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管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2355发布日期:2021-12-08 17:01阅读:88来源:国知局
新风管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风管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2.目前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等相对密闭空间的健康空气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故人们常利用新风系统来对室内空气进行更换,以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3.但传统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动力组件运行时,容易因喘振而导致新风运行的噪音较大,不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公开提供一种新风管组件、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该新风管组件能够优化进风方式,使得新风动力组件能够吸入足够的气体,避免产生喘振,有利于降低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新风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5.其技术方案如下:
6.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新风管组件,包括管本体以及控制阀,管本体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端以及出风端,进风端用于与室外空气连通,出风端用于与空调室内机连通,管本体上还设置有进风孔,进风孔设置在管本体的位于室内的管道段上以使得进风孔能够引入室内空气;控制阀设置于管本体上,控制阀能够打开或关闭进风孔。
7.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8.该新风管组件应用于空调室内机时,部分管本体穿过墙体,使得进风道设置于室外,管本体通过出风端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动力组件连接。当新风动力组件运行时,室外气体经管本体进入新风动力组件内;此过程中,控制阀可以打开进风孔,使得室内的部分气体也可以经管本体进入新风动力组件内,使得使得新风动力组件能够吸入足够的气体,避免产生喘振,进而有利于降低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新风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9.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的新风动力组件以及上述的新风管组件,穿墙管通过室内管与新风动力组件连通。
10.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1.空调室内机启动新风模式时,新风动力组件动作,利用管本体将室外空气吸入进来室内,为室内增加新风气体,以提高室内空气的含氧量,进而能够提高空气质量。而此过程中,控制阀可以打开进风孔,使得室内的部分气体也可以经管本体进入新风动力组件内,使得使得新风动力组件能够吸入足够的气体,避免产生喘振,进而能够降低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系统新风运行时产生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12.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室外机以及权利要求的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相配合,以使空调室内机能够提供调温气体。
13.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4.该空调系统使用时,在满足人们室内新风换气的需求时,新风模式下,新风动力组件的运行时不会发生喘振,运行噪音小。进而与空调室外机相配合能够为室内等密闭空间提供调温气体以及新风气体,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室内空气。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16.附图说明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所示的新风管组件的半剖示意图示意图。
20.图3为图2所示的a的放大示意图。
21.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新风管组件处于非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23.图6为图5所示的新风管组件处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24.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26.10、空调室内机;11、壳体;12、新风动力组件;13、新风管组件;100、本体;110、进风端;120、出风端;130、进气孔;140、导流罩;150、穿墙管;151、第一管体;160、室内管;161、转接管体;101、管套本体;102、第一安装通孔;103、第二安装通孔;162、第二管体;200、控制阀;210、阀体、220、安装体;230、阀门;240、驱动器;14、控制模组;20、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公开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公开,并不限定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2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公开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公开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公开。
29.空调系统作为一种空气交换设备,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位置,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健康空气。而目前空调系统的种类繁多,品牌繁多,使得可供消费者选择新风系统很多,如何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提升产品竞争力,成了空调系统厂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
30.目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室内机,部分空调室内机会内置新风动力组件,以便于与
室外空气进行交换,用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但传统的空调室内机的新风动力组件运行时,有时候因为进风量不足而容易产生喘振,导致新风运行时的噪音较大,使得室内的噪音变大而影响人们在室内学习、工作、休息等,不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31.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其新风管组件能够优化进风方式,使得新风动力组件能够吸入足够的气体,避免产生喘振,有利于降低新风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为人们室内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空气环境及低噪音环境,进而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
3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新风管组件,通过应用了该新风管组件的空调室内机进行阐述。
33.如图1至图4所示,为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及其新风管组件的结构视图。其中,图1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新风管组件的半剖示意图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a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实施例中所示的新风管组件处于非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新风管组件处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34.如图1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10,包括壳体11、设置于壳体11的新风动力组件12以及新风管组件13。
35.其中,如图1所示,新风管组件13包括管本体100以及控制阀200,管本体100包括相互连通的进风端110以及出风端120,进风端110用于与室外空气连通,出风端120用于与空调室内机10连通,管本体100设有用于设置于室内的进风孔;控制阀200设置于管本体100上,用于打开或关闭进风孔。如此,该新风管组件13应用于空调室内机10时,部分管本体100穿过墙体20,使得进风道设置于室外,管本体100通过出风端120空调室内机10的新风动力组件12连接。
36.而空调室内机10启动新风模式时,新风动力组件12动作,利用管本体100将室外空气吸入进来室内,为室内增加新风气体,以提高室内空气的含氧量,进而能够提高空气质量。而此过程中,控制阀200可以打开进风孔,使得室内的部分气体也可以经管本体100进入新风动力组件12内,使得使得新风动力组件12能够吸入足够的气体,避免产生喘振,进而能够降低空调室内机10以及空调系统新风运行时产生的噪音,为人们室内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空气环境及低噪音环境,进而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37.而当新风动力组件12关闭时,控制阀200动作,关闭进气孔130,以避免外部新风倒灌进新风管组件13而从进气孔130处流出,会造成室内冷、热量损耗,甚至在新风管组件13上产生凝露而容易粘接灰尘。
38.进一步地,该空调室内机10的新风模式开启的时候,从进风口处补入的室内气流,可与室外新风提前混合,然后再通过新风动力组件12吹出,避免吹出的新风与室内的空气温度相差太大,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
39.此外,可以理解地,空调室内机10的安装位置常会根据客户要求或室内空间进行排布,部分情况下,空调室内机10与墙体20之间的间距较长。此时,需要使用长度较长的新风管,而新风管的进风长度较长,导致新动力组件的运行时的进风阻力较大,使得新风动力组件12吸入的气体不足而引起喘振,会产生较大的运行噪音,不利于提高用户体验。而利用本公开的新风管组件13,可以主动控制或被动控制控制阀200,使得进风孔打开,进而能够将室内空气经新风管组件13进入新风动力组件12内,有利于缩短进风距离,使得使得新风
动力组件12能够吸入足够的气体,避免产生喘振,进而能够满足空调室内机10远离墙体20进行安装。
40.需要说明的是,管本体100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能够实现将室外新风引入室内,并可在将室内的部分气体引入管本体100内,并随新风气体进入新风动力组件12即可。如一条通风管、多条通风管或者多条通风管+转接管构成,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41.此外,进风孔的具体形状可以有多种,只要能够在室内的管本体100上形成阀体结构,实现室内气体的进入或室内气体的关闭即可。
42.一些实施例中,进风孔开设于管本体100的侧壁上。
43.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1”还包括空调室内机10的外壳,用于容纳其他空调部件(包括新风动力组件12),例如控制面板、扇叶等。
44.需要说明的是,“新风动力组件12”包括但不限于离心式新风机、涡轮机等气体正压或负压发生设备,以便于吸入室外空气。
45.需要说明的是,该“控制阀200”可以为“新风管组件13”这一模块的其中一个零件,即与“新风管组件13的其他构件”组装成一个模块,再进行模块化组装;也可以与“新风管组件13的其他构件”相对独立,可分别进行安装,即可在本装置中与“新风管组件13的其他构件”构成一个整体。
46.等同的,本公开“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进行模块化生产,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进行模块化组装;也可以分别进行组装,在本装置中构成一个模块。本公开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公开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公开等同的技术方案。
47.如图1及2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组件13还包括导流罩140,导流罩140设置于进风端110。如此,利用导流罩140可以更换地将室外空气引导进穿墙管150内,有利于减少进风风阻。
48.一些实施例中,导流罩140还设有过滤单元。如此,利用过滤单元可以防止蚊虫进入新风管组件13而导致堵塞,又可以提高新风的干净程度,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
49.该过滤单元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过滤网、过滤棉等。
50.需要说明的是,控压阀的实现形式可以有多种,如单向阀、开关阀、调压阀等等,能够实现进风孔的开闭控制即可。
51.如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介绍的,还可以结合,如图2及图3所示的实施例,控制阀200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置于进风孔处,且单向阀能够朝流向空调室内机10的方向打开。如此,当新风动力组件12启动时,管本体100内会产生吸力,使得单向阀能够打开进气孔130,使得室内的气体能够进入新风管组件13内,使得新风动力组件12能够吸入足够的气体,避免产生喘振。
52.该单向阀的具体实现可以有多种,如气嘴、胶阀等。
53.进一步地,如图3及图6所示,单向阀包括具有弹性的阀体,阀体设置于进风孔处;当新风管组件13内存在向空调室内机10的方向流动的气流时,阀体能够变形,以打开进风孔;当新风管组件13内未使用时,阀体处于复位状态,以关闭进风孔。如此,将弹性的阀体设置于进风孔处,当新风动力组件12启动时,管本体100内会产生吸力,使得阀体能够弹性变
形(如向管本体100内部变形等),打开进气孔130,使得室内的气体能够进入管本体100内,使得新风动力组件12能够吸入足够的气体,避免产生喘振。而当新风动力组件12关闭时,阀体可以弹性复位而关闭进气孔130,以避免外部新风倒灌进新风管组件13而从进气孔130处流出,会造成室内冷、热量损耗。
54.可选地,单向阀还包括安装体,阀体通过安装体设置于进风孔处。如此,利用安装体,便于将阀体安装到进风孔处。
55.一些实施例中,单向阀为气嘴,且管本体100为胶管或伸缩管。如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管本体100上设置进气孔130,然后将气嘴设置进气孔130处,并且气嘴的外侧壁与管本体100密封连接。进而可以根据新风动力组件12的进风需求,在管本体100上灵活设置进气孔130。
56.管本体100上可以设置至少两个进气孔130,且进气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57.在控制阀200的另一些扩展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控制阀200包括开关阀,开关阀设置于进风孔处,用于打开或关闭进风孔。如此,当新风动力组件12启动时,可以手动或电动操作开关阀,使得开关阀能够打开进气孔130,使得室内的气体能够进入管本体100内,使得新风动力组件12能够吸入足够的气体,避免产生喘振。
58.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一些实施例中,开关阀包括阀门230以及驱动器240,阀门230可动设置于进风孔处,驱动器240与阀门230连接,用于驱动阀门230打开或关闭进风孔。如此,利用驱动器240驱动阀门230来打开或关闭进气孔130,便于电动控制进气孔130的打开或关闭,以提高用户体验。
59.进一步地,“可动”包括转动、移动,只要能够实现进气孔130的打开及关闭即可。
60.驱动器240可以根据阀门230的运动方式进行选择。
61.例如,阀门230转动实现进风孔的打开或关闭时,该驱动器240可以包括伺服电机、旋转液压缸等直接带动阀门230转动的动力设备,该驱动器240还包括其他间接带动阀门230转动的机构,如气压杆+齿轮齿条组件,液压杆+曲柄摇杆组件或曲柄滑块组件、伺服电机+减速箱等。以上均可在传统技术中实现,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62.例如,阀门230移动实现进风孔的打开或关闭时,该驱动器240可以包括缩棍、伸缩板、伸缩杆、气压杆、液压杆、直线电机等直接驱动阀门230往复移动的动力设备,该驱动器240还包括利用齿轮齿条组件+伺服电机、丝杆螺母组件+伺服电机、柔性传动组件+伺服电机等间接实现阀门230往复移动的机构。
63.如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介绍的,还可以结合,如图2及图5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管本体100包括穿墙管150以及室内管160,进风端110设置于穿墙管150,穿墙管150包括设置于室内的第一管体151;出风端120设置于室内管160,室内管160与第一管体151连通;其中,进风孔设置于第一管体151和/或室内管160,每个进风孔处均设有控制阀200。如此,利用穿墙管便于其他管道配合后,插设于墙体20的孔洞中,使得进风端110设置于墙体20的外部,也即室外。再利用第一管体151与室内管160连通,而室内管160可以通过出风端120与空调室内机10的新风动力组件12连通,为新风动力组件12提供新风。该进风孔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第一管体151或室内管160或者第一管体151与室内管160上,使得控制阀200的安装更加灵活。
64.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管体151”可以为“穿墙管150的一部分”,即“第一管体151”与“室内管160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穿墙管150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第一管体151”可以独立制造,再与“穿墙管150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
65.等同的,“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公开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公开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公开等同的技术方案。
66.一些实施例中,室内管160的进风面积大于穿墙管150的进风面积。如此,该空调室内机10的新风功能使用过程中,由于室内管160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一管体151的进风面积,使得新风管组件13的进气阻力小,进而无需在墙体20上扩大安装通孔孔径。也即,如无需破坏墙体20,能够在旧孔洞或预留的孔洞完成新风管、冷却管、内外机连接管的穿过。
67.一些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穿墙管150为伸缩管,和/或至少部分室内管160为伸缩管。如此,可以调整穿墙管150和/或室内管160的长度,以使空调室内机10设置在距离墙体20的合适位置上。
68.此外,当穿墙管150为伸缩管时,还可以灵活调整进风端110的位置,使得进风端110便于根据实际安装环境,灵活进行固定。
69.伸缩管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此不做过多限制。如本公开任一实施例所介绍的,还可以结合,如图3、图5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室内管160包括转接管体161以及第二管体162,转接管体161包括管套本体101和设置在管套本体101上的第一安装通孔102以及第二安装通孔103,第一安装通孔102以及第二安装通孔103错开设置于管套本体101的侧壁上,第一安装通孔102与第一管体151连接,第二安装通孔103与第二管体162连接,管套本体101内部具有空腔,第一管体151与第二管体162通过空腔连通。如此,利用第一安装通孔102将第一管体151连接到转接管体161上,而利用第二安装通孔103连接到转接管体161,实现穿墙管150与室内管160的连接,以更好地适应现场安装需求。例如,可以调整第一管体151和/或第二管体162的长度,以使空调室内机10设置在距离墙体20的合适位置上。
70.一些实施例中,转接管体161设置,使得第一管体151与第二管体162的夹角可变。以进一步提高新风管组件13的适应性。
71.可选地,第一管体151与转接管体161可拆卸连接和/或第二管体162与转接管体161可拆卸连接。以提高新风管组件13的安装的灵活性。
72.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进风孔设置于转接管体161,且进风孔与管套本体101连通;控制阀200通过进风孔设置于转接管体161。如此,将进风孔集成到转接管体161上,便于将控制阀200也集成到转接管体161上,便于进行模块化组装,提高新风管组件13的组装效率,降低制造成本。
73.可选地,如图3以及图6所示,转接管包括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第一安装通孔102与进风孔错开设置于第一端,第二安装通孔103设置于第二端,并与进风孔相对设置。如此,使得进风孔与第二安装通孔103相对设置,使得第二管体162与进风孔相对设置,有利于减少紊流,使得室内气体可以更加顺畅地进入管本体100内,进一步降低进
风阻力。
74.结合前述的单向阀,单向阀至少部分设置管套本体101内,并能够打开或关闭进风孔,且单向阀能够朝管套本体101的内部打开。
75.如图2、图5及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管组件13还包括导流罩140,导流罩140设置于穿墙管150的一端,并远离第一管体151设置。
76.如图7所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穿墙管和室内管160一体成型。如此,可以减少装配工序,节约新风空调的成本。
77.在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室外机(未示出)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室内机10,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10相配合,以使空调室内机能够提供调温气体。
78.该空调系统使用时,在满足人们室内新风换气的需求时,新风模式下,新风动力组件的运行时噪音小。进而与空调室外机相配合能够为室内等密闭空间提供调温气体以及新风气体,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室内空气。如此,该空调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降温气流或加热气流的同时,还可以提供室外空气,以提高室内空气含氧量。还能为人们室内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空气环境及低噪音环境,能够提高用户体验,进而能够获得消费者青睐,具有更好的产品竞争力。
79.如图7所示,一些实施例,空调系统还包括控制模组14,控制模组14与空调室内机10以及空调室外机通信连接。如此,利用控制模组14便于进行控制以及与用户进行交互。
80.该控制模组包括主控芯片,主控芯片至少包括处理器,处理器可以是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mc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等。
81.控制模组通常控制空调系统的整体操作,诸如与开闭控制、加热控制、制冷控制、除湿控制、新风启动或关闭、风量调节控制等。控制模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控制模组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控制模组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控制电路板还包括通信单元,用于的其他模块进行通信,如本公开的新风动力组件。
82.一实施例中,控制模组还包括存储器,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空调系统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空调系统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风量大小数据、加热数据、制冷数据、新风进风量数据等。存储器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等。
[0083]“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10相配合,以使空调室内机能够提供调温气体”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传统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做过多限制。
[0084]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0085]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86]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0087]
在本公开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88]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89]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90]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公开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公开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