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配置双温度传感器的双仓加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8878发布日期:2021-12-04 13:0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配置双温度传感器的双仓加热水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配置双温度传感器的双仓加热水箱。


背景技术:

2.加热水箱是一种储水、烧水并做各种传感器承载体的容器,普通的加热水箱设有进水口、排污口、溢流口、单一的感温口,其只有一个单仓作为烧水和储水水箱使用,随着水箱内补进的冷水量的增多,冷水与原来加热好的开水混合,容易导致加热好的开水的温度下降厉害,需要多次加热开水,从而使水箱内的水发生多次沸腾,影响饮水健康,此外只有一个感温口,导致加热的温度和出水的温度无法判断,因而出水温度有较大的波动,影响了用水的体验感和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配置双温度传感器的双仓加热水箱,该水箱内设置两个储水仓,其中一个为冷水加热仓、另一个为热水储水仓,水加热和热水存储分隔开来,减少热水重复加热、多次沸腾,确保饮水健康,两个储水仓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监测水温,降低出水温度波动。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可配置双温度传感器的双仓加热水箱,包括水箱壳体;
6.所述水箱壳体的内部设有隔仓板,隔仓板将水箱壳体的内部分隔为冷水加热仓和热水储水仓,且冷水加热仓与热水储水仓的顶部连通;
7.所述水箱壳体上冷水加热仓的底部安装设有进水口,进水口与冷水加热仓的内部连通,进水口上方安装设有进水隔板,进水隔板能在竖直方向阻隔进入冷水加热仓内的水柱,使水从进水隔板的侧边进入,避免水柱向上冲,使水通过进水隔板分层进入冷水加热仓的底部;
8.所述水箱壳体上冷水加热仓的侧壁设有发热管安装口,发热管安装口处安装设有发热管,且发热管伸入冷水加热仓内,通过发热管为冷水加热仓内的水加热;通过进水口将冷水加热仓内的水灌满,并利用发热管加热水,当冷水加热仓内的水烧开后,通过进水口向冷水加热仓内灌水,冷水通过进水隔板分层进入冷水加热仓的底部,并推升冷水加热仓上部的热水,热水没过隔仓板的顶端进入热水储水仓;
9.所述水箱壳体上热水储水仓的侧壁安装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均与热水储水仓的内部连通,通过出水口能排放热水储水仓内的热水;
10.所述水箱壳体上冷水加热仓和热水储水仓的侧壁分别设有冷水仓感温口和热水仓感温口,冷水仓感温口与热水仓感温口处分别安装设有感温探头,两个感温探头能分别监测冷水加热仓和热水储水仓内的水温,以便于控制加热、进水或出水,能降低出水温度波动。
11.进一步限定,所述水箱壳体的底部和后侧壁均安装设有固定架,通过固定架来固定安装水箱壳体。
12.进一步限定,所述水箱壳体的顶部安装设有水箱顶盖,所述水箱顶盖上设有水位电极安装口,水位电极安装口处安装设有水位电极,水位电极能监测水箱壳体内部水位高度。
13.进一步限定,所述水箱壳体的外部包裹设有整体发泡的聚氨酯保温层,能为水箱壳体内的水保温,实现节能。
14.进一步限定,所述水箱壳体上冷水加热仓和热水储水仓的底部均分别设有排污口,清洗水箱时,分别通过两个排污口能排放冷水加热仓和热水储水仓内的水。
15.进一步限定,所述水箱壳体上冷水加热仓的底部设有蒸汽溢流口,所述水箱壳体内部安装设有蒸汽溢流管,所述蒸汽溢流管的底部与蒸汽溢流口相连,水箱壳体内部的蒸汽可通过蒸汽溢流管的顶部进入并经蒸汽溢流口排放出水箱壳体,当水箱壳体内的水位超出蒸汽溢流管顶部,水可从蒸汽溢流管的顶部进入并经蒸汽溢流口排放出水箱壳体。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配置双温度传感器的双仓加热水箱,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水箱储水、烧水时,通过进水口将冷水加热仓内的水灌满,并利用发热管加热冷水加热仓内的水;当冷水加热仓内的水烧开后,通过进水口向冷水加热仓内灌水,冷水通过进水隔板分层进入冷水加热仓的底部,并推升冷水加热仓上部的热水,热水没过隔仓板的顶端进入热水储水仓;通过冷水仓感温口与热水仓感温口处分别安装的感温探头分别监测冷水加热仓和热水储水仓内的水温,以便于控制加热、进水或出水,能降低出水温度波动;该水箱内设置两个储水仓,其中一个为冷水加热仓、另一个为热水储水仓,将水加热和热水存储分隔开来,热水进入热水储水仓后,对冷水加热仓内的水加热,能减少热水储水仓内的热水重复加热、多次沸腾,确保饮水健康,两个储水仓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监测水温,能降低出水温度波动,提高用水的体验感和舒适感。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22.附图中:1

水箱壳体,2

隔仓板,3

冷水加热仓,4

热水储水仓,5

进水口,6

进水隔板,7

发热管安装口,8

出水口,9

水箱顶盖,10

水位电极安装口,11

冷水仓感温口,12

热水仓感温口,13

排污口,14

蒸汽溢流口,15

蒸汽溢流管,16

固定架,17

聚氨酯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
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5.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配置双温度传感器的双仓加热水箱,包括水箱壳体1;
26.所述水箱壳体1的内部设有隔仓板2,隔仓板2将水箱壳体1的内部分隔为冷水加热仓3和热水储水仓4,且冷水加热仓3与热水储水仓4的顶部连通;
27.所述水箱壳体1上冷水加热仓3的底部安装设有进水口5,进水口5与冷水加热仓3的内部连通,进水口5上方安装设有进水隔板6,进水隔板6能在竖直方向阻隔进入冷水加热仓3内的水柱,使水从进水隔板6的侧边进入,避免水柱向上冲,使水通过进水隔板6分层进入冷水加热仓3的底部;
28.所述水箱壳体1上冷水加热仓3的侧壁设有发热管安装口7,发热管安装口7处安装设有发热管,且发热管伸入冷水加热仓3内,通过发热管为冷水加热仓3内的水加热;通过进水口5将冷水加热仓3内的水灌满,并利用发热管加热水,当冷水加热仓3内的水烧开后,通过进水口5向冷水加热仓3内灌水,冷水通过进水隔板6分层进入冷水加热仓3的底部,并推升冷水加热仓3上部的热水,热水没过隔仓板2的顶端进入热水储水仓4;
29.所述水箱壳体1上热水储水仓4的侧壁安装设有至少一个出水口8,每个出水口8均与热水储水仓4的内部连通,通过出水口8能排放热水储水仓4内的热水;
30.所述水箱壳体1的顶部安装设有水箱顶盖9,所述水箱顶盖9上设有水位电极安装口10,水位电极安装口10处安装设有水位电极,水位电极能监测水箱壳体1内部水位高度;
31.所述水箱壳体1上冷水加热仓3和热水储水仓4的侧壁分别设有冷水仓感温口11和热水仓感温口12,冷水仓感温口11与热水仓感温口12处分别安装设有感温探头,两个感温探头能分别监测冷水加热仓3和热水储水仓4内的水温,以便于控制加热、进水或出水,能降低出水温度波动;
32.所述水箱壳体1上冷水加热仓3和热水储水仓4的底部均分别设有排污口13,清洗水箱时,分别通过两个排污口13能排放冷水加热仓3和热水储水仓4内的水;
33.所述水箱壳体1上冷水加热仓3的底部设有蒸汽溢流口14,所述水箱壳体1内部安装设有蒸汽溢流管15,所述蒸汽溢流管15的底部与蒸汽溢流口14相连,水箱壳体1内部的蒸汽可通过蒸汽溢流管15的顶部进入并经蒸汽溢流口14排放出水箱壳体1,当水箱壳体1内的水位超出蒸汽溢流管15顶部,水可从蒸汽溢流管15的顶部进入并经蒸汽溢流口14排放出水箱壳体1。
34.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壳体1的底部和后侧壁均安装设有固定架16,通过固定架16来固定安装水箱壳体1。
35.本实施例中,所述水箱壳体1的外部包裹设有整体发泡的聚氨酯保温层17,能为水箱壳体1内的水保温,实现节能。
36.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利用该水箱储水、烧水时,通过进水口5将冷水加热仓3内的水灌满,并利用发热管加热冷水加热仓3内的水;当冷水加热仓3内的水烧开后,通过进水口
5向冷水加热仓3内灌水,冷水通过进水隔板6分层进入冷水加热仓3的底部,并推升冷水加热仓3上部的热水,热水没过隔仓板2的顶端进入热水储水仓4;通过冷水仓感温口11与热水仓感温口12处分别安装的感温探头分别监测冷水加热仓3和热水储水仓4内的水温,以便于控制加热、进水或出水,能降低出水温度波动;该水箱内设置两个储水仓,其中一个为冷水加热仓3、另一个为热水储水仓4,将水加热和热水存储分隔开来,热水进入热水储水仓4后,对冷水加热仓3内的水加热,能减少热水储水仓4内的热水重复加热、多次沸腾,确保饮水健康,两个储水仓分别设置温度传感器监测水温,能降低出水温度波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