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烧结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51050发布日期:2022-01-26 18:47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用烧结炉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太阳能电池硅片烘干烧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实验用烧结炉。


背景技术:

2.烧结,是指把粉状物料转变为致密体,是一个传统的工艺过程,人们很早就利用这个工艺来生产陶瓷、粉末冶金、耐火材料、超高温材料等。
3.电池片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烘干烧结工序,由于烧结工序位于整个电池片生产工艺的末端,在前道工序电池片生产设备研发时,需要经过烧结才能验证前道工艺的研发成果,由于烧结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加热工艺,整个烘干烧结工序需要很多台烘干设备和烧结设备串联组成,而现有的烧结炉装置不具备独立的设定烧结或者烘干的温度,不便其独立使用,同时多台烘干设备和烧结设备串联组成的烘干烧结工序,其设备购置成本较高,且现有设备不能够快速便捷的进行研发成果的验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用烧结炉,具备可独立使用、设备购置成本低及能快速便捷进行研发成果的验证的优点,以解决一般烧结炉不可独立使用、降低设备购置成本及能快速便捷进行研发成果的验证的问题。
5.为实现具备可独立使用、设备购置成本低及能快速便捷进行研发成果的验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用烧结炉,包括烧结炉本体,所述烧结炉本体的外壁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控制柜,所述外壳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烧结炉本体的外侧框架上设置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外壁设置有滚筒,所述滚筒的外壁设置有金属网带,所述金属网带的外壁活动设置有硅片,所述轴承座的一侧设置有手柄,所述烧结炉本体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排风管,所述排风管的外壁开设有排风口,所述烧结炉本体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数量不等的加热灯管和热电偶。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烧结炉本体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支撑框架,且支撑框架的两侧均设置有轴承座,所述烧结炉本体通过支撑框架与轴承座活动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烧结炉本体的内的支撑骨架和外壳均采用304不锈钢喷塑。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轴承座的数量为八个,且每两个轴承座为一组,且四组轴承座为平行设置,且每组轴承座均通过滚筒进行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温层为硅酸铝纤维保温层,所述保温层贴合设置在烧结炉本体的加热腔内壁。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均贯穿烧结炉本体的内部和外壳的内部,并延伸至外壳的外部,所述支撑框架与烧结炉本体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实验用烧结炉,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1、该实验用烧结炉,通过设置轴承座,使其效通过转柄的驱动带动滚筒进行转动,并通过金属网带的作用,便捷带动硅片沿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内部进行输送传出使用,同时装置内部通过加热灯管为其使用烧结提供工艺所需要的温度,并通过热电偶检测加热温度的高低,进而对硅片进行加热,并使其形成的有机尾气可以沿着排风管从排风口中排除,进而便捷该装置的调节使用,有效增强该装置的使用性。
13.2、该实验用烧结炉,通过设置热电偶,有效对装置内部加热灯管烧结工艺所需要的温度进行检测调节,以便模拟整个工艺制程所需要的不同温度,降低了设备购置成本,同时轴承座通过滚筒带动金属网带的转动,以对硅片的使用输送传导,进而提升该装置的使用效率,加强该装置进行研发成果验证的效率,且该装置可多个串联使用,以匹配需要进行多个不同工艺的场景,并通过金属网带的作用,使其可进行循环操作,以达到独立使用的效果,进而节省其购置成本投入,增强其实用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a-a处剖面图。
17.图中:1、烧结炉本体;2、外壳;3、控制柜;4、滚筒;5、轴承座;6、金属网带;7、排风管;8、加热灯管;9、保温层;10、手柄;11、进料口; 12、出料口;13、排风口;14、硅片;15、热电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验用烧结炉,包括烧结炉本体1,所述烧结炉本体1的外壁设置有外壳2,所述外壳2的顶部设置有控制柜3,所述外壳2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所述烧结炉本体1的外侧框架上设置有轴承座5,所述轴承座5的外壁设置有滚筒4,所述滚筒4的外壁设置有金属网带6,所述金属网带6的外壁活动设置有硅片14,所述轴承座5的一侧设置有手柄10,所述烧结炉本体1的顶部贯穿设置有排风管7,所述排风管7的外壁开设有排风口13,所述烧结炉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保温层9,所述保温层9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数量不等的加热灯管8和热电偶15。
20.具体的,所述烧结炉本体1的内部贯穿设置有支撑框架,且支撑框架的两侧均设置有轴承座5,所述烧结炉本体1通过支撑框架与轴承座5活动连接。
21.本实施方案中,使得装置有效通过支撑框架对轴承座5的使用进行支撑固定,进而便捷对轴承座5使用调节,增强装置的可调性。
22.具体的,所述烧结炉本体1的内的支撑骨架和外壳2均采用304不锈钢喷塑。
23.本实施方案中,有效加强该装置的耐用性,提高其其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24.具体的,所述轴承座5的数量为八个,且每两个轴承座5为一组,且四组轴承座5为平行设置,且每组轴承座5均通过滚筒4进行连接。
25.本实施方案中,使得装置通过八个轴承座5操控滚筒4进行转动使用,并通过滚筒4调节金属网带张紧程度,进而便于对硅片14的输送使用,提升其使用性。
26.具体的,所述保温层9为硅酸铝纤维保温层,所述保温层9贴合设置在烧结炉本体1的加热腔内壁。
27.本实施方案中,保温层9采用硅酸铝纤维等材料制做,具有优良的隔热效果、优越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抗粉化能力、低蓄热性,加热前和加热后均有抗丝性、抗热冲击、良好的吸音效果,进而提升该装置的使用效果,增强其使用性。
28.具体的,所述支撑框架的两侧均贯穿烧结炉本体1的内部和外壳2的内部,并延伸至外壳2的外部,所述支撑框架与烧结炉本体1固定连接。
29.本实施方案中,使得装置内部通过支撑框架与滚筒4、轴承座5及金属网带6等部件进行支撑固定,并通过其贯穿延伸设置,便捷驱动金属网带6在装置内部的进出,方便对硅片14的输送传导,进而提升该装置的操作便捷性。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在使用时,通过控制柜3控制装置的加热工艺,并通过在支撑框架将滚筒4固定在轴承座5内,进而用来支撑并控制金属网带6的转动,同时,通过保温层内部设置的加热灯管8,给整个内部腔体提供工艺所需要的温度,并通过能检测加热温度的热电偶15对其加热温度进行监测管控,另一方面,使硅片14从进料口11进入,进而控制手柄10转动滚筒4,并使金属网带6带着硅片14进入加热腔体内部,进而加热硅片14形成的有机尾气可以沿着排风管7从排风口13中排除,完成烧结工艺后再转动手柄10使硅片14从出料口12离开装置内部,通过上述完成对该装置的操作。
31.综上所述,该实验用烧结炉,通过设置热电偶15,有效对装置内部加热灯管8烧结工艺所需要的温度进行检测调节,以便模拟整个工艺制程所需要的不同温度,降低了设备购置成本,同时轴承座5通过滚筒4带动金属网带6 的转动,以对硅片14的使用输送传导,进而提升该装置的使用效率,加强该装置进行研发成果验证的效率,且该装置可多个串联使用,以匹配需要进行多个不同工艺的场景,并通过金属网带6的作用,使其可进行循环操作,以达到独立使用的效果,进而节省其购置成本投入,增强其实用性。
3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