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1551发布日期:2021-12-22 16:36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背景技术:

2.空调器是必备的家用电器之一,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是一种常见的室内机形式,因其占用空间小,价格低等特点,应用非常广泛。
3.为适应用户对送风舒适性和健康性的要求,现有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增加了很多附加功能,可将附加空气与室内的换热风混合吹送至室内环境,改善室内环境质量。例如,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可将室外新风和室内的换热风吹送至室内环境,在调节室内环境温度的同时,为室内环境引入新鲜空气,保证室内环境的含氧量。
4.目前,具有附加功能的室内机,其附加风道为固定设置,无法调整出风方向和混风效果,难以匹配不同的室内环境状况,降低了送风的舒适性和健康性,对用户的使用体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出风方向可调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6.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风量较大且可调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
7.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其包括:
8.机壳,其上开设有换热气流出口,且其内部设有换热器和换热风机,以通过所述换热风机促使所述机壳内的换热气流经所述换热气流出口送出;和
9.附加风道,其上开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室内机外部的附加空气经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附加风道,由所述出风口送出,从而使所述室内机的出风气流包括经所述出风口流出的附加空气和经所述换热气流出口送出的换热气流;
10.并且,所述附加风道配置为可沿一横向延伸的轴线旋转,以调节出风气流。
11.可选地,所述附加风道与所述机壳间隔设置以在所述换热气流出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形成引流风道,从而使所述室内机的出风气流还包括经所述引流风道流出的室内空气。
12.可选地,所述换热气流出口沿横向延伸开设于所述机壳的前侧底部;
13.所述附加风道具有沿横向延伸的风道主体件,所述风道主体件的前侧开设有沿横向延伸的所述出风口,且所述风道主体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下方,以在所述附加风道与所述机壳之间形成所述引流风道。
14.可选地,所述附加风道还具有位于所述风道主体件的横向两侧的两个侧端风道件;
15.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至少一个旋转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机壳的内部,设置为与至
少一个所述侧端风道件连接,配置为驱动所述附加风道沿所述轴线旋转。
16.可选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和齿轮,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机壳的内部,与所述齿轮传动连接;
17.所述侧端风道件包括:侧端上风道部,其外表面具有以过所述轴线上的一点为圆心的弧形段,所述至少一个所述侧端风道件的所述弧形段具有沿其延伸方向分布并用于与所述齿轮匹配啮合的齿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部相啮合,所述电机带动所述齿轮转动从而带动所述附加风道绕所述轴线旋转。
18.可选地,所述侧端上风道部构造为蜗形,所述侧端上风道部具有绕所述轴线延伸的圆形部,所述弧形段为所述至少一个所述侧端风道件的所述环形部上方的弧形段。
19.可选地,所述圆形部的横向方向的内侧形成有所述进风口;
20.所述侧端上风道部还具有位于所述圆形部下方的尾部,以使得由所述进风口进入的附加空气经所述圆形部的导流进入所述尾部。
21.可选地,所述侧端风道件还包括:侧端下风道部,位于所述侧端上风道部的下方,与所述侧端上风道部分体设置,所述侧端下风道部与所述风道主体件一体设置;
22.所述尾部的下端设置为由所述侧端下风道部的上开口插入所述侧端下风道部的内部,所述尾部、所述侧端下风道部对应开设有固定孔,以利用固定件穿过所述尾部、所述侧端下风道部的所述固定孔实现所述尾部与所述侧端下风道部的固定。
23.可选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其中一个所述侧端风道件连接,另一所述侧端风道件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上;
24.或者,
25.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为两个,两个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分别对应与一个所述侧端风道件连接。
26.可选地,室内机还包括:
27.风管,配置成进口位于所述机壳外部以引入附加空气;和
28.附加风机,配置成入口与所述风管的出口相连通,出口与所述进风口相连通,以受控地驱动附加空气进入所述风管流向所述附加风道、并经所述出风口送出,从而使得经所述出风口流出的附加空气与经所述引流风道流出的室内空气和经所述换热气流出口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
29.所述附加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横向方向的内侧,其出口与所述进风口对接。
30.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通过设置附加风道,机壳的附加空气可进入附加风道内,再经出风口送出,可以使室内机的总体风量提高。并且,附加风道设置为可沿横向轴线旋转,可以改变附加空气的出风方向,获得不同的出风效果,更多的出风形式,满足用户个性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31.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中,附加风道与机壳间隔设置,在换热气流出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引流风道,经引流风道引入的室内空气与经出风口送出的附加空气和经换热气流出口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室内机的整体引风量和整体送风量,而且使得室内机的出风气流不会过冷或过热。
32.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中,附加风道的侧端风道件的侧端上风道部上具有齿部,齿部代替了传统的齿条与旋转驱动机构的齿轮啮合,简化了旋
转驱动机构的部件,省去了齿条与附加风道的装配,易于旋转驱动机构的装配,减少了旋转驱动机构对室内机空间的占用。
33.再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中,侧端上风道部构造为蜗形,附加风道的进风口位于蜗形的侧端上风道部的圆形部的横向内侧,由进风口进入的附加空气可依次由沿圆形部的风道壁、尾部的风道壁流动,使附加空气在侧端上风道部内的流动路径与传统的气流在蜗形风道内的流动路径一致,从而减少气流流动损失,并使气流流动更加顺畅。
34.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35.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36.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纵截面截取的剖视示意图;
37.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前视示意图;
38.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部分部件的前视示意图;
39.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附加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40.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旋转驱动机构和附加风道的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附加风机、旋转驱动机构和附加风道的部分部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42.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的附加风道、风管、附加风机、旋转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100,为了便于描述,说明书中提及的“上”、“下”、“前”、“后”、“顶”、“底”、“横向”、“左”、“右”等方位均按照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100正常工作状态下的空间位置关系进行限定。
44.以下参照图1至图7对本实施例的壁挂式空调器的室内机100的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4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室内机100一般可包括:机壳10和附加风道40。机壳10上开设有换热气流出口11,且其内部设有换热器20和换热风机30,以通过换热风机30促使机壳10内的换热气流经换热气流出口11送出。附加风道40上开设有进风口42和出风口41,室内机100外部的附加空气经进风口42流入附加风道40,由出风口41送出,从而使室内机100的出风气流包括经出风口41流出的附加空气和经换热气流出口11送出的换热气流。其
中,附加风道配置为可沿一横向延伸的轴线旋转,以调节出风气流。
46.本实施例的室内机100通过设置附加风道40,机壳10外部的附加空气可进入附加风道40内,再经出风口41送出,可以使室内机100的总体风量提高。并且,附加风道40设置为可沿横向轴线旋转,可以改变附加空气的出风方向,获得不同的出风效果,更多的出风形式,满足用户个性需求,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47.在一些实施例中,附加风道40与机壳10间隔设置以在换热气流出口11和出风口41之间形成引流风道80,从而使室内机100的出风气流还包括经引流风道80流出的室内空气。
4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附加风道40与机壳的设置位置使得换热气流出口11与出风口41之间不具有引流风道,例如,附加风道40设置于机壳的内部,室内机100的出风气流仅包括经出风口41流出的附加空气和经换热气流出口11送出的换热气流。
49.在附加风道40与机壳10间隔设置以在换热气流出口11和出风口41之间形成引流风道80的实施例中,随着换热气流出口11和出风口41的送风,引流风道80的两侧都可产生负压,在两侧负压的作用下引入引流风道80内的气流量也会比较大,经引流风道80引入的室内空气与经出风口41送出的附加空气和经换热气流出口11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室内机100的整体引风量和整体送风量,而且使得室内机100的出风气流不会过冷或过热。
50.并且,附加风道40设置为可沿横向轴线旋转,可改变附加风道40相对于机壳10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移变化和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变化,附加风道40的前后位移变化和竖直位移变化均会影响换热气流和附加空气的混合效果,还会影响引流风道80的引流效果进而会影响出风气流中的室内空气的比例,例如,附加风道40在一定的前后位移范围内,相对于机壳10越靠前,附加空气与换热气流的混合越充分,引流风道80的引流量越大;再例如,附加风道40在一定的上下位移的范围内,附加风道40越往上,使引流风道80越窄,引流风道80的引流量越大。因此,室内机100可通过调节附加风道40的旋转位移可以改变室内机100的整体引风量和整体送风量,可匹配不同的室内环境状况,满足用户个性需求。
51.本实用新型所说的附加空气、室内空气是与换热气流相对的未经过换热风机30换热的空气。附加空气可以是室内机100所处的环境中的室内空气、隔离在室内机100所处的环境外的室外新风或者其他功能性气体,例如香薰气、除菌气、加湿气、暖气等。
52.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00的换热气流出口11沿横向延伸开设于机壳10的前侧底部。附加风道40具有沿横向延伸的风道主体件401,风道主体件401的前侧开设有沿横向延伸的出风口41,且风道主体件401间隔地设置于机壳10的下方,以在附加风道40与机壳10之间形成引流风道80。
53.本实施例的室内机100通过将附加风道40设置成具有沿横向延伸的风道主体件401,风道主体件401设置于机壳10的下方并与机壳10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可使处于机壳10前侧底部的换热气流出口11与处于附加风道40的风道主体件401的前侧的出风口41邻近设置,便于从换热气流出口11送出的换热气流与从出风口41送出的附加空气更好地混合,从而确保室内机100的出风更加柔和。附加风道40上开设有沿机壳10的横向延伸的出风口41,可以扩大室内机100在横向上的送风范围。换热气流出口11和出风口41在横向上延伸的长度大致相同,以提高从两个出风口送出的两股气流之间的混合效果。
54.如图1和图2所示,机壳10上开设有沿机壳10的横向延伸的换热气流出口11,且其
内部设有换热器20和换热风机30,换热器20可以与流经其的气流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换热气流。换热风机30可促使机壳10内的换热气流经换热气流出口11送出。机壳10可包括罩壳13、骨架14、处于横向两侧的侧端盖(图中未示出)。罩壳13的前侧设置有前面板。罩壳13的顶部开设有主进风口12。经主进风口12进入机壳10内的气流与换热器20热交换后到达换热气流出口11。骨架14用于支撑换热器20和换热风机30。机壳10还可包括蜗舌条,蜗壳集成在骨架上,两者之间限定出气流通道。换热器20可以为三折式换热器,换热风机30可以为贯流风机。
55.在一些实施例中,室内机100的附加风道40还具有位于风道主体件401的横向两侧的两个侧端风道件43。室内机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旋转驱动机构90,设置于机壳10的内部,设置为与至少一个侧端风道件43连接,配置为驱动附加风道40沿一横向延伸的轴线旋转。本实施例的室内机100的附加风道40被设置为具有位于横向两侧的两个侧端风道件43,旋转驱动机构90被配置为与侧端风道件43连接,只需要在机壳10内的其中横向侧部留有容纳旋转驱动机构90的空间即可,布局紧凑、合理且美观。
56.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90包括电机93和齿轮91,电机93固定于机壳10的内部,与齿轮91传动连接;侧端风道件43包括:侧端上风道部431,其外表面具有以过前述横向延伸的轴线上的一点为圆心的弧形段,至少一个侧端风道件43的弧形段具有沿其延伸方向分布并用于与齿轮91匹配啮合的齿部402,齿轮91与齿部402相啮合,电机93带动齿轮91转动从而带动附加风道40绕横向延伸的轴线旋转。
57.本实施例的附加风道40,其侧端风道件43的侧端上风道部431上具有齿部402,齿部402代替了传统的齿条与旋转驱动机构90的齿轮91相啮合,简化了旋转驱动机构90的部件,省去了齿条与附加风道40的装配,易于旋转驱动机构90的装配,减少了旋转驱动机构90对室内机100空间的占用。
58.在一些实施例中,侧端上风道部431构造为蜗形,侧端上风道部具有绕轴线延伸的圆形部4311,弧形段为至少一个侧端风道件43的圆形部4311上方的弧形段。本实施例中,侧端上风道部431构造为蜗形,齿部402形成于其圆形部4311的上方,借助蜗形的结构特点,在其上开齿,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59.在一些实施例中,圆形部4311的横向方向的内侧形成有进风口42,侧端上风道部431还具有位于圆形部4311下方的尾部4312,以使得由进风口42进入的附加空气经圆形部4311的导流进入尾部4312。本实施例的进风口42位于侧端上风道部431的圆形部4311的横向内侧,由进风口42进入的附加空气可依次由沿圆形部4311的风道壁、尾部4312的风道壁流动,使附加空气在侧端上风道部431内的流动路径与传统的气流在蜗形风道内的流动路径一致,从而减少气流流动损失,并使气流流动更加顺畅。
60.在可替换实施例中,侧端上风道部431可构造为绕前述横向延伸的轴线延伸的另一圆形部和位于另一圆形部下方的另一尾部,弧形段为另一圆形部的上方的弧形段,也即是,另一圆形部的上方形成有齿部。
61.在一些实施例中,侧端风道件43还包括:侧端下风道部432,位于侧端上风道部431的下方,与侧端上风道部431分体设置,侧端下风道部432与风道主体件401一体设置。本实施例的附加风道40,其中一个侧端上风道部431需要与旋转驱动机构90装配,另一侧端上风道部431需要与旋转驱动机构90或机壳10进行装配,侧端下风道部432连通风道主体件401
再与侧端上风道部431装配,如此通过分步装配的方式易于各部件的装配操作和各部件的装配到位,避免了一体式设置的附加风道40因尺寸过大而不易进行装配操作的问题。
62.尾部4312的下端设置为由侧端下风道部432的上开口插入侧端下风道部432的内部,尾部4312、侧端下风道部432对应开设有固定孔404,以利固定件穿过尾部4312、侧端下风道部432的固定孔404实现尾部4312与侧端下风道部432的固定,从而保证了附加风道40的整体稳定性。
63.侧端下风道部432的水平方向两侧还分别设置有限位件403,限位件403与尾部4312的水平方向的两侧抵接,以对尾部4312进行限位,保证尾部4312与侧端下风道部432装配的稳定。
64.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90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旋转驱动机构90与其中一个侧端风道件43连接,另一侧端风道件43转动连接于机壳10上,即,另一侧端风道件43的横向一侧开设有转动孔,机壳10上可设置有横向延伸并与转动孔间隙配合的固定轴,固定轴的轴线与前述横向延伸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从而在一个旋转驱动机构90的驱动下,实现附加风道40绕轴线的旋转,降低成本。
65.在可替换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90为两个,两个旋转驱动机构90分别对应与一个侧端风道件43连接,可以使附加风道40的旋转更加平稳。
66.本实施例的室内机100还包括风管70和附加风机50。风管70配置成进口位于机壳10外部以引入附加空气。附加风机50配置成入口与风管70的出口相连通,出口与进风口42相连通,以受控地驱动附加空气进入风管70流向附加风道40、并经出风口41送出,从而使得经出风口41流出的附加空气与经引流风道80流出的室内空气和经换热气流出口11送出的换热气流相混合。
67.本实施例的室内机100通过设置风管70,将风管70的进口设置成位于机壳10外部,出口与附加风机50的入口相连通,使得可通过附加风机50主动地将机壳10外部的附加空气吸入附加风道40内,可以使室内机100的总体风量大大提高,且送风距离增加。设置风管70后,附加空气的可选类型会大大增加,使得可以依照用户需要来选择进入附加风道40的附加空气的类型,进而可以调节出风气流的组成,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如前文所述,附加空气可以是室内空气、室外新风或其他功能性气体。
68.当附加空气为室内空气时,也可以是通过在机壳10上对应附加风机50的入口的位置处开设次进风口来实现将附加空气即室内空气引入附加风道40内,即可不设置风管70。
69.附加风机50可以是离心风机。图7中用箭头示出了附加空气在风管70、附加风机50、附加风道40中的流动路径。
70.附加风机50可设置于进风口42的横向方向的内侧,风管70的出口可由机壳10的横向一侧与附加风机50的入口连通。附加风机50的出口端与进风口42对接,如此,只需要在机壳10内的横向侧部留有容纳附加风机50的空间即可,不占用机壳10在前后方向上的空间,确保了整个室内机100的机壳10仍然是完整的,从而使其保持较好的美观效果。
71.附加风机50的出口端可设置为插入进风口42内侧,附加风机50的出口端的外形与进风口42的外形适配,附加风机50的出口端的外周与进风口42的内周之间还设置有密封轴承405,且进风口42的内周与密封轴承405滑动接触,以使附加风道40在旋转驱动机构90的驱动下,可相对密封轴承405发生旋转,避免漏风的同时,保证附加风道40的顺畅旋转。
72.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