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熔炼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75787发布日期:2021-11-18 12:21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高效熔炼炉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效熔炼炉。


背景技术:

2.熔炼炉是指熔化金属锭和一些废旧金属并加入必要的合金成分,经过扒渣、精炼等操作将它们熔炼成所需要的合金的设备。
3.公告号为cn20809121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锭熔炼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下端设置有支撑脚、出料口,所述炉体上方设置有炉盖;所述炉体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为w形,所述加热管一端伸出炉体与插头连接,所述加热管内设置有与插头电连接的电加热丝;所述炉盖上间隔设置有提手,所述炉盖上设置有电机、出风口,电机的旋转轴伸出炉盖下端与搅拌轴连接,所述炉盖下端设置有隔热室,所述隔热室侧壁上设置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内填充有隔热棉,所述隔热室内设置有吸附剂,所述出风口与隔热室连通。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熔炼铝锭的过程中,还需要打开炉盖,加入精炼剂进行精炼,加入除渣剂进行扒渣,频繁打开炉盖会使炉内热量散失,破坏炉内熔炼环境,影响铝锭的熔炼。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小投放精炼剂或者除渣剂时对炉内熔炼环境产生影响,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熔炼炉。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效熔炼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高效熔炼炉,包括炉体和罩设在炉体上的炉盖,所述炉盖上开设有投料口,所述炉盖上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调节口,所述盖板转动时,所述调节口中心线的轨迹经过投料口的中心线设置,所述投料口和调节口均呈圆形设置,所述调节口的直径大于投料口的直径。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能够转动盖板,使调节口和投料口交叠,从而通过调节口向炉内投入精炼剂或者除渣剂,投料结束后,通过转动盖板,对投料口进行遮挡,投料时,无需打开整个炉盖,从而减小投放精炼剂或者除渣剂时对炉内熔炼环境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投料口沿调节口中心线的轨迹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投料口的直径依次减小。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需要将调节口转动至合适大小的投料口处进行投料,进一步减小投放精炼剂或者除渣剂时对炉内熔炼环境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11.可选的,所述盖板上设有拨杆,所述拨杆轴线位于盖板轴线和调节口的中心线所经过的平面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拨杆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转动盖板,同时调节口位于盖板的轴线和拨杆的轴线之间,便于工人知晓调节口的位置。
13.可选的,所述炉盖的边缘处设有参照条,所述参照条和投料口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参照条位于对应的投料口中心线和盖板轴线所经过的平面内。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参照条进行参考,快速地将调节口转动至合适的投料口处进行投料。
15.可选的,所述调节口处转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转动连接处位于调节口的外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板,从而调整调节口所需要露出的部分,进一步减小投放精炼剂或者除渣剂时对炉内熔炼环境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17.可选的,所述调节板上设有压紧组件,所述压紧组件包括限位杆、限位板和压紧弹簧,所述限位杆垂直于调节板设置,所述限位杆位于调节板远离调节板转动连接处的一侧,所述限位杆绕调节板的转动连接处转动连接在盖板上,所述调节板与限位杆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板位于限位杆远离盖板的一端,所述压紧弹簧套设在限位杆上且位于限位板和盖板之间。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弹簧能够将调节板抵触在盖板上,使调节板不易发生转动,需要转动调节板时,提起调节板,使压紧弹簧进一步被压缩,调节板不再抵触盖板即可转动。
19.可选的,所述限位杆远离限位板的一端螺接有限位圆盘,所述盖板上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截面呈倒t形设置,所述限位圆盘滑动连接在限位槽中,所述限位槽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使限位圆盘装入限位槽中的安装口。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圆盘的设置能够对限位杆进行限位,使限位杆不易和盖板分离。
21.可选的,所述盖板朝向炉盖的一侧设置有导向环,所述炉盖上开设有环形槽,所述导向环位于环形槽中并和环形槽转动配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导向环和环形槽的设置对盖板的转动进行导向,从而实现将盖板转动连接在炉盖上。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工作人员能够转动盖板,使调节口和投料口交叠,从而通过调节口向炉内投入精炼剂或者除渣剂,投料结束后,通过转动盖板,对投料口进行遮挡,投料时,无需打开整个炉盖,从而减小投放精炼剂或者除渣剂时对炉内熔炼环境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25.2.工作人员能够根据需要将调节口转动至合适大小的投料口处进行投料,进一步减小投放精炼剂或者除渣剂时对炉内熔炼环境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26.3.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转动调节板,从而调整调节口所需要露出的部分,进一步减小投放精炼剂或者除渣剂时对炉内熔炼环境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高效熔炼炉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投料口和调节口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压紧组件和调节板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炉体;2、炉盖;21、投料口;3、盖板;31、调节口;32、导向环;33、环形槽;34、拨杆;35、参照条;4、调节板;41、转动轴;42、把手;5、压紧组件;51、限位杆;52、限位板;53、压紧弹簧;61、限位圆盘;62、限位槽;63、安装口。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效熔炼炉。参照图1和图2,高效熔炼炉,包括炉体1和罩设在炉体1上的炉盖2,为了方便在熔炼铝锭的过程中加入精炼剂或者除渣剂,炉盖2上开设有投料口21。熔炼时,为了保证熔炼炉中的熔炼环境,炉盖2上转动连接有盖板3,盖板3能够遮挡投料口21。同时盖板3上开设有调节口31,转动盖板3时,调节口31中心线的轨迹经过投料口21的中心线设置。当调节口31和投料口21交叠时,工作人员能够通过调节口31向炉内投入精炼剂或者除渣剂。
34.参照图3和图4,盖板3朝向炉盖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向环32,导向环32的中心线和炉盖2的轴线重合,炉盖2上开设有环形槽33,导向环32位于环形槽33中并和环形槽33转动配合,从而实现盖板3和炉盖2的转动配合。
35.参照图2和图3,投料口21沿调节口31中心线的轨迹设有多个,本实施例中以四个为例,四个投料口21的直径依次减小,调节口31的直径大于最大的投料口21直径。调节口31能够和多种直径的投料口21相配合,从而适应更多种需要投料的开口大小。
36.参照图2,为了方便转动盖板3,盖板3上固定连接有拨杆34,拨杆34垂直于盖板3设置,拨杆34位于盖板3上表面的边缘处,拨杆34的设置能够方便工作人员转动盖板3。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知晓调节口31的位置,拨杆34轴线位于盖板3轴线和调节口31的中心线所经过的平面内,使得调节口31位于盖板3的轴线和拨杆34的轴线之间。
37.参照图2,为了便于工作人员知晓投料口21的位置,使工作人员能够过快速将调节口31转动至合适的投料口21处,炉盖2的边缘处设置有参照条35,参照条35的数量和投料口21的数量相同,参照条35和投料口21一一对应设置。为了便于工作人员调整调节口31的位置,每个参照条35位于对应的投料口21中心线和盖板3轴线所经过的平面内。工作人员通过拨杆34和参照条35的位置能够快速将调节口31转动至合适的投料口21处。
38.参照图2和图3,为了调整调节口31所需要露出的部分,在调节口31处转动连接有调节板4,调节板4的转动连接处位于调节口31的外部。
39.参照图2和图4,为了对调节板4的位置进行限位,调节板4上设置有压紧组件5。压紧组件5包括限位杆51、限位板52和压紧弹簧53。盖板3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1,转动轴41位于调节口31和盖板3的轴线之间,转动轴41垂直于盖板3设置,调节板4转动连接在转动轴41上。限位杆51垂直于调节板4设置,限位杆51位于调节板4远离转动轴41的一侧,限位杆51绕转动轴41转动连接在盖板3上,调节板4与限位杆51滑动配合,限位板52固定连接在限位杆51远离盖板3的一端,压紧弹簧53套设在限位杆51上且位于限位板52和盖板3之间,压紧弹簧53的一端和限位板52相抵,另一端和调节板4相抵。为了便于转动调节板4,调节板4上固定连接有把手42。压紧弹簧53能够将调节板4压紧在盖板3上,使调节板4不易发生转动。
40.参照图2和图4,为了对限位杆51进行限位,使限位杆51不易和盖板3分离。限位杆51远离限位板52的一端螺接有限位圆盘61,盖板3上开设有限位槽62,限位槽62的截面呈倒
t形设置,限位圆盘61滑动连接在限位槽62中。为了便于将限位圆盘61装入限位槽62中,限位槽62的一端开设有用于使限位圆盘61装入限位槽62中的安装口63。工作人员能够先将限位圆盘61从安装口63中装入,再将限位杆51伸入到限位槽62中并和限位圆盘61螺纹连接,通过限位圆盘61对限位杆51进行限位,使限位杆51不易和盖板3分离。
41.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效熔炼炉的实施原理为:熔炼铝锭的过程中需要加入精炼剂或者除渣剂时,工作人员通过拉动拨杆从而带动盖板转动,并根据参照条的位置,快速地将调节口转动至合适的投料口位置处,接着提起把手,使调节板不再抵触盖板,转动调节板,直至调节口打开合适大小,松开把手,调节板在压紧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重新抵触盖板,将精炼剂或者除渣剂加入到熔炼炉中,随后转动调节板,使调节板重新遮挡调节口,减小投放精炼剂或者除渣剂时对炉内熔炼环境产生影响的可能性。
4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