷的侧边在上盖3盖合后直接抵在过滤器4的顶部,使过滤器4无法上移,这样既形成了对过滤器4顶部的限制还保留了其余零部件安装的空间,同时还减小了上盖3与过滤器4顶部的接触面积,保证了过滤器4的功效。
22.同样的过滤器4的左右侧壁若直接与底座2的侧壁接触,不仅会使得空气净化器的整体空间减小,还会使两个侧壁完全接触,影响净化器的散热和散气。所述侧边限位包括左右侧限位11和前后侧限位12,所述左右侧限位11呈“z”形设置,前后侧限位12呈“l”形设置,过滤器4的四个边通过左右侧限位11和前后侧限位12进行限制。所述左右侧限位11呈反向的“z”形设置,反向“z”形左右侧限位11的一个水平面与底座2的左、右侧边一体化设置,另一个水平面的侧边与过滤器4接触,所述前后侧限位12的“l”形反向设置,一个面的侧边与底座2连接,另一个面与过滤器4接触,且前后侧限位12与底座2的前、后边缘一体化设置。对过滤器4侧边进行限制时也要尽可能的减少接触面积,且保持稳定性,因而,将底座2的两个侧边延伸后向内卷,形成一个倒置的“l”形限位边1,对过滤器4的前后侧边进行限制。而左右侧边则在底座2的左、右侧边延伸出两个反向的“z”形板,反向的“z”形侧边的顶部为宽边,可以对盖合的上盖3形成支撑的同时在左、右侧边形成凹槽,便于上盖3和底座2的开合。
23.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